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孟子集注1: 孟子序說/卷01 - 卷04

  • 作家相片: Joy 徐
    Joy 徐
  • 2023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87 分鐘

孟子集注

孟子序說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

公孫丑章句上 卷四

公孫丑章句下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

離婁章句上 卷八

離婁章句下 卷九

萬章章句上 卷十

萬章章句下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

盡心章句上 卷十四

盡心章句下

孟 子 序 說


    史 記 列 傳 曰 : 「 孟 軻 , 趙 氏 曰 : 「 孟 子 , 魯 公 族 孟 孫 之 後 。 」 漢 書 注 云 : 「 字 子 車 。 」 一 說 : 「 字 子 輿 。 」 騶 人 也 , 騶 亦 作 鄒 , 本 邾 國 也 。 受 業 子 思 之 門 人 。 子 思 , 孔 子 之 孫 , 名 伋 。 索 隱 云 : 「 王 劭 以 人 為 衍 字 。 」 而 趙 氏 注 及 孔 叢 子 等 書 亦 皆 云 : 「 孟 子 親 受 業 於 子 思 。 」 未 知 是 否 ? 道 既 通 , 趙 氏 曰 : 「 孟 子 通 五 經 , 尤 長 於 詩 書 。 」 程 子 曰 : 「 孟 子 曰 : 『 可 以 仕 則 仕 , 可 以 止 則 止 , 可 以 久 則 久 , 可 以 速 則 速 。 』 『 孔 子 聖 之 時 者 也 。 』 故 知 易 者 莫 如 孟 子 。 又 曰 : 『 王 者 之 跡 熄 而 詩 亡 , 詩 亡 然 後 春 秋 作 。 』 又 曰 : 『 春 秋 無 義 戰 。 』 又 曰 : 『 春 秋 天 子 之 事 』 , 故 知 春 秋 者 莫 如 孟 子 。 」 尹 氏 曰 : 「 以 此 而 言 , 則 趙 氏 謂 孟 子 長 於 詩 書 而 已 , 豈 知 孟 子 者 哉 ? 」 游 事 齊 宣 王 , 宣 王 不 能 用 。 適 梁 , 梁 惠 王 不 果 所 言 , 則 見 以 為 迂 遠 而 闊 於 事 情 。 按 史 記 : 「 梁 惠 王 之 三 十 五 年 乙 酉 , 孟 子 始 至 梁 。 其 後 二 十 三 年 , 當 齊 湣 王 之 十 年 丁 未 , 齊 人 伐 燕 , 而 孟 子 在 齊 。 」 故 古 史 謂 「 孟 子 先 事 齊 宣 王 後 乃 見 梁 惠 王 、 襄 王 、 齊 湣 王 。 」 獨 孟 子 以 伐 燕 為 宣 王 時 事 , 與 史 記 、 荀 子 等 書 皆 不 合 。 而 通 鑑 以 伐 燕 之 歲 , 為 宣 王 十 九 年 , 則 是 孟 子 先 游 梁 而 後 至 齊 見 宣 王 矣 。 然 考 異 亦 無 他 據 , 又 未 知 孰 是 也 。 當 是 之 時 , 秦 用 商 鞅 , 楚 魏 用 吳 起 , 齊 用 孫 子 、 田 忌 。 天 下 方 務 於 合 從 連 衡 , 以 攻 伐 為 賢 。 而 孟 軻 乃 述 唐 、 虞 、 三 代 之 德 , 是 以 所 如 者 不 合 。 退 而 與 萬 章 之 徒 序 詩 書 , 述 仲 尼 之 意 , 作 孟 子 七 篇 。 」 趙 氏 曰 : 「 凡 二 百 六 十 一 章 , 三 萬 四 千 六 百 八 十 五 字 。 」 韓 子 曰 : 「 孟 軻 之 書 , 非 軻 自 著 。 軻 既 沒 , 其 徒 萬 章 、 公 孫 丑 相 與 記 軻 所 言 焉 耳 。 」 愚 按 : 二 說 不 同 , 史 記 近 是 。

    韓 子 曰 : 「 堯 以 是 傳 之 舜 , 舜 以 是 傳 之 禹 , 禹 以 是 傳 之 湯 , 湯 以 是 傳 之 文 、 武 、 周 公 , 文 、 武 、 周 公 傳 之 孔 子 , 孔 子 傳 之 孟 軻 , 軻 之 死 不 得 其 傳 焉 。 荀 與 揚 也 , 擇 焉 而 不 精 , 語 焉 而 不 詳 。 」 程 子 曰 「 韓 子 此 語 , 非 是 蹈 襲 前 人 , 又 非 鑿 空 撰 得 出 , 必 有 所 見 。 若 無 所 見 , 不 知 言 所 傳 者 何 事 。 」

    又 曰 : 「 孟 氏 醇 乎 醇 者 也 。 荀 與 揚 , 大 醇 而 小 疵 。 」 程 子 曰 「 韓 子 論 孟 子 甚 善 。 非 見 得 孟 子 意 , 亦 道 不 到 。 其 論 荀 揚 則 非 也 。 荀 子 極 偏 駁 , 只 一 句 性 惡 , 大 本 已 失 。 揚 子 雖 少 過 , 然 亦 不 識 性 , 更 說 甚 道 。 」

    又 曰 : 「 孔 子 之 道 大 而 能 博 , 門 弟 子 不 能 遍 觀 而 盡 識 也 , 故 學 焉 而 皆 得 其 性 之 所 近 。 其 後 離 散 , 分 處 諸 侯 之 國 , 又 各 以 其 所 能 授 弟 子 , 源 遠 而 末 益 分 。 惟 孟 軻 師 子 思 , 而 子 思 之 學 出 於 曾 子 。 自 孔 子 沒 , 獨 孟 軻 氏 之 傳 得 其 宗 。 故 求 觀 聖 人 之 道 者 , 必 自 孟 子 始 。 」 程 子 曰 : 「 孔 子 言 參 也 魯 。 然 顏 子 沒 後 , 終 得 聖 人 之 道 者 , 曾 子 也 。 觀 其 啟 手 足 時 之 言 , 可 以 見 矣 。 所 傳 者 子 思 、 孟 子 , 皆 其 學 也 。 」

    又 曰 : 「 揚 子 雲 曰 : 『 古 者 楊 墨 塞 路 , 孟 子 辭 而 闢 之 , 廓 如 也 。 』 夫 楊 墨 行 , 正 道 廢 。 孟 子 雖 賢 聖 , 不 得 位 。 空 言 無 施 , 雖 切 何 補 。 然 賴 其 言 , 而 今 之 學 者 尚 知 宗 孔 氏 , 崇 仁 義 , 貴 王 賤 霸 而 已 。 其 大 經 大 法 , 皆 亡 滅 而 不 救 , 壞 爛 而 不 收 。 所 謂 存 十 一 於 千 百 , 安 在 其 能 廓 如 也 ? 然 向 無 孟 氏 , 則 皆 服 左 衽 而 言 侏 離 矣 。 故 愈 嘗 推 尊 孟 氏 , 以 為 功 不 在 禹 下 者 , 為 此 也 。 」

    或 問 於 程 子 曰 : 「 孟 子 還 可 謂 聖 人 否 ? 」 程 子 曰 : 「 未 敢 便 道 他 是 聖 人 , 然 學 已 到 至 處 。 」 愚 按 : 至 字 , 恐 當 作 聖 字 。

    程 子 又 曰 : 「 孟 子 有 功 於 聖 門 , 不 可 勝 言 。 仲 尼 只 說 一 箇 仁 字 , 孟 子 開 口 便 說 仁 義 。 仲 尼 只 說 一 箇 志 , 孟 子 便 說 許 多 養 氣 出 來 。 只 此 二 字 , 其 功 甚 多 。 」

    又 曰 : 「 孟 子 有 大 功 於 世 , 以 其 言 性 善 也 。 」

    又 曰 : 「 孟 子 性 善 、 養 氣 之 論 , 皆 前 聖 所 未 發 。 」

    又 曰 : 「 學 者 全 要 識 時 。 若 不 識 時 , 不 足 以 言 學 。 顏 子 陋 巷 自 樂 , 以 有 孔 子 在 焉 。 若 孟 子 之 時 , 世 既 無 人 , 安 可 不 以 道 自 任 。 」

    又 曰 : 「 孟 子 有 些 英 氣 。 纔 有 英 氣 , 便 有 圭 角 , 英 氣 甚 害 事 。 如 顏 子 便 渾 厚 不 同 , 顏 子 去 聖 人 只 豪 髮 閒 。 孟 子 大 賢 , 亞 聖 之 次 也 。 」 或 曰 : 「 英 氣 見 於 甚 處 ? 」 曰 : 「 但 以 孔 子 之 言 比 之 , 便 可 見 。 且 如 冰 與 水 精 非 不 光 。 比 之 玉 , 自 是 有 溫 潤 含 蓄 氣 象 , 無 許 多 光 耀 也 。 」

    楊 氏 曰 : 「 孟 子 一 書 , 只 是 要 正 人 心 , 教 人 存 心 養 性 , 收 其 放 心 。 至 論 仁 、 義 、 禮 、 智 , 則 以 惻 隱 、 善 惡 、 辭 讓 、 是 非 之 心 為 之 端 。 論 邪 說 之 害 , 則 曰 : 『 生 於 其 心 , 害 於 其 政 。 』 論 事 君 , 則 曰 : 『 格 君 心 之 非 』 , 『 一 正 君 而 國 定 』 。 千 變 萬 化 , 只 說 從 心 上 來 。 人 能 正 心 , 則 事 無 足 為 者 矣 。 大 學 之 脩 身 、 齊 家 、 治 國 、 平 天 下 , 其 本 只 是 正 心 、 誠 意 而 已 。 心 得 其 正 , 然 後 知 性 之 善 。 故 孟 子 遇 人 便 道 性 善 。 歐 陽 永 叔 卻 言 『 聖 人 之 教 人 , 性 非 所 先 』 , 可 謂 誤 矣 。 人 性 上 不 可 添 一 物 , 堯 舜 所 以 為 萬 世 法 , 亦 是 率 性 而 已 。 所 謂 率 性 , 循 天 理 是 也 。 外 邊 用 計 用 數 , 假 饒 立 得 功 業 , 只 是 人 欲 之 私 。 與 聖 賢 作 處 , 天 地 懸 隔 。 」

孟 子 集 注 卷 一 梁 惠 王 章 句 上 凡 七 章。


    孟 子 見 梁 惠 王 。 梁 惠 王 , 魏 侯 罃 也 。 都 大 梁 , 僭 稱 王 , 溢 曰 惠 。 史 記 : 「 惠 王 三 十 五 年 , 卑 禮 厚 幣 以 招 賢 者 , 而 孟 軻 至 梁 。 」 王 曰 : 「 叟 不 遠 千 里 而 來 , 亦 將 有 以 利 吾 國 乎 ? 」 叟 , 長 老 之 稱 。 王 所 謂 利 , 蓋 富 國 彊 兵 之 類 。 孟 子 對 曰 : 「 王 何 必 曰 利 ? 亦 有 仁 義 而 已 矣 。 仁 者 , 心 之 德 、 愛 之 理 。 義 者 , 心 之 制 、 事 之 宜 也 。 此 二 句 乃 一 章 之 大 指 , 下 文 乃 詳 言 之 。 後 多 放 此 。 王 曰 『 何 以 利 吾 國 』 ? 大 夫 曰 『 何 以 利 吾 家 』 ? 士 庶 人 曰 『 何 以 利 吾 身 』 ? 上 下 交 征 利 而 國 危 矣 。 萬 乘 之 國 弒 其 君 者 , 必 千 乘 之 家 ; 千 乘 之 國 弒 其 君 者 , 必 百 乘 之 家 。 萬 取 千 焉 , 千 取 百 焉 , 不 為 不 多 矣 。 苟 為 後 義 而 先 利 , 不 奪 不 饜 。 乘 , 去 聲 。 饜 , 於 豔 反 。 此 言 求 利 之 害 , 以 明 上 文 何 必 曰 利 之 意 也 。 征 , 取 也 。 上 取 乎 下 , 下 取 乎 上 , 故 曰 交 征 。 國 危 , 謂 將 有 弒 奪 之 禍 。 乘 , 車 數 也 。 萬 乘 之 國 者 , 天 子 畿 內 地 方 千 里 , 出 車 萬 乘 。 千 乘 之 家 者 , 天 子 之 公 卿 采 地 方 百 里 , 出 車 千 乘 也 。 千 乘 之 國 , 諸 侯 之 國 。 百 乘 之 家 , 諸 侯 之 大 夫 也 。 弒 , 下 殺 上 也 。 饜 , 足 也 。 言 臣 之 於 君 , 每 十 分 而 取 其 一 分 , 亦 已 多 矣 。 若 又 以 義 為 後 而 以 利 為 先 , 則 不 弒 其 君 而 盡 奪 之 , 其 心 未 肯 以 為 足 也 。 未 有 仁 而 遺 其 親 者 也 , 未 有 義 而 後 其 君 者 也 。 此 言 仁 義 未 嘗 不 利 , 以 明 上 文 亦 有 仁 義 而 已 之 意 也 。 遺 , 猶 棄 也 。 後 , 不 急 也 。 言 仁 者 必 愛 其 親 , 義 者 必 急 其 君 。 故 人 君 躬 行 仁 義 而 無 求 利 之 心 , 則 其 下 化 之 , 自 親 戴 於 己 也 。 王 亦 曰 仁 義 而 已 矣 , 何 必 曰 利 ? 」 重 言 之 , 以 結 上 文 兩 節 之 意 。 此 章 言 仁 義 根 於 人 心 之 固 有 , 天 理 之 公 也 。 利 心 生 於 物 我 之 相 形 , 人 欲 之 私 也 。 循 天 理 , 則 不 求 利 而 自 無 不 利 ; 殉 人 欲 , 則 求 利 未 得 而 害 已 隨 之 。 所 謂 毫 釐 之 差 , 千 里 之 繆 。 此 孟 子 之 書 所 以 造 端 託 始 之 深 意 , 學 者 所 宜 精 察 而 明 辨 也 。 太 史 公 曰 : 「 余 讀 孟 子 書 至 梁 惠 王 問 何 以 利 吾 國 , 未 嘗 不 廢 書 而 歎 也 。 曰 嗟 乎 ! 利 誠 亂 之 始 也 。 夫 子 罕 言 利 , 常 防 其 源 也 。 故 曰 『 放 於 利 而 行 , 多 怨 』 。 自 天 子 以 至 於 庶 人 , 好 利 之 弊 , 何 以 異 哉 ? 」 程 子 曰 「 君 子 未 嘗 不 欲 利 , 但 專 以 利 為 心 則 有 害 。 惟 仁 義 則 不 求 利 而 未 嘗 不 利 也 。 當 是 之 時 , 天 下 之 人 惟 利 是 求 , 而 不 復 知 有 仁 義 。 故 孟 子 言 仁 義 而 不 言 利 , 所 以 拔 本 塞 源 而 救 其 弊 , 此 聖 賢 之 心 也 。 」

