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孔子家語2: 卷04-卷06

  • 作家相片: DaYi
    DaYi
  • 2023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58 分鐘

孔 子 家 語  王 肅 注

卷第一

相魯第一

始誅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問禮第六

五儀解第七

卷第二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卷第三

觀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賢君第十三

辯政第十四

卷第四

六本第十五

辯物第十六

哀公問政第十七

卷第五

顏回第十八

子路初見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卷第六

五帝第二十四

執轡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論禮第二十七

卷第七

觀鄉射第二十八

郊問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禮運第三十二

卷第八

冠頌第三十三

廟制第三十四

辯樂解第三十五

問玉第三十六

屈節解第三十七

卷第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終記解第四十

正論解第四十一

卷第十

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曲禮子夏問第四十三

曲禮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卷 第 四


六 本 第 十 五


    孔 子 曰 : 「 行 己 有 六 本 焉 , 然 後 為 君 子 也 . 立 身 有 義 矣 , 而 孝 為 本 ; 喪 紀 有 禮 矣 , 而 哀 為 本 ; 戰 陣 有 列 矣 , 而 勇 為 本 ; 治 政 有 理 矣 , 而 農 為 本 ; 居 國 有 道 矣 , 而 嗣 為 本 ; 繼 嗣 不 立 則 亂 之 萌 生 財 有 時 矣 , 而 力 為 本 . 置 本 不 固 , 無 務 農 桑 ; 親 戚 不 悅 , 無 務 外 交 ; 事 不 終 始 , 無 務 多 業 ; 記 聞 而 言 , 無 務 多 說 ; 但 說 所 聞 而 言 言 不 出 說 中 故 不 可 以 務 多 說 比 近 不 安 , 無 務 求 遠 . 是 故 反 本 修 邇 , 君 子 之 道 也 . 」

    孔 子 曰 : 「 良 藥 苦 於 口 而 利 於 病 , 忠 言 逆 於 耳 而 利 於 行 . 湯 武 以 諤 諤 而 昌 , 桀 紂 以 唯 唯 而 亡 . 君 無 爭 臣 , 父 無 爭 子 , 兄 無 爭 弟 , 士 無 爭 友 , 無 其 過 者 , 未 之 有 也 . 故 曰 : 『 君 失 之 , 臣 得 之 . 父 失 之 , 子 得 之 . 兄 失 之 , 弟 得 之 . 己 失 之 , 友 得 之 . 』 是 以 國 無 危 亡 之 兆 , 家 無 悖 亂 之 惡 , 父 子 兄 弟 無 失 , 而 交 友 無 絕 也 . 」

    孔 子 見 齊 景 公 , 公 悅 焉 , 請 置 廩 丘 之 邑 以 為 養 . 孔 子 辭 而 不 受 . 入 謂 弟 子 曰 : 「 吾 聞 君 子 賞 功 受 賞 , 今 吾 言 於 齊 君 , 君 未 之 有 行 , 而 賜 吾 邑 , 其 不 知 丘 亦 甚 矣 . 」 於 是 遂 行 .

    孔 子 在 齊 , 舍 於 外 館 , 景 公 造 焉 . 賓 主 之 辭 既 接 , 而 左 右 白 曰 : 「 周 使 適 至 , 言 先 王 廟 災 . 」 景 公 覆 問 災 何 王 之 廟 也 . 孔 子 曰 : 「 此 必 釐 王 之 廟 . 」 公 曰 : 「 何 以 知 之 ? 」 孔 子 曰 : 「 『 詩 云 : 皇 皇 上 天 , 其 命 不 忒 , 天 之 以 善 , 必 報 其 德 . 此 逸 詩 也 皇 皇 美 貌 也 忒 差 也 』 禍 亦 如 之 . 夫 釐 王 變 文 武 之 制 , 而 作 玄 黃 華 麗 之 飾 , 宮 室 崇 峻 , 輿 馬 奢 侈 , 而 弗 可 振 也 , 振 救 故 天 殃 所 宜 加 其 廟 焉 , 以 是 占 之 為 然 . 」 公 曰 : 「 天 何 不 殃 其 身 , 而 加 罰 其 廟 也 ? 」 孔 子 曰 : 「 蓋 以 文 武 故 也 . 若 殃 其 身 , 則 文 武 之 嗣 , 無 乃 殄 平 , 故 當 殃 其 廟 , 以 彰 其 過 . 」 俄 頃 , 左 右 報 曰 : 「 所 災 者 , 釐 王 廟 也 . 」 景 公 驚 起 , 再 拜 曰 : 「 善 哉 ! 聖 人 之 智 , 過 人 遠 矣 . 」 子 貢 三 年 之 喪 畢 , 見 於 孔 子 . 子 曰 : 「 與 之 琴 , 使 之 絃 , 侃 侃 而 樂 , 作 而 曰 : 『 先 王 制 禮 , 弗 敢 過 也 . 』 」 子 曰 : 『 君 子 也 . 』 子 貢 曰 : 『 閔 子 哀 未 盡 . 』 夫 子 曰 : 『 君 子 也 . 』 子 夏 哀 已 盡 , 又 曰 : 『 君 子 也 . 』 二 者 殊 情 而 俱 曰 君 子 , 賜 也 或 敢 問 之 . 」 孔 子 曰 : 「 閔 子 哀 未 忘 , 能 斷 之 以 禮 ; 子 夏 哀 已 盡 , 能 引 之 及 禮 . 雖 均 之 君 子 , 不 亦 可 乎 . 」

    孔 子 曰 : 「 無 體 之 禮 , 敬 也 ; 無 服 之 喪 , 哀 也 ; 無 聲 之 樂 , 歡 也 . 不 言 而 信 , 不 動 而 威 , 不 施 而 仁 . 志 夫 鐘 之 音 , 怒 而 擊 之 則 武 , 憂 而 擊 之 則 悲 , 其 志 變 者 , 聲 亦 隨 之 . 故 志 誠 感 之 , 通 於 金 石 , 而 況 人 乎 ! 」

    孔 子 見 羅 雀 者 所 得 , 皆 黃 口 小 雀 . 夫 子 問 之 曰 : 「 大 雀 獨 不 得 , 何 也 ? 」 羅 者 曰 : 「 大 雀 善 驚 而 難 得 , 黃 口 貪 食 而 易 得 . 黃 口 從 大 雀 則 不 得 , 大 雀 從 黃 口 亦 不 得 . 」 孔 子 顧 謂 弟 子 曰 : 「 善 驚 以 遠 害 , 利 食 而 忘 患 , 自 其 心 矣 , 而 以 所 從 為 禍 福 . 故 君 子 慎 其 所 從 , 以 長 者 之 慮 , 則 有 全 身 之 階 , 隨 小 者 之 戇 , 而 有 危 亡 之 敗 也 . 」

    孔 子 讀 易 至 於 損 益 , 喟 然 而 嘆 . 子 夏 避 席 問 曰 : 「 夫 子 何 歎 焉 ? 」 孔 子 曰 : 「 夫 自 損 者 必 有 益 之 , 自 益 者 必 有 決 之 , 易 損 卦 次 得 益 益 次 夬 夬 決 也 損 而 不 已 必 益 故 受 之 以 益 益 而 不 已 必 決 故 受 之 以 夬 吾 是 以 歎 也 . 」 子 曰 : 「 然 則 學 者 不 可 以 益 乎 ? 」 子 曰 : 「 非 道 益 之 謂 也 . 道 彌 益 而 身 彌 損 . 夫 學 者 損 其 自 多 , 以 虛 受 人 , 故 能 成 其 滿 博 哉 . 天 道 成 而 必 變 , 凡 持 滿 而 能 久 者 , 未 嘗 有 也 . 故 曰 : 『 自 賢 者 , 天 下 之 善 言 不 得 聞 於 耳 矣 . 』 昔 堯 治 天 下 之 位 , 猶 允 恭 以 持 之 , 克 讓 以 接 下 , 允 信 也 克 能 也 是 以 千 歲 而 益 盛 , 迄 今 而 逾 彰 ; 夏 桀 昆 吾 , 昆 吾 國 與 夏 桀 作 亂 自 滿 而 極 , 亢 意 而 不 節 , 斬 刈 黎 民 如 草 芥 焉 , 天 下 討 之 , 如 誅 匹 夫 , 是 以 千 載 而 惡 著 , 迄 今 而 不 滅 . 觀 此 , 如 行 則 讓 長 , 不 疾 先 , 如 在 輿 遇 三 人 則 下 之 , 遇 二 人 則 式 之 , 調 其 盈 虛 , 不 令 自 滿 , 所 以 能 久 也 . 」 子 夏 曰 : 「 商 請 志 之 , 而 終 身 奉 行 焉 . 」

    子 路 問 於 孔 子 曰 : 「 請 釋 古 之 道 , 而 行 由 之 意 可 乎 ? 」 子 曰 :「 不 可 . 昔 東 夷 之 子 , 慕 諸 夏 之 禮 , 有 女 而 寡 , 為 內 私 婿 . 終 身 不 嫁 , 嫁 則 不 嫁 矣 , 亦 有 貞 節 之 義 也 . 蒼 梧 嬈 娶 妻 而 美 , 讓 與 其 兄 , 讓 則 讓 矣 , 然 非 禮 之 讓 矣 . 不 慎 其 初 , 而 悔 其 後 , 何 嗟 及 矣 . 言 事 至 而 後 悔 吁 嗟 又 何 及 矣 今 汝 欲 舍 古 之 道 , 行 子 之 意 , 庸 知 子 意 不 以 是 為 非 , 以 非 為 是 乎 ? 後 雖 欲 悔 , 難 哉 . 」

    曾 子 耘 瓜 , 誤 斬 其 根 . 曾 皙 怒 建 大 杖 以 擊 其 背 , 曾 子 仆 地 而 不 知 人 , 久 之 有 頃 , 乃 蘇 , 欣 然 而 起 , 進 於 曾 皙 曰 : 「 嚮 也 參 得 罪 於 大 人 , 大 人 用 力 教 , 參 得 無 疾 乎 . 」 退 而 就 房 , 援 琴 而 歌 , 欲 令 曾 皙 而 聞 之 , 知 其 體 康 也 . 孔 子 聞 之 而 怒 , 告 門 弟 子 曰 : 「 參 來 勿 內 . 」 曾 參 自 以 為 無 罪 , 使 人 請 於 孔 子 . 子 曰 : 「 汝 不 聞 乎 , 昔 瞽 瞍 有 子 曰 舜 , 舜 之 事 瞽 瞍 , 欲 使 之 未 嘗 不 在 於 側 , 索 而 殺 之 , 未 嘗 可 得 , 小 棰 則 待 過 , 大 杖 則 逃 走 , 故 瞽 瞍 不 犯 不 父 之 罪 , 而 舜 不 失 烝 烝 之 孝 , 今 參 事 父 委 身 以 待 暴 怒 , 殪 而 不 避 , 殪 死 既 身 死 而 陷 父 於 不 義 , 其 不 孝 孰 大 焉 ? 汝 非 天 子 之 民 也 , 殺 天 子 之 民 , 其 罪 奚 若 ? 」 曾 參 聞 之 曰 : 「 參 罪 大 矣 . 」 遂 造 孔 子 而 謝 過 .

    荊 公 子 行 年 十 五 而 攝 荊 相 事 , 孔 子 聞 之 , 使 人 �� 觀 其 為 政 焉 . 使 者 反 曰 : 「 視 其 朝 清 淨 而 少 事 , 其 堂 上 有 五 老 焉 , 其 廊 下 有 二 十 壯 士 焉 . 」 孔 子 曰 : 「 合 二 十 五 人 之 智 , 以 治 天 下 , 其 固 免 矣 , 況 荊 乎 ? 」

    子 夏 問 於 孔 子 曰 : 「 顏 回 之 為 人 奚 若 ? 」 子 曰 : 「 回 之 信 賢 於 丘 . 」 曰 : 「 子 貢 之 為 人 奚 若 ? 」 子 曰 : 「 賜 之 敏 賢 於 丘 . 」 曰 : 「 子 路 之 為 人 奚 若 ? 」 子 曰 : 「 由 之 勇 賢 於 丘 . 」 曰 : 「 子 張 之 為 人 奚 若 ? 」 子 曰 : 「 師 之 莊 賢 於 丘 . 」 子 夏 避 席 而 問 曰 : 「 然 則 四 子 何 為 事 先 生 ? 」 子 曰 : 「 居 , 吾 語 汝 , 夫 回 能 信 而 不 能 反 , 反 謂 反 信 也 君 子 言 不 必 信 唯 義 所 在 耳 賜 能 敏 而 不 能 詘 , 言 人 雖 辨 敏 亦 宜 有 屈 折 時 也 由 能 勇 而 不 能 怯 , 師 能 莊 而 不 能 同 , 言 人 雖 矜 莊 亦 當 有 和 同 時 也 兼 四 子 者 之 有 以 易 吾 弗 與 也 , 此 其 所 以 事 吾 而 弗 貳 也 . 」

    孔 子 遊 於 泰 山 , 見 榮 聲 期 , 聲 宜 為 啟 或 曰 榮 益 期 也 行 乎 郕 之 野 , 鹿 裘 帶 索 , 瑟 瑟 而 歌 . 孔 子 問 曰 : 「 先 生 所 以 為 樂 者 , 何 也 ? 」 期 對 曰 : 「 吾 樂 甚 多 , 而 至 者 三 . 天 生 萬 物 , 唯 人 為 貴 , 吾 既 得 為 人 , 是 一 樂 也 ; 男 女 之 別 , 男 尊 女 卑 , 故 人 以 男 為 貴 , 吾 既 得 為 男 , 是 二 樂 也 ; 人 生 有 不 見 日 月 , 不 免 襁 褓 者 , 吾 既 以 行 年 九 十 五 矣 , 是 三 樂 也 . 貧 者 士 之 常 , 死 者 人 之 終 , 處 常 得 終 , 當 何 憂 哉 . 」 孔 子 曰 : 「 善 哉 ! 能 自 寬 者 也 . 」 得 宜 為 待

    孔 子 曰 : 「 回 有 君 子 之 道 四 焉 , 強 於 行 義 、 弱 於 受 諫 、 怵 於 待 祿 、 怵 怵 惕 也 待 宜 為 得 也 慎 於 治 身 . 史 �J 有 男 子 之 道 三 焉 , 不 仕 而 敬 上 、 不 祀 而 敬 鬼 、 直 己 而 曲 人 . 」 曾 子 侍 曰 : 「 參 昔 常 聞 夫 子 三 言 而 未 之 能 行 也 , 夫 子 見 人 之 一 善 而 忘 其 百 非 , 是 夫 子 之 易 事 也 ; 見 人 之 有 善 若 己 有 之 , 是 夫 子 之 不 爭 也 ; 聞 善 必 躬 行 之 , 然 後 導 之 , 是 夫 子 之 能 勞 也 . 學 夫 子 之 三 言 而 未 能 行 , 以 自 知 終 不 及 二 子 者 也 . 」 二 子 顏 回 史 �J 也

    孔 子 曰 : 「 吾 死 之 後 , 則 商 也 日 益 , 賜 也 日 損 . 」 曾 子 曰 : 「 何 謂 也 ? 」 子 曰 : 「 商 也 好 與 賢 己 者 處 , 賜 也 好 說 不 若 己 者 . 不 知 其 子 視 其 父 , 不 知 其 人 視 其 友 , 不 知 其 君 視 其 所 使 , 不 知 其 地 視 其 草 木 . 故 曰 與 善 人 居 , 如 入 芝 蘭 之 室 , 久 而 不 聞 其 香 , 即 與 之 化 矣 . 與 不 善 人 居 , 如 入 鮑 魚 之 肆 , 久 而 不 聞 其 臭 , 亦 與 之 化 矣 . 丹 之 所 藏 者 赤 , 漆 之 所 藏 者 黑 , 是 以 君 子 必 慎 其 所 與 處 者 焉 . 」

    曾 子 從 孔 子 之 齊 , 齊 景 公 以 下 卿 之 禮 聘 曾 子 , 曾 子 固 辭 . 將 行 , 晏 子 送 之 曰 : 「 吾 聞 之 君 子 遺 人 以 財 不 若 善 言 , 今 夫 蘭 本 三 年 湛 之 以 鹿 酳 , 既 成 噉 之 , 則 易 之 匹 馬 , 非 蘭 之 本 性 也 , 所 以 湛 者 美 矣 , 願 子 詳 其 所 湛 者 , 夫 君 子 居 必 擇 處 , 遊 必 擇 方 , 仕 必 擇 君 , 擇 君 所 以 求 仕 , 擇 方 所 以 修 道 , 遷 風 移 俗 者 嗜 慾 移 性 , 可 不 慎 乎 . 」 孔 子 聞 之 曰 : 「 晏 子 之 言 , 君 子 哉 ! 依 賢 者 固 不 困 , 依 富 者 固 不 窮 , 馬 蚿 斬 足 而 復 行 , 何 也 ? 以 其 輔 之 者 眾 . 」 孔 子 曰 : 「 與 富 貴 而 下 人 , 何 人 不 尊 ; 以 富 貴 而 愛 人 , 何 人 不 親 . 發 言 不 逆 , 可 謂 知 言 矣 ; 言 而 眾 嚮 之 , 可 謂 知 時 矣 . 是 故 以 富 而 能 富 人 者 , 欲 貧 不 可 得 也 . 以 貴 而 能 貴 人 者 , 欲 賤 不 可 得 也 ; 以 達 而 能 達 人 者 , 欲 窮 不 可 得 也 . 」

