呼吸道輕症至重症臨床治療經驗分享
- DaYi

- 2月5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7月12日
陳正容醫師整理
提昇免疫力的具體作法,已在中道醫學教學網中公布,大家可以點選下列連結觀看:
在此提供流感、呼吸道傳染性等相關急症及肺炎相關病變臨床治療經驗給大家分享:一種流行病的爆發,勾勒出其背後社會的混亂狀況,不單是生物學的立場、觀點,也涉及了人類全面性的心理狀態。傳染病通常在社會動盪時會出現,外邪(無論是細菌或病毒)進入人體有一定的過程(即醫聖仲景傷寒論六經辨證就是外邪進入人體的病勢過程)
一、衛外系統(表症):太陽病(皮表):足太陽膀胱經系統是免疫系統最外層。
症狀:有感冒症狀初起,發熱惡寒,微燒,惡風、咽喉不適,有汗出,身體無力,或肌肉酸痛。
解決方案:
(1)桂枝湯。
(可用科學中藥粉;或生藥:桂枝三錢、炙甘草三錢、白芍三錢、大棗五枚(劈)、生薑三大片自切。基本劑量,臨床依患者身高、體動及症狀加減)
注意事項:
服已須臾,歠熱稀粥壹升餘,以助藥力。
溫覆令壹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壹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服用完後,好好的休息。
方中有桂枝、炙甘草幫助振奮心陽,幫助把外邪推出體外(汗解)。
(2)薑湯。(體質好者,喝碗薑湯,振奮心陽,汗解,可將外邪推出,否則就用桂枝湯藥力協助)
(3)使用科學中藥者:成人一次用8克,小兒視身高體重1次1-5克不等。服用次數視病勢一日3-4次。(若症狀改變者,依改變之症狀服用相應處方)
二、進入呼吸道(表症):
(1)小青龍湯(口鼻肺):流清鼻涕,咳嗽,清痰,發熱怕冷,或發燒,喉嚨癢。
(2)葛根湯(口鼻喉嚨):若出現有肌肉酸痛,發燒,無汗,肩頸僵硬時,尚未出現氣喘或胸悶現象時,請即刻服用葛根湯。
若是用科學中藥,成人一次8克,每3-4小時一次,小兒視身高體重1次1-5克不等。服用次數視病勢一日3-4次。若症狀改變者,依改變之症狀服用相應處方,直至症狀消失。
下針:左手:內關、魚際、列缺右手:靈谷、大白、外關、三叉三。
雙足:腎關、太衝、陽陵泉。右足:內庭、照海(3)若開始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或異常,加:石菖蒲、白芷、蒼朮。
三、呼吸道(裏症),進入肺等內臟或淋巴系統:
(1)射干麻黃湯(喉嚨、肺):氣喘,平躺呼吸困難,咳嗽,喉中肺中有哮鳴音。痰稀,白色泡沫痰。(無表症了)
(2)大青龍湯:出現氣喘、高燒,無汗,咳嗽,黃痰,無胃口時,服用大青龍湯,以防進一步肺萎(肺纖維化)或已有肺纖維化的狀況時用之。
(3)肺癰(肺有濃綠痰,果凍痰,膠痰,支氣管被濃痰阻塞),目前臨床所見的呼吸道中重症多為此種類型。
症狀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劇烈咳嗽,黃痰,濃痰綠痰,或有喉嚨痛、咳嗽有血腥味,肺熱黃痰可臥,肺壁已受損的症狀時,。
方用:大義千金葦莖湯加減(此方是參考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及結合現代臨床加減而成)
劑量視患者身高、體重、病勢症狀加減。有一定之黃金最佳治療比例。
葦莖(無葦莖時,可用石葦代)、桃仁、牡丹皮、薏苡仁,冬瓜仁,枳實、瓜蔞實、生半夏、桔梗、天南星、枇杷葉、桑白皮、黃芩、杏仁、連翹。
胃氣虛弱者加白朮五錢。每付八碗水煮成三碗水,三餐飯後一小時各一碗。 或每四至六小時一碗。
下針:
面部:水金透水通
左手:內關、間使、魚際、尺澤。
右手:靈谷、大白、三叉三
雙足:腎關、陽陵泉、太衝。
右足:足三里(一寸半)、內庭、公孫。
左足:足三里(三寸)
備註:
① 肺部受損,可以聞到肺腥爛的味道:仲景排膿湯:桔梗(2)、炙甘草(1) 黃金比例為:2:1,肺中黃、厚、濃稠的濃痰; 桔梗加重至一兩,另可加上天南星三錢。將濃痰拉出,注意桔梗劑量於重症時加重至至少一兩,否則效果不大。
② 若出現白色寒痰多且厚:白芥子五錢起跳,陳皮五錢,杏仁五錢。
③ 胸悶、胸緊、胸痛:枳實五錢、瓜蔞實五錢、必要時加丹參五錢,增加肺部含氧量。
④ 脇肋痛、喘悶、氣逆:生半夏五錢。
⑤ 肺部發炎;加黃芩三錢至五錢清肺部炎症。
⑥ 胃氣不足時,加白朮五錢,炮薑二錢。以補土生金,強化肺陽。
⑦ 臟腑六氣下陷,腎陽不足時:炮附子三錢加白术五錢,幫助下陷中氣昇提起來。
(4)而當出現支飲不得息,肺癰,喘不得臥,肺膿瘍、胸腔積液,見喘咳胸滿痛脹,痰涎壅盛時:葶藶大棗瀉肺湯。