    孟 子 見 梁 惠 王 , 王 立 於 沼 上 , 顧 鴻 鴈 麋 鹿 , 曰 : 「 賢 者 亦 樂 此 乎 ? 」 樂 , 音 洛 , 篇 內 同 。 沼 , 池 也 。 鴻 , 鴈 之 大 者 。 麋 , 鹿 之 大 者 。 孟 子 對 曰 : 「 賢 者 而 後 樂 此 , 不 賢 者 雖 有 此 , 不 樂 也 。 此 一 章 之 大 指 。 詩 云 : 『 經 始 靈 臺 , 經 之 營 之 , 庶 民 攻 之 , 不 日 成 之 。 經 始 勿 亟 , 庶 民 子 來 。 王 在 靈 囿 , 麀 鹿 攸 伏 , 麀 鹿 濯 濯 , 白 鳥 鶴 鶴 。 王 在 靈 沼 , 於 牣 魚 躍 。 』 文 王 以 民 力 為 臺 為 沼 。 而 民 歡 樂 之 , 謂 其 臺 曰 靈 臺 , 謂 其 沼 曰 靈 沼 , 樂 其 有 麋 鹿 魚 鱉 。 古 之 人 與 民 偕 樂 , 故 能 樂 也 。 亟 , 音 棘 。 麀 , 音 憂 。 鶴 , 詩 作 翯 , 戶 角 反 。 於 , 音 烏 。 此 引 詩 而 釋 之 , 以 明 賢 者 而 後 樂 此 之 意 。 詩 大 雅 靈 臺 之 篇 , 經 , 量 度 也 。 靈 臺 , 文 王 臺 名 也 。 營 , 謀 為 也 。 攻 , 治 也 。 不 日 , 不 終 日 也 。 亟 , 速 也 , 言 文 王 戒 以 勿 亟 也 。 子 來 , 如 子 來 趨 父 事 也 。 靈 囿 、 靈 沼 , 臺 下 有 囿 , 囿 中 有 沼 也 。 麀 , 牝 鹿 也 。 伏 , 安 其 所 , 不 驚 動 也 。 濯 濯 , 肥 澤 貌 。 鶴 鶴 , 潔 白 貌 。 於 , 歎 美 辭 。 牣 , 滿 也 。 孟 子 言 文 王 雖 用 民 力 , 而 民 反 歡 樂 之 , 既 加 以 美 名 , 而 又 樂 其 所 有 。 蓋 由 文 王 能 愛 其 民 , 故 民 樂 其 樂 , 而 文 王 亦 得 以 享 其 樂 也 。 湯 誓 曰 : 『 時 日 害 喪 ? 予 及 女 偕 亡 。 』 民 欲 與 之 偕 亡 , 雖 有 臺 池 鳥 獸 , 豈 能 獨 樂 哉 ? 」 害 , 音 曷 。 喪 , 去 聲 。 女 , 音 汝 。 此 引 書 而 釋 之 , 以 明 不 賢 者 雖 有 此 不 樂 之 意 也 。 湯 誓 , 商 書 篇 名 。 時 , 是 也 。 日 , 指 夏 桀 。 害 , 何 也 。 桀 嘗 自 言 , 吾 有 天 下 , 如 天 之 有 日 , 日 亡 吾 乃 亡 耳 。 民 怨 其 虐 , 故 因 其 自 言 而 目 之 曰 , 此 日 何 時 亡 乎 ? 若 亡 則 我 寧 與 之 俱 亡 , 蓋 欲 其 亡 之 甚 也 。 孟 子 引 此 , 以 明 君 獨 樂 而 不 恤 其 民 , 則 民 怨 之 而 不 能 保 其 樂 也 。

    梁 惠 王 曰 : 「 寡 人 之 於 國 也 , 盡 心 焉 耳 矣 。 河 內 凶 , 則 移 其 民 於 河 東 , 移 其 粟 於 河 內 。 河 東 凶 亦 然 。 察 鄰 國 之 政 , 無 如 寡 人 之 用 心 者 。 鄰 國 之 民 不 加 少 , 寡 人 之 民 不 加 多 , 何 也 ? 」 寡 人 , 諸 侯 自 稱 , 言 寡 德 之 人 也 。 河 內 河 東 皆 魏 地 。 凶 , 歲 不 熟 也 。 移 民 以 就 食 , 移 粟 以 給 其 老 稚 之 不 能 移 者 。 孟 子 對 曰 : 「 王 好 戰 , 請 以 戰 喻 。 填 然 鼓 之 , 兵 刃 既 接 , 棄 甲 曳 兵 而 走 。 或 百 步 而 後 止 , 或 五 十 步 而 後 止 。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 則 何 如 ? 」 曰 : 「 不 可 , 直 不 百 步 耳 , 是 亦 走 也 。 」 曰 : 「 王 如 知 此 , 則 無 望 民 之 多 於 鄰 國 也 。 好 , 去 聲 。 填 , 音 田 。 填 , 鼓 音 也 。 兵 以 鼓 進 , 以 金 退 。 直 , 猶 但 也 。 言 此 以 譬 鄰 國 不 恤 其 民 , 惠 王 能 行 小 惠 , 然 皆 不 能 行 王 道 以 養 其 民 , 不 可 以 此 而 笑 彼 也 。 楊 氏 曰 : 「 移 民 移 粟 , 荒 政 之 所 不 廢 也 。 然 不 能 行 先 王 之 道 , 而 徒 以 是 為 盡 心 焉 , 則 末 矣 。 」 不 違 農 時 , 穀 不 可 勝 食 也 ; 數 罟 不 入 洿 池 , 魚 鱉 不 可 勝 食 也 ; 斧 斤 以 時 入 山 林 , 材 木 不 可 勝 用 也 。 穀 與 魚 鱉 不 可 勝 食 , 材 木 不 可 勝 用 , 是 使 民 養 生 喪 死 無 憾 也 。 養 生 喪 死 無 憾 , 王 道 之 始 也 。 勝 , 音 升 。 數 , 音 促 。 罟 , 音 古 。 洿 , 音 烏 。 農 時 , 謂 春 耕 夏 耘 秋 收 之 時 。 凡 有 興 作 , 不 違 此 時 , 至 冬 乃 役 之 也 。 不 可 勝 食 , 言 多 也 。 數 , 密 也 。 罟 , 網 也 。 洿 , 窊 下 之 地 , 水 所 聚 也 。 古 者 網 罟 必 用 四 寸 之 目 , 魚 不 滿 尺 , 市 不 得 粥 , 人 不 得 食 。 山 林 川 澤 , 與 民 共 之 , 而 有 厲 禁 。 草 木 零 落 , 然 後 斧 斤 入 焉 。 此 皆 為 治 之 初 , 法 制 未 備 , 且 因 天 地 自 然 之 利 , 而 撙 節 愛 養 之 事 也 。 然 飲 食 宮 室 所 以 養 生 , 祭 祀 棺 槨 所 以 送 死 , 皆 民 所 急 而 不 可 無 者 。 今 皆 有 以 資 之 , 則 人 無 所 恨 矣 。 王 道 以 得 民 心 為 本 , 故 以 此 為 王 道 之 始 。 五 畝 之 宅 , 樹 之 以 桑 , 五 十 者 可 以 衣 帛 矣 ; 雞 豚 狗 彘 之 畜 , 無 失 其 時 , 七 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 ; 百 畝 之 田 , 勿 奪 其 時 , 數 口 之 家 可 以 無 飢 矣 ; 謹 庠 序 之 教 , 申 之 以 孝 悌 之 養 , 頒 白 者 不 負 戴 於 道 路 矣 。 七 十 者 衣 帛 食 肉 , 黎 民 不 飢 不 寒 , 然 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衣 , 去 聲 。 畜 , 敕 六 反 。 數 , 去 聲 。 王 , 去 聲 。 凡 有 天 下 者 人 稱 之 曰 王 , 則 平 聲 ; 據 其 身 臨 天 下 而 言 曰 王 , 則 去 聲 。 後 皆 放 此 。 五 畝 之 宅 , 一 夫 所 受 , 二 畝 半 在 田 , 二 畝 半 在 邑 。 田 中 不 得 有 木 , 恐 妨 五 穀 , 故 於 牆 下 植 桑 以 供 蠶 事 。 五 十 始 衰 , 非 帛 不 煖 , 未 五 十 者 不 得 衣 也 。 畜 , 養 也 。 時 , 謂 孕 子 之 時 , 如 孟 春 犧 性 毋 用 牝 之 類 也 。 七 十 非 肉 不 飽 , 未 七 十 者 不 得 食 也 。 百 畝 之 田 , 亦 一 夫 所 受 。 至 此 則 經 界 正 , 井 地 均 , 無 不 受 田 之 家 矣 。 庠 序 , 皆 學 名 也 。 申 , 重 也 , 丁 寧 反 覆 之 意 。 善 事 父 母 為 孝 , 善 事 兄 長 為 悌 。 頒 , 與 斑 同 , 老 人 頭 半 白 黑 者 也 。 負 , 任 在 背 。 戴 , 任 在 首 。 夫 民 衣 食 不 足 , 則 不 暇 治 禮 義 ; 而 飽 煖 無 教 , 則 又 近 於 禽 獸 。 故 既 富 而 教 以 孝 悌 , 則 人 知 愛 親 敬 長 而 代 其 勞 , 不 使 之 負 戴 於 道 路 矣 。 衣 帛 食 肉 但 言 七 十 , 舉 重 以 見 輕 也 。 黎 , 黑 也 。 黎 民 , 黑 髮 之 人 , 猶 秦 言 黔 首 也 。 少 壯 之 人 , 雖 不 得 衣 帛 食 肉 , 然 亦 不 至 於 飢 寒 也 。 此 言 盡 法 制 品 節 之 詳 , 極 財 成 輔 相 之 道 , 以 左 右 民 , 是 王 道 之 成 也 。 狗 彘 食 人 食 而 不 知 檢 , 塗 有 餓 莩 而 不 知 發 ; 人 死 , 則 曰 : 『 非 我 也 , 歲 也 。 』 是 何 異 於 刺 人 而 殺 之 , 曰 : 『 非 我 也 , 兵 也 。 』 王 無 罪 歲 , 斯 天 下 之 民 至 焉 。 」 莩 , 平 表 反 。 刺 , 七 亦 反 。 檢 , 制 也 。 莩 , 餓 死 人 也 。 發 , 發 倉 廩 以 賑 貸 也 。 歲 , 謂 歲 之 豐 凶 也 。 惠 王 不 能 制 民 之 產 , 又 使 狗 彘 得 以 食 人 之 食 , 則 與 先 王 制 度 品 節 之 意 異 矣 。 至 於 民 飢 而 死 , 猶 不 知 發 , 則 其 所 移 特 民 間 之 粟 而 已 。 乃 以 民 不 加 多 , 歸 罪 於 歲 凶 , 是 知 刃 之 殺 人 , 而 不 知 操 刃 者 之 殺 人 也 。 不 罪 歲 , 則 必 能 自 反 而 益 修 其 政 。 天 下 之 民 至 焉 , 則 不 但 多 於 鄰 國 而 已 。 程 子 曰 : 「 孟 子 之 論 王 道 , 不 過 如 此 , 可 謂 實 矣 。 」 又 曰 : 「 孔 子 之 時 , 周 室 雖 微 , 天 下 猶 知 尊 周 之 為 義 , 故 春 秋 以 尊 周 為 本 。 至 孟 子 時 , 七 國 爭 雄 , 天 下 不 復 知 有 周 , 而 生 民 之 塗 炭 已 極 。 當 是 時 , 諸 侯 能 行 王 道 , 則 可 以 王 矣 。 此 孟 子 所 以 勸 齊 梁 之 君 也 。 蓋 王 者 , 天 下 之 義 主 也 。 聖 賢 亦 何 心 哉 ? 視 天 命 之 改 與 未 改 耳 。 」

    梁 惠 王 曰 : 「 寡 人 願 安 承 教 。 」 承 上 章 言 願 安 意 以 受 教 。 孟 子 對 曰 : 「 殺 人 以 梃 與 刃 , 有 以 異 乎 ? 」 曰 : 「 無 以 異 也 。 」 梃 , 徒 頂 反 。 梃 , 杖 也 。 「 以 刃 與 政 , 有 以 異 乎 ? 」 曰 : 「 無 以 異 也 。 」 孟 子 又 問 而 王 答 也 。 曰 : 「 庖 有 肥 肉 , 廄 有 肥 馬 , 民 有 飢 色 , 野 有 餓 莩 , 此 率 獸 而 食 人 也 。 厚 斂 於 民 以 養 禽 獸 , 而 使 民 飢 以 死 , 則 無 異 於 驅 獸 以 食 人 矣 。 獸 相 食 , 且 人 惡 之 。 為 民 父 母 , 行 政 不 免 於 率 獸 而 食 人 。 惡 在 其 為 民 父 母 也 ? 惡 之 之 惡 , 去 聲 。 惡 在 之 惡 , 平 聲 。 君 者 , 民 之 父 母 也 。 惡 在 , 猶 言 何 在 也 。 仲 尼 曰 : 『 始 作 俑 者 , 其 無 後 乎 ! 』 為 其 象 人 而 用 之 也 。 如 之 何 其 使 斯 民 飢 而 死 也 ? 」 俑 , 音 勇 。 為 , 去 聲 。 俑 , 從 葬 木 偶 人 也 。 古 之 葬 者 , 束 草 為 人 以 為 從 衛 , 謂 之 芻 靈 , 略 似 人 形 而 已 。 中 古 易 之 以 俑 , 則 有 面 目 機 發 , 而 大 似 人 矣 。 故 孔 子 惡 其 不 仁 , 而 言 其 必 無 後 也 。 孟 子 言 此 作 俑 者 , 但 用 象 人 以 葬 , 孔 子 猶 惡 之 , 況 實 使 民 飢 而 死 乎 ? 李 氏 曰 : 「 為 人 君 者 , 固 未 嘗 有 率 獸 食 人 之 心 。 然 殉 一 己 之 欲 , 而 不 恤 其 民 , 則 其 流 必 至 於 此 。 故 以 為 民 父 母 告 之 。 夫 父 母 之 於 子 , 為 之 就 利 避 害 , 未 嘗 頃 刻 而 忘 於 懷 , 何 至 視 之 不 如 犬 馬 乎 ? 」