    孔 子 曰 : 「 中 人 之 情 也 , 有 餘 則 侈 , 不 足 則 儉 , 無 禁 則 淫 , 無 度 則 逸 , 從 欲 則 敗 . 是 故 鞭 朴 之 子 , 不 從 父 之 教 , 刑 戮 之 民 , 不 從 君 之 令 , 此 言 疾 之 難 忍 , 急 之 難 行 也 . 故 君 子 不 急 斷 , 不 急 制 , 使 飲 食 有 量 , 衣 服 有 節 , 宮 室 有 度 , 畜 積 有 數 , 車 器 有 限 , 所 以 防 亂 之 原 也 . 夫 度 量 不 可 明 , 是 中 人 所 由 之 令 . 」 教 令 之 令

    孔 子 曰 : 「 巧 而 好 度 , 必 攻 ; 攻 堅 勇 而 好 問 , 必 勝 ; 智 而 好 謀 , 必 成 . 以 愚 者 反 之 , 是 以 非 其 人 告 之 弗 聽 . 非 其 地 , 樹 之 弗 生 . 得 其 人 , 如 聚 砂 而 雨 之 ; 言 立 入 也 非 其 人 , 如 會 聾 而 鼓 之 . 夫 處 重 擅 寵 , 專 事 妒 賢 , 愚 者 之 情 也 , 位 高 則 危 , 任 重 則 崩 , 可 立 而 待 . 」

    孔 子 曰 : 「 舟 非 水 不 行 , 水 入 舟 則 沒 ; 君 非 民 不 治 , 民 犯 上 則 傾 . 是 故 君 子 不 可 不 嚴 也 , 小 人 不 可 不 整 一 也 . 」

    齊 高 庭 問 於 孔 子 曰 : 「 庭 不 曠 山 , 不 直 地 , 庭 高 庭 名 也 曠 隔 也 不 以 山 為 隔 踰 山 而 來 直 宜 為 植 不 根 於 地 而 遠 來 也 衣 穰 而 提 贄 , 穰 蒿 草 衣 提 持 贄 所 以 執 為 禮 也 精 氣 以 問 事 君 子 之 道 , 願 夫 子 告 之 . 」 孔 子 曰 : 「 貞 以 幹 之 , 真 正 以 為 幹 植 敬 以 輔 之 , 施 仁 無 倦 , 見 君 子 則 舉 之 , 見 小 人 則 退 之 . 去 汝 惡 心 而 忠 與 之 , 效 其 行 , 修 其 禮 , 千 里 之 外 , 親 如 兄 弟 . 行 不 效 , 禮 不 修 , 則 對 門 不 汝 通 矣 , 夫 終 日 言 , 不 遺 己 之 憂 , 終 日 行 不 遺 己 之 患 , 唯 智 者 能 之 . 故 自 修 者 必 恐 懼 以 除 患 , 恭 儉 以 避 難 者 也 . 終 身 為 善 , 一 言 則 敗 之 , 可 不 慎 乎 . 」

      辯 物 第 十 六

    季 桓 子 穿 井 , 獲 如 玉 缶 , 其 中 有 羊 焉 , 使 使 問 孔 子 曰 : 「 吾 穿 井 於 費 , 而 於 井 中 得 一 狗 , 何 也 ? 」 孔 子 曰 : 「 丘 之 所 聞 者 , 羊 也 , 丘 聞 之 木 石 之 怪 夔 𡩅 𥁒 , 水 之 怪 龍 罔 象 , 土 之 怪 羵 羊 也 . 」

    吳 伐 越 , 隳 會 稽 , 吳 王 夫 差 敗 越 王 勾 踐 棲 於 會 稽 吳 又 隳 之 會 稽 山 也 隳 毀 者 也 獲 巨 骨 一 節 , 專 車 焉 . 吳 子 使 來 聘 於 魯 , 且 問 之 孔 子 , 命 使 者 曰 : 「 無 以 吾 命 也 . 」 賓 既 將 事 , 乃 發 幣 於 大 夫 及 孔 子 , 賜 大 夫 及 孔 子 孔 子 爵 之 , 飲 酒 既 徹 俎 而 燕 客 , 執 骨 而 問 曰 : 「 敢 問 骨 何 如 為 大 ? 」 孔 子 曰 : 「 丘 聞 之 昔 禹 致 群 臣 於 會 稽 之 山 , 防 風 後 至 , 禹 殺 而 戮 之 , 其 骨 專 車 焉 , 此 為 大 矣 . 」 客 曰 : 「 敢 問 誰 守 為 神 ? 」 孔 子 曰 : 「 山 川 之 靈 , 足 以 紀 綱 天 下 者 , 其 守 為 神 . 守 山 川 之 祀 者 為 神 諸 侯 社 稷 之 守 為 公 侯 , 但 守 社 稷 無 山 川 之 祀 者 直 為 公 侯 而 已 山 川 之 祀 者 為 諸 侯 , 皆 屬 於 王 . 」 神 與 公 侯 之 屬 也 客 曰 : 「 防 風 何 守 ? 」 孔 子 曰 : 「 汪 芒 氏 之 君 守 封 嵎 山 者 , 汪 芒 國 名 封 嵎 山 名 為 添 姓 , 在 虞 夏 商 為 汪 芒 氏 , 於 周 為 長 瞿 氏 , 今 曰 大 人 . 」 周 之 初 及 當 孔 子 之 時 其 名 異 也 有 客 曰 : 「 人 長 之 極 , 幾 何 ? 」 孔 子 曰 : 「 焦 僥 氏 長 三 尺 , 短 之 至 也 , 長 者 不 過 十 , 數 之 極 也 . 」

    孔 子 在 陳 , 陳 惠 公 賓 之 于 上 館 , 時 有 隼 集 陳 侯 之 庭 而 死 , 隼 鳥 也 始 集 庭 便 死 楛 矢 貫 之 石 砮 , 楛 木 名 砮 箭 鏃 其 長 尺 有 咫 , 咫 八 寸 也 惠 公 使 人 持 隼 如 孔 子 館 而 問 焉 . 孔 子 曰 : 「 隼 之 來 遠 矣 , 此 肅 慎 氏 之 矢 , 肅 慎 氏 之 矢 也 昔 武 王 克 商 , 通 道 于 九 夷 百 蠻 , 九 夷 東 方 九 種 百 蠻 夷 狄 百 種 使 各 以 其 方 賄 來 貢 , 而 無 忘 職 業 , 於 是 肅 慎 氏 貢 楛 矢 石 砮 , 其 長 尺 有 咫 . 先 王 欲 昭 其 令 德 之 致 遠 物 也 , 以 示 後 人 , 使 永 鑒 焉 , 故 銘 其 栝 曰 : 『 肅 慎 氏 貢 楛 矢 , 楛 箭 栝 也 以 分 大 姬 , 配 胡 公 而 封 諸 陳 . 大 姬 武 王 女 胡 公 舜 之 後 』 古 者 分 同 姓 以 珍 玉 , 所 以 展 親 親 也 , 分 異 姓 以 遠 方 之 職 貢 , 所 以 無 忘 服 也 , 故 分 陳 以 肅 慎 氏 貢 焉 . 君 若 使 有 司 求 諸 故 府 , 其 可 得 也 , 公 使 人 求 得 之 , 金 牘 如 之 . 」 牘 匱 也

    郯 子 朝 魯 , 魯 人 問 曰 : 「 少 昊 氏 以 鳥 名 官 , 何 也 ? 」 魯 人 叔 孫 昭 子 少 昊 金 天 氏 也 對 曰 : 「 吾 祖 也 , 我 知 之 , 昔 黃 帝 以 雲 紀 官 , 故 為 雲 師 而 雲 名 . 黃 帝 軒 轅 氏 師 長 也 雲 紀 其 官 長 而 為 官 名 者 也 炎 帝 以 火 , 神 農 氏 也 共 工 以 水 , 共 工 霸 九 州 也 大 昊 以 龍 , 包 犧 氏 也 其 義 一 也 . 火 師 而 火 名 也 龍 師 而 龍 名 也 我 高 祖 , 少 昊 摯 之 立 也 , 鳳 鳥 適 至 , 是 以 紀 之 於 鳥 , 故 為 鳥 師 而 鳥 名 . 自 顓 頊 氏 以 來 , 不 能 紀 遠 , 乃 紀 於 近 , 為 民 師 而 命 以 民 事 , 則 不 能 故 也 . 」 言 不 能 紀 遠 方 孔 子 聞 之 , 遂 見 郯 子 而 學 焉 . 既 而 告 人 曰 : 「 吾 聞 之 天 子 失 官 , 學 在 四 夷 猶 信 . 」 郯 小 國 也 故 吳 伐 郯 季 文 子 歎 曰 中 國 不 振 旅 蠻 夷 之 伐 吾 亡 無 日 矣 孔 子 稱 官 學 在 四 夷 疾 時 之 廢 學 也 郯 少 昊 之 後 以 其 世 則 遠 矣 以 其 國 則 小 矣 魯 公 之 後 以 其 世 則 遠 矣 以 其 國 則 大 矣 然 其 知 禮 不 若 郯 子 故 孔 子 發 此 言 疾 時 之 不 學 也

    邾 隱 公 朝 于 魯 , 子 貢 觀 焉 . 子 貢 時 為 魯 大 夫 也 邾 子 執 玉 , 高 其 容 仰 , 定 公 受 玉 , 卑 其 容 俯 . 玉 所 以 聘 子 玉 子 貢 曰 : 「 以 禮 觀 之 , 二 君 者 將 有 死 亡 焉 . 夫 禮 生 死 存 亡 之 體 , 將 左 右 周 旋 , 進 退 俯 仰 , 於 是 乎 取 之 , 朝 祀 喪 戎 , 於 是 乎 觀 之 , 今 正 月 相 朝 , 而 皆 不 度 , 不 得 其 法 度 也 心 以 亡 矣 . 嘉 事 不 體 , 朝 聘 亦 嘉 事 也 不 體 不 得 其 體 何 以 能 久 , 高 仰 驕 , 卑 俯 替 , 驕 近 亂 , 替 近 疾 , 若 為 主 , 其 先 亡 乎 ? 」 夏 五 月 , 公 薨 , 又 邾 子 出 奔 . 孔 子 曰 : 「 賜 不 幸 而 言 中 , 是 賜 多 言 . 」

    孔 子 在 陳 , 陳 侯 就 之 燕 遊 焉 . 行 路 之 人 云 : 「 魯 司 鐸 災 司 驛 官 名 及 宗 廟 . 」 以 告 孔 子 . 子 曰 : 「 所 及 者 , 其 桓 僖 之 廟 . 」 桓 公 僖 公 陳 侯 曰 : 「 何 以 知 之 ? 」 子 曰 : 「 禮 祖 有 功 而 宗 有 德 , 故 不 毀 其 廟 焉 . 今 桓 僖 之 親 盡 矣 , 又 功 德 不 足 以 存 其 廟 , 而 魯 不 毀 , 是 以 天 災 加 之 . 」 三 日 , 魯 使 至 , 問 焉 則 桓 僖 也 . 陳 侯 謂 子 貢 曰 : 「 吾 乃 今 知 聖 人 之 可 貴 . 」 對 曰 : 「 君 之 知 之 可 矣 , 未 若 專 其 道 而 行 其 化 之 善 也 . 」

    陽 虎 既 奔 齊 , 自 齊 奔 晉 , 適 趙 氏 , 孔 子 聞 之 , 謂 子 路 曰 : 「 趙 氏 其 世 有 亂 乎 . 」 子 路 曰 : 「 權 不 在 焉 , 豈 不 為 亂 . 」 孔 子 曰 : 「 非 汝 所 知 . 夫 陽 虎 親 富 而 不 親 仁 , 有 寵 於 季 孫 , 又 將 殺 之 , 不 克 而 奔 , 求 容 於 齊 , 齊 人 囚 之 , 乃 亡 歸 晉 , 是 齊 魯 二 國 , 已 去 其 疾 , 趙 簡 子 好 利 而 多 信 , 必 溺 其 說 而 從 其 謀 , 禍 敗 所 終 , 非 一 世 可 知 也 . 」

    季 康 子 問 於 孔 子 曰 : 「 今 周 十 二 月 , 夏 之 十 月 , 而 猶 有 螽 , 何 也 ? 」 孔 子 對 曰 : 「 丘 聞 之 火 伏 而 後 蟄 者 畢 , 火 大 火 心 星 也 蟄 蟄 蟲 也 今 火 猶 西 流 , 司 歷 過 也 . 」 季 康 子 曰 : 「 所 失 者 , 幾 月 也 ? 」 孔 子 曰 : 「 於 夏 十 月 , 火 既 沒 矣 , 今 火 見 再 , 失 閏 也 . 」

    吳 王 夫 差 將 與 哀 公 見 晉 侯 , 吳 子 魯 哀 公 十 二 年 與 晉 侯 會 于 黃 池 子 服 景 伯 對 使 者 曰 : 「 王 合 諸 侯 , 則 伯 率 侯 牧 以 見 於 王 , 伯 王 官 侯 牧 方 伯 名 伯 合 諸 侯 , 則 侯 率 子 男 以 見 於 伯 , 伯 侯 牧 也 今 諸 侯 會 而 君 與 寡 君 見 晉 君 , 則 晉 成 為 伯 也 . 且 執 事 以 伯 召 諸 侯 , 而 以 侯 終 之 , 何 利 之 有 焉 ? 」 吳 人 乃 止 , 既 而 悔 之 , 遂 囚 景 伯 . 伯 謂 大 宰 嚭 曰 : 「 魯 將 以 十 月 上 辛 , 有 事 於 上 帝 , 先 王 季 辛 而 畢 , 有 事 祭 所 以 欺 吳 也 何 也 世 有 職 焉 , 何 景 伯 名 自 襄 已 來 之 改 之 , 襄 魯 襄 公 是 也 若 其 不 會 , 則 祝 宗 將 曰 吳 實 然 , 嚭 言 於 夫 差 , 歸 之 . 」 子 貢 聞 之 , 見 於 孔 子 曰 : 「 子 服 氏 之 子 拙 於 說 矣 , 以 實 獲 囚 , 以 詐 得 免 . 」 孔 子 曰 : 「 吳 子 為 夷 德 可 欺 而 不 可 以 實 , 是 聽 者 之 蔽 , 非 說 者 之 拙 也 . 」

    叔 孫 氏 之 車 士 曰 子 鉏 商 , 車 士 持 車 者 子 姓 也 採 薪 於 大 野 , 春 秋 經 魯 哀 公 十 四 年 西 狩 獲 麟 傳 曰 西 狩 大 野 今 此 曰 採 薪 於 大 野 若 車 士 子 鉏 商 非 狩 者 採 薪 西 獲 麟 麟 瑞 物 時 見 狩 獲 故 經 書 西 狩 獲 麟 也 獲 麟 焉 , 折 其 前 左 足 , 載 以 歸 , 叔 孫 以 為 不 祥 , 棄 之 於 郭 外 . 傳 曰 以 賜 虞 人 棄 之 郭 外 將 以 賜 虞 人 也 使 人 告 孔 子 曰 : 「 有 葱 而 角 者 , 何 也 ? 」 孔 子 �� 觀 之 , 曰 : 「 麟 也 . 胡 為 來 哉 ? 胡 為 來 哉 ? 」 反 袂 拭 面 , 涕 泣 沾 衿 . 叔 孫 聞 之 , 然 後 取 之 . 子 貢 問 曰 : 「 夫 子 何 泣 爾 ? 」 孔 子 曰 : 「 麟 之 至 , 為 明 王 也 , 出 非 其 時 而 害 , 吾 是 以 傷 焉 . 」