臨床遇已胸腔積液、肺部積水,無法平躺患者,以射干麻黃湯合上葶藶大棗瀉肺湯加重生半夏及白芥子,配合下針。(針法同前),絕大多數一劑症狀即有改善,十餘劑而癒。
四、如何提昇自我的免疫力:
(1)以溫熱素食為主:臨床上以素食為飲食(鹼性,陽性溫熱素食為主)患者一般癒後狀況相當好。平日就應儘量能以溫熱素食為飲食,提昇陽氣,勿食葷腥生冷;如若真的染疫,更應以溫熱素食為主,古之醫經明訓如下:
*仲景傷寒論太陽篇有言:病勢進行中或復元時飲食需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此皆生痰之物!)
*黃帝內經素問熱論明言:
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 歧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 帝曰:病熱當何禁之。 歧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
(2)調息:(每日早晚可以各做三次調息)
精神先提振起來。把氣放空以後再吸飽,慢慢的吸,等到吸到飽以後閉氣,到已經閉氣閉不住的時候,再緩緩的吐氣出來。覺得自己現在有精神的人,再深吸一口氣以後,從丹田把氣大聲的喝(音賀)出來。
此乃將心臟火力導入小腸,兩腎之間的命門之火延督脈一路入腦,在體內形成陽氣的循環!
(3)常灸以下三組穴道:
①肺俞、身柱②合谷③足三里
(4)立行五常(仁、義、禮、智、信),生發體內至陽之氣。
(將於大義朱雀網專章詳細論述)
醫聖仲景有言:「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而在物理學上,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也早已證明了質量與能量之間是可以互換的,而質量屬陰,能量屬陽。陰陽可以互相轉換。 而人們的意識,思想,觀念,思維的力量就是能量,自然能轉換為質量。
故如果我們長期處於負面情緒、負面思維,恐懼心理,懷疑別人都是病毒帶原者,猜忌,疑心…再加上吃過多的陰性食物(凡吃到口裏,重而味厚屬陰,入血分而下降的食物多陰,故動物肉及五葷屬陰),這種負面能量,容易直接轉換為「質量」,就會積累在我們的身體中,造成血管阻塞,痰塊,汙積,腫塊,腫瘤,久病必有怪痰,甚至是癌症了!這也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陽化氣,陰成形」。也是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質量與能量之間是可以互換的,一樣的意思。
人體內自有大藥出!乃天人相應之存在,需要被啟動和昇發。平日實踐五常至德,仁、義、禮、智、信,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陽氣自動生發。
(5)其他注意事項:
①有些人痰積久後化熱,吐不出來,或吃生痰食物、使用化學陰寒藥物皆會不斷製造體內的痰:故需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人工甜食、人工調味劑、生冷果菜汁、冰品、海鮮(鍋)、大魚大肉、燒烤。
②儘量在初起症狀時就處理,不要等病勢進入體內才行動。
現象界所傳達的訊息,不可不深思,也不可妄做定論:世間曾經造成滅亡性的病毒,或許後來被壓抑、平定了,但病毒從不曾消失,只會隨著社會情勢而越演越烈,人類的精神狀態及對世界一切生靈的心態及行為會活化隱藏的病毒。這次的爆發疫情,只是為了加速人們的意識覺醒,讓人們可以真正重拾回自己的良知及良心,重視愛和慈悲。
提昇免疫力的具體作法,已在中道醫學教學網站的中公布,大家可以上網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tOQ3siQCs
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救) 針剌手法示範影片:
如何啟動運轉人體五常至陽之氣-昇華五臟陽氣之實踐詳細說明,將於大義朱雀網中與大家分享。
大義朱雀網-全球醫療救助系統,網站及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系統開發達到相關程度後,會公布網址與大眾分享。
祝愿天下蒼生身心靈皆康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