    梁 惠 王 曰 : 「 晉 國 , 天 下 莫 強 焉 , 叟 之 所 知 也 。 及 寡 人 之 身 , 東 敗 於 齊 , 長 子 死 焉 ; 西 喪 地 於 秦 七 百 里 ; 南 辱 於 楚 。 寡 人 恥 之 , 願 比 死 者 一 洒 之 , 如 之 何 則 可 ? 」 長 , 上 聲 。 喪 , 去 聲 。 比 , 必 二 反 。 洒 與 洗 同 。 魏 本 晉 大 夫 魏 斯 , 與 韓 氏 趙 氏 共 分 晉 地 , 號 曰 三 晉 。 故 惠 王 猶 自 謂 晉 國 。 惠 王 三 十 年 , 齊 擊 魏 , 破 其 軍 , 虜 太 子 申 。 十 七 年 , 秦 取 魏 少 梁 , 後 魏 又 數 獻 地 於 秦 。 又 與 楚 將 昭 陽 戰 敗 , 亡 其 七 邑 。 比 , 猶 為 也 。 言 欲 為 死 者 雪 其 恥 也 。 孟 子 對 曰 : 「 地 方 百 里 而 可 以 王 。 百 里 , 小 國 也 。 然 能 行 仁 政 , 則 天 下 之 民 歸 之 矣 。 王 如 施 仁 政 於 民 , 省 刑 罰 , 薄 稅 斂 , 深 耕 易 耨 。 壯 者 以 暇 日 修 其 孝 悌 忠 信 , 入 以 事 其 父 兄 , 出 以 事 其 長 上 , 可 使 制 梃 以 撻 秦 楚 之 堅 甲 利 兵 矣 。 省 , 所 梗 反 。 斂 、 易 皆 去 聲 。 耨 , 奴 豆 反 。 長 , 上 聲 。 省 刑 罰 , 薄 稅 斂 , 此 二 者 仁 政 之 大 目 也 。 易 , 治 也 。 耨 , 耘 也 。 盡 己 之 謂 忠 , 以 實 之 謂 信 。 君 行 仁 政 , 則 民 得 盡 力 於 農 畝 , 而 又 有 暇 日 以 修 禮 義 , 是 以 尊 君 親 上 而 樂 於 效 死 也 。 彼 奪 其 民 時 , 使 不 得 耕 耨 以 養 其 父 母 , 父 母 凍 餓 , 兄 弟 妻 子 離 散 。 養 , 去 聲 。 彼 , 謂 敵 國 也 。 彼 陷 溺 其 民 , 王 往 而 征 之 , 夫 誰 與 王 敵 ? 夫 , 音 扶 。 陷 , 陷 於 阱 。 溺 , 溺 於 水 。 暴 虐 之 意 。 征 , 正 也 。 以 彼 暴 虐 其 民 , 而 率 吾 尊 君 親 上 之 民 往 正 其 罪 。 彼 民 方 怨 其 上 而 樂 歸 於 我 , 則 誰 與 我 為 敵 哉 ? 故 曰 : 『 仁 者 無 敵 。 』 王 請 勿 疑 ! 」 「 仁 者 無 敵 」 , 蓋 古 語 也 。 百 里 可 王 , 以 此 而 已 。 恐 王 疑 其 迂 闊 , 故 勉 使 勿 疑 也 。 孔 氏 曰 : 「 惠 王 之 志 在 於 報 怨 , 孟 子 以 論 在 於 救 民 。 所 謂 惟 天 吏 則 可 以 伐 之 , 蓋 孟 子 之 本 意 。 」

    孟 子 見 梁 襄 王 。 襄 王 , 惠 王 子 , 名 赫 。 出 , 語 人 曰 : 「 望 之 不 似 人 君 , 就 之 而 不 見 所 畏 焉 。 卒 然 問 曰 : 『 天 下 惡 乎 定 ? 』 吾 對 曰 :『 定 于 一 。 』 語 , 去 聲 。 卒 , 七 沒 反 。 惡 , 平 聲 。 語 , 告 也 。 不 似 人 君 , 不 見 所 畏 , 言 其 無 威 儀 也 。 卒 然 , 急 遽 之 貌 。 蓋 容 貌 辭 氣 , 乃 德 之 符 。 其 外 如 此 , 則 其 中 之 所 存 者 可 知 。 王 問 列 國 分 爭 , 天 下 當 何 所 定 。 孟 子 對 以 必 合 於 一 , 然 後 定 也 。 『 孰 能 一 之 ? 』 王 問 也 。 對 曰 :『 不 嗜 殺 人 者 能 一 之 。 』 嗜 , 甘 也 。 『 孰 能 與 之 ? 』 王 復 問 也 。 與 , 猶 歸 也 。 對 曰 : 『 天 下 莫 不 與 也 。 王 知 夫 苗 乎 ? 七 八 月 之 間 旱 , 則 苗 槁 矣 。 天 油 然 作 雲 , 沛 然 下 雨 , 則 苗 浡 然 興 之 矣 。 其 如 是 , 孰 能 禦 之 ? 今 夫 天 下 之 人 牧 , 未 有 不 嗜 殺 人 者 也 , 如 有 不 嗜 殺 人 者 , 則 天 下 之 民 皆 引 領 而 望 之 矣 。 誠 如 是 也 , 民 歸 之 , 由 水 之 就 下 , 沛 然 誰 能 禦 之 ? 』 」 夫 , 音 扶 。 浡 , 音 勃 。 由 當 作 猶 , 古 字 借 用 。 後 多 放 此 。 周 七 八 月 , 夏 五 六 月 也 。 油 然 , 雲 盛 貌 。 沛 然 , 雨 盛 貌 。 浡 然 , 興 起 貌 。 禦 , 禁 止 也 。 人 牧 , 謂 牧 民 之 君 也 。 領 , 頸 也 。 蓋 好 生 惡 死 , 人 心 所 同 。 故 人 君 不 嗜 殺 人 , 則 天 下 悅 而 歸 之 。 蘇 氏 曰 : 「 孟 子 之 言 , 非 苟 為 大 而 已 。 然 不 深 原 其 意 而 詳 究 其 實 , 未 有 不 以 為 迂 者 矣 。 予 觀 孟 子 以 來 , 自 漢 高 祖 及 光 武 及 唐 太 宗 及 我 太 祖 皇 帝 , 能 一 天 下 者 四 君 , 皆 以 不 嗜 殺 人 致 之 。 其 餘 殺 人 愈 多 而 天 下 愈 亂 。 秦 晉 及 隋 , 力 能 合 之 , 而 好 殺 不 已 , 故 或 合 而 復 分 , 或 遂 以 亡 國 。 孟 子 之 言 , 豈 偶 然 而 已 哉 ? 」