哀 公 問 政 第 十 七


    哀 公 問 政 於 孔 子 . 孔 子 對 曰 : 「 文 武 之 政 , 布 在 方 策 , 方 板 其 人 存 則 其 政 舉 , 其 人 亡 則 其 政 息 . 天 道 敏 生 , 人 道 敏 政 , 地 道 敏 樹 , 夫 政 者 , 猶 蒲 盧 也 , 蒲 盧 蜾 螺 也 謂 土 𦅜 也 取 螟 蛉 而 化 之 以 君 子 為 政 化 百 姓 亦 如 之 者 也 待 化 以 成 , 故 為 政 在 於 得 人 , 取 人 以 身 , 修 道 以 仁 . 仁 者 , 人 也 , 親 親 為 大 ; 義 者 , 宜 也 , 尊 賢 為 大 . 親 親 之 殺 , 尊 賢 之 等 , 禮 所 以 生 也 . 禮 者 , 政 之 本 也 , 是 以 君 子 不 可 以 不 修 身 . 思 修 身 , 不 可 以 不 事 親 ; 思 事 親 , 不 可 以 不 知 人 ; 思 知 人 , 不 可 以 不 知 天 . 天 下 之 達 道 有 五 , 其 所 以 行 之 者 三 , 曰 , 君 臣 也 、 父 子 也 、 夫 婦 也 、 昆 弟 也 、 朋 友 也 . 五 者 , 天 下 之 達 道 , 智 仁 勇 三 者 , 天 下 之 達 德 也 . 所 以 行 之 者 , 一 也 . 或 生 而 知 之 , 或 學 而 知 之 , 或 困 而 知 之 , 及 其 知 之 , 一 也 . 或 安 而 行 之 , 或 利 而 行 之 , 或 勉 強 而 行 之 , 及 其 成 功 , 一 也 . 」 公 曰 : 「 子 之 言 美 矣 至 矣 , 寡 人 實 固 , 不 足 以 成 之 也 . 」 孔 子 曰 : 「 好 學 近 乎 智 , 力 行 近 乎 仁 , 知 恥 近 乎 勇 , 知 斯 三 者 , 則 知 所 以 修 身 ; 知 所 以 修 身 , 則 知 所 以 治 人 ; 知 所 以 治 人 , 則 能 成 天 下 國 家 者 矣 . 」 公 曰 : 「 政 其 盡 此 而 已 乎 ? 」 孔 子 曰 : 「 凡 為 天 下 國 家 有 九 經 , 曰 修 身 也 、 尊 賢 也 、 親 親 也 、 敬 大 臣 也 、 體 群 臣 也 、 子 庶 民 也 、 來 百 工 也 、 柔 遠 人 也 、 懷 諸 侯 也 . 夫 修 身 則 道 立 , 尊 賢 則 不 惑 , 親 親 則 諸 父 兄 弟 不 怨 , 敬 大 臣 則 不 眩 , 體 群 臣 則 士 之 報 禮 重 , 子 庶 民 則 百 姓 勸 , 來 百 工 則 財 用 足 , 柔 遠 人 則 四 方 歸 之 , 懷 諸 侯 則 天 下 畏 之 . 」 公 曰 : 「 為 之 奈 何 ? 」 孔 子 曰 : 「 齊 潔 盛 服 , 非 禮 不 動 , 所 以 修 身 也 ; 去 讒 遠 色 , 賤 財 而 貴 德 , 所 以 尊 賢 也 ; 爵 其 能 , 重 其 祿 , 同 其 好 惡 , 所 以 篤 親 親 也 ; 官 盛 任 使 , 所 以 敬 大 臣 也 ; 盛 其 官 委 任 使 之 也 忠 信 重 祿 , 所 以 勸 士 也 ; 忠 信 者 與 之 重 祿 也 時 使 薄 歛 , 所 以 子 百 姓 也 ; 日 省 月 考 , 既 廩 稱 事 , 所 以 來 百 工 也 ; 既 廩 食 之 多 寡 稱 其 事 也 送 �� 迎 來 , 嘉 善 而 矜 不 能 , 所 以 綏 遠 人 也 ; 繼 絕 世 , 舉 廢 邦 , 治 亂 持 危 , 朝 聘 以 時 , 厚 �� 而 薄 來 , 所 以 懷 諸 侯 也 . 治 天 下 國 家 有 九 經 , 其 所 以 行 之 者 , 一 也 . 凡 事 豫 則 立 , 不 豫 則 廢 , 言 前 定 則 不 跲 , 跲 躓 事 前 定 則 不 困 , 行 前 定 則 不 疚 , 道 前 定 則 不 窮 . 在 下 位 不 獲 于 上 , 民 弗 可 得 而 治 矣 ; 獲 于 上 有 道 , 不 信 于 友 , 不 獲 于 上 矣 ; 信 于 友 有 道 , 不 順 于 親 , 不 信 于 友 矣 ; 順 于 親 有 道 , 反 諸 身 不 誠 , 不 順 于 親 矣 ; 誠 身 有 道 , 不 明 于 善 , 不 誠 于 身 矣 . 誠 者 , 天 之 至 道 也 ; 誠 之 者 , 人 之 道 也 . 夫 誠 弗 勉 而 中 , 不 思 而 得 , 從 容 中 道 , 聖 人 之 所 以 體 定 也 ; 誠 之 者 , 擇 善 而 固 執 之 者 也 . 」 公 曰 : 「 子 之 教 寡 人 備 矣 , 敢 問 行 之 所 始 . 」 孔 子 曰 : 「 立 愛 自 親 始 , 教 民 睦 也 ; 立 敬 自 長 始 , 教 民 順 也 ; 教 之 慈 睦 , 而 民 貴 有 親 ; 教 以 敬 , 而 民 貴 用 命 . 民 既 孝 於 親 , 又 順 以 聽 命 , 措 諸 天 下 無 所 不 可 . 」 公 曰 : 「 寡 人 既 得 聞 此 言 也 , 懼 不 能 果 行 而 獲 罪 咎 . 」

    宰 我 問 於 孔 子 曰 : 「 吾 聞 鬼 神 之 名 , 而 不 知 所 謂 , 敢 問 焉 . 」 孔 子 曰 : 「 人 生 有 氣 有 魂 , 氣 者 , 人 之 盛 也 , 精 氣 者 人 神 之 盛 也 夫 生 必 死 , 死 必 歸 土 , 此 謂 鬼 , 魂 氣 歸 天 此 謂 神 , 合 鬼 與 神 而 享 之 , 教 之 至 也 . 合 神 鬼 而 事 之 者 孝 道 之 至 孝 者 教 之 所 由 生 也 骨 肉 弊 於 下 , 化 為 野 土 , 其 氣 發 揚 于 上 者 , 此 神 之 著 也 . 聖 人 因 物 之 精 , 制 為 之 極 , 極 中 制 為 中 法 明 命 鬼 神 , 以 為 民 之 則 , 明 命 猶 尊 名 使 民 事 其 祖 禰 也 而 猶 以 是 為 未 足 也 , 故 築 為 宮 室 , 設 為 宗 祧 , 宗 宗 廟 也 祧 遠 廟 也 天 子 特 有 二 祧 諸 侯 謂 始 祖 為 祧 也 春 秋 祭 祀 , 以 別 親 疏 , 教 民 反 古 復 始 , 不 敢 忘 其 所 由 生 也 . 眾 人 服 自 此 聽 且 速 焉 , 聽 謂 慎 教 令 也 教 以 二 端 , 二 端 既 立 , 報 以 二 禮 , 二 端 氣 與 魄 也 二 禮 謂 薦 黍 稷 也 建 設 朝 事 , 薦 醒 時 也 燔 燎 羶 薌 , 所 以 報 魄 也 . 鬱 香 草 鬱 樽 也 此 教 民 修 本 , 反 始 崇 愛 , 上 下 用 情 , 禮 之 至 也 . 民 能 不 忘 其 所 由 生 然 後 能 相 愛 也 上 下 謂 尊 卑 用 情 謂 親 也 君 子 反 古 復 始 , 不 忘 其 所 由 生 , 是 以 致 其 敬 , 發 其 情 , 竭 力 從 事 , 不 敢 不 自 盡 也 . 此 之 謂 大 教 . 昔 者 文 王 之 祭 也 , 事 死 如 事 生 , 思 死 而 不 欲 生 , 忌 日 則 必 哀 , 稱 諱 則 如 見 , 親 祀 之 忠 也 , 思 之 深 如 見 親 之 所 愛 , 祭 欲 見 親 顏 色 者 , 其 唯 文 王 與 . 詩 云 : 『 明 發 不 寐 , 有 懷 二 人 , 則 文 王 之 謂 與 . 假 此 詩 以 喻 文 王 二 人 謂 父 母 也 』 祭 之 明 日 , 明 發 不 寐 , 有 懷 二 人 , 敬 而 致 之 , 又 從 而 思 之 , 祭 之 日 樂 與 哀 半 , 饗 之 必 樂 , 已 至 必 哀 , 已 至 謂 祭 事 以 畢 不 知 親 饗 否 故 哀 孝 子 之 情 也 , 文 王 為 能 得 之 矣 . 」


卷 第 五


顏 回 第 十 八


    魯 定 公 問 於 顏 回 曰 : 「 子 亦 聞 東 野 畢 之 善 御 乎 ? 」 對 曰 : 「 善 則 善 矣 , 雖 然 , 其 馬 將 必 佚 . 」 定 公 色 不 悅 , 謂 左 右 曰 : 「 君 子 固 有 誣 人 也 . 」 顏 回 退 後 三 日 , 牧 來 訴 之 曰 : 「 東 野 畢 之 馬 佚 , 兩 驂 曳 兩 服 入 于 �� . 」 公 聞 之 , 越 席 而 起 , 促 駕 召 顏 回 . 回 至 , 公 曰 : 「 前 日 寡 人 問 吾 子 以 東 野 畢 之 御 , 而 子 曰 善 則 善 矣 , 其 馬 將 佚 , 不 識 吾 子 奚 以 知 之 ? 」 顏 回 對 曰 : 「 以 政 知 之 . 昔 者 帝 舜 巧 於 使 民 , 造 父 巧 於 使 馬 , 舜 不 窮 其 民 力 , 造 父 不 窮 其 馬 力 , 是 以 舜 無 佚 民 , 造 父 無 佚 馬 . 今 東 野 畢 之 御 也 , 升 馬 執 轡 , 御 體 正 矣 , 馬 非 為 車 步 驟 馳 騁 , 朝 禮 畢 矣 , 馬 步 驟 馳 騁 盡 禮 之 儀 也 歷 險 致 遠 , 馬 力 盡 矣 , 然 而 猶 乃 求 馬 不 已 , 臣 以 此 知 之 . 」 公 曰 : 「 善 ! 誠 若 吾 子 之 言 也 , 吾 子 之 言 , 其 義 大 矣 , 願 少 進 乎 . 」 顏 回 曰 : 「 臣 聞 之 鳥 窮 則 啄 , 獸 窮 則 攫 , 人 窮 則 詐 , 馬 窮 則 佚 , 自 古 及 今 , 未 有 窮 其 下 而 能 無 危 者 也 . 」 公 悅 , 遂 以 告 孔 子 . 孔 子 對 曰 : 「 夫 其 所 以 為 顏 回 者 , 此 之 類 也 , 豈 足 多 哉 . 」

    孔 子 在 衛 , 昧 旦 晨 興 , 顏 回 侍 側 , 聞 哭 者 之 聲 甚 哀 . 子 曰 : 「 回 , 汝 知 此 何 所 哭 乎 ? 」 對 曰 : 「 回 以 此 哭 聲 非 但 為 死 者 而 已 , 又 有 生 離 別 者 也 . 」 子 曰 : 「 何 以 知 之 ? 」 對 曰 : 「 回 聞 桓 山 之 鳥 , 生 四 子 焉 , 羽 翼 既 成 , 將 分 于 四 海 , 其 母 悲 鳴 而 送 之 , 哀 聲 有 似 於 此 , 謂 其 �� 而 不 返 也 , 回 竊 以 音 類 知 之 . 」 孔 子 使 人 問 哭 者 , 果 曰 : 「 父 死 家 貧 , 賣 子 以 葬 , 與 之 長 決 . 」 子 曰 : 「 回 也 , 善 於 識 音 矣 . 」

    顏 回 問 於 孔 子 曰 : 「 成 人 之 行 , 若 何 ? 」 子 曰 : 「 達 于 情 性 之 理 , 通 於 物 類 之 變 , 知 幽 明 之 故 , 睹 游 氣 之 原 , 若 此 可 謂 成 人 矣 . 既 能 成 人 , 而 又 加 之 以 仁 義 禮 樂 , 成 人 之 行 也 , 若 乃 窮 神 知 禮 , 德 之 盛 也 . 」 禮 宜 為 化

    顏 回 問 於 孔 子 曰 : 「 臧 文 仲 武 仲 孰 賢 ? 」 孔 子 曰 : 「 武 仲 賢 哉 . 」 顏 回 曰 : 「 武 仲 世 稱 聖 人 而 身 不 免 於 罪 , 是 智 不 足 稱 也 ; 武 仲 為 季 氏 廢 適 立 庶 為 孟 氏 所 譖 出 奔 于 齊 好 言 兵 討 , 而 挫 銳 於 邾 , 是 智 不 足 名 也 . 武 仲 與 邾 戰 而 敗 績 國 人 頌 之 曰 我 君 小 子 侏 儒 使 我 敗 於 邾 夫 文 仲 其 身 雖 歿 , 而 言 不 杇 , 惡 有 未 賢 ? 」 立 不 杇 之 言 故 以 為 賢 孔 子 曰 : 「 身 歿 言 立 , 所 以 為 文 仲 也 . 然 猶 有 不 仁 者 三 , 不 智 者 三 , 是 則 不 及 武 仲 也 . 」 回 曰 : 「 可 得 聞 乎 ? 」 孔 子 曰 : 「 下 展 禽 , 展 禽 柳 下 惠 知 其 賢 而 使 在 下 位 不 與 立 於 朝 也 置 六 關 , 六 關 關 名 魯 本 無 此 關 文 仲 置 之 以 稅 行 者 故 為 不 仁 傳 曰 廢 六 關 非 也 妾 織 蒲 , 傳 曰 織 蒲 蒲 席 也 言 文 仲 為 國 為 家 在 於 貪 利 也 三 不 仁 ; 設 虛 器 , 居 蔡 蔡 天 子 之 守 龜 非 文 仲 所 有 故 曰 虛 器 也 縱 逆 祀 , 夏 父 弗 忌 為 宋 人 躋 僖 公 於 閔 公 之 上 文 仲 縱 而 不 禁 也 祠 海 鳥 , 海 鳥 止 于 魯 東 門 之 上 文 仲 不 知 而 令 國 人 祠 之 是 不 知 也 三 不 智 . 武 仲 在 齊 , 齊 將 有 禍 , 不 受 其 田 , 以 避 其 難 , 武 仲 奔 齊 齊 莊 公 將 與 之 田 武 仲 知 莊 公 將 有 難 辭 而 不 受 也 是 智 之 難 也 . 夫 臧 文 仲 之 智 而 不 容 於 魯 , 抑 有 由 焉 , 作 而 不 順 , 施 而 不 恕 也 夫 . 不 順 不 恕 為 廢 適 立 庶 武 仲 之 所 以 然 欲 為 施 於 季 氏 也 夏 書 曰 : 『 念 茲 在 茲 , 順 事 恕 施 . 今 此 在 常 當 順 其 事 恕 其 施 也 』

    顏 回 問 於 君 子 . 孔 子 曰 : 「 愛 近 仁 , 度 近 智 , 度 事 而 行 近 於 智 也 為 己 不 重 , 為 人 不 輕 , 君 子 也 夫 . 」 不 重 為 人 回 曰 : 「 敢 問 其 次 . 」 子 曰 : 「 弗 學 而 行 , 弗 思 而 得 , 小 子 勉 之 . 」

    仲 孫 何 忌 問 於 顏 回 曰 : 「 仁 者 一 言 而 必 有 益 於 仁 智 , 可 得 聞 乎 ? 」 回 曰 : 「 一 言 而 有 益 於 智 , 莫 如 預 ; 一 言 而 有 益 於 仁 , 莫 如 恕 . 夫 知 其 所 不 可 由 , 斯 知 所 由 矣 . 」

    顏 回 問 小 人 . 孔 子 曰 : 「 毀 人 之 善 以 為 辯 , 狡 訐 懷 詐 以 為 智 , 幸 人 之 有 過 , 恥 學 而 羞 不 能 , 小 人 也 . 」

    顏 回 問 子 路 曰 : 「 力 猛 於 德 而 得 其 死 者 , 鮮 矣 , 盍 慎 諸 焉 . 」 孔 子 謂 顏 回 曰 : 「 人 莫 不 知 此 道 之 美 , 而 莫 之 御 也 , 御 猶 待 也 莫 之 為 也 , 何 居 為 聞 者 , 盍 日 思 也 夫 . 」 為 聞 盍 日 有 聞 而 後 言 者

    顏 回 問 於 孔 子 曰 : 「 小 人 之 言 有 同 乎 ? 君 子 者 不 可 不 察 也 . 」 孔 子 曰 : 「 君 子 以 行 言 , 小 人 以 舌 言 , 故 君 子 為 義 之 上 相 疾 也 , 退 而 相 愛 ; 相 病 急 欲 相 勸 令 為 仁 義 小 人 於 為 亂 之 上 相 愛 也 , 退 而 相 惡 . 」 樂 並 為 亂 是 以 相 愛 小 人 之 情 不 能 久 親 也

    顏 回 問 朋 友 之 際 , 如 何 . 孔 子 曰 : 「 君 子 之 於 朋 友 也 , 心 必 有 非 焉 而 弗 能 謂 , 吾 不 知 其 仁 人 也 , 不 忘 久 德 , 不 思 久 怨 , 仁 矣 夫 . 」

    叔 孫 武 叔 見 未 仕 於 顏 回 , 回 曰 : 「 賓 之 , 武 叔 多 稱 人 之 過 , 而 己 評 論 之 . 」 顏 回 曰 : 「 固 子 之 來 辱 也 , 宜 有 得 於 回 焉 , 吾 聞 知 諸 孔 子 曰 : 『 言 人 之 惡 , 非 所 以 美 己 ; 言 人 之 枉 , 非 所 以 正 己 . 』 故 君 子 攻 其 惡 , 無 攻 人 惡 . 」

    顏 回 謂 子 貢 曰 : 「 吾 聞 諸 夫 子 身 不 用 禮 , 而 望 禮 於 人 , 身 不 用 德 , 而 望 德 於 人 , 亂 也 . 夫 子 之 言 , 不 可 不 思 也 . 」