    齊 宣 王 問 曰 : 「 齊 桓 、 晉 文 之 事 可 得 聞 乎 ? 」 齊 宣 王 , 姓 田 氏 , 名 辟 彊 , 諸 侯 僭 稱 王 也 。 齊 桓 公 、 晉 文 公 , 皆 霸 諸 侯 者 。 孟 子 對 曰 : 「 仲 尼 之 徒 無 道 桓 、 文 之 事 者 , 是 以 後 世 無 傳 焉 。 臣 未 之 聞 也 。 無 以 , 則 王 乎 ? 」 道 , 言 也 。 董 子 曰 : 「 仲 尼 之 門 , 五 尺 童 子 羞 稱 五 霸 。 為 其 先 詐 力 而 後 仁 義 也 , 亦 此 意 也 。 」 以 、 已 通 用 。 無 已 , 必 欲 言 之 而 不 止 也 。 王 , 謂 王 天 下 之 道 。 曰 : 「 德 何 如 , 則 可 以 王 矣 ? 」 曰 : 「 保 民 而 王 , 莫 之 能 禦 也 。 」 保 , 愛 護 也 。 曰 : 「 若 寡 人 者 , 可 以 保 民 乎 哉 ? 」 曰 : 「 可 。 」 曰 : 「 何 由 知 吾 可 也 ? 」 曰 : 「 臣 聞 之 胡 齕 曰 , 王 坐 於 堂 上 , 有 牽 牛 而 過 堂 下 者 , 王 見 之 , 曰 : 『 牛 何 之 ? 』 對 曰 : 『 將 以 釁 鐘 。 』 王 曰 : 『 舍 之 ! 吾 不 忍 其 觳 觫 , 若 無 罪 而 就 死 地 。 』 對 曰 : 『 然 則 廢 釁 鐘 與 ? 』 曰 : 『 何 可 廢 也 ? 以 羊 易 之 ! 』 不 識 有 諸 ? 」 齕 , 音 核 。 舍 , 上 聲 。 觳 , 音 斛 。 觫 , 音 速 。 與 , 平 聲 。 胡 齕 , 齊 臣 也 。 釁 鐘 , 新 鑄 鐘 成 , 而 殺 牲 取 血 以 塗 其 釁 郤 也 。 觳 觫 , 恐 懼 貌 。 孟 子 述 所 聞 胡 齕 之 語 而 問 王 , 不 知 果 有 此 事 否 ? 曰 : 「 有 之 。 」 曰 : 「 是 心 足 以 王 矣 。 百 姓 皆 以 王 為 愛 也 , 臣 固 知 王 之 不 忍 也 。 」 王 見 牛 之 觳 觫 而 不 忍 殺 , 即 所 謂 惻 隱 之 心 , 仁 之 端 也 。 擴 而 充 之 , 則 可 以 保 四 海 矣 。 故 孟 子 指 而 言 之 , 欲 王 察 識 於 此 而 擴 充 之 也 。 愛 , 猶 吝 也 。 王 曰 : 「 然 。 誠 有 百 姓 者 。 齊 國 雖 褊 小 , 吾 何 愛 一 牛 ? 即 不 忍 其 觳 觫 , 若 無 罪 而 就 死 地 , 故 以 羊 易 之 也 。 」 言 以 羊 易 牛 , 其 跡 似 吝 , 實 有 如 百 姓 所 譏 者 。 然 我 之 心 不 如 是 也 。 曰 : 「 王 無 異 於 百 姓 之 以 王 為 愛 也 。 以 小 易 大 , 彼 惡 知 之 ? 王 若 隱 其 無 罪 而 就 死 地 , 則 牛 羊 何 擇 焉 ? 」 王 笑 曰 : 「 是 誠 何 心 哉 ? 我 非 愛 其 財 。 而 易 之 以 羊 也 , 宜 乎 百 姓 之 謂 我 愛 也 。 」 惡 , 平 聲 。 異 , 怪 也 。 隱 , 痛 也 。 擇 , 猶 分 也 。 言 牛 羊 皆 無 罪 而 死 , 何 所 分 別 而 以 羊 易 牛 乎 ? 孟 子 故 設 此 難 , 欲 王 反 求 而 得 其 本 心 。 王 不 能 然 , 故 卒 無 以 自 解 於 百 姓 之 言 也 曰 : 「 無 傷 也 , 是 乃 仁 術 也 , 見 牛 未 見 羊 也 。 君 子 之 於 禽 獸 也 , 見 其 生 , 不 忍 見 其 死 ; 聞 其 聲 , 不 忍 食 其 肉 。 是 以 君 子 遠 庖 廚 也 。 」 遠 , 去 聲 。 無 傷 , 言 雖 有 百 姓 之 言 , 不 為 害 也 。 術 , 謂 法 之 巧 者 。 蓋 殺 牛 既 所 不 忍 , 釁 鐘 又 不 可 廢 。 於 此 無 以 處 之 , 則 此 心 雖 發 而 終 不 得 施 矣 。 然 見 牛 則 此 心 已 發 而 不 可 遏 , 未 見 羊 則 其 理 未 形 而 無 所 妨 。 故 以 羊 易 牛 , 則 二 者 得 以 兩 全 而 無 害 , 此 所 以 為 仁 之 術 也 。 聲 , 謂 將 死 而 哀 鳴 也 。 蓋 人 之 於 禽 獸 , 同 生 而 異 類 。 故 用 之 以 禮 , 而 不 忍 之 心 施 於 見 聞 之 所 及 。 其 所 以 必 遠 庖 廚 者 , 亦 以 預 養 是 心 , 而 廣 為 仁 之 術 也 王 說 曰 : 「 詩 云 : 『 他 人 有 心 , 予 忖 度 之 。 』 夫 子 之 謂 也 。 夫 我 乃 行 之 , 反 而 求 之 , 不 得 吾 心 。 夫 子 言 之 , 於 我 心 有 戚 戚 焉 。 此 心 之 所 以 合 於 王 者 , 何 也 ? 」 說 , 音 悅 。 忖 , 七 本 反 。 度 , 待 洛 反 。 夫 我 之 夫 , 音 扶 。 詩 小 雅 巧 言 之 篇 。 戚 戚 , 心 動 貌 。 王 因 孟 子 之 言 , 而 前 日 之 心 復 萌 , 乃 知 此 心 不 從 外 得 , 然 猶 未 知 所 以 反 其 本 而 推 之 也 。 曰 : 「 有 復 於 王 者 曰 :『 吾 力 足 以 舉 百 鈞 』 , 而 不 足 以 舉 一 羽 ; 『 明 足 以 察 秋 毫 之 末 』 , 而 不 見 輿 薪 , 則 王 許 之 乎 ? 」 曰 : 「 否 。 」 「 今 恩 足 以 及 禽 獸 , 而 功 不 至 於 百 姓 者 , 獨 何 與 ? 然 則 一 羽 之 不 舉 , 為 不 用 力 焉 ; 輿 薪 之 不 見 , 為 不 用 明 焉 , 百 姓 之 不 見 保 , 為 不 用 恩 焉 。 故 王 之 不 王 , 不 為 也 , 非 不 能 也 。 」 與 , 平 聲 。 為 不 之 為 , 去 聲 。 復 , 白 也 。 鈞 , 三 十 斤 。 百 鈞 , 至 重 難 舉 也 。 羽 , 鳥 羽 。 一 羽 , 至 輕 易 舉 也 。 秋 毫 之 末 , 毛 至 秋 而 末 銳 , 小 而 難 見 也 。 輿 薪 , 以 車 載 薪 , 大 而 易 見 也 。 許 , 猶 可 也 。 今 恩 以 下 , 又 孟 子 之 言 也 。 蓋 天 地 之 性 , 人 為 貴 。 故 人 之 與 人 , 又 為 同 類 而 相 親 。 是 以 惻 隱 之 發 , 則 於 民 切 而 於 物 緩 ; 推 廣 仁 術 , 則 仁 民 易 而 愛 物 難 。 今 王 此 心 能 及 物 矣 , 則 其 保 民 而 王 , 非 不 能 也 , 但 自 不 肯 為 耳 。 曰 : 「 不 為 者 與 不 能 者 之 形 何 以 異 ? 」 曰 : 「 挾 太 山 以 超 北 海 , 語 人 曰 『 我 不 能 』 , 是 誠 不 能 也 。 為 長 者 折 枝 , 語 人 曰 『 我 不 能 』 , 是 不 為 也 , 非 不 能 也 。 故 王 之 不 王 , 非 挾 太 山 以 超 北 海 之 類 也 ; 王 之 不 王 , 是 折 枝 之 類 也 。 語 , 去 聲 。 為 長 之 為 , 去 聲 。 長 , 上 聲 。 折 , 之 舌 反 。 形 , 狀 也 。 挾 , 以 腋 持 物 也 。 超 , 躍 而 過 也 。 為 長 者 折 枝 , 以 長 者 之 命 , 折 草 木 之 枝 , 言 不 難 也 。 是 心 固 有 , 不 待 外 求 , 擴 而 充 之 , 在 我 而 已 。 何 難 之 有 ? 老 吾 老 , 以 及 人 之 老 ; 幼 吾 幼 , 以 及 人 之 幼 。 天 下 可 運 於 掌 。 詩 云 : 『 刑 于 寡 妻 , 至 于 兄 弟 , 以 御 于 家 邦 。 』 言 舉 斯 心 加 諸 彼 而 已 。 故 推 恩 足 以 保 四 海 , 不 推 恩 無 以 保 妻 子 。 古 之 人 所 以 大 過 人 者 無 他 焉 , 善 推 其 所 為 而 已 矣 。 今 恩 足 以 及 禽 獸 , 而 功 不 至 於 百 姓 者 , 獨 何 與 ? 與 , 平 聲 。 老 , 以 老 事 之 也 。 吾 老 , 謂 我 之 父 兄 。 人 之 老 , 謂 人 之 父 兄 。 幼 , 以 幼 畜 之 也 。 吾 幼 , 謂 我 之 子 弟 。 人 之 幼 , 謂 人 之 子 弟 。 運 於 掌 , 言 易 也 。 詩 大 雅 思 齊 之 篇 。 刑 , 法 也 。 寡 妻 , 寡 德 之 妻 , 謙 辭 也 。 御 , 治 也 。 不 能 推 恩 , 則 眾 叛 親 離 , 故 無 以 保 妻 子 。 蓋 骨 肉 之 親 , 本 同 一 氣 , 又 非 但 若 人 之 同 類 而 已 。 故 古 人 必 由 親 親 推 之 , 然 後 及 於 仁 民 ; 又 推 其 餘 , 然 後 及 於 愛 物 , 皆 由 近 以 及 遠 , 自 易 以 及 難 。 今 王 反 之 , 則 必 有 故 矣 。 故 復 推 本 而 再 問 之 。 權 , 然 後 知 輕 重 ; 度 , 然 後 知 長 短 。 物 皆 然 , 心 為 甚 。 王 請 度 之 ! 度 之 之 度 , 待 洛 反 。 權 , 稱 錘 也 。 度 , 丈 尺 也 。 度 之 , 謂 稱 量 之 也 。 言 物 之 輕 重 長 短 , 人 所 難 齊 , 必 以 權 度 度 之 而 後 可 見 。 若 心 之 應 物 , 則 其 輕 重 長 短 之 難 齊 , 而 不 可 不 度 以 本 然 之 權 度 , 又 有 甚 於 物 者 。 今 王 恩 及 禽 獸 , 而 功 不 至 於 百 姓 。 是 其 愛 物 之 心 重 且 長 , 而 仁 民 之 心 輕 且 短 , 失 其 當 然 之 序 而 不 自 知 也 。 故 上 文 既 發 其 端 , 而 於 此 請 王 度 之 也 。 抑 王 興 甲 兵 , 危 士 臣 , 構 怨 於 諸 侯 , 然 後 快 於 心 與 ? 」 與 , 平 聲 。 抑 , 發 語 辭 。 士 , 戰 士 也 。 構 , 結 也 。 孟 子 以 王 愛 民 之 心 所 以 輕 且 短 者 , 必 其 以 是 三 者 為 快 也 。 然 三 事 實 非 人 心 之 所 快 , 有 甚 於 殺 觳 觫 之 牛 者 。 故 指 以 問 王 , 欲 其 以 此 而 度 之 也 。 王 曰 : 「 否 。 吾 何 快 於 是 ? 將 以 求 吾 所 大 欲 也 。 」 不 快 於 此 者 , 心 之 正 也 ; 而 必 為 此 者 , 欲 誘 之 也 。 欲 之 所 誘 者 獨 在 於 是 , 是 以 其 心 尚 明 於 他 而 獨 暗 於 此 。 此 其 愛 民 之 心 所 以 輕 短 , 而 功 不 至 於 百 姓 也 。 曰 : 「 王 之 所 大 欲 可 得 聞 與 ? 」 王 笑 而 不 言 。 曰 : 「 為 肥 甘 不 足 於 口 與 ? 輕 煖 不 足 於 體 與 ? 抑 為 采 色 不 足 視 於 目 與 ? 聲 音 不 足 聽 於 耳 與 ? 便 嬖 不 足 使 令 於 前 與 ? 王 之 諸 臣 皆 足 以 供 之 , 而 王 豈 為 是 哉 ? 」 曰 : 「 否 。 吾 不 為 是 也 。 」 曰 :「 然 則 王 之 所 大 欲 可 知 已 。 欲 辟 土 地 , 朝 秦 楚 , 蒞 中 國 而 撫 四 夷 也 。 以 若 所 為 求 若 所 欲 , 猶 緣 木 而 求 魚 也 。 」 與 , 平 聲 。 為 肥 、 抑 為 、 豈 為 , 不 為 之 為 , 皆 去 聲 。 便 、 令 皆 平 聲 。 辟 , 與 闢 同 。 朝 , 音 潮 。 便 嬖 , 近 習 嬖 幸 之 人 也 。 已 , 語 助 辭 。 辟 , 開 廣 也 。 朝 , 致 其 來 朝 也 。 秦 楚 , 皆 大 國 。 蒞 , 臨 也 。 若 , 如 此 也 。 所 為 , 指 興 兵 結 怨 之 事 。 緣 木 求 魚 , 言 必 不 可 得 。 王 曰 : 「 若 是 其 甚 與 ? 」 曰 : 「 殆 有 甚 焉 。 緣 木 求 魚 , 雖 不 得 魚 , 無 後 災 。 以 若 所 為 , 求 若 所 欲 , 盡 心 力 而 為 之 , 後 必 有 災 。 」 曰 : 「 可 得 聞 與 ? 」 曰 : 「 鄒 人 與 楚 人 戰 , 則 王 以 為 孰 勝 ? 」 曰 : 「 楚 人 勝 。 」 曰 : 「 然 則 小 固 不 可 以 敵 大 , 寡 固 不 可 以 敵 眾 , 弱 固 不 可 以 敵 彊 。 海 內 之 地 方 千 里 者 九 , 齊 集 有 其 一 。 以 一 服 八 , 何 以 異 於 鄒 敵 楚 哉 ? 蓋 亦 反 其 本 矣 。 甚 與 、 聞 與 之 與 , 平 聲 。 殆 、 蓋 , 皆 發 語 辭 。 鄒 , 小 國 。 楚 , 大 國 。 齊 集 有 其 一 , 言 集 合 齊 地 , 其 方 千 里 , 是 有 天 下 九 分 之 一 也 。 以 一 服 八 , 必 不 能 勝 , 所 謂 後 災 也 。 反 本 , 說 見 下 文 。 今 王 發 政 施 仁 , 使 天 下 仕 者 皆 欲 立 於 王 之 朝 , 耕 者 皆 欲 耕 於 王 之 野 , 商 賈 皆 欲 藏 於 王 之 市 , 行 旅 皆 欲 出 於 王 之 塗 , 天 下 之 欲 疾 其 君 者 皆 欲 赴 愬 於 王 。 其 若 是 , 孰 能 禦 之 ? 」 朝 , 音 潮 。 賈 , 音 古 。 愬 , 與 訴 同 。 行 貨 曰 商 , 居 貨 曰 賈 。 發 政 施 仁 , 所 以 王 天 下 之 本 也 。 近 者 悅 , 遠 者 來 , 則 大 小 強 弱 非 所 論 矣 。 蓋 力 求 所 欲 , 則 所 欲 者 反 不 可 得 ; 能 反 其 本 , 則 所 欲 者 不 求 而 至 。 與 首 章 意 同 。 王 曰 : 「 吾 肟 , 不 能 進 於 是 矣 。 願 夫 子 輔 吾 志 , 明 以 教 我 。 我 雖 不 敏 , 請 嘗 試 之 。 」 肟 , 與 昏 同 。 曰 : 「 無 恆 產 而 有 恆 心 者 , 惟 士 為 能 。 若 民 , 則 無 恆 產 , 因 無 恆 心 。 苟 無 恆 心 , 放 辟 , 邪 侈 , 無 不 為 已 。 及 陷 於 罪 , 然 後 從 而 刑 之 , 是 罔 民 也 。 焉 有 仁 人 在 位 , 罔 民 而 可 為 也 ? 恆 , 胡 登 反 。 辟 , 與 僻 同 。 焉 , 於 虔 反 。 恆 , 常 也 。 產 , 生 業 也 。 恆 產 , 可 常 生 之 業 也 。 恆 心 , 人 所 常 有 之 善 心 也 。 士 嘗 學 問 , 知 義 理 , 故 雖 無 常 產 而 有 常 心 。 民 則 不 能 然 矣 。 罔 , 猶 羅 網 , 欺 其 不 見 而 取 之 也 。 是 故 明 君 制 民 之 產 , 必 使 仰 足 以 事 父 母 , 俯 足 以 畜 妻 子 , 樂 歲 終 身 飽 , 凶 年 免 於 死 亡 。 然 後 驅 而 之 善 , 故 民 之 從 之 也 輕 。 畜 , 許 六 反 , 下 同 。 輕 , 猶 易 也 。 此 言 民 有 常 產 而 有 常 心 也 。 今 也 制 民 之 產 , 仰 不 足 以 事 父 母 , 俯 不 足 以 畜 妻 子 , 樂 歲 終 身 苦 , 凶 年 不 免 於 死 亡 。 此 惟 救 死 而 恐 不 贍 , 奚 暇 治 禮 義 哉 ? 治 , 平 聲 。 凡 治 字 為 理 物 之 義 者 , 平 聲 ; 為 己 理 之 義 者 , 去 聲 。 後 皆 放 此 。 贍 , 足 也 。 此 所 謂 無 常 產 而 無 常 心 者 也 。 王 欲 行 之 , 則 盍 反 其 本 矣 。 盍 , 何 不 也 。 使 民 有 常 產 者 , 又 發 政 施 仁 之 本 也 。 說 具 下 文 。 五 畝 之 宅 , 樹 之 以 桑 , 五 十 者 可 以 衣 帛 矣 ; 雞 豚 狗 彘 之 畜 , 無 失 其 時 , 七 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 ; 百 畝 之 田 , 勿 奪 其 時 , 八 口 之 家 可 以 無 飢 矣 ; 謹 庠 序 之 教 , 申 之 以 孝 悌 之 義 , 頒 白 者 不 負 戴 於 道 路 矣 。 老 者 衣 帛 食 肉 , 黎 民 不 飢 不 寒 , 然 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 音 見 前 章 。 此 言 制 民 之 產 之 法 也 。 趙 氏 曰 : 「 八 口 之 家 , 次 上 農 夫 也 。 此 王 政 之 本 , 常 生 之 道 , 故 孟 子 為 齊 梁 之 君 各 陳 之 也 。 」 楊 氏 曰 : 「 為 天 下 者 , 舉 斯 心 加 諸 彼 而 已 。 然 雖 有 仁 心 仁 聞 , 而 民 不 被 其 澤 者 , 不 行 先 王 之 道 故 也 。 故 以 制 民 之 產 告 之 。 」 此 章 言 人 君 當 黜 霸 功 , 行 王 道 。 而 王 道 之 要 , 不 過 推 其 不 忍 之 心 , 以 行 不 忍 之 政 而 已 。 齊 王 非 無 此 心 , 而 奪 於 功 利 之 私 , 不 能 擴 充 以 行 仁 政 。 雖 以 孟 子 反 覆 曉 告 , 精 切 如 此 , 而 蔽 固 已 深 , 終 不 能 悟 , 是 可 歎 也 。


孟 子 集 注 卷 二 梁 惠 王 章 句 下 凡 十 六 章 。


    莊 暴 見 孟 子 , 曰 : 「 暴 見 於 王 , 王 語 暴 以 好 樂 , 暴 未 有 以 對 也 。 」 曰 : 「 好 樂 何 如 ? 」 孟 子 曰 : 「 王 之 好 樂 甚 , 則 齊 國 其 庶 幾 乎 ! 」 見 於 之 見 , 音 現 , 下 見 於 同 。 語 , 去 聲 , 下 同 。 好 , 去 聲 , 篇 內 並 同 。 莊 暴 , 齊 臣 也 。 庶 幾 , 近 辭 也 。 言 近 於 治 。 他 日 , 見 於 王 曰 : 「 王 嘗 語 莊 子 以 好 樂 , 有 諸 ? 」 王 變 乎 色 , 曰 : 「 寡 人 非 能 好 先 王 之 樂 也 , 直 好 世 俗 之 樂 耳 。 」 變 色 者 , 慚 其 好 之 不 正 也 。 曰 : 「 王 之 好 樂 甚 , 則 齊 其 庶 幾 乎 ! 今 之 樂 猶 古 之 樂 也 。 」 今 樂 , 世 俗 之 樂 。 古 樂 , 先 王 之 樂 。 曰 : 「 可 得 聞 與 ? 」 曰 : 「 獨 樂 樂 , 與 人 樂 樂 , 孰 樂 ? 」 曰 : 「 不 若 與 人 。 」 曰 : 「 與 少 樂 樂 , 與 眾 樂 樂 , 孰 樂 ? 」 曰 : 「 不 若 與 眾 。 」 聞 與 之 與 , 平 聲 。 樂 樂 , 下 字 音 洛 。 孰 樂 , 亦 音 洛 。 獨 樂 不 若 與 人 , 與 少 樂 不 若 與 眾 , 亦 人 之 常 情 也 。 「 臣 請 為 王 言 樂 : 為 , 去 聲 。 此 以 下 , 皆 孟 子 之 言 也 。 今 王 鼓 樂 於 此 , 百 姓 聞 王 鐘 鼓 之 聲 , 管 籥 之 音 , 舉 疾 首 蹙 頞 而 相 告 曰 : 『 吾 王 之 好 鼓 樂 , 夫 何 使 我 至 於 此 極 也 ? 父 子 不 相 見 , 兄 弟 妻 子 離 散 。 』 今 王 田 獵 於 此 , 百 姓 聞 王 車 馬 之 音 , 見 羽 旄 之 美 , 舉 疾 首 蹙 頞 而 相 告 曰 : 『 吾 王 之 好 田 獵 , 夫 何 使 我 至 於 此 極 也 ? 父 子 不 相 見 , 兄 弟 妻 子 離 散 。 』 此 無 他 , 不 與 民 同 樂 也 。 蹙 , 子 六 反 。 頞 , 音 遏 。 夫 , 音 扶 。 同 樂 之 樂 , 音 洛 。 鐘 鼓 管 籥 , 皆 樂 器 也 。 舉 , 皆 也 。 疾 首 , 頭 痛 也 。 蹙 , 聚 也 。 頞 , 額 也 。 人 憂 戚 則 蹙 其 額 。 極 , 窮 也 。 羽 旄 , 旌 屬 。 不 與 民 同 樂 , 謂 獨 樂 其 身 而 不 恤 其 民 , 使 之 窮 困 也 。 今 王 鼓 樂 於 此 , 百 姓 聞 王 鐘 鼓 之 聲 , 管 籥 之 音 , 舉 欣 欣 然 有 喜 色 而 相 告 曰 : 『 吾 王 庶 幾 無 疾 病 與 ? 何 以 能 鼓 樂 也 ? 』 今 王 田 獵 於 此 , 百 姓 聞 王 車 馬 之 音 , 見 羽 旄 之 美 , 舉 欣 欣 然 有 喜 色 而 相 告 曰 『 吾 王 庶 幾 無 疾 病 與 ? 何 以 能 田 獵 也 ? 』 此 無 他 , 與 民 同 樂 也 。 病 與 之 與 , 平 聲 。 同 樂 之 樂 , 音 洛 。 與 民 同 樂 者 , 推 好 樂 之 心 以 行 仁 政 , 使 民 各 得 其 所 也 。 今 王 與 百 姓 同 樂 , 則 王 矣 。 」 好 樂 而 能 與 百 姓 同 之 , 則 天 下 之 民 歸 之 矣 , 所 謂 齊 其 庶 幾 者 如 此 。 范 氏 曰 : 「 戰 國 之 時 , 民 窮 財 盡 , 人 君 獨 以 南 面 之 樂 自 奉 其 身 。 孟 子 切 於 救 民 , 故 因 齊 王 之 好 樂 , 開 導 其 善 心 , 深 勸 其 與 民 同 樂 , 而 謂 今 樂 猶 古 樂 。 其 實 今 樂 古 樂 , 何 可 同 也 ? 但 與 民 同 樂 之 意 , 則 無 古 今 之 異 耳 。 若 必 欲 以 禮 樂 治 天 下 , 當 如 孔 子 之 言 , 必 用 韶 舞 , 必 放 鄭 聲 。 蓋 孔 子 之 言 , 為 邦 之 正 道 ; 孟 子 之 言 , 救 時 之 急 務 , 所 以 不 同 。 」 楊 氏 曰 : 「 樂 以 和 為 主 , 使 人 聞 鐘 鼓 管 弦 之 音 而 疾 首 蹙 頞 , 則 雖 奏 以 咸 、 英 、 韶 、 濩 , 無 補 於 治 也 。 故 孟 子 告 齊 王 以 此 , 姑 正 其 本 而 已 。 」

    齊 宣 王 問 曰 : 「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 有 諸 ? 」 孟 子 對 曰 : 「 於 傳 有 之 。 」 囿 , 音 又 。 傳 , 直 戀 反 。 囿 者 , 蕃 育 鳥 獸 之 所 。 古 者 四 時 之 田 , 皆 於 農 隙 以 講 武 事 , 然 不 欲 馳 騖 於 稼 穡 場 圃 之 中 , 故 度 閒 曠 之 地 以 為 囿 。 然 文 王 七 十 里 之 囿 , 其 亦 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 之 後 也 與 ? 傳 , 謂 古 書 。 曰 : 「 若 是 其 大 乎 ? 」 曰 : 「 民 猶 以 為 小 也 。 」 曰 : 「 寡 人 之 囿 方 四 十 里 , 民 猶 以 為 大 , 何 也 ? 」 曰 : 「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 芻 蕘 者 往 焉 , 雉 兔 者 往 焉 , 與 民 同 之 。 民 以 為 小 , 不 亦 宜 乎 ? 芻 , 音 初 。 蕘 , 音 饒 。 芻 , 草 也 。 蕘 , 薪 也 。 臣 始 至 於 境 , 問 國 之 大 禁 , 然 後 敢 入 。 臣 聞 郊 關 之 內 有 囿 方 四 十 里 , 殺 其 麋 鹿 者 如 殺 人 之 罪 。 則 是 方 四 十 里 , 為 阱 於 國 中 。 民 以 為 大 , 不 亦 宜 乎 ? 」 阱 , 才 性 反 。 禮 : 入 國 而 問 禁 。 國 外 百 里 為 郊 , 郊 外 有 關 。 阱 , 坎 地 以 陷 獸 者 , 言 陷 民 於 死 也 。

    齊 宣 王 問 曰 : 「 交 鄰 國 有 道 乎 ? 」 孟 子 對 曰 : 「 有 。 惟 仁 者 為 能 以 大 事 小 , 是 故 湯 事 葛 , 文 王 事 昆 夷 ; 惟 智 者 為 能 以 小 事 大 , 故 大 王 事 獯 鬻 , 句 踐 事 吳 。 獯 , 音 熏 。 鬻 , 音 育 。 句 , 音 鉤 。 仁 人 之 心 , 寬 洪 惻 怛 , 而 無 較 計 大 小 強 弱 之 私 。 故 小 國 雖 或 不 恭 , 而 吾 所 以 字 之 之 心 自 不 能 已 。 智 者 明 義 理 , 識 時 勢 。 故 大 國 雖 見 侵 陵 , 而 吾 所 以 事 之 之 禮 尤 不 敢 廢 。 湯 事 見 後 篇 。 文 王 事 見 詩 大 雅 。 大 王 事 見 後 章 。 所 謂 狄 人 , 即 獯 鬻 也 。 句 踐 , 越 王 名 。 事 見 國 語 、 史 記 。 以 大 事 小 者 , 樂 天 者 也 ; 以 小 事 大 者 , 畏 天 者 也 。 樂 天 者 保 天 下 , 畏 天 者 保 其 國 。 樂 , 音 洛 。 天 者 , 理 而 已 矣 。 大 之 字 小 , 小 之 事 大 , 皆 理 之 當 然 也 。 自 然 合 理 , 故 曰 樂 天 。 不 敢 違 理 , 故 曰 畏 天 。 包 含 遍 覆 , 無 不 周 遍 , 保 天 下 之 氣 象 也 。 制 節 謹 度 , 不 敢 縱 逸 , 保 一 國 之 規 模 也 。 詩 云 : 『 畏 天 之 威 , 于 時 保 之 。 』 」 詩 周 頌 我 將 之 篇 。 時 , 是 也 。 王 曰 : 「 大 哉 言 矣 ! 寡 人 有 疾 , 寡 人 好 勇 。 」 言 以 好 勇 , 故 不 能 事 大 而 恤 小 也 。 對 曰 : 「 王 請 無 好 小 勇 。 夫 撫 劍 疾 視 曰 , 『 彼 惡 敢 當 我 哉 』 ! 此 匹 夫 之 勇 , 敵 一 人 者 也 。 王 請 大 之 ! 夫 撫 之 夫 , 音 扶 。 惡 , 平 聲 。 疾 視 , 怒 目 而 視 也 。 小 勇 , 血 氣 所 為 。 大 勇 , 義 理 所 發 。 詩 云 : 『 王 赫 斯 怒 , 爰 整 其 旅 , 以 遏 徂 莒 , 以 篤 周 祜 , 以 對 于 天 下 。 』 此 文 王 之 勇 也 。 文 王 一 怒 而 安 天 下 之 民 。 詩 大 雅 皇 矣 篇 。 赫 , 赫 然 怒 貌 。 爰 , 於 也 。 旅 , 眾 也 。 遏 , 詩 作 「 按 」 , 止 也 。 徂 , 往 也 。 莒 , 詩 作 旅 。 徂 旅 , 謂 密 人 侵 阮 徂 共 之 眾 也 。 篤 , 厚 也 。 祜 , 福 也 。 對 , 答 也 , 以 答 天 下 仰 望 之 心 也 。 此 文 王 之 大 勇 也 。 書 曰 : 『 天 降 下 民 , 作 之 君 , 作 之 師 。 惟 曰 其 助 上 帝 , 寵 之 四 方 。 有 罪 無 罪 , 惟 我 在 , 天 下 曷 敢 有 越 厥 志 ? 』 一 人 衡 行 於 天 下 , 武 王 恥 之 。 此 武 王 之 勇 也 。 而 武 王 亦 一 怒 而 安 天 下 之 民 。 衡 , 與 橫 同 。 書 周 書 大 誓 之 篇 也 。 然 所 引 與 今 書 文 小 異 , 今 且 依 此 解 之 。 寵 之 四 方 , 寵 異 之 於 四 方 也 。 有 罪 者 我 得 而 誅 之 , 無 罪 者 我 得 而 安 之 。 我 既 在 此 , 則 天 下 何 敢 有 過 越 其 心 志 而 作 亂 者 乎 ? 衡 行 , 謂 作 亂 也 。 孟 子 釋 書 意 如 此 , 而 言 武 王 亦 大 勇 也 。 今 王 亦 一 怒 而 安 天 下 之 民 , 民 惟 恐 王 之 不 好 勇 也 。 」 王 若 能 如 文 武 之 為 , 則 天 下 之 民 望 其 一 怒 以 除 暴 亂 , 而 拯 己 於 水 火 之 中 , 惟 恐 王 之 不 好 勇 耳 。 此 章 言 人 君 能 懲 小 忿 , 則 能 恤 小 事 大 , 以 交 鄰 國 ; 能 養 大 勇 , 則 能 除 暴 救 民 , 以 安 天 下 。 張 敬 夫 曰 : 「 小 勇 者 , 血 氣 之 怒 也 。 大 勇 者 , 理 義 之 怒 也 。 血 氣 之 怒 不 可 有 , 理 義 之 怒 不 可 無 。 知 此 , 則 可 以 見 性 情 之 正 , 而 識 天 理 人 欲 之 分 矣 。 」