子 路 初 見 第 十 九


    子 路 見 孔 子 , 子 曰 : 「 汝 何 好 樂 ? 」 對 曰 : 「 好 長 劍 . 」 孔 子 曰 : 「 吾 非 此 之 問 也 , 徒 謂 以 子 之 所 能 , 而 加 之 以 學 問 , 豈 可 及 乎 . 」 子 路 曰 : 「 學 豈 益 哉 也 ? 」 孔 子 曰 : 「 夫 人 君 而 無 諫 臣 則 失 正 , 士 而 無 教 友 則 失 聽 . 御 狂 馬 不 釋 策 , 御 狂 馬 者 不 得 釋 箠 策 也 操 弓 不 反 檠 . 弓 不 反 於 檠 然 後 可 持 也 木 受 繩 則 直 , 人 受 諫 則 聖 , 受 學 重 問 , 孰 不 順 哉 . 毀 仁 惡 仕 , 必 近 於 刑 . 謗 毀 仁 者 憎 怒 士 人 必 主 於 刑 也 君 子 不 可 不 學 . 」 子 路 曰 : 「 南 山 有 竹 , 不 柔 自 直 , 斬 而 用 之 , 達 于 犀 革 . 以 此 言 之 , 何 學 之 有 ? 」 孔 子 曰 : 「 括 而 羽 之 , 鏃 而 礪 之 , 其 入 之 不 亦 深 乎 . 」 子 路 再 拜 曰 : 「 敬 而 受 教 . 」

    子 路 將 行 , 辭 於 孔 子 . 子 曰 : 「 贈 汝 以 車 乎 ? 贈 汝 以 言 乎 ? 」 子 路 曰 : 「 請 以 言 . 」 孔 子 曰 : 「 不 強 不 達 , 人 不 以 強 力 則 不 能 自 達 不 勞 無 功 , 不 忠 無 親 , 不 信 無 復 , 信 近 於 義 言 可 復 也 今 而 不 信 則 無 可 復 不 恭 失 禮 , 慎 此 五 者 而 矣 . 」 子 路 曰 : 「 由 請 終 身 奉 之 . 敢 問 親 交 取 親 若 何 ? 言 寡 可 行 若 何 ? 長 為 善 士 而 無 犯 若 何 ? 」 孔 子 曰 : 「 汝 所 問 苞 在 五 者 中 矣 . 親 交 取 親 , 其 忠 也 ; 言 寡 可 行 , 其 信 乎 ; 長 為 善 士 , 而 無 犯 於 禮 也 . 」

    孔 子 為 魯 司 寇 , 見 季 康 子 , 康 子 不 悅 . 當 為 桓 子 非 康 子 也 孔 子 又 見 之 . 宰 予 進 曰 : 「 昔 予 也 常 聞 諸 夫 子 曰 , 王 公 不 我 聘 則 弗 動 , 今 夫 子 之 於 司 寇 也 日 少 , 謂 在 司 寇 官 少 日 淺 而 屈 節 數 矣 , 謂 屈 節 數 見 於 季 孫 不 可 以 已 乎 ? 」 孔 子 曰 : 「 然 , 魯 國 以 眾 相 陵 , 以 兵 相 暴 之 日 久 矣 , 而 有 司 不 治 , 則 將 亂 也 , 其 聘 我 者 , 孰 大 於 是 哉 . 」 言 聘 我 使 在 官 其 為 治 豈 復 可 大 於 此 者 也 魯 人 聞 之 曰 : 「 聖 人 將 治 , 何 不 先 自 遠 刑 罰 , 自 此 之 後 , 國 無 爭 者 . 」 孔 子 謂 宰 予 曰 : 「 違 山 十 里 , 蟪 蛄 之 聲 , 猶 在 於 耳 , 故 政 事 莫 如 應 之 . 」 違 去 也 蟪 蛄 蛁 蟟 也 蛁 蟟 之 聲 去 山 十 里 猶 在 於 耳 以 其 鳴 而 不 已 言 政 事 須 慎 聽 之 然 後 行 之 者 也

    孔 子 兄 子 有 孔 篾 者 , 與 宓 子 賤 偕 仕 . 孔 子 �� 過 孔 篾 , 而 問 之 曰 : 「 自 汝 之 仕 , 何 得 何 亡 ? 」 對 曰 : 「 未 有 所 得 , 而 所 亡 者 三 , 王 事 若 龍 , 龍 宜 為 讋 前 後 相 因 也 學 焉 得 習 , 言 不 得 習 學 也 是 學 不 得 明 也 ; 俸 祿 少 饘 粥 , 不 及 親 戚 , 是 以 骨 肉 益 疏 也 ; 公 事 多 急 , 不 得 弔 死 問 疾 , 是 朋 友 之 道 闕 也 . 其 所 亡 者 三 , 即 謂 此 也 . 」 孔 子 不 悅 , �� 過 子 賤 , 問 如 孔 篾 . 對 曰 : 「 自 來 仕 者 無 所 亡 , 其 有 所 得 者 三 , 始 誦 之 , 今 得 而 行 之 , 是 學 益 明 也 ; 俸 祿 所 供 , 被 及 親 戚 , 是 骨 肉 益 親 也 ; 雖 有 公 事 , 而 兼 以 弔 死 問 疾 , 是 朋 友 篤 也 . 」 孔 子 喟 然 , 謂 子 賤 曰 : 「 君 子 哉 若 人 . 若 人 猶 言 是 人 者 也 魯 無 君 子 者 , 則 子 賤 焉 取 此 . 」 如 魯 無 君 子 者 此 人 安 得 而 學 之 言 魯 有 君 子 也

    孔 子 侍 坐 於 哀 公 , 賜 之 桃 與 黍 焉 . 哀 公 曰 : 「 請 食 . 」 孔 子 先 食 黍 而 後 食 桃 , 左 右 皆 掩 口 而 笑 . 公 曰 : 「 黍 者 所 以 雪 雪 拭 桃 , 非 為 食 之 也 . 」 孔 子 對 曰 : 「 丘 知 之 矣 , 然 夫 黍 者 , 五 穀 之 長 , 郊 禮 宗 廟 以 為 上 盛 , �V 屬 有 六 而 桃 為 下 , 祭 祀 不 用 , 不 登 郊 廟 , 丘 聞 之 君 子 以 賤 雪 貴 , 不 聞 以 貴 雪 賤 , 今 以 五 穀 之 長 , 雪 �V 之 下 者 , 是 從 上 雪 下 , 臣 以 為 妨 於 教 , 害 於 義 , 故 不 敢 . 」 公 曰 : 「 善 哉 . 」

    子 貢 曰 : 「 陳 靈 公 宣 婬 於 朝 , 靈 公 與 卿 共 婬 夏 姬 泄 治 正 諫 而 殺 之 , 是 與 比 干 諫 而 死 同 , 可 謂 仁 乎 ? 」 子 曰 : 「 比 干 於 紂 , 親 則 諸 父 , 官 則 少 師 , 忠 報 之 心 在 於 宗 廟 而 已 , 固 必 以 死 爭 之 , 冀 身 死 之 後 , 紂 將 悔 寤 其 本 志 , 情 在 於 仁 者 也 ; 泄 治 之 於 靈 公 , 位 在 大 夫 , 無 骨 肉 之 親 , 懷 寵 不 去 , 仕 於 亂 朝 , 以 區 區 之 一 身 , 欲 正 一 國 之 婬 昏 , 死 而 無 益 , 可 謂 捐 矣 . 詩 云 : 『 民 之 多 辟 , 無 自 立 辟 . 僻 邪 辟 』 其 泄 治 之 謂 乎 . 」

    孔 子 相 魯 , 齊 人 患 其 將 霸 , 欲 敗 其 政 , 乃 選 好 女 子 八 十 人 , 衣 以 文 飾 而 舞 容 璣 , 容 璣 舞 曲 及 文 馬 四 十 駟 , 駟 四 馬 也 以 遺 魯 君 , 陳 女 樂 , 列 文 馬 于 魯 城 南 高 門 外 , 季 桓 子 微 服 �� 觀 之 再 三 , 將 受 焉 , 告 魯 君 為 周 道 遊 觀 , 觀 之 終 日 , 怠 於 政 事 . 子 路 言 於 孔 子 曰 : 「 夫 子 可 以 行 矣 . 」 孔 子 曰 : 「 魯 今 且 郊 , 若 致 膰 於 大 夫 , 膰 祭 肉 也 是 則 未 廢 其 常 , 吾 猶 可 以 止 也 . 」 桓 子 既 受 女 樂 , 君 臣 淫 荒 , 三 日 不 聽 國 政 , 郊 又 不 致 膰 俎 , 孔 子 遂 行 . 宿 於 郭 , 屯 師 以 送 曰 : 「 夫 子 非 罪 也 . 」 孔 子 曰 : 「 吾 歌 可 乎 ? 歌 曰 : 『 彼 婦 人 之 口 , 可 以 出 走 , 彼 婦 人 之 請 , 可 以 死 敗 . 言 婦 人 口 請 謁 足 以 使 人 死 敗 故 可 出 走 優 哉 游 哉 , 聊 以 卒 歲 . 言 士 不 遇 優 游 以 終 歲 也 』 」

    澹 臺 子 羽 有 君 子 之 容 , 而 行 不 勝 其 貌 , 宰 我 有 文 雅 之 辭 , 而 智 不 充 其 辯 . 孔 子 曰 : 「 里 語 云 : 『 相 馬 以 輿 , 相 士 以 居 , 弗 可 廢 矣 . 』 以 容 取 人 , 則 失 之 子 羽 ; 以 辭 取 人 , 則 失 之 宰 予 . 」 孔 子 曰 : 「 君 子 以 其 所 不 能 畏 人 , 小 人 以 其 所 不 能 不 信 人 . 故 君 子 長 人 之 才 , 小 人 抑 人 而 取 勝 焉 . 」

    孔 篾 問 行 己 之 道 . 子 曰 : 「 知 而 弗 為 , 莫 如 勿 知 ; 親 而 弗 信 , 莫 如 勿 親 . 樂 之 方 至 , 樂 而 勿 驕 ; 患 之 將 至 , 思 而 勿 憂 . 」 孔 篾 曰 :「 行 己 乎 ? 」 子 曰 : 「 攻 其 所 不 能 , 補 其 所 不 備 . 毋 以 其 所 不 能 疑 人 , 毋 以 其 所 能 驕 人 . 終 日 言 , 無 遺 己 之 憂 , 終 日 行 , 不 遺 己 患 , 唯 智 者 有 之 . 」

在 厄 第 二 十


    楚 昭 王 聘 孔 子 , 孔 子 �� 拜 禮 焉 , 路 出 于 陳 蔡 . 陳 蔡 大 夫 相 與 謀 曰 : 「 孔 子 聖 賢 , 其 所 刺 譏 皆 中 諸 侯 之 病 , 若 用 於 楚 , 則 陳 蔡 危 矣 . 」 遂 使 徒 兵 距 孔 子 . 孔 子 不 得 行 , 絕 糧 七 日 , 外 無 所 通 , 藜 羹 不 充 , 從 者 皆 病 . 孔 子 愈 慷 慨 , 講 絃 歌 不 衰 , 乃 召 子 路 而 問 焉 , 曰 : 「 詩 云 : 『 匪 兕 匪 虎 , 率 彼 曠 野 . 率 修 也 言 非 兕 虎 而 修 曠 野 也 』 吾 道 非 乎 , 奚 為 至 於 此 ? 」 子 路 慍 , 作 色 而 對 曰 : 「 君 子 無 所 困 , 意 者 夫 子 未 仁 與 , 人 之 弗 吾 信 也 ; 言 人 不 信 豈 以 未 仁 故 也 意 者 夫 子 未 智 與 , 人 之 弗 吾 行 也 . 言 人 不 使 通 行 而 困 窮 者 豈 以 吾 未 智 也 且 由 也 , 昔 者 聞 諸 夫 子 , 為 善 者 天 報 之 以 福 , 為 不 善 者 天 報 之 以 禍 , 今 夫 子 積 德 懷 義 , 行 之 久 矣 , 奚 居 之 窮 也 . 」 子 曰 : 「 由 未 之 識 也 , 吾 語 汝 , 汝 以 仁 者 為 必 信 也 , 則 伯 夷 叔 齊 , 不 餓 死 首 陽 ; 汝 以 智 者 為 必 用 也 , 則 王 子 比 干 , 不 見 剖 心 ; 汝 以 忠 者 為 必 報 也 , 則 關 龍 逢 不 見 刑 ; 汝 以 諫 者 為 必 聽 也 , 則 伍 子 胥 不 見 殺 . 夫 遇 不 遇 者 , 時 也 , 賢 不 肖 者 , 才 也 . 君 子 博 學 深 謀 而 不 遇 時 者 , 眾 矣 , 何 獨 丘 哉 . 且 芝 蘭 生 於 深 林 , 不 以 無 人 而 不 芳 , 君 子 修 道 立 德 , 不 謂 窮 困 而 改 節 . 為 之 者 人 也 , 生 死 者 , 命 也 . 是 以 晉 重 耳 之 有 霸 心 , 生 於 曹 衛 , 重 耳 晉 文 公 也 為 公 子 時 出 奔 困 於 曹 衛 越 王 勾 踐 之 有 霸 心 , 生 於 會 稽 . 言 越 王 之 有 霸 心 乃 生 困 於 會 稽 之 時 也 故 居 下 而 無 憂 者 , 則 思 不 遠 , 處 身 而 常 逸 者 , 則 志 不 廣 , 庸 知 其 終 始 乎 ? 」 庸 用 也 汝 何 用 知 其 終 始 或 者 晉 文 公 越 王 之 時 也 子 路 出 , 召 子 貢 , 告 如 子 路 . 子 貢 曰 : 「 夫 子 之 道 至 大 , 故 天 下 莫 能 容 夫 子 , 夫 子 盍 少 貶 焉 ? 」 子 曰 : 「 賜 , 良 農 能 稼 , 不 必 能 穡 , 種 之 為 稼 歛 之 為 穡 良 農 能 蓋 種 之 未 必 能 歛 穫 之 也 哉 良 工 能 巧 , 不 能 為 順 , 言 良 工 能 巧 不 能 每 順 人 意 也 君 子 能 修 其 道 , 綱 而 紀 之 , 不 必 其 能 容 . 今 不 修 其 道 , 而 求 其 容 , 賜 , 爾 志 不 廣 矣 , 思 不 遠 矣 . 」 子 貢 出 , 顏 回 入 , 問 亦 如 之 . 顏 回 曰 : 「 夫 子 之 道 至 大 , 天 下 莫 能 容 , 雖 然 , 夫 子 推 而 行 之 , 世 不 我 用 , 有 國 者 之 醜 也 , 夫 子 何 病 焉 ? 不 容 , 然 後 見 君 子 . 」 孔 子 欣 然 歎 曰 : 「 有 是 哉 , 顏 氏 之 子 , 吾 亦 使 爾 多 財 , 吾 為 爾 宰 . 」 宰 主 財 者 為 汝 主 財 意 志 同 也

    子 路 問 於 孔 子 曰 : 「 君 子 亦 有 憂 乎 ? 」 子 曰 : 「 無 也 . 君 子 之 修 行 也 , 其 未 得 之 , 則 樂 其 意 , 既 得 之 , 又 樂 其 治 , 是 以 有 終 身 之 樂 , 無 一 日 之 憂 . 小 人 則 不 然 , 其 未 得 也 , 患 弗 得 之 , 既 得 之 , 又 恐 失 之 , 是 以 有 終 身 之 憂 , 無 一 日 之 樂 也 . 」

    曾 子 弊 衣 而 耕 於 魯 , 魯 君 聞 之 而 致 邑 焉 , 曾 子 固 辭 不 受 . 或 曰 : 「 非 子 之 求 , 君 自 致 之 , 奚 固 辭 也 ? 」 曾 子 曰 : 「 吾 聞 受 人 施 者 常 畏 人 , 與 人 者 常 驕 人 , 縱 君 有 賜 , 不 我 驕 也 , 吾 豈 能 勿 畏 乎 ? 」 孔 子 聞 之 曰 : 「 參 之 言 足 以 全 其 節 也 . 」

    孔 子 厄 於 陳 蔡 , 從 者 七 日 不 食 . 子 貢 以 所 齎 貨 , 竊 犯 圍 而 出 , 告 糴 於 野 人 , 得 米 一 石 焉 , 顏 回 仲 由 炊 之 於 壤 屋 之 下 , 有 埃 墨 墮 飯 中 , 顏 回 取 而 食 之 , 子 貢 自 井 望 見 之 , 不 悅 , 以 為 竊 食 也 . 入 問 孔 子 曰 : 「 仁 人 廉 士 , 窮 改 節 乎 ? 」 孔 子 曰 : 「 改 節 即 何 稱 於 仁 義 哉 ? 」 子 貢 曰 : 「 若 回 也 , 其 不 改 節 乎 ? 」 子 曰 : 「 然 . 」 子 貢 以 所 飯 告 孔 子 . 子 曰 : 「 吾 信 回 之 為 仁 久 矣 , 雖 汝 有 云 , 弗 以 疑 也 , 其 或 者 必 有 故 乎 . 汝 止 , 吾 將 問 之 . 」 召 顏 回 曰 : 「 疇 昔 予 夢 見 先 人 , 豈 或 啟 祐 我 哉 ? 子 炊 而 進 飯 , 吾 將 進 焉 . 」 對 曰 : 「 向 有 埃 墨 墮 飯 中 , 欲 置 之 則 不 潔 , 欲 棄 之 則 可 惜 , 回 即 食 之 , 不 可 祭 也 . 」 孔 子 曰 : 「 然 乎 , 吾 亦 食 之 . 」 顏 回 出 , 孔 子 顧 謂 二 三 子 曰 : 「 吾 之 信 回 也 , 非 待 今 日 也 . 」 二 三 子 由 此 乃 服 之 .


入 官 第 二 十 一


    子 張 問 入 官 於 孔 子 . 入 官 謂 當 官 治 民 之 職 也 孔 子 曰 : 「 安 身 取 譽 為 難 . 」 子 張 曰 : 「 為 之 如 何 ? 」 孔 子 曰 : 「 己 有 善 勿 專 , 雖 有 善 當 與 下 共 之 勿 專 以 為 己 有 者 也 教 不 能 勿 怠 , 怠 懈 已 過 勿 發 , 言 人 已 過 誤 無 所 傷 害 勿 發 揚 失 言 勿 掎 , 有 人 失 言 勿 掎 角 之 不 善 勿 遂 , 已 有 不 善 不 可 遂 行 行 事 勿 留 , 宜 行 之 事 勿 令 留 滯 君 子 入 官 , 有 此 六 者 , 則 身 安 譽 至 而 政 從 矣 . 眾 從 其 政 無 違 教 也 且 夫 忿 數 者 , 官 獄 所 由 生 也 ; 距 諫 者 , 慮 之 所 以 塞 也 ; 慢 易 者 , 禮 之 所 以 失 也 ; 怠 惰 者 , 時 之 所 以 後 也 ; 奢 侈 者 , 財 之 所 以 不 足 也 ; 專 獨 者 , 事 之 所 以 不 成 也 . 君 子 入 官 , 除 此 六 者 , 則 身 安 譽 至 而 政 從 矣 . 故 君 子 南 面 臨 官 , 大 域 之 中 而 公 治 之 , 大 域 猶 辜 較 也 精 智 而 略 行 之 , 以 精 知 之 略 行 舉 其 要 而 行 之 合 是 忠 信 , 考 是 大 倫 , 存 是 美 惡 , 進 是 利 而 除 是 害 , 無 求 其 報 焉 , 而 民 之 情 可 得 也 . 夫 臨 之 無 抗 民 之 惡 , 治 民 無 抗 揚 之 志 也 勝 之 無 犯 民 之 言 , 以 慎 勝 民 言 不 犯 民 量 之 無 佼 民 之 辭 , 佼 猶 周 也 度 量 而 施 政 辭 不 周 民 也 養 之 無 擾 於 其 時 , 愛 之 無 寬 於 刑 法 , 言 雖 愛 民 不 可 寬 於 刑 法 威 克 其 愛 故 事 無 不 成 也 若 此 , 則 身 安 譽 至 而 民 得 也 . 君 子 以 臨 官 所 見 則 邇 , 故 明 不 可 蔽 也 , 所 見 邇 謂 察 於 微 也 所 求 於 邇 , 故 不 勞 而 得 也 , 所 求 者 近 故 不 勞 而 得 也 所 以 治 者 約 , 故 不 用 眾 而 譽 立 , 凡 法 象 在 內 , 故 法 不 遠 而 源 泉 不 竭 . 法 象 近 在 於 內 故 不 遠 而 源 泉 不 竭 盡 是 以 天 下 積 而 本 不 寡 , 言 天 下 之 事 皆 積 聚 而 成 如 源 泉 之 本 非 徒 不 竭 乃 不 寡 短 長 得 其 量 , 人 志 治 而 不 亂 , 政 德 貫 乎 心 , 藏 乎 志 , 形 乎 色 , 發 乎 聲 , 若 此 而 身 安 譽 至 民 咸 自 治 矣 . 是 故 臨 官 不 治 則 亂 , 亂 生 則 爭 之 者 至 , 爭 之 至 又 於 亂 , 小 亂 則 爭 爭 之 甚 者 又 大 亂 至 矣 也 明 君 必 寬 裕 以 容 其 民 , 慈 愛 優 柔 之 , 而 民 自 得 矣 . 行 者 , 政 之 始 也 , 行 為 政 始 言 民 從 行 不 從 言 也 說 者 , 情 之 導 也 , 言 說 者 但 導 達 其 情 善 政 行 易 而 民 不 怨 , 言 善 政 行 簡 易 而 民 無 怨 者 也 言 調 說 和 則 民 不 變 , 調 適 也 言 適 於 事 說 和 於 民 則 不 變 法 在 身 則 民 象 , 言 法 度 常 在 身 則 民 法 之 明 在 己 則 民 顯 之 . 若 乃 供 己 而 不 節 , 則 財 利 之 生 者 微 矣 , 言 自 供 不 節 於 財 財 不 可 供 生 財 之 道 微 矣 貪 以 不 得 , 則 善 政 必 簡 矣 , 言 徒 貪 於 不 得 財 善 政 則 簡 略 而 不 脩 也 苟 以 亂 之 , 則 善 言 必 不 聽 也 . 詳 以 納 之 , 則 規 諫 日 至 , 納 善 言 也 言 之 善 者 , 在 所 日 聞 , 日 聞 善 言 可 行 於 今 日 也 行 之 善 者 , 在 所 能 為 . 故 君 上 者 , 民 之 儀 也 , 有 司 執 政 者 , 民 之 表 也 , 邇 臣 便 僻 者 , 群 僕 之 倫 也 . 僻 宜 為 辟 便 辟 執 事 在 君 之 左 右 者 倫 紀 也 為 眾 之 紀 故 儀 不 正 則 民 失 , 表 不 端 則 百 姓 亂 , 邇 臣 便 僻 , 則 群 臣 汙 矣 . 是 以 人 主 不 可 不 敬 乎 三 倫 , 君 子 修 身 反 道 , 察 里 言 而 服 之 , 服 行 則 身 安 譽 至 , 終 始 在 焉 . 故 夫 女 子 必 自 擇 絲 麻 , 良 工 必 自 擇 貌 材 , 賢 君 必 自 擇 左 右 , 勞 於 取 人 , 佚 於 治 事 , 君 子 欲 譽 , 則 必 謹 其 左 右 . 為 上 者 譬 如 緣 木 焉 , 務 高 而 畏 下 滋 甚 , 六 馬 之 乖 離 , 必 於 四 達 之 交 衢 , 萬 民 之 叛 道 , 必 於 君 上 之 失 政 . 上 者 尊 嚴 而 危 , 民 者 卑 賤 而 神 , 君 有 愛 思 之 心 感 於 民 故 謂 如 神 愛 之 則 存 , 惡 之 則 亡 , 長 民 者 必 明 此 之 要 . 故 南 面 臨 官 , 貴 而 不 驕 , 富 而 能 供 , 供 宜 為 共 古 恭 字 也 有 本 而 能 圖 末 , 修 事 而 能 建 業 , 既 能 修 治 舊 事 又 人 君 能 建 乎 功 業 也 久 居 而 不 滯 , 情 近 而 暢 乎 遠 , 察 一 物 而 貫 乎 多 , 治 一 物 而 萬 物 不 能 亂 者 , 以 身 本 者 也 . 君 子 蒞 民 , 不 可 以 不 知 民 之 性 , 而 達 諸 民 之 情 , 既 知 其 性 , 又 習 其 情 , 然 後 民 乃 從 命 矣 . 故 世 舉 則 民 親 之 , 政 均 則 民 無 怨 , 故 君 子 蒞 民 , 不 臨 以 高 , 不 亢 揚 也 不 導 以 遠 , 不 責 民 之 所 不 為 , 不 強 民 之 所 不 能 . 以 明 王 之 功 , 不 因 其 情 , 則 民 嚴 而 不 迎 , 迎 奉 也 民 嚴 畏 其 上 而 不 奉 迎 其 教 篤 之 以 累 年 之 業 , 不 因 其 力 , 則 民 引 而 不 從 , 引 ● 也 教 之 以 非 其 力 之 所 堪 則 民 引 ● 而 不 從 其 教 也 矣 若 責 民 所 不 為 , 強 民 所 不 能 , 則 民 疾 , 疾 則 僻 矣 . 民 疾 其 上 即 邪 僻 之 心 生 古 者 聖 主 冕 而 前 旒 , 所 以 蔽 明 也 , 紘 紞 充 耳 , 所 以 掩 聰 也 , 水 至 清 則 無 魚 , 人 至 察 則 無 徒 , 枉 而 直 之 , 使 自 得 之 , 優 而 柔 之 , 使 自 求 之 , 優 寬 也 柔 和 也 使 自 求 其 宜 也 揆 而 度 之 , 使 自 索 之 , 揆 度 其 法 以 開 示 之 使 自 索 得 之 也 民 有 小 罪 , 必 求 其 善 , 以 赦 其 過 , 民 有 大 罪 , 必 原 其 故 , 以 仁 輔 化 , 如 有 死 罪 , 其 使 之 生 , 則 善 也 . 是 以 上 下 親 而 不 離 , 道 化 流 而 不 蘊 , 蘊 滯 積 也 故 德 者 政 之 始 也 , 政 不 和 則 民 不 從 其 教 矣 , 不 從 教 , 則 民 不 習 , 不 習 則 不 可 得 而 使 也 . 君 子 欲 言 之 見 信 也 , 莫 善 乎 先 虛 其 內 , 虛 其 內 謂 直 道 而 行 無 情 故 也 欲 政 之 速 行 也 , 莫 善 乎 以 身 先 之 , 欲 民 之 速 服 也 , 莫 善 乎 以 道 御 之 . 故 雖 服 必 強 , 言 民 雖 服 必 以 威 強 之 非 心 服 也 哉 自 非 忠 信 , 則 無 可 以 取 親 於 百 姓 者 矣 , 內 外 不 相 應 , 則 無 已 取 信 於 庶 民 者 矣 . 此 治 民 之 至 道 矣 , 入 官 之 大 統 矣 . 」 子 張 既 聞 孔 子 斯 言 , 遂 退 而 記 之 .



困 誓 第 二 十 二


    子 貢 問 於 孔 子 曰 : 「 賜 倦 於 學 , 困 於 道 矣 , 願 息 於 事 君 , 可 乎 ? 」 孔 子 曰 : 「 詩 云 : 『 溫 恭 朝 夕 , 執 事 有 恪 . 敬 也 』 事 君 之 難 也 , 焉 可 息 哉 ! 」 曰 : 「 然 則 賜 願 息 而 事 親 . 」 孔 子 曰 : 「 詩 云 : 『 孝 子 不 匱 , 永 錫 爾 類 . 匱 竭 也 類 善 也 孝 子 之 道 不 匱 竭 者 能 以 類 相 傳 長 錫 爾 以 善 道 也 』 事 親 之 難 也 , 焉 可 以 息 哉 ! 」 曰 : 「 然 賜 請 願 息 於 妻 子 . 」 孔 子 曰 : 「 詩 云 : 『 刑 于 寡 妻 , 至 于 兄 弟 , 以 御 于 家 邦 . 刑 法 也 寡 適 也 御 正 也 文 王 以 正 法 接 其 寡 妻 至 于 同 姓 兄 弟 以 正 治 天 下 之 國 家 者 矣 』 妻 子 之 難 也 , 焉 可 以 息 哉 ! 」 曰 : 「 然 賜 願 息 於 朋 友 . 」 孔 子 曰 :「

詩 云 : 『 朋 友 攸 攝 , 攝 以 威 儀 . 』 朋 友 之 難 也 , 焉 可 以 息 哉 ! 」 曰 : 「 然 則 賜 願 息 於 耕 矣 . 」 孔 子 曰 : 「 詩 云 : 『 晝 爾 于 茅 , 宵 爾 索 綯 , 亟 其 乘 屋 , 其 始 播 百 穀 . 宵 夜 綯 絞 也 當 以 時 治 屋 也 亟 疾 也 當 亟 乘 爾 屋 以 善 治 之 也 其 復 當 脩 農 播 百 穀 言 無 懈 怠 』 耕 之 難 也 , 焉 可 以 息 哉 ! 」 曰 : 「 然 則 賜 將 無 所 息 者 也 . 」 孔 子 曰 : 「 有 焉 , 自 望 其 廣 , 則 睪 如 也 , 廣 反 為 壙 睪 高 貌 墉 而 高 冢 是 也 視 其 高 , 則 填 如 也 , 填 塞 實 貌 也 冢 雖 高 而 塞 實 也 察 其 從 , 則 隔 如 也 , 言 其 隔 而 不 得 復 相 從 也 此 其 所 以 息 也 矣 . 」 子 貢 曰 : 「 大 哉 乎 死 也 ! 君 子 息 焉 , 小 人 休 焉 , 大 哉 乎 死 也 ! 」

    孔 子 自 衛 將 入 晉 , 至 河 , 聞 趙 簡 子 殺 竇 , 犨 鳴 犢 , 及 舜 華 , 乃 臨 河 而 歎 曰 : 「 美 哉 水 , 洋 洋 乎 , 丘 之 不 濟 , 此 命 也 夫 . 」 子 貢 趍 而 進 曰 : 「 敢 問 何 謂 也 ? 」 孔 子 曰 : 「 竇 犨 鳴 犢 , 舜 華 , 晉 之 賢 大 夫 也 , 趙 簡 子 未 得 志 之 時 , 須 此 二 人 而 後 從 政 , 及 其 已 得 志 也 , 而 殺 之 . 丘 聞 之 刳 胎 殺 夭 , 則 麒 麟 不 至 其 郊 ; 竭 澤 而 漁 , 則 蛟 龍 不 處 其 淵 ; 覆 巢 破 卵 , 則 凰 凰 不 翔 其 邑 , 何 則 ? 君 子 違 傷 其 類 者 也 . 違 去 也 違 或 為 諱 也 鳥 獸 之 於 不 義 , 尚 知 避 之 , 況 於 人 乎 . 」 遂 還 息 於 鄒 , 作 槃 琴 以 哀 之 ‧ 槃 操 琴 曲 名 也

    子 路 問 於 孔 子 曰 : 「 有 人 於 此 , 夙 興 夜 寐 , 耕 芸 樹 藝 , 手 足 胼 胝 , 以 養 其 親 , 然 而 名 不 稱 孝 , 何 也 ? 」 孔 子 曰 : 「 意 者 身 不 敬 與 , 辭 不 順 與 , 色 不 悅 與 . 古 之 人 有 言 曰 , 人 與 己 與 不 汝 欺 , 言 人 與 己 事 實 相 通 不 相 欺 也 今 盡 力 養 親 而 無 三 者 之 闕 , 何 謂 無 孝 之 名 乎 . 」 孔 子 曰 : 「 由 , 汝 志 之 , 吾 語 汝 , 雖 有 國 士 之 力 , 而 不 能 自 舉 其 身 , 非 力 之 少 , 勢 不 可 矣 . 夫 內 行 不 修 , 身 之 罪 也 , 行 修 而 名 不 彰 , 友 之 罪 也 , 行 修 而 名 自 立 . 故 君 子 入 則 篤 行 , 出 則 交 賢 , 何 謂 無 孝 名 乎 . 」

    孔 子 遭 厄 於 陳 蔡 之 間 , 絕 糧 七 日 , 弟 子 餒 病 , 孔 子 絃 歌 . 子 路 入 見 曰 : 「 夫 子 之 歌 , 禮 乎 ? 」 孔 子 弗 應 , 曲 終 而 曰 : 「 由 來 , 吾 語 汝 , 君 子 好 樂 , 為 無 驕 也 , 小 人 好 樂 , 為 無 懾 也 , 懾 懼 其 誰 之 子 , 不 我 知 而 從 我 者 乎 ? 」 其 誰 之 子 猶 言 以 誰 氏 子 謂 子 路 曰 雖 從 我 而 不 知 我 也 子 路 悅 , 援 戚 而 舞 , 三 終 而 出 , 明 日 免 於 厄 . 子 貢 執 轡 曰 : 「 二 三 子 從 夫 子 而 遭 此 難 也 , 其 弗 忘 矣 . 」 孔 子 曰 : 「 善 , 惡 何 也 ? 善 子 貢 言 也 惡 何 猶 言 是 何 也 夫 陳 蔡 之 間 , 丘 之 幸 也 , 二 三 子 從 丘 者 , 皆 幸 也 . 吾 聞 之 , 君 不 困 不 成 王 , 烈 士 不 困 行 不 彰 , 庸 知 其 非 激 憤 厲 志 之 始 , 於 是 乎 在 ? 」

    孔 子 之 宋 , 匡 人 簡 子 以 甲 士 圍 之 . 子 路 怒 , 奮 戟 將 與 戰 . 孔 子 止 之 曰 : 「 惡 有 修 仁 義 而 不 免 世 俗 之 惡 者 乎 ? 夫 詩 書 之 不 講 , 禮 樂 之 不 習 , 是 丘 之 過 也 , 若 以 述 先 王 , 好 古 法 而 為 咎 者 , 則 非 丘 之 罪 也 . 命 之 夫 . 歌 , 予 和 汝 . 」 子 路 彈 琴 而 歌 , 孔 子 和 之 , 曲 三 終 , 匡 人 解 甲 而 罷 . 孔 子 曰 : 「 不 觀 高 崖 , 何 以 知 顛 墜 之 患 ; 不 臨 深 泉 , 何 以 知 沒 溺 之 患 ; 不 觀 巨 海 , 何 以 知 風 波 之 患 , 失 之 者 其 在 此 乎 ? 不 在 此 三 者 之 或 也 士 慎 此 三 者 , 則 無 累 於 身 矣 . 」