    齊 宣 王 見 孟 子 於 雪 宮 。 王 曰 : 「 賢 者 亦 有 此 樂 乎 ? 」 孟 子 對 曰 : 「 有 。 人 不 得 , 則 非 其 上 矣 。 樂 , 音 洛 , 下 同 。 雪 宮 , 離 宮 名 。 言 人 君 能 與 民 同 樂 , 則 人 皆 有 此 樂 ; 不 然 , 則 下 之 不 得 此 樂 者 , 必 有 非 其 君 上 之 心 。 明 人 君 當 與 民 同 樂 , 不 可 使 人 有 不 得 者 , 非 但 當 與 賢 者 共 之 而 已 也 。 不 得 而 非 其 上 者 , 非 也 ; 為 民 上 而 不 與 民 同 樂 者 , 亦 非 也 。 下 不 安 分 , 上 不 恤 民 , 皆 非 理 也 。 樂 民 之 樂 者 , 民 亦 樂 其 樂 ; 憂 民 之 憂 者 , 民 亦 憂 其 憂 。 樂 以 天 下 , 憂 以 天 下 , 然 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樂 民 之 樂 而 民 樂 其 樂 , 則 樂 以 天 下 矣 ; 憂 民 之 憂 而 民 憂 其 憂 , 則 憂 以 天 下 矣 。 昔 者 齊 景 公 問 於 晏 子 曰 : 『 吾 欲 觀 於 轉 附 、 朝 睷 , 遵 海 而 南 , 放 于 琅 邪 。 吾 何 脩 而 可 以 比 於 先 王 觀 也 ? 』 朝 , 音 潮 。 放 , 上 聲 。 晏 子 , 齊 臣 , 名 嬰 。 轉 附 、 朝 睷 , 皆 山 名 也 。 遵 , 循 也 。 放 , 至 也 。 琅 邪 , 齊 東 南 境 上 邑 名 。 觀 , 遊 也 。 晏 子 對 曰 : 『 善 哉 問 也 ! 天 子 適 諸 侯 曰 巡 狩 , 巡 狩 者 巡 所 守 也 ; 諸 侯 朝 於 天 子 曰 述 職 , 述 職 者 述 所 職 也 。 無 非 事 者 。 春 省 耕 而 補 不 足 , 秋 省 斂 而 助 不 給 。 夏 諺 曰 : 「 吾 王 不 遊 , 吾 何 以 休 ? 吾 王 不 豫 , 吾 何 以 助 ? 一 遊 一 豫 , 為 諸 侯 度 。 」 狩 , 舒 救 反 。 省 , 悉 井 反 。 述 , 陳 也 。 省 , 視 也 。 斂 , 收 穫 也 。 給 , 亦 足 也 。 夏 諺 , 夏 時 之 俗 語 也 。 豫 , 樂 也 。 巡 所 守 , 巡 行 諸 侯 所 守 之 土 也 。 述 所 職 , 陳 其 所 受 之 職 也 。 皆 無 有 無 事 而 空 行 者 , 而 又 春 秋 循 行 郊 野 , 察 民 之 所 不 足 而 補 助 之 。 故 夏 諺 以 為 王 者 一 遊 一 豫 , 皆 有 恩 惠 以 及 民 , 而 諸 侯 皆 取 法 焉 , 不 敢 無 事 慢 遊 以 病 其 民 也 。 今 也 不 然 : 師 行 而 糧 食 , 飢 者 弗 食 , 勞 者 弗 息 。 睊 睊 胥 讒 , 民 乃 作 慝 。 方 命 虐 民 , 飲 食 若 流 。 流 連 荒 亡 , 為 諸 侯 憂 。 睊 , 古 縣 反 。 今 , 謂 晏 子 時 也 。 師 , 眾 也 。 二 千 五 百 人 為 師 。 春 秋 傳 曰 : 「 君 行 師 從 。 」 糧 , 謂 糗 糒 之 屬 。 睊 睊 , 側 目 貌 。 胥 , 相 也 。 讒 , 謗 也 。 慝 , 怨 惡 也 , 言 民 不 勝 其 勞 而 起 謗 怨 也 。 方 , 逆 也 。 命 , 王 命 也 。 若 流 , 如 水 之 流 , 無 窮 極 也 。 流 連 荒 亡 , 解 見 下 文 。 諸 侯 , 謂 附 庸 之 國 , 縣 邑 之 長 。 從 流 下 而 忘 反 謂 之 流 , 從 流 上 而 忘 反 謂 之 連 , 從 獸 無 厭 謂 之 荒 , 樂 酒 無 厭 謂 之 亡 。 厭 , 平 聲 。 此 釋 上 文 之 義 也 。 從 流 下 , 謂 放 舟 隨 水 而 下 。 從 流 上 , 謂 挽 舟 逆 水 而 上 。 從 獸 , 田 獵 也 。 荒 , 廢 也 。 樂 酒 , 以 飲 酒 為 樂 也 。 亡 , 猶 失 也 , 言 廢 時 失 事 也 。 先 王 無 流 連 之 樂 , 荒 亡 之 行 。 行 , 去 聲 。 惟 君 所 行 也 。 』 言 先 王 之 法 , 今 時 之 弊 , 二 者 惟 在 君 所 行 耳 。 景 公 說 , 大 戒 於 國 , 出 舍 於 郊 。 於 是 始 興 發 補 不 足 。 召 大 師 曰 : 『 為 我 作 君 臣 相 說 之 樂 ! 』 蓋 徵 招 角 招 是 也 。 其 詩 曰 : 『 畜 君 何 尤 ? 』 畜 君 者 , 好 君 也 。 」 說 , 音 悅 。 為 , 去 聲 。 樂 , 如 字 。 徵 , 陟 里 反 。 招 , 與 韶 同 。 畜 , 敕 六 反 。 戒 , 告 命 也 。 出 舍 , 自 責 以 省 民 也 。 興 發 , 發 倉 廩 也 。 大 師 , 樂 官 也 。 君 臣 , 己 與 晏 子 也 。 樂 有 五 聲 , 三 曰 角 為 民 , 四 曰 徵 為 事 。 招 , 舜 樂 也 。 其 詩 , 徵 招 角 招 之 詩 也 。 尤 , 過 也 。 言 晏 子 能 畜 止 其 君 之 欲 , 宜 為 君 之 所 尤 , 然 其 心 則 何 過 哉 ? 孟 子 釋 之 , 以 為 臣 能 畜 止 其 君 之 欲 , 乃 是 愛 其 君 者 也 。 尹 氏 曰 : 「 君 之 與 民 , 貴 賤 雖 不 同 , 然 其 心 未 始 有 異 也 。 孟 子 之 言 , 可 謂 深 切 矣 。 齊 王 不 能 推 而 用 之 , 惜 哉 ! 」

    齊 宣 王 問 曰 : 「 人 皆 謂 我 毀 明 堂 。 毀 諸 ? 已 乎 ? 」 趙 氏 曰 : 「 明 堂 , 太 山 明 堂 。 周 天 子 東 巡 守 朝 諸 侯 之 處 , 漢 時 遺 址 尚 在 。 人 欲 毀 之 者 , 蓋 以 天 子 不 復 巡 守 , 諸 侯 又 不 當 居 之 也 。 王 問 當 毀 之 乎 ? 且 止 乎 ? 」 孟 子 對 曰 : 「 夫 明 堂 者 , 王 者 之 堂 也 。 王 欲 行 王 政 , 則 勿 毀 之 矣 。 」 夫 , 音 扶 。 明 堂 , 王 者 所 居 , 以 出 政 令 之 所 也 。 能 行 王 政 , 則 亦 可 以 王 矣 。 何 必 毀 哉 ? 王 曰 : 「 王 政 可 得 聞 與 ? 」 對 曰 : 「 昔 者 文 王 之 治 岐 也 , 耕 者 九 一 , 仕 者 世 祿 , 關 市 譏 而 不 征 , 澤 梁 無 禁 , 罪 人 不 孥 。 老 而 無 妻 曰 鰥 。 老 而 無 夫 曰 寡 。 老 而 無 子 曰 獨 。 幼 而 無 父 曰 孤 。 此 四 者 , 天 下 之 窮 民 而 無 告 者 。 文 王 發 政 施 仁 , 必 先 斯 四 者 。 詩 云 : 『 哿 矣 富 人 , 哀 此 煢 獨 。 』 」 與 , 平 聲 。 孥 , 音 奴 。 鰥 , 姑 頑 反 。 哿 , 工 〔 一 〕 可 反 。 煢 , 音 瓊 。 岐 , 周 之 舊 國 也 。 九 一 者 , 井 田 之 制 也 。 方 一 里 為 一 井 , 其 田 九 百 畝 。 中 畫 井 字 , 界 為 九 區 。 一 區 之 中 , 為 田 百 畝 。 中 百 畝 為 公 田 , 外 八 百 畝 為 私 田 。 八 家 各 受 私 田 百 畝 , 而 同 養 公 田 , 是 九 分 而 稅 其 一 也 。 世 祿 者 , 先 王 之 世 , 仕 者 之 子 孫 皆 教 之 , 教 之 而 成 材 則 官 之 。 如 不 足 用 , 亦 使 之 不 失 其 祿 。 蓋 其 先 世 嘗 有 功 德 於 民 , 故 報 之 如 此 , 忠 厚 之 至 也 。 關 , 謂 道 路 之 關 。 市 , 謂 都 邑 之 市 。 譏 , 察 也 。 征 , 稅 也 。 關 市 之 吏 , 察 異 服 異 言 之 人 , 而 不 征 商 賈 之 稅 也 。 澤 , 謂 瀦 水 。 梁 , 謂 魚 梁 。 與 民 同 利 , 不 設 禁 也 。 孥 , 妻 子 也 。 惡 惡 止 其 身 , 不 及 妻 子 也 。 先 王 養 民 之 政 : 導 其 妻 子 , 使 之 養 其 老 而 恤 其 幼 。 不 幸 而 有 鰥 寡 孤 獨 之 人 , 無 父 母 妻 子 之 養 , 則 尤 宜 憐 恤 , 故 必 以 為 先 也 。 詩 小 雅 正 月 之 篇 。 哿 , 可 也 。 煢 , 困 悴 貌 。 王 曰 : 「 善 哉 言 乎 ! 」 曰 : 「 王 如 善 之 , 則 何 為 不 行 ? 」 王 曰 : 「 寡 人 有 疾 , 寡 人 好 貨 云 : 『 乃 積 乃 倉 , 乃 裹 餱 糧 , 于 橐 于 囊 。 思 戢 用 光 。 弓 矢 斯 張 , 干 戈 戚 揚 , 爰 方 啟 行 。 』 故 居 者 有 積 倉 , 行 者 有 裹 糧 〔 二 〕 也 , 然 後 可 以 爰 方 啟 行 。 王 如 好 貨 , 與 百 姓 同 之 , 於 王 何 有 ? 」 餱 , 音 侯 。 橐 , 音 托 。 戢 , 詩 作 輯 , 音 集 。 王 自 以 為 好 貨 , 故 取 民 無 制 , 而 不 能 行 此 王 政 。 公 劉 , 后 稷 之 曾 孫 也 。 詩 大 雅 公 劉 之 篇 。 積 , 露 積 也 。 餱 , 乾 糧 也 。 無 底 曰 橐 , 有 底 曰 囊 。 皆 所 以 盛 餱 糧 也 。 戢 , 安 集 也 。 言 思 安 集 其 民 人 , 以 光 大 其 國 家 也 。 戚 , 斧 也 。 揚 , 鉞 也 。 爰 , 於 也 。 啟 行 , 言 往 遷 於 豳 也 。 何 有 , 言 不 難 也 。 孟 子 言 公 劉 之 民 富 足 如 此 , 是 公 劉 好 貨 , 而 能 推 己 之 心 以 及 民 也 。 今 王 好 貨 , 亦 能 如 此 , 則 其 於 王 天 下 也 , 何 難 之 有 ? 王 曰 : 「 寡 人 有 疾 , 寡 人 好 色 。 」 對 曰 : 「 昔 者 大 王 好 色 , 愛 厥 妃 。 詩 云 : 『 古 公 亶 甫 , 來 朝 走 馬 , 率 西 水 滸 , 至 于 岐 下 。 爰 及 姜 女 , 聿 來 胥 宇 。 』 當 是 時 也 , 內 無 怨 女 , 外 無 曠 夫 。 王 如 好 色 , 與 百 姓 同 之 , 於 王 何 有 ? 」 大 , 音 泰 。 王 又 言 此 者 , 好 色 則 心 志 蠱 惑 , 用 度 奢 侈 , 而 不 能 行 王 政 也 。 大 王 , 公 劉 九 世 孫 。 詩 大 雅 綿 之 篇 也 。 古 公 , 大 王 之 本 號 , 後 乃 追 尊 為 大 王 也 。 亶 甫 , 大 王 名 也 。 來 朝 走 馬 , 避 狄 人 之 難 也 。 率 , 循 也 。 滸 , 水 涯 也 。 岐 下 , 岐 山 之 下 也 。 姜 女 , 大 王 之 妃 也 。 胥 , 相 也 。 宇 , 居 也 。 曠 , 空 也 。 無 怨 曠 者 , 是 大 王 好 色 , 而 能 推 己 之 心 以 𡯂 民 也 。 楊 氏 曰 : 「 孟 子 與 人 君 言 , 皆 所 以 擴 充 其 善 心 而 格 其 非 心 , 不 止 就 事 論 事 。 若 使 為 人 臣 者 , 論 事 每 如 此 , 豈 不 能 堯 舜 其 君 乎 ? 」 愚 謂 此 篇 自 首 章 至 此 , 大 意 皆 同 。 蓋 鐘 鼓 、 苑 囿 、 遊 觀 之 樂 , 與 夫 好 勇 、 好 貨 、 好 色 之 心 , 皆 天 理 之 所 有 , 而 人 情 之 所 不 能 無 者 。 然 天 理 人 欲 , 同 行 異 情 。 循 理 而 公 於 天 下 者 , 聖 賢 之 所 以 盡 其 性 也 ; 縱 欲 而 私 於 一 己 者 , 眾 人 之 所 以 滅 其 天 也 。 二 者 之 間 , 不 能 以 髮 , 而 其 是 非 得 失 之 歸 , 相 去 遠 矣 。 故 孟 子 因 時 君 之 問 , 而 剖 析 於 幾 微 之 際 , 皆 所 以 遏 人 欲 而 存 天 理 。 其 法 似 疏 而 實 密 , 其 事 似 易 而 實 難 。 學 者 以 身 體 之 , 則 有 以 識 其 非 曲 學 阿 世 之 言 , 而 知 所 以 克 己 復 禮 之 端 矣 。

〔 一 〕 「 工 」 原 作 「 二 」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改 。

〔 二 〕 「 糧 」 ,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作 「 囊 」 。

    孟 子 謂 齊 宣 王 曰 : 「 王 之 臣 有 託 其 妻 子 於 其 友 , 而 之 楚 遊 者 。 比 其 反 也 , 則 凍 餒 其 妻 子 , 則 如 之 何 ? 」 王 曰 : 「 棄 之 。 」 比 , 必 二 反 。 託 , 寄 也 。 比 , 及 也 。 棄 , 絕 也 。 曰 : 「 士 師 不 能 治 士 , 則 如 之 何 ? 」 王 曰 : 「 已 之 。 」 士 師 , 獄 官 也 。 其 屬 有 鄉 士 遂 士 之 官 , 士 師 皆 當 治 之 。 已 , 罷 去 也 。 曰 : 「 四 境 之 內 不 治 , 則 如 之 何 ? 」 王 顧 左 右 而 言 他 。 治 , 去 聲 。 孟 子 將 問 此 而 先 設 上 二 事 以 發 之 , 及 此 而 王 不 能 答 也 。 其 憚 於 自 責 , 恥 於 下 問 如 此 , 不 足 與 有 為 可 知 矣 。 趙 氏 曰 「 言 君 臣 上 下 各 勤 其 任 , 無 墮 其 職 , 乃 安 其 身 。 」