    子 貢 問 於 孔 子 曰 : 「 賜 既 為 人 下 矣 , 而 未 知 為 人 下 之 道 , 敢 問 之 . 」 子 曰 : 「 為 人 下 者 , 其 猶 土 乎 . 汨 之 之 深 則 出 泉 , 汨 渥 樹 其 壤 則 百 穀 滋 焉 , 草 木 植 焉 , 禽 獸 育 焉 , 生 則 出 焉 , 死 則 入 焉 , 多 其 功 而 不 意 , 功 雖 多 而 無 所 意 也 ● 其 志 而 無 不 容 , 為 人 下 者 當 弘 志 如 地 無 所 不 容 也 為 人 下 者 以 此 也 . 」

    孔 子 適 鄭 , 與 弟 子 相 失 , 獨 立 東 郭 門 外 . 或 人 謂 子 貢 曰 : 「 東 門 外 有 一 人 焉 , 其 長 九 尺 有 六 寸 , 河 目 隆 顙 , 河 目 上 下 匡 平 而 長 顙 頰 也 其 頭 似 堯 , 其 頸 似 皋 繇 , 其 肩 似 子 產 , 然 自 腰 已 下 , 不 及 禹 者 三 寸 , 纍 然 如 喪 家 之 狗 . 」 喪 家 狗 主 人 哀 荒 不 見 飯 食 故 纍 然 不 得 意 孔 子 生 於 亂 世 道 不 得 行 故 纍 然 是 不 得 意 之 貌 也 子 貢 以 告 , 孔 子 欣 然 而 歎 曰 :「 形 狀 永 也 , 如 喪 家 之 狗 , 然 乎 哉 ! 然 乎 哉 ! 」

    孔 子 適 衛 , 路 出 于 蒲 , 會 公 叔 氏 以 蒲 叛 衛 而 止 之 . 孔 子 弟 子 有 公 良 儒 者 , 為 人 賢 長 有 勇 力 , 以 私 車 五 乘 從 夫 子 行 , 喟 然 曰 : 「 昔 吾 從 夫 子 遇 難 于 匡 , 又 伐 樹 於 宋 , 孔 子 與 弟 子 行 禮 於 大 樹 之 下 桓 魋 欲 害 之 故 先 伐 其 樹 焉 今 遇 困 於 此 , 命 也 夫 , 與 其 見 夫 子 仍 遇 於 難 , 寧 我 鬥 死 . 」 挺 劍 而 合 眾 , 將 與 之 戰 . 蒲 人 懼 , 曰 : 「 苟 無 適 衛 , 吾 則 出 子 以 盟 . 」 孔 子 而 出 之 東 門 , 孔 子 遂 適 衛 . 子 貢 曰 : 「 盟 可 負 乎 ? 」 孔 子 曰 : 「 要 我 以 盟 , 非 義 也 . 」 衛 侯 聞 孔 子 之 來 , 喜 而 於 郊 迎 之 . 問 伐 蒲 , 對 曰 : 「 可 哉 ? 」 公 曰 : 「 吾 大 夫 以 為 蒲 者 , 衛 之 所 以 恃 晉 楚 也 , 伐 之 , 無 乃 不 可 乎 ? 」 孔 子 曰 : 「 其 男 子 有 死 之 志 , 公 叔 氏 欲 蒲 適 他 國 故 男 子 欲 死 之 不 樂 適 也 吾 之 所 伐 者 , 不 過 四 五 人 矣 . 」 本 與 叔 孫 同 伴 者 也 公 曰 : 「 善 ! 卒 不 果 伐 . 」 他 日 , 靈 公 又 與 夫 子 語 , 見 飛 鴈 過 而 仰 視 之 , 色 不 悅 . 孔 子 乃 逝 . 逝 行 衛 蘧 伯 玉 賢 而 靈 公 不 用 , 彌 子 瑕 不 肖 反 任 之 , 史 魚 驟 諫 而 不 從 , 史 魚 病 將 卒 , 命 其 子 曰 : 「 吾 在 衛 朝 不 能 進 蘧 伯 玉 , 退 彌 子 瑕 , 是 吾 為 臣 不 能 正 君 也 , 生 而 不 能 正 君 , 則 死 無 以 成 禮 , 我 死 , 汝 置 屍 牖 下 , 於 我 畢 矣 . 」 禮 餅 含 於 牖 下 小 歛 於 戶 內 大 歛 於 阼 殯 於 客 位 也 其 子 從 之 . 靈 公 弔 焉 , 怪 而 問 焉 , 其 子 以 其 父 言 告 公 , 公 愕 然 失 容 曰 : 「 是 寡 人 之 過 也 . 」 於 是 命 之 殯 於 客 位 . 進 蘧 伯 玉 而 用 之 , 退 彌 子 瑕 而 遠 之 . 孔 子 聞 之 曰 : 「 古 之 列 諫 之 者 , 死 則 已 矣 , 未 有 若 史 魚 死 而 屍 諫 , 忠 感 其 君 者 也 , 不 可 謂 直 乎 . 」

五 帝 德 第 二 十 三


    宰 我 問 於 孔 子 曰 : 「 昔 者 吾 聞 諸 榮 伊 曰 : 『 黃 帝 三 百 年 . 』 請 問 黃 帝 者 , 人 也 , 抑 非 人 也 , 何 以 能 至 三 百 年 乎 ? 」 孔 子 曰 : 「 禹 湯 文 武 周 公 , 不 可 勝 以 觀 也 , 而 上 世 黃 帝 之 問 , 將 謂 先 生 難 言 之 故 乎 . 」 言 禹 湯 已 下 不 可 勝 觀 乃 問 上 世 黃 帝 將 為 先 生 長 老 難 言 之 故 問 宰 我 曰 : 「 上 世 之 傳 , 隱 微 之 說 , 卒 采 之 辯 , 采 事 也 辯 說 也 卒 終 也 其 事 之 說 也 闇 忽 之 意 , 闇 忽 友 遠 不 明 非 君 子 之 道 者 , 則 予 之 問 也 固 矣 . 」 固 陋 不 得 其 問 孔 子 曰 : 「 可 也 , 吾 略 聞 其 說 . 黃 帝 者 , 少 昊 之 子 , 曰 軒 轅 , 生 而 神 靈 , 弱 而 能 言 , 幼 齊 叡 , 莊 敦 敏 誠 信 , 長 聰 明 , 治 五 氣 , 五 行 之 氣 設 五 量 , 五 量 權 衡 升 斛 尺 丈 里 步 十 百 撫 萬 民 , 度 四 方 , 商 度 四 方 而 無 安 定 服 牛 乘 馬 , 擾 馴 猛 獸 , 以 與 炎 帝 戰 于 阪 泉 之 野 , 炎 帝 神 農 氏 之 後 也 三 戰 而 後 剋 之 . 始 垂 衣 裳 , 作 為 黼 黻 , 白 與 黑 謂 之 黼 若 斧 文 黑 與 青 謂 之 黻 若 兩 已 相 戾 治 民 以 順 天 地 之 紀 , 知 幽 明 之 故 , 達 生 死 存 亡 之 說 , 播 時 百 穀 , 時 是 嘗 味 草 木 , 仁 厚 及 於 鳥 獸 昆 蟲 , 考 日 月 星 辰 , 勞 耳 目 , 勤 心 力 , 用 水 火 財 物 以 生 民 . 民 賴 其 利 , 百 年 而 死 ; 民 畏 其 神 , 百 年 而 亡 ; 民 用 其 教 , 百 年 而 移 , 故 曰 黃 帝 三 百 年 . 」

    宰 我 曰 : 「 請 問 帝 顓 頊 . 」 孔 子 曰 : 「 五 帝 用 說 , 三 王 有 度 , 五 帝 久 遠 故 用 說 也 三 王 邇 則 有 成 法 度 汝 欲 一 日 遍 聞 遠 古 之 說 , 躁 哉 予 也 . 」 宰 我 曰 : 「 昔 予 也 聞 諸 夫 子 曰 : 『 小 子 毋 或 宿 . 』 故 敢 問 . 」 有 所 問 當 問 勿 令 更 宿 也

    孔 子 曰 : 「 顓 頊 , 黃 帝 之 孫 , 昌 意 之 子 , 曰 高 陽 , 淵 而 有 謀 , 疏 通 以 知 遠 , 養 財 以 任 地 , 履 時 以 象 天 , 依 鬼 神 而 制 義 , 治 氣 性 以 教 眾 , 潔 誠 以 祭 祀 , 巡 四 海 以 寧 民 , 北 至 幽 陵 , 南 暨 交 趾 , 西 抵 流 沙 , 東 極 蟠 木 , 動 靜 之 神 , 小 大 之 物 , 日 月 所 照 , 莫 不 底 屬 . 」 底 平 四 遠 皆 平 而 來 服 屬 之 也 宰 我 曰 : 「 請 問 帝 嚳 . 」 孔 子 曰 : 「 玄 枵 之 孫 , 喬 極 之 子 , 曰 高 辛 , 生 而 神 異 , 自 言 其 名 , 博 施 厚 利 , 不 於 其 身 , 聰 以 知 遠 , 明 以 察 微 , 仁 以 威 , 惠 而 信 , 以 順 天 地 之 義 , 知 民 所 急 , 修 身 而 天 下 服 , 取 地 之 財 而 節 用 焉 , 撫 教 萬 民 而 誨 利 之 , 歷 日 月 之 生 朔 而 迎 送 之 , 明 鬼 神 而 敬 事 之 , 其 色 也 和 , 其 德 也 重 , 其 動 也 時 , 其 服 也 哀 , 春 夏 秋 冬 育 護 天 下 , 日 月 所 照 , 風 雨 所 至 , 莫 不 從 化 . 」

    宰 我 曰 : 「 請 問 帝 堯 . 」 孔 子 曰 : 「 高 辛 氏 之 子 , 曰 陶 唐 , 其 仁 如 天 , 其 智 如 神 , 就 之 如 日 , 望 之 如 雲 , 富 而 不 驕 , 貴 而 能 降 , 伯 夷 典 禮 , 夔 龍 典 樂 , 舜 時 夔 典 樂 龍 作 納 言 然 則 堯 時 龍 亦 典 樂 者 也 舜 時 而 仕 , 趨 視 四 時 , 務 元 民 始 之 , 務 先 民 事 以 為 始 也 流 四 凶 而 天 下 服 , 其 言 不 忒 , 其 德 不 回 , 四 海 之 內 , 舟 輿 所 及 , 莫 不 夷 說 . 」 夷 平 心 說 古 通 以 為 悅 字

    宰 我 曰 : 「 請 問 帝 舜 . 」 孔 子 曰 : 「 喬 牛 之 孫 , 瞽 瞍 之 子 也 , 曰 有 虞 , 舜 孝 友 聞 於 四 方 , 陶 漁 事 親 , 為 陶 器 躬 捕 魚 以 養 父 母 寬 裕 而 溫 良 , 敦 敏 而 知 時 , 畏 天 而 愛 民 , 恤 遠 而 親 近 , 承 受 大 命 , 依 于 二 女 , 堯 妻 舜 以 二 女 舜 動 靜 謀 之 於 二 女 叡 明 智 通 , 為 天 下 帝 , 命 二 十 二 臣 率 堯 舊 職 , 躬 己 而 已 , 天 平 地 成 , 巡 狩 四 海 , 五 載 一 始 , 三 十 年 在 位 , 嗣 帝 五 十 載 , 陟 方 岳 , 死 于 蒼 梧 之 野 而 葬 焉 . 」 宰 我 曰 : 「 請 問 禹 . 」 孔 子 曰 : 「 高 陽 之 孫 , 鯀 之 子 也 , 曰 夏 后 , 敏 給 克 齊 , 其 德 不 爽 , 爽 忒 其 仁 可 親 , 其 吾 可 信 , 聲 為 律 , 身 為 度 , 以 身 為 法 度 也 亹 亹 穆 穆 , 為 紀 為 綱 , 其 功 為 百 神 之 主 , 禹 治 水 天 下 既 平 然 後 百 神 得 其 所 其 惠 為 民 父 母 , 左 準 繩 , 右 規 矩 , 左 右 言 常 用 也 履 四 時 , 所 行 不 違 四 時 之 宜 據 四 海 , 任 皋 繇 伯 益 , 以 贊 其 治 , 興 六 師 以 征 不 序 , 四 極 之 民 , 莫 敢 不 服 . 」 孔 子 曰 : 「 予 大 者 如 天 , 小 者 如 言 , 民 悅 至 矣 , 予 也 , 非 其 人 也 . 」 言 不 足 以 明 五 帝 之 德 也 宰 我 曰 : 「 予 也 不 足 以 戒 , 敬 承 矣 . 」 他 日 , 宰 我 以 語 子 貢 , 子 貢 以 復 孔 子 , 子 曰 : 「 吾 欲 以 顏 狀 取 人 也 , 則 於 滅 明 改 矣 ; 吾 欲 以 言 辭 取 人 也 , 則 於 宰 我 改 之 矣 ; 吾 欲 以 容 貌 取 人 也 , 則 於 子 張 改 之 矣 . 」 宰 我 聞 之 , 懼 , 弗 敢 見 焉 .


卷 第 六


五 帝 第 二 十 四


    季 康 子 問 於 孔 子 曰 : 「 舊 聞 五 帝 之 名 , 而 不 知 其 實 , 請 問 何 謂 五 帝 ? 」 孔 子 曰 : 「 昔 丘 也 聞 諸 老 聃 曰 : 『 天 有 五 行 , 水 火 金 木 土 , 分 時 化 育 , 以 成 萬 物 . 一 歲 三 百 六 十 日 五 行 各 主 七 十 二 日 也 化 生 長 育 一 歲 之 功 萬 物 莫 敢 不 成 』 其 神 謂 之 五 帝 . 五 帝 五 行 之 神 佐 生 物 者 而 讖 緯 皆 為 之 名 字 亦 為 妖 怪 妄 言 古 之 王 者 , 易 代 而 改 號 , 取 法 五 行 , 五 行 更 王 , 終 始 相 生 , 亦 象 其 義 . 法 五 行 更 王 終 始 相 生 始 以 木 德 王 天 下 其 次 以 生 之 行 轉 相 承 而 諸 說 乃 謂 五 精 之 帝 下 生 王 者 其 為 帝 或 無 可 言 也 更 古 衡 反   王 音 旺 故 其 為 明 王 者 而 死 配 五 行 , 是 以 太 皞 配 木 , 炎 帝 配 火 , 黃 帝 配 土 , 少 皞 配 金 , 顓 頊 配 水 . 」 康 子 曰 : 「 太 皞 氏 其 始 之 木 何 如 ? 」 孔 子 曰 : 「 五 行 用 事 , 先 起 於 木 , 木 東 方 萬 物 之 初 皆 出 焉 , 是 故 王 者 則 之 , 而 首 以 木 德 王 天 下 , 其 次 則 以 所 生 之 行 , 轉 相 承 也 . 」 木 生 火 火 生 土 之 屬   王 天 音 旺 康 子 曰 : 「 吾 聞 勾 芒 為 木 正 , 祝 融 為 火 正 , 蓐 收 為 金 正 , 玄 冥 為 水 正 , 后 土 為 土 正 , 此 五 行 之 主 而 不 亂 稱 曰 帝 者 , 何 也 ? 」 孔 子 曰 : 「 凡 五 正 者 , 五 行 之 官 名 , 五 行 佐 成 上 帝 而 稱 五 帝 , 太 皞 之 屬 配 焉 , 亦 云 帝 , 從 其 號 . 天 至 尊 物 不 可 以 同 其 號 亦 兼 稱 上 帝 上 天 以 其 五 行 佐 成 天 事 謂 之 五 帝 以 地 有 五 行 而 其 精 神 在 上 故 亦 為 帝 五 帝 黃 帝 之 屬 故 亦 稱 帝 亦 從 天 五 帝 之 號 故 王 者 雖 號 稱 帝 而 不 或 曰 天 帝 而 曰 天 子 者 而 天 子 與 父 其 尊 卑 相 去 遠 矣 曰 天 王 者 言 乃 天 下 之 王 也 昔 少 皞 氏 之 子 有 四 叔 , 曰 重 、 曰 該 、 曰 脩 、 曰 熙 , 實 能 金 木 及 水 , 使 重 為 勾 芒 , 該 為 蓐 收 , 脩 及 熙 為 玄 冥 , 顓 頊 氏 之 子 曰 黎 為 祝 融 , 共 工 氏 之 子 曰 勾 龍 為 后 土 , 此 五 者 , 各 以 其 所 能 業 為 官 職 . 各 以 一 行 之 官 為 職 業 之 事 生 為 上 公 , 死 為 貴 神 , 別 稱 五 祀 , 不 得 同 帝 . 」 五 祀 上 公 之 神 故 不 得 稱 帝 也 正 史 者 五 正 不 及 五 帝 五 帝 不 及 天 地 而 不 設 者 以 祭 社 為 祭 地 不 亦 失 之 遠 矣 且 土 與 火 水 俱 為 五 行 是 地 之 子 也 以 子 為 母 不 亦 顛 倒 失 尊 卑 之 序 也 康 子 曰 : 「 如 此 之 言 , 帝 王 改 號 於 五 行 之 德 , 各 有 所 統 , 則 其 所 以 相 變 者 , 皆 主 何 事 ? 」 在 木 家 而 尚 赤 所 以 問 也 孔 子 曰 : 「 所 尚 則 各 從 其 所 王 之 德 次 焉 . 木 次 火 而 木 家 尚 赤 者 以 木 德 義 之 著 修 其 母 兼 其 子 夏 后 氏 以 金 德 王 , 色 尚 黑 , 大 事 歛 用 昏 , 大 事 喪 昏 時 亦 黑 也 戎 事 乘 驪 , 黑 馬 也 牲 用 玄 ; 殷 人 用 水 德 王 , 色 尚 白 , 水 家 尚 青 而 尚 白 者 避 土 家 之 尚 青 大 事 歛 用 日 中 , 日 中 白 也 戎 事 乘 翰 , 翰 白 色 馬 牲 用 白 ; 周 人 以 木 德 王 , 色 尚 赤 , 大 事 歛 用 日 出 , 日 出 時 亦 赤 也 戎 事 乘 騵 , 騵 馬 白 腹 牲 用 騂 . 騂 赤 色 也 此 三 代 之 所 以 不 同 . 」 康 子 曰 : 「 唐 虞 二 帝 , 其 所 尚 者 何 色 ? 」 孔 子 曰 : 「 堯 以 火 德 王 , 色 尚 黃 , 舜 以 土 德 王 , 色 尚 青 . 」 土 家 宜 尚 白 土 者 四 行 之 主 王 於 四 季 五 行 用 事 先 起 於 水 色 青 是 以 水 家 避 土 土 家 尚 白 康 子 曰 : 「 陶 唐 有 虞 夏 后 , 殷 周 獨 不 配 五 帝 , 意 者 德 不 及 上 古 耶 , 將 有 限 乎 ? 」 孔 子 曰 : 「 古 之 平 治 水 土 , 及 播 殖 百 穀 者 眾 矣 , 唯 勾 龍 氏 兼 食 於 社 , 兼 猶 配 也 而 棄 為 稷 神 , 易 代 奉 之 , 無 敢 益 者 , 明 不 可 與 等 . 故 自 太 皞 以 降 , 逮 于 顓 頊 , 其 應 五 行 , 而 王 數 非 徒 五 而 配 五 帝 , 是 其 德 不 可 以 多 也 . 」