    孟 子 見 齊 宣 王 曰 : 「 所 謂 故 國 者 , 非 謂 有 喬 木 之 謂 也 , 有 世 臣 之 謂 也 。 王 無 親 臣 矣 , 昔 者 所 進 , 今 日 不 知 其 亡 也 。 」 世 臣 , 累 世 勳 舊 之 臣 , 與 國 同 休 戚 者 也 。 親 臣 , 君 所 親 信 之 臣 , 與 君 同 休 戚 者 也 。 此 言 喬 木 世 臣 , 皆 故 國 所 宜 有 。 然 所 以 為 故 國 者 , 則 在 此 而 不 在 彼 也 。 昨 日 所 進 用 之 人 , 今 日 有 亡 去 而 不 知 者 , 則 無 親 臣 矣 。 況 世 臣 乎 ? 王 曰 : 「 吾 何 以 識 其 不 才 而 舍 之 ? 」 舍 , 上 聲 。 王 意 以 為 此 亡 去 者 , 皆 不 才 之 人 。 我 初 不 知 而 誤 用 之 , 故 今 不 以 其 去 為 意 耳 。 因 問 何 以 先 識 其 不 才 而 舍 之 邪 ? 曰 : 「 國 君 進 賢 , 如 不 得 已 , 將 使 卑 踰 尊 , 疏 踰 戚 , 可 不 慎 與 ? 與 , 平 聲 。 如 不 得 已 , 言 謹 之 至 也 。 蓋 尊 尊 親 親 , 禮 之 常 也 。 然 或 尊 者 親 者 未 必 賢 , 則 必 進 疏 遠 之 賢 而 用 之 。 是 使 卑 者 踰 尊 , 疏 者 踰 戚 , 非 禮 之 常 , 故 不 可 不 謹 也 。 左 右 皆 曰 賢 , 未 可 也 ; 諸 大 夫 皆 曰 賢 , 未 可 也 ; 國 人 皆 曰 賢 , 然 後 察 之 ; 見 賢 焉 , 然 後 用 之 。 左 右 皆 曰 不 可 , 勿 聽 ; 諸 大 夫 皆 曰 不 可 , 勿 聽 ; 國 人 皆 曰 不 可 , 然 後 察 之 ; 見 不 可 焉 , 然 後 去 之 。 去 , 上 聲 。 左 右 近 臣 , 其 言 固 未 可 信 。 諸 大 夫 之 言 , 宜 可 信 矣 , 然 猶 恐 其 蔽 於 私 也 。 至 於 國 人 , 則 其 論 公 矣 , 然 猶 必 察 之 者 , 蓋 人 有 同 俗 而 為 眾 所 悅 者 , 亦 有 特 立 而 為 俗 所 憎 者 。 故 必 自 察 之 , 而 親 見 其 賢 否 之 實 , 然 後 從 而 用 舍 之 ; 則 於 賢 者 知 之 深 , 任 之 重 , 而 不 才 者 不 得 以 幸 進 矣 。 所 謂 進 賢 如 不 得 已 者 如 此 。 左 右 皆 曰 可 殺 , 勿 聽 ; 諸 大 夫 皆 曰 可 殺 , 勿 聽 ; 國 人 皆 曰 可 殺 , 然 後 察 之 ; 見 可 殺 焉 , 然 後 殺 之 。 故 曰 , 國 人 殺 之 也 。 此 言 非 獨 以 此 進 退 人 才 , 至 於 用 刑 , 亦 以 此 道 。 蓋 所 謂 天 命 天 討 , 皆 非 人 君 之 所 得 私 也 。 如 此 , 然 後 可 以 為 民 父 母 。 」 傳 曰 : 「 民 之 所 好 好 之 , 民 之 所 惡 惡 之 , 此 之 謂 民 之 父 母 。 」

    齊 宣 王 問 曰 : 「 湯 放 桀 , 武 王 伐 紂 , 有 諸 ? 」 孟 子 對 曰 : 「 於 傳 有 之 。 」 傳 , 直 戀 反 。 放 , 置 也 。 書 曰 : 「 成 湯 放 桀 于 南 巢 。 」 曰 : 「 臣 弒 其 君 可 乎 ? 」 桀 紂 , 天 子 , 湯 武 , 諸 侯 。 曰 : 「 賊 仁 者 謂 之 賊 , 賊 義 者 謂 之 殘 , 殘 賊 之 人 謂 之 一 夫 。 聞 誅 一 夫 紂 矣 , 未 聞 弒 君 也 。 」 賊 , 害 也 。 殘 , 傷 也 。 害 仁 者 , 凶 暴 淫 虐 , 滅 絕 天 理 , 故 謂 之 賊 。 害 義 者 , 顛 倒 錯 亂 , 傷 敗 彝 倫 , 故 謂 之 殘 。 一 夫 , 言 眾 叛 親 離 , 不 復 以 為 君 也 。 書 曰 : 「 獨 夫 紂 。 」 蓋 四 海 歸 之 , 則 為 天 子 ; 天 下 叛 之 , 則 為 獨 夫 。 所 以 深 警 齊 王 , 垂 戒 後 世 也 。 王 勉 曰 : 「 斯 言 也 , 惟 在 下 者 有 湯 武 之 仁 , 而 在 上 者 有 桀 紂 之 暴 則 可 。 不 然 , 是 未 免 於 篡 弒 之 罪 也 。 」

    孟 子 見 齊 宣 王 曰 : 「 為 巨 室 , 則 必 使 工 師 求 大 木 。 工 師 得 大 木 。 則 王 喜 , 以 為 能 勝 其 任 也 。 匠 人 斲 而 小 之 , 則 王 怒 , 以 為 不 勝 其 任 矣 。 夫 人 幼 而 學 之 , 壯 而 欲 行 之 。 王 曰 『 姑 舍 女 所 學 而 從 我 』 , 則 何 如 ? 勝 , 平 聲 。 夫 , 音 扶 。 舍 , 上 聲 。 女 , 音 汝 , 下 同 。 巨 室 , 大 宮 也 。 工 師 , 匠 人 之 長 。 匠 人 , 眾 工 人 也 。 姑 , 且 也 。 言 賢 人 所 學 者 大 , 而 王 欲 小 之 也 。 今 有 璞 玉 於 此 , 雖 萬 鎰 , 必 使 玉 人 彫 琢 之 。 至 於 治 國 家 , 則 曰 『 姑 舍 女 所 學 而 從 我 』 , 則 何 以 異 於 教 玉 人 彫 琢 玉 哉 ? 」 鎰 , 音 溢 。 璞 , 玉 之 在 石 中 者 。 鎰 , 二 十 兩 也 。 玉 人 , 玉 工 也 。 不 敢 自 治 而 付 之 能 者 , 愛 之 甚 也 。 治 國 家 則 殉 私 欲 而 不 任 賢 , 是 愛 國 家 不 如 愛 玉 也 。 范 氏 曰 : 「 古 之 賢 者 , 常 患 人 君 不 能 行 其 所 學 ; 而 世 之 庸 君 , 亦 常 患 賢 者 不 能 從 其 所 好 。 是 以 君 臣 相 遇 , 自 古 以 為 難 。 孔 孟 終 身 而 不 遇 , 蓋 以 此 耳 。 」

    齊 人 伐 燕 , 勝 之 。 按 史 記 , 燕 王 噲 讓 國 於 其 相 子 之 , 而 國 大 亂 。 齊 因 伐 之 。 燕 士 卒 不 戰 , 城 門 不 閉 , 遂 大 勝 燕 。 宣 王 問 曰 : 「 或 謂 寡 人 勿 取 , 或 謂 寡 人 取 之 。 以 萬 乘 之 國 伐 萬 乘 之 國 , 五 旬 而 舉 之 , 人 力 不 至 於 此 。 不 取 , 必 有 天 殃 。 取 之 , 何 如 ? 」 乘 , 去 聲 , 下 同 。 以 伐 燕 為 宣 王 事 , 與 史 記 諸 書 不 同 , 已 見 序 說 。 孟 子 對 曰 : 「 取 之 而 燕 民 悅 , 則 取 之 。 古 之 人 有 行 之 者 , 武 王 是 也 。 取 之 而 燕 民 不 悅 , 則 勿 取 。 古 之 人 有 行 之 者 , 文 王 是 也 。 商 紂 之 世 , 文 王 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 , 以 服 事 殷 。 至 武 王 十 三 年 , 乃 伐 紂 而 有 天 下 。 張 子 曰 : 「 此 事 閒 不 容 髮 。 一 日 之 閒 。 天 命 未 絕 , 則 是 君 臣 。 當 日 命 絕 , 則 為 獨 夫 。 然 命 之 絕 否 , 何 以 知 之 ? 人 情 而 已 。 諸 侯 不 期 而 會 者 八 百 , 武 王 安 得 而 止 之 哉 ? 」 以 萬 乘 之 國 伐 萬 乘 之 國 , 簞 食 壺 漿 , 以 迎 王 師 。 豈 有 他 哉 ? 避 水 火 也 。 如 水 益 深 , 如 火 益 熱 , 亦 運 而 已 矣 。 」 簞 , 音 丹 。 食 , 音 嗣 。 簞 , 竹 器 。 食 , 飯 也 。 運 , 轉 也 。 言 齊 若 更 為 暴 虐 , 則 民 將 轉 而 望 救 於 他 人 矣 。 趙 氏 曰 : 「 征 伐 之 道 , 當 順 民 心 。 民 心 悅 , 則 天 意 得 矣 。 」

    齊 人 伐 燕 , 取 之 。 諸 侯 將 謀 救 燕 。 宣 王 曰 : 「 諸 侯 多 謀 伐 寡 人 者 , 何 以 待 之 ? 」 孟 子 對 曰 : 「 臣 聞 七 十 里 為 政 於 天 下 者 , 湯 是 也 。 未 聞 以 千 里 畏 人 者 也 。 千 里 畏 人 , 指 齊 王 也 。 書 曰 : 『 湯 一 征 , 自 葛 始 。 』 天 下 信 之 。 『 東 面 而 征 , 西 夷 怨 ; 南 面 而 征 , 北 狄 怨 。 曰 , 奚 為 後 我 ? 』 民 望 之 , 若 大 旱 之 望 雲 霓 也 。 歸 市 者 不 止 , 耕 者 不 變 。 誅 其 君 而 弔 其 民 , 若 時 雨 降 , 民 大 悅 。 書 曰 : 『 徯 我 后 , 后 來 其 蘇 。 』 霓 , 五 稽 反 。 徯 , 胡 禮 反 。 兩 引 書 , 皆 商 書 仲 虺 之 誥 文 也 。 與 今 書 文 亦 小 異 。 一 征 , 初 征 也 。 天 下 信 之 , 信 其 志 在 救 民 , 不 為 暴 也 。 奚 為 後 我 , 言 湯 何 為 不 先 來 征 我 之 國 也 。 霓 , 虹 也 。 雲 合 則 雨 , 虹 見 則 止 。 變 , 動 也 。 徯 , 待 也 。 后 , 君 也 。 蘇 , 復 生 也 。 他 國 之 民 , 皆 以 湯 為 我 君 , 而 待 其 來 , 使 己 得 蘇 息 也 。 此 言 湯 之 所 以 七 十 里 而 為 政 於 天 下 也 。 今 燕 虐 其 民 , 王 往 而 征 之 。 民 以 為 將 拯 己 於 水 火 之 中 也 , 簞 食 壺 漿 , 以 迎 王 師 。 若 殺 其 父 兄 , 係 累 其 子 弟 , 毀 其 宗 廟 , 遷 其 重 器 , 如 之 何 其 可 也 ? 天 下 固 畏 齊 之 彊 也 。 今 又 倍 地 而 不 行 仁 政 , 是 動 天 下 之 兵 也 。 累 , 力 追 反 。 拯 , 救 也 。 係 累 , 縶 縛 也 。 重 器 , 寶 器 也 。 畏 , 忌 也 。 倍 地 , 并 燕 而 增 一 倍 之 地 也 。 齊 之 取 燕 , 若 能 如 湯 之 征 葛 , 則 燕 人 悅 之 , 而 齊 可 為 政 於 天 下 矣 。 今 乃 不 行 仁 政 而 肆 為 殘 虐 , 則 無 以 慰 燕 民 之 望 , 而 服 諸 侯 之 心 , 是 以 不 免 乎 以 千 里 而 畏 人 也 。 王 速 出 令 , 反 其 旄 倪 , 止 其 重 器 , 謀 於 燕 眾 , 置 君 而 後 去 之 , 則 猶 可 及 止 也 。 」 旄 與 耄 同 。 倪 , 五 稽 反 。 反 , 還 也 。 旄 , 老 人 也 。 倪 , 小 兒 也 。 謂 所 虜 略 之 老 小 也 。 猶 , 尚 也 。 及 止 , 及 其 未 發 而 止 之 也 。 范 氏 曰 「 孟 子 事 齊 梁 之 君 , 論 道 德 則 必 稱 堯 舜 , 論 征 伐 則 必 稱 湯 武 。 蓋 治 民 不 法 堯 舜 , 則 是 為 暴 ; 行 師 不 法 湯 武 , 則 是 為 亂 。 豈 可 謂 吾 君 不 能 , 而 舍 所 學 以 徇 之 哉 ? 」