執 轡 第 二 十 五


    閔 子 騫 為 費 宰 , 問 政 於 孔 子 . 子 曰 : 「 以 德 以 法 . 夫 德 法 者 , 御 民 之 具 , 猶 御 馬 之 有 銜 勒 也 . 君 者 , 人 也 , 吏 者 , 轡 也 , 刑 者 , 策 也 , 夫 人 君 之 政 , 執 其 轡 策 而 已 . 」 子 騫 曰 : 「 敢 問 古 之 為 政 . 」 孔 子 曰 : 「 古 者 天 子 以 內 史 為 左 右 手 , 內 史 掌 王 八 柄 及 憷 事 之 法 納 以 詔 王 聽 治 命 孤 卿 大 夫 則 策 命 以 四 方 之 事 書 則 讀 之 王 制 祿 則 費 為 之 賞 則 亦 如 之 故 王 以 為 左 右 手   費 芳 未 反 以 德 法 為 銜 勒 , 以 百 官 為 轡 , 以 刑 罰 為 策 , 以 萬 民 為 馬 , 故 御 天 下 數 百 年 而 不 失 . 善 御 馬 正 銜 勒 , 齊 轡 策 , 均 馬 力 , 和 馬 心 , 故 口 無 聲 而 馬 應 轡 , 策 不 舉 而 極 千 里 ; 善 御 民 , 壹 其 德 法 , 正 其 百 官 , 以 均 齊 民 力 , 和 安 民 心 , 故 令 不 再 而 民 順 從 , 刑 不 用 而 天 下 治 . 是 以 天 地 德 之 , 天 地 以 有 為 德 而 兆 民 懷 之 , 懷 歸 夫 天 地 之 所 德 , 兆 民 之 所 懷 , 其 政 美 , 其 民 而 眾 稱 之 . 其 民 為 眾 所 稱 舉 也 今 人 言 五 帝 三 王 者 , 其 盛 無 偶 , 威 察 若 存 , 其 盛 以 明 察 帝 若 存 其 故 何 也 ? 其 法 盛 , 其 德 厚 , 故 思 其 德 , 必 稱 其 人 , 朝 夕 祝 之 , 升 聞 於 天 , 上 帝 俱 歆 用 永 厥 世 而 豐 其 年 . 不 能 御 民 者 , 棄 其 德 法 , 專 用 刑 辟 , 譬 猶 御 馬 , 棄 其 銜 勒 而 專 用 箠 策 , 其 不 制 也 , 可 必 矣 . 夫 無 銜 勒 而 用 箠 策 , 馬 必 傷 , 車 必 敗 ; 無 德 法 而 用 刑 , 民 必 流 , 國 必 亡 . 治 國 而 無 德 法 , 則 民 無 脩 , 民 無 脩 則 迷 惑 失 道 , 如 此 上 帝 必 以 其 為 亂 天 道 也 . 苟 亂 天 道 , 則 刑 罰 暴 , 上 下 相 諛 , 諂 諛 莫 知 念 忠 , 俱 無 道 故 也 . 今 人 言 惡 者 , 必 比 之 於 桀 紂 , 其 故 何 也 ? 其 法 不 聽 , 其 德 不 厚 , 故 民 惡 其 殘 虐 , 莫 不 吁 嗟 , 朝 夕 祝 之 , 升 聞 于 天 , 上 帝 不 蠲 , 降 之 以 禍 罰 , 災 害 並 生 , 用 殄 厥 世 . 故 曰 德 法 者 御 民 之 本 . 古 之 御 天 下 者 , 以 六 官 總 治 焉 , 冢 宰 之 官 以 成 道 , 治 官 所 以 成 道 司 徒 之 官 以 成 德 , 教 官 所 以 成 德 宗 伯 之 官 以 成 仁 , 祀 官 所 以 成 仁 司 馬 之 官 以 成 聖 , 治 官 所 以 成 聖 聖 通 征 伐 所 以 通 天 下 也 司 寇 之 官 以 成 義 , 刑 官 所 以 成 義 司 空 之 官 以 成 禮 . 事 官 所 以 成 禮 禮 非 事 不 立 也 六 官 在 手 以 為 轡 , 司 會 均 仁 以 為 納 , 納 驂 馬 轡 轡 繫 軾 前 者 司 會 掌 邦 之 六 典 八 法 之 戒 以 周 知 四 方 之 治 冢 宰 之 副 故 不 在 其 六 轡 至 當 納 位 故 曰 御 四 馬 者 執 六 轡 , 御 天 下 者 正 六 官 . 是 故 善 御 馬 者 正 身 以 總 轡 , 均 馬 力 , 齊 馬 心 , 回 旋 曲 折 , 唯 其 所 之 , 故 可 以 取 長 道 , 可 赴 急 疾 , 此 聖 人 所 以 御 天 地 與 人 事 之 法 則 也 . 天 子 以 內 史 為 左 右 手 , 以 六 官 為 轡 , 已 而 與 三 公 為 執 六 官 , 均 五 教 , 齊 五 法 . 仁 義 禮 智 信 之 法 也 故 亦 唯 其 所 引 , 無 不 如 志 , 以 之 道 則 國 治 , 冢 宰 治 官 以 之 德 則 國 安 , 德 教 成 以 之 仁 則 國 和 禮 之 用 和 為 貴 則 國 安 以 之 仁 則 國 和 , 以 之 聖 則 國 平 , 通 治 遠 近 則 國 平 也 以 之 禮 則 國 安 , 事 物 以 禮 則 國 定 也 以 之 義 則 國 義 , 義 平 也 刑 罰 當 罪 則 國 平 此 御 政 之 術 . 過 失 人 之 情 , 莫 不 有 焉 , 過 而 改 之 , 是 為 不 過 . 故 官 屬 不 理 , 分 職 不 明 , 法 政 不 一 , 百 事 失 紀 曰 亂 , 亂 則 飭 冢 宰 ; 飭 謂 整 攝 人 也 地 而 不 殖 , 財 物 不 蕃 , 萬 民 饑 寒 , 教 訓 不 行 , 風 俗 淫 僻 , 人 民 流 散 曰 危 , 危 則 飭 司 徒 ; 父 子 不 親 , 長 幼 失 序 , 君 臣 上 下 , 乖 離 異 志 曰 不 和 , 不 和 則 飭 宗 伯 ; 賢 能 而 失 官 爵 , 功 勞 而 失 賞 祿 , 司 勳 之 職 屬 之 司 馬 士 卒 疾 怨 , 兵 弱 不 用 曰 不 平 , 不 平 則 飭 司 馬 ; 刑 罰 暴 亂 , 姦 邪 不 勝 曰 不 義 , 不 義 則 飭 司 寇 ; 度 量 不 審 , 舉 事 失 理 , 都 鄙 不 脩 , 財 物 失 所 曰 貧 , 貧 則 飭 司 空 . 故 御 者 同 是 車 馬 , 或 以 取 千 里 , 或 不 及 數 百 里 , 其 所 謂 進 退 緩 急 , 異 也 . 夫 治 者 同 是 官 法 , 或 以 致 平 , 或 以 致 亂 者 , 亦 其 所 以 為 進 退 緩 急 異 也 . 古 者 天 子 常 以 季 冬 考 德 正 法 , 以 觀 治 亂 , 德 盛 者 治 也 , 德 薄 者 亂 也 . 故 天 子 考 德 , 則 天 下 之 治 亂 , 可 坐 廟 堂 之 上 而 知 之 , 夫 德 盛 則 法 修 , 德 不 盛 則 飭 , 法 與 政 咸 德 而 不 衰 . 法 與 政 皆 合 於 德 則 不 殺 故 曰 王 者 又 以 孟 春 論 之 德 及 功 能 . 能 德 法 者 為 有 德 , 能 行 德 法 者 為 有 行 , 行 下 孟 反 能 成 德 法 者 為 有 功 , 能 治 德 法 者 為 有 智 . 故 天 子 論 吏 而 德 法 行 , 事 治 而 功 成 , 夫 季 冬 正 法 , 孟 春 論 吏 , 治 國 之 要 . 」

    子 夏 問 於 孔 子 曰 : 「 商 聞 易 之 生 人 及 萬 物 , 鳥 獸 昆 蟲 , 各 有 奇 耦 , 氣 分 不 同 , 易 主 天 地 以 生 萬 物 言 受 氣 各 有 分 數 不 齊 同   分 扶 問 反 而 凡 人 莫 知 其 情 , 唯 達 德 者 能 原 其 本 焉 . 天 一 , 地 二 , 人 三 , 三 如 九 , 九 九 八 十 一 , 一 主 日 , 日 數 十 , 故 人 十 月 而 生 ; 一 主 日 從 一 而 生 日 者 陽 從 奇 數 日 數 十 從 甲 至 癸 也 八 九 七 十 二 , 偶 以 從 奇 , 奇 主 辰 , 辰 為 月 , 月 主 馬 , 故 馬 十 二 月 而 生 ; 偶 以 承 奇 陰 以 承 陽 辰 數 十 二 從 子 至 亥 也 奇 居 宜 反 七 九 六 十 三 , 三 主 斗 , 斗 主 狗 , 故 狗 三 月 而 生 ; 斗 次 日 月 故 以 主 斗 六 九 五 十 四 , 四 主 時 , 時 主 豕 , 故 豕 四 月 而 生 ; 音 不 過 五 故 五 為 音 四 九 三 十 六 , 六 為 律 , 律 主 鹿 , 故 鹿 六 月 而 生 ; 三 九 二 十 七 , 七 主 星 , 星 主 虎 , 故 虎 七 月 而 生 ; 星 二 十 八 宿 為 四 方 方 有 七 度 七 主 星 也 二 九 一 十 八 , 八 主 風 , 風 為 蟲 , 故 蟲 八 月 而 生 ; 風 之 數 盡 於 八 凡 蟲 為 風 風 為 蟲 也 其 餘 各 從 其 類 矣 . 鳥 魚 生 陰 而 屬 於 陽 , 故 皆 卵 生 . 魚 遊 於 水 , 鳥 遊 於 雲 , 故 立 冬 則 燕 雀 入 海 化 為 蛤 . 蠶 食 而 不 飲 , 蟬 飲 而 不 食 , 蜉 蝣 不 飲 不 食 , 萬 物 之 所 以 不 同 . 介 鱗 夏 食 而 冬 蟄 , 介 甲 蟲 也 齕 吞 者 八 竅 而 卵 生 , 八 竅 鳥 屬 齕 下 沒 反 齟 ● 者 九 竅 而 胎 生 , 九 竅 人 及 獸 屬  齟 壯 所 反 ● 疾 雀 反 四 足 者 無 羽 翼 , 戴 角 者 無 上 齒 , 無 角 無 前 齒 者 膏 , 無 角 無 後 齒 者 脂 , 淮 南 取 此 義 曰 無 角 者 膏 而 無 前 有 角 者 脂 而 無 後 膏 豚 屬 而 脂 羊 屬 無 前 後 皆 謂 其 銳 小 者 也 晝 生 者 類 父 , 夜 生 者 似 母 , 是 以 至 陰 主 牝 , 至 陽 主 牡 . 敢 問 其 然 乎 ? 」 孔 子 曰 : 「 然 , 吾 昔 聞 老 聃 亦 如 汝 之 言 . 」 子 夏 曰 : 「 商 聞 山 書 曰 : 『 地 東 西 為 緯 , 南 北 為 經 , 山 為 積 德 , 川 為 積 刑 , 高 者 為 生 , 下 者 為 死 , 丘 陵 為 牡 , 谿 谷 為 牝 , 蚌 蛤 龜 珠 , 與 日 月 而 盛 虛 . 月 盛 則 蚌 蛤 之 屬 滿 月 虧 則 虛 是 故 堅 土 之 人 剛 , 弱 土 之 人 柔 , 墟 土 之 人 大 , 沙 土 之 人 細 , 息 土 之 人 美 , ● 土 之 人 醜 . ● 耗 字 也 息 土 細 緻 ● 土 麤 疏 者 也 食 水 者 善 遊 而 耐 寒 , 食 土 者 無 心 而 不 息 , 螟 屬 不 氣 息 也 食 木 者 多 力 而 不 治 , 血 氣 不 治 淮 南 子 曰 多 力 而 弗 戾 亦 不 治 之 貌 者 也 食 草 者 善 走 而 愚 , 食 桑 者 有 緒 而 蛾 , 食 肉 者 勇 毅 而 捍 , 食 氣 者 神 明 而 壽 , 食 穀 者 智 惠 而 巧 , 不 食 者 不 死 而 神 . 故 曰 羽 蟲 三 百 有 六 十 , 而 鳳 為 之 長 ; 毛 蟲 三 百 有 六 十 , 而 麟 為 之 長 ; 甲 蟲 三 百 有 六 十 , 而 龜 為 之 長 ; 鱗 蟲 三 百 有 六 十 而 龍 為 之 長 ; �� 蟲 三 百 有 六 十 而 人 為 之 長 . 此 乾 巛 之 美 也 . 乾 天 巛 地 』 殊 形 異 類 之 數 , 王 者 動 必 以 道 動 , 靜 必 以 道 靜 , 必 順 理 以 奉 天 地 之 性 , 而 不 害 其 所 主 , 謂 之 仁 聖 焉 ? 」 子 夏 言 終 而 出 , 子 貢 進 曰 : 「 商 之 論 也 何 如 ? 」 孔 子 曰 : 「 汝 謂 何 也 ? 」 對 曰 : 「 微 則 微 矣 , 然 則 非 治 世 之 待 也 . 」 孔 子 曰 : 「 然 , 各 其 所 能 . 」 孔 子 曰 然 子 貢 治 世 不 待 世 事 世 事 之 急 然 亦 各 其 所 知 能 也

本 命 解 第 二 十 六


    魯 哀 公 問 於 孔 子 曰 : 「 人 之 命 與 性 何 謂 也 ? 」 孔 子 對 曰 : 「 分 於 道 謂 之 命 , 分 於 道 謂 始 得 為 人 故 下 句 云 性 命 之 始 形 於 一 謂 之 性 , 人 各 受 陰 陽 以 剛 柔 之 性 故 曰 形 於 一 也 化 於 陰 陽 , 象 形 而 發 謂 之 生 , 化 窮 數 盡 謂 之 死 . 故 命 者 , 性 之 始 也 , 死 者 , 生 之 終 也 , 有 始 則 必 有 終 矣 . 人 始 生 而 有 不 具 者 五 焉 , 目 無 見 、 不 能 食 、 不 能 行 、 不 能 言 、 不 能 化 . 及 生 三 月 而 微 煦 , 煦 睛 人 也 煦 子 句 反 然 後 有 見 , 八 月 生 齒 , 然 後 能 食 , 三 年 �� 合 , 然 後 能 言 , 十 有 六 而 精 通 , 然 後 能 化 . 陰 窮 反 陽 , 故 陰 以 陽 變 , 陽 窮 反 陰 , 故 陽 以 陰 化 . 是 以 男 子 八 月 生 齒 , 八 歲 而 齔 , 女 子 七 月 生 齒 , 七 歲 而 齔 , 十 有 四 而 化 , 一 陽 一 陰 , 奇 偶 相 配 , 陽 奇 數 陰 偶 數   �� 桑 才 反 齔 初 覲 反 奇 居 宜 反 然 後 道 合 化 成 , 性 命 之 端 , 形 於 此 也 . 」 公 曰 : 「 男 子 十 六 精 通 , 女 子 十 四 而 化 , 是 則 可 以 生 民 矣 . 而 禮 男 子 三 十 而 有 室 , 女 子 二 十 而 有 夫 也 , 豈 不 晚 哉 ? 」 孔 子 曰 : 「 夫 禮 言 其 極 , 不 是 過 也 . 男 子 二 十 而 冠 , 有 為 人 父 之 端 , 女 子 十 五 許 嫁 , 有 適 人 之 道 , 於 此 而 �� , 則 自 婚 矣 . 群 生 閑 藏 乎 陰 , 而 為 化 育 之 始 , 陰 為 冬 也 冬 藏 物 而 為 化 育 始 故 聖 人 因 時 以 合 偶 , 男 子 窮 天 數 也 . 極 霜 降 而 婦 功 成 , 嫁 娶 者 行 焉 . 季 秋 霜 降 嫁 娶 者 始 於 此 詩 云 將 子 無 怒 秋 以 為 期 也 冰 泮 而 農 桑 起 , 婚 禮 而 殺 於 此 . 泮 散 也 正 月 農 事 起 蠶 者 採 桑 婚 禮 始 殺 言 未 正 也 至 二 月 農 事 始 起 會 男 女 之 無 夫 家 者 奔 者 期 盡 此 月 故 也 詩 云 士 如 歸 妻 迨 冰 未 泮 言 如 欲 使 妻 歸 當 及 冰 未 泮 散 之 盛 時 也 .

殺 所 戒 反 男 子 者 , 任 天 道 而 長 萬 物 者 也 , 知 可 為 , 知 不 可 為 , 知 可 言 , 知 不 可 言 , 知 可 行 , 知 不 可 行 者 , 是 故 審 其 倫 而 明 其 別 謂 之 知 , 所 以 效 匹 夫 之 聽 也 . 聽 宜 為 德 女 子 者 , 順 男 子 之 教 而 長 其 理 者 也 , 為 男 子 長 養 其 理 也 是 故 無 專 制 之 義 , 而 有 三 從 之 道 , 幼 從 父 兄 , 既 嫁 從 夫 , 夫 死 從 子 , 言 無 再 醮 之 端 , 始 嫁 言 醮 禮 無 再 醮 之 端 統 言 不 改 事 人 也 . 醮 子 肖 反 教 令 不 出 於 閨 門 , 事 在 供 酒 食 而 已 , 無 閫 外 之 非 儀 也 , 閫 門 限 婦 人 以 自 專 無 閫 外 之 威 儀 詩 云 無 非 無 儀 酒 食 是 議   閫 苦 本 反 不 越 境 而 奔 喪 , 事 無 擅 為 , 行 無 獨 成 , 參 知 而 後 動 , 可 驗 而 後 言 , 晝 不 遊 庭 , 夜 行 以 火 , 所 以 效 匹 婦 之 德 也 . 」 行 下 孟 反 孔 子 遂 言 曰 : 「 女 有 五 不 取 : 逆 家 子 也 亂 家 子 也 世 有 刑 人 子 也 世 有 惡 疾 子 也 喪 父 長 子 也 此 五 者 皆 不 取 也 矣 逆 家 子 者 , 謂 其 逆 德 亂 家 子 者 , 謂 其 亂 倫 世 有 刑 人 子 者 , 謂 其 棄 於 人 也 有 惡 疾 子 者 , 謂 其 棄 於 天 也 喪 父 長 子 . 謂 其 無 受 命 也 婦 有 七 出 , 三 不 去 . 七 出 者 : 不 順 母 父 出 無 子 出 淫 僻 出 惡 疾 出 姑 疾 出 多 口 舌 出 竊 盜 出 不 順 父 母 出 者 , 謂 其 逆 德 也 無 子 者 , 謂 其 絕 世 也 淫 僻 者 , 謂 其 亂 族 也 嫉 妒 者 , 謂 其 亂 家 也 惡 疾 者 , 謂 其 不 可 供 粢 盛 也 多 口 舌 者 , 謂 其 離 親 也 竊 盜 者 ; 謂 其 反 義 也 三 不 去 者 : 謂 有 所 取 無 所 歸 , 一 也 與 共 更 三 年 之 喪 , 二 也 先 貧 賤 , 後 富 貴 . 三 也 凡 此 聖 人 所 以 順 男 女 之 際 , 重 婚 姻 之 始 也 . 」

    孔 子 曰 : 「 禮 之 所 以 象 五 行 也 , 服 之 制 有 五 等 其 義 四 時 也 , 故 喪 禮 有 舉 焉 , 有 恩 有 義 , 有 節 有 權 . 所 以 舉 象 四 時 其 恩 厚 者 其 服 重 , 故 為 父 母 斬 衰 三 年 , 以 恩 制 者 也 ; 門 內 之 治 恩 掩 義 , 門 外 之 治 義 掩 恩 , 資 於 事 父 以 事 君 而 敬 同 , 尊 尊 貴 貴 , 義 之 大 也 , 故 為 君 亦 服 衰 三 年 , 以 義 制 者 也 ; 三 日 而 食 , 三 月 而 沐 , 期 而 練 , 毀 不 滅 性 , 不 以 死 傷 生 , 喪 不 過 三 年 , 齊 衰 不 補 , 墳 墓 不 修 , 除 服 之 日 , 鼓 素 琴 , 示 民 有 終 也 , 凡 此 以 節 制 者 也 ; 資 於 事 父 以 事 母 而 愛 同 , 天 無 二 日 , 國 無 二 君 , 家 無 二 尊 , 以 治 之 , 故 父 在 為 母 齊 衰 期 者 , 見 無 二 尊 也 ; 百 官 備 , 百 物 具 , 不 言 而 事 行 者 , 扶 而 起 , 謂 天 子 諸 侯 也 言 而 後 事 行 者 , 杖 而 起 , 卿 大 夫 士 也 身 自 執 事 行 者 , 面 垢 而 已 , 謂 庶 人 也 此 以 權 制 者 也 . 親 始 死 三 日 不 怠 , 三 月 不 懈 , 期 悲 號 , 三 年 憂 哀 之 殺 也 , 聖 人 因 殺 以 制 節 也 . 」 殺 所 戒 反


論 禮 第 二 十 七


    孔 子 閒 居 , 子 張 子 貢 言 游 侍 , 論 及 於 禮 . 孔 子 曰 : 「 居 , 汝 三 人 者 , 吾 語 汝 以 禮 , 周 流 無 不 遍 也 . 」 子 貢 越 席 而 對 曰 : 「 敢 問 如 何 ? 」 子 曰 : 「 敬 而 不 中 禮 謂 之 野 , 恭 而 不 中 禮 謂 之 給 , 勇 而 不 中 禮 謂 之 逆 . 」 子 曰 : 「 給 奪 慈 仁 . 」 巧 言 足 恭 捷 給 之 人 似 仁 非 仁 故 言 給 奪 慈 仁 . 中 陟 仲 反 下 同 子 貢 曰 : 「 敢 問 將 何 以 為 此 中 禮 者 ? 」 子 曰 : 「 禮 乎 , 夫 禮 所 以 制 中 也 . 」 子 貢 退 , 言 游 進 曰 : 「 敢 問 禮 也 , 領 惡 而 全 好 者 與 ? 」 領 理   惡 烏 故 反 好 呼 報 反 與 羊 諸 反 子 曰 : 「 然 . 」 子 貢 問 何 也 ? 子 曰 : 「 郊 社 之 禮 , 所 以 仁 鬼 神 也 ; 禘 嘗 之 禮 , 所 以 仁 昭 穆 也 饋 奠 之 禮 , 所 以 仁 死 喪 也 ; 射 饗 之 禮 , 所 以 仁 鄉 黨 也 ; 食 饗 之 禮 , 所 以 仁 賓 客 也 . 明 乎 郊 社 之 義 , 禘 嘗 之 禮 , 治 國 其 如 指 諸 掌 而 已 . 是 故 居 家 有 禮 , 故 長 幼 辨 以 之 ; 閨 門 有 禮 , 故 三 族 和 以 之 ; 朝 廷 有 禮 , 故 官 爵 序 以 之 ; 田 獵 有 禮 , 故 戎 事 閑 以 之 ; 軍 旅 有 禮 , 故 武 功 成 . 是 以 宮 室 得 其 度 , 鼎 俎 得 其 象 , 物 得 其 時 , 樂 得 其 節 , 車 得 其 軾 , 鬼 神 得 其 享 , 喪 紀 得 其 哀 , 辯 說 得 其 黨 , 黨 類 百 官 得 其 體 , 政 事 得 其 施 , 各 得 其 所 宜 施 行 之 加 於 身 而 措 於 前 , 凡 眾 之 動 , 得 其 宜 也 . 」 言 游 退 , 子 張 進 曰 : 「 敢 問 禮 何 謂 也 ? 」 子 曰 : 「 禮 者 , 即 事 之 治 也 , 君 子 有 其 事 必 有 其 治 , 治 國 而 無 禮 , 譬 猶 瞽 之 無 相 , 倀 倀 乎 何 所 之 , 相 息 亮 反 倀 三 良 反 譬 猶 終 夜 有 求 於 幽 室 之 中 , 非 燭 何 以 見 . 故 無 禮 則 手 足 無 所 措 , 耳 目 無 所 加 , 進 退 揖 讓 無 所 制 . 是 故 以 其 居 處 長 幼 失 其 別 , 閨 門 三 族 失 其 和 , 朝 廷 官 爵 失 其 序 , 田 獵 戎 事 失 其 策 , 軍 旅 武 功 失 其 勢 , 宮 室 失 其 度 , 鼎 俎 失 其 象 , 物 失 其 時 , 樂 失 其 節 , 車 失 其 軾 , 鬼 神 失 其 享 , 喪 紀 失 其 哀 , 辯 說 失 其 黨 , 百 官 失 其 體 , 政 事 失 其 施 , 加 於 身 而 措 於 前 , 凡 動 之 眾 失 其 宜 , 如 此 則 無 以 祖 洽 四 海 . 」 祖 始 也 洽 合 無 禮 則 無 以 為 眾 法 無 以 合 聚 眾 子 曰 : 「 慎 聽 之 , 汝 三 人 者 , 吾 語 汝 , 禮 猶 有 九 焉 , 大 饗 有 四 焉 , 語 汝 有 九 其 四 大 饗 所 以 待 賓 之 禮 其 五 動 靜 之 威 儀 也 語 魚 據 反 苟 知 此 矣 , 雖 在 畎 畝 之 中 , 事 之 聖 人 矣 . 在 畎 畝 之 中 猶 焉 為 聖 人 兩 軍 相 見 , 揖 讓 而 入 門 , 入 門 而 懸 興 , 興 作 樂 一 也 揖 讓 而 升 堂 , 升 堂 而 樂 闋 , 二 也 下 管 象 舞 , 夏 籥 序 興 , 下 管 堂 下 吹 管 象 武 舞 也 夏 文 舞 也 執 籥 籥 如 笛 序 以 更 作 三 也 陳 其 薦 俎 , 序 其 禮 樂 , 備 其 百 官 , 四 也 所 以 大 饗 有 四 也 如 此 而 後 君 子 知 仁 焉 . 行 中 規 , 五 也 . 行 下 孟 反 中 陟 仲 反 旋 中 矩 , 六 也 鑾 和 中 采 薺 , 采 薺 樂 曲 名 所 以 為 和 鑾 之 節 七 也 客 出 以 雍 , 雍 樂 曲 名 在 周 頌 八 也 徹 以 振 羽 . 亦 樂 曲 名 九 也 是 故 君 子 無 物 而 不 在 於 禮 焉 , 入 門 而 金 作 , 示 情 也 ; 金 既 鳴 聲 終 始 若 一 故 以 示 情 也 升 歌 清 廟 , 示 德 也 ; 清 廟 所 以 頌 文 王 之 德 也 下 管 象 舞 , 示 事 也 . 凡 舞 舉 事 是 故 古 之 君 子 , 不 必 親 相 與 言 也 , 以 禮 樂 相 示 而 已 . 夫 禮 者 , 理 也 , 樂 者 , 節 也 , 無 禮 不 動 , 無 節 不 作 , 不 能 詩 , 於 禮 謬 , 詩 以 言 禮 不 能 樂 , 於 禮 素 , 素 質 於 德 薄 , 於 禮 虛 . 」 非 其 人 則 禮 不 虛 行 子 貢 作 而 問 曰 : 「 然 則 夔 其 窮 與 ? 」 言 達 於 樂 而 不 達 於 禮 者 也 . 與 音 余 子 曰 : 「 古 之 人 與 上 古 之 人 也 , 達 於 禮 而 不 達 於 樂 謂 之 素 , 達 於 樂 而 不 達 於 禮 謂 之 偏 , 達 謂 遍 有 所 達 非 殊 夫 夔 達 於 樂 而 不 達 於 禮 , 是 以 傳 於 此 名 也 , 古 之 人 也 . 言 達 於 樂 多 故 遂 傳 名 樂 凡 制 度 在 禮 , 文 為 在 禮 , 行 之 其 在 人 乎 . 」 三 子 者 既 得 聞 此 論 於 夫 子 也 , 煥 若 發 矇 焉 .

    子 夏 侍 坐 於 孔 子 曰 : 「 敢 問 詩 云 愷 悌 君 子 , 民 之 父 母 , 何 如 斯 可 謂 民 之 父 母 ? 」 孔 子 曰 : 「 夫 民 之 父 母 , 必 達 於 禮 樂 之 源 , 以 致 五 至 而 行 三 無 , 以 橫 於 天 下 , 四 方 有 敗 , 必 先 知 之 , 此 之 謂 民 之 父 母 . 」 子 夏 曰 : 「 敢 問 何 謂 五 至 ? 」 孔 子 曰 : 「 志 之 所 至 , 詩 亦 至 焉 ; 詩 之 所 至 , 禮 亦 至 焉 ; 禮 之 所 至 , 樂 亦 至 焉 ; 樂 之 所 至 , 哀 亦 至 焉 . 詩 禮 相 成 , 哀 樂 相 生 , 是 以 正 明 目 而 視 之 , 不 可 得 而 見 , 傾 耳 而 聽 之 , 不 可 得 而 聞 , 志 氣 塞 于 天 地 , 行 之 克 於 四 海 , 此 之 謂 五 至 矣 . 」 子 貢 曰 : 「 敢 問 何 謂 三 無 ? 」 孔 子 曰 : 「 無 聲 之 樂 , 無 體 之 禮 , 無 服 之 喪 , 此 之 謂 三 無 . 」 子 夏 曰 : 「 敢 問 三 無 何 詩 近 之 ? 」 孔 子 曰 : 「 夙 夜 基 命 宥 密 , 無 聲 之 樂 也 ; 夙 夜 恭 也 基 始 也 命 信 也 宥 寬 也 密 寧 也 言 以 行 與 民 信 王 教 在 寬 民 以 安 寧 故 謂 之 無 聲 之 樂 也 威 儀 逮 逮 , 不 可 選 也 , 無 體 之 禮 也 ; 凡 民 有 喪 , 扶 伏 救 之 , 無 服 之 喪 也 . 」 子 夏 曰 : 「 言 則 美 矣 , 大 矣 , 言 盡 於 此 而 已 ? 」 孔 子 曰 : 「 何 謂 其 然 ? 吾 語 汝 , 其 義 猶 有 五 起 焉 . 」 語 魚 據 反 子 貢 曰 : 「 何 如 ? 」 孔 子 曰 : 「 無 聲 之 樂 , 氣 志 不 違 ; 無 體 之 禮 , 威 儀 遲 遲 ; 無 服 之 喪 , 內 恕 孔 悲 . 無 聲 之 樂 , 所 願 必 從 ; 無 體 之 禮 , 上 下 和 同 ; 無 服 之 喪 , 施 及 萬 邦 . 既 然 而 又 奉 之 以 三 無 私 , 而 勞 天 下 , 此 之 謂 五 起 . 」 子 夏 曰 : 「 何 謂 三 無 私 ? 」 孔 子 曰 : 「 天 無 私 覆 , 地 無 私 載 , 日 月 無 私 照 . 其 在 詩 曰 : 『 帝 命 不 違 , 至 于 湯 齊 , 至 湯 以 大 心 齊 湯 降 不 遲 , 聖 敬 日 躋 , 不 遲 言 疾 躋 升 也 湯 疾 行 下 人 之 道 其 聖 敬 之 德 日 升 聞 也 昭 假 遲 遲 , 上 帝 是 祇 . 湯 之 威 德 昭 明 遍 至 化 行 寬 舒 遲 遲 然 故 上 帝 敬 其 德 』 帝 命 式 于 九 圍 , 九 圍 九 州 也 天 命 用 于 九 州 謂 以 為 天 下 王 是 湯 之 德 也 . 」 子 夏 蹶 然 而 起 , 負 牆 而 立 曰 : 「 弟 子 敢 不 志 之 . 」

 
 
 

留言


瀏覽人數

Copyright© 2025 Dayiccm All right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