    鄒 與 魯 鬨 。 穆 公 問 曰 : 「 吾 有 司 死 者 三 十 三 人 , 而 民 莫 之 死 也 。 誅 之 , 則 不 可 勝 誅 ; 不 誅 , 則 疾 視 其 長 上 之 死 而 不 救 , 如 之 何 則 可 也 ? 」 鬨 , 胡 弄 反 。 勝 , 平 聲 。 長 , 上 聲 , 下 同 。 鬨 , 鬥 聲 也 。 穆 公 , 鄒 君 也 。 不 可 勝 誅 , 言 人 眾 不 可 盡 誅 也 。 長 上 , 謂 有 司 也 。 民 怨 其 上 , 故 疾 視 其 死 而 不 救 也 。 孟 子 對 曰 : 「 凶 年 饑 歲 , 君 之 民 老 弱 轉 乎 溝 壑 , 壯 者 散 而 之 四 方 者 , 幾 千 人 矣 ; 而 君 之 倉 廩 實 , 府 庫 充 , 有 司 莫 以 告 , 是 上 慢 而 殘 下 也 。 曾 子 曰 : 『 戒 之 戒 之 ! 出 乎 爾 者 , 反 乎 爾 者 也 。 』 夫 民 今 而 後 得 反 之 也 。 君 無 尤 焉 。 幾 , 上 聲 。 夫 , 音 扶 。 轉 , 飢 餓 輾 轉 而 死 也 。 充 , 滿 也 。 上 , 謂 君 及 有 司 也 。 尤 , 過 也 。 君 行 仁 政 , 斯 民 親 其 上 、 死 其 長 矣 。 」 君 不 仁 而 求 富 , 是 以 有 司 知 重 斂 而 不 知 恤 民 。 故 君 行 仁 政 , 則 有 司 皆 愛 其 民 , 而 民 亦 愛 之 矣 。 范 氏 曰 :「 書 曰 : 『 民 惟 邦 本 , 本 固 邦 寧 。 』 有 倉 廩 府 庫 , 所 以 為 民 也 。 豐 年 則 斂 之 , 凶 年 則 散 之 , 恤 其 飢 寒 , 救 其 疾 苦 。 是 以 民 親 愛 其 上 , 有 危 難 則 赴 救 之 , 如 子 弟 之 衛 父 兄 , 手 足 之 捍 頭 目 也 。 穆 公 不 能 反 己 , 猶 欲 歸 罪 於 民 , 豈 不 誤 哉 ? 」

    滕 文 公 問 曰 : 「 滕 , 小 國 也 , 間 於 齊 楚 。 事 齊 乎 ? 事 楚 乎 ? 」 間 , 去 聲 。 滕 , 國 名 。 孟 子 對 曰 : 「 是 謀 非 吾 所 能 及 也 。 無 已 , 則 有 一 焉 : 鑿 斯 池 也 , 築 斯 城 也 , 與 民 守 之 , 效 死 而 民 弗 去 , 則 是 可 為 也 。 」 無 已 見 前 篇 。 一 , 謂 一 說 也 。 效 , 猶 致 也 。 國 君 死 社 稷 , 故 致 死 以 守 國 。 至 於 民 亦 為 之 死 守 而 不 去 , 則 非 有 以 深 得 其 心 者 不 能 也 。 此 章 言 有 國 者 當 守 義 而 愛 民 , 不 可 僥 倖 而 苟 免 。

    滕 文 公 問 曰 : 「 齊 人 將 築 薛 , 吾 甚 恐 。 如 之 何 則 可 ? 」 薛 , 國 名 , 近 滕 。 齊 取 其 地 而 城 之 , 故 文 公 以 其 偪 己 而 恐 也 。 孟 子 對 曰 : 「 昔 者 大 王 居 邠 , 狄 人 侵 之 , 去 之 岐 山 之 下 居 焉 。 非 擇 而 取 之 , 不 得 已 也 。 邠 , 與 豳 同 。 邠 , 地 名 。 言 大 王 非 以 岐 下 為 善 , 擇 取 而 居 之 也 。 詳 見 下 章 。 苟 為 善 , 後 世 子 孫 必 有 王 者 矣 。 君 子 創 業 垂 統 , 為 可 繼 也 。 若 夫 成 功 , 則 天 也 。 君 如 彼 何 哉 ? 彊 為 善 而 已 矣 。 」 夫 , 音 扶 。 彊 , 上 聲 。 創 , 造 。 統 , 緒 也 。 言 能 為 善 , 則 如 大 王 雖 失 其 地 , 而 其 後 世 遂 有 天 下 , 乃 天 理 也 。 然 君 子 造 基 業 於 前 , 而 垂 統 緒 於 後 , 但 能 不 失 其 正 , 令 後 世 可 繼 續 而 行 耳 。 若 夫 成 功 , 則 豈 可 必 乎 ? 彼 , 齊 也 。 君 之 力 既 無 如 之 何 , 則 但 彊 於 為 善 , 使 其 可 繼 而 俟 命 於 天 耳 。 此 章 言 人 君 但 當 竭 力 於 其 所 當 為 , 不 可 徼 幸 於 其 所 難 必 。

    滕 文 公 問 曰 : 「 滕 , 小 國 也 。 竭 力 以 事 大 國 , 則 不 得 免 焉 。 如 之 何 則 可 ? 」 孟 子 對 曰 : 「 昔 者 大 王 居 邠 , 狄 人 侵 之 。 事 之 以 皮 幣 , 不 得 免 焉 ; 事 之 以 犬 馬 , 不 得 免 焉 ; 事 之 以 珠 玉 , 不 得 免 焉 。 乃 屬 其 耆 老 而 告 之 曰 : 『 狄 人 之 所 欲 者 , 吾 土 地 也 。 吾 聞 之 也 : 君 子 不 以 其 所 以 養 人 者 害 人 。 二 三 子 何 患 乎 無 君 ? 我 將 去 之 。 』 去 邠 , 踰 梁 山 , 邑 于 岐 山 之 下 居 焉 。 邠 人 曰 : 『 仁 人 也 , 不 可 失 也 。 』 從 之 者 如 歸 市 。 屬 , 音 燭 。 皮 , 謂 虎 、 豹 、 麋 、 鹿 之 皮 也 。 幣 , 帛 也 。 屬 , 會 集 也 。 土 地 本 生 物 以 養 人 , 今 爭 地 而 殺 人 , 是 以 其 所 以 養 人 者 害 人 也 。 邑 , 作 邑 也 。 歸 市 , 人 眾 而 爭 先 也 。 或 曰 : 『 世 守 也 , 非 身 之 所 能 為 也 。 效 死 勿 去 。 』 又 言 或 謂 土 地 乃 先 人 所 受 而 世 守 之 者 , 非 己 所 能 專 。 但 當 致 死 守 之 , 不 可 舍 去 。 此 國 君 死 社 稷 之 常 法 。 傳 所 謂 國 滅 君 死 之 , 正 也 , 正 謂 此 也 。 君 請 擇 於 斯 二 者 。 」 能 如 大 王 則 避 之 , 不 能 則 謹 守 常 法 。 蓋 遷 國 以 圖 存 者 , 權 也 ; 守 正 而 俟 死 者 , 義 也 。 審 己 量 力 , 擇 而 處 之 可 也 。 楊 氏 曰 : 「 孟 子 之 於 文 公 , 始 告 之 以 效 死 而 已 , 禮 之 正 也 。 至 其 甚 恐 , 則 以 大 王 之 事 告 之 , 非 得 已 也 。 然 無 大 王 之 德 而 去 , 則 民 或 不 從 而 遂 至 於 亡 , 則 又 不 若 效 死 之 為 愈 。 故 又 請 擇 於 斯 二 者 。 」 又 曰 : 「 孟 子 所 論 , 自 世 俗 觀 之 , 則 可 謂 無 謀 矣 。 然 理 之 可 為 者 , 不 過 如 此 。 舍 此 則 必 為 儀 秦 之 為 矣 。 凡 事 求 可 , 功 求 成 。 取 必 於 智 謀 之 末 而 不 循 天 理 之 正 者 , 非 聖 賢 之 道 也 。

    魯 平 公 將 出 。 嬖 人 臧 倉 者 請 曰 : 「 他 日 君 出 , 則 必 命 有 司 所 之 。 今 乘 輿 已 駕 矣 , 有 司 未 知 所 之 。 敢 請 。 」 公 曰 : 「 將 見 孟 子 。 」 曰 : 「 何 哉 ? 君 所 為 輕 身 以 先 於 匹 夫 者 , 以 為 賢 乎 ? 禮 義 由 賢 者 出 。 而 孟 子 之 後 喪 踰 前 喪 。 君 無 見 焉 ! 」 公 曰 : 「 諾 。 」 乘 , 去 聲 。 乘 輿 , 君 車 也 。 駕 , 駕 馬 也 。 孟 子 前 喪 父 , 後 喪 母 。 踰 , 過 也 , 言 其 厚 母 薄 父 也 。 諾 , 應 辭 也 。 樂 正 子 入 見 , 曰 : 「 君 奚 為 不 見 孟 軻 也 ? 」 曰 :「 或 告 寡 人 曰 , 『 孟 子 之 後 喪 踰 前 喪 』 , 是 以 不 往 見 也 。 」 曰 : 「 何 哉 君 所 謂 踰 者 ? 前 以 士 , 後 以 大 夫 ; 前 以 三 鼎 , 而 後 以 五 鼎 與 ? 」 曰 : 「 否 。 謂 棺 槨 衣 衾 之 美 也 。 」 曰 : 「 非 所 謂 踰 也 , 貧 富 不 同 也 。 」 入 見 之 見 , 音 現 。 與 , 平 聲 。 樂 正 〔 一 〕 子 , 孟 子 弟 子 也 , 仕 於 魯 。 三 鼎 , 士 祭 禮 。 五 鼎 , 大 夫 祭 禮 。 樂 正 子 見 孟 子 , 曰 : 「 克 告 於 君 , 君 為 來 見 也 。 嬖 人 有 臧 倉 者 沮 君 , 君 是 以 不 果 來 也 。 」 曰 : 「 行 或 使 之 , 止 或 尼 之 。 行 止 , 非 人 所 能 也 。 吾 之 不 遇 魯 侯 , 天 也 。 臧 氏 之 子 焉 能 使 予 不 遇 哉 ? 」 為 , 去 聲 。 沮 , 慈 呂 反 。 尼 , 女 乙 反 。 焉 , 於 虔 反 。 克 , 樂 正 子 名 。 沮 尼 , 皆 止 之 之 意 也 。 言 人 之 行 , 必 有 人 使 之 者 。 其 止 , 必 有 人 尼 之 者 。 然 其 所 以 行 所 以 止 , 則 固 有 天 命 , 而 非 此 人 所 能 使 , 亦 非 此 人 所 能 尼 也 。 然 則 我 之 不 遇 , 豈 臧 倉 之 所 能 為 哉 ? 此 章 言 聖 賢 之 出 處 , 關 時 運 之 盛 衰 。 乃 天 命 之 所 為 , 非 人 力 之 可 及 。 」

〔 一 〕 「 正 」 字 , 原 誤 作 「 王 」 。

孟 子 集 注 卷 三 公 孫 丑 章 句 上 凡 九 章。


    公 孫 丑 問 曰 : 「 夫 子 當 路 於 齊 , 管 仲 、 晏 子 之 功 , 可 復 許 乎 ? 」 復 , 扶 又 反 。 公 孫 丑 , 孟 子 弟 子 , 齊 人 也 。 當 路 , 居 要 地 也 。 管 仲 , 齊 大 夫 , 名 夷 吾 , 相 桓 公 , 霸 諸 侯 。 許 , 猶 期 也 。 孟 子 未 嘗 得 政 , 丑 蓋 設 辭 以 問 也 。 孟 子 曰 : 「 子 誠 齊 人 也 , 知 管 仲 、 晏 子 而 已 矣 。 齊 人 但 知 其 國 有 二 子 而 已 , 不 復 知 有 聖 賢 之 事 。 或 問 乎 曾 西 曰 ; 『 吾 子 與 子 路 孰 賢 ? 』 曾 西 𥲑 然 曰 : 『 吾 先 子 之 所 畏 也 。 』 曰 : 『 然 則 吾 子 與 管 仲 孰 賢 ? 』 曾 西 艴 然 不 悅 , 曰 : 『 爾 何 曾 比 予 於 管 仲 ? 管 仲 得 君 , 如 彼 其 專 也 ; 行 乎 國 政 , 如 彼 其 久 也 ; 功 烈 , 如 彼 其 卑 也 。 爾 何 曾 比 予 於 是 ? 』 」 𥲑 , 子 六 反 。 艴 , 音 拂 。 又 音 勃 。 曾 , 並 音 增 。 孟 子 引 曾 西 與 或 人 問 答 如 此 。 曾 西 , 曾 子 之 孫 。 𥲑 , 不 安 貌 。 先 子 , 曾 子 也 。 艴 , 怒 色 也 。 曾 之 言 則 也 。 烈 , 猶 光 也 。 桓 公 獨 任 管 仲 四 十 餘 年 , 是 專 且 久 也 。 管 仲 不 知 王 道 而 行 霸 術 , 故 言 功 烈 之 卑 也 。 楊 氏 曰 「 孔 子 言 子 路 之 才 , 曰 : 『 千 乘 之 國 , 可 使 治 其 賦 也 。 』 使 其 見 於 施 為 , 如 是 而 已 。 其 於 九 合 諸 侯 , 一 匡 天 下 , 固 有 所 不 逮 也 。 然 則 曾 西 推 尊 子 路 如 此 , 而 羞 比 管 仲 者 何 哉 ? 譬 之 御 者 , 子 路 則 範 我 馳 驅 而 不 獲 者 也 ; 管 仲 之 功 , 詭 遇 而 獲 禽 耳 。 曾 西 , 仲 尼 之 徒 也 , 故 不 道 管 仲 之 事 。 」 曰 : 「 管 仲 , 曾 西 之 所 不 為 也 , 而 子 為 我 願 之 乎 ? 」 子 為 之 為 , 去 聲 。 曰 , 孟 子 言 也 。 願 , 望 也 。 曰 : 「 管 仲 以 其 君 霸 , 晏 子 以 其 君 顯 。 管 仲 、 晏 子 猶 不 足 為 與 ? 」 與 , 平 聲 。 顯 , 顯 名 也 。 曰 : 「 以 齊 王 , 由 反 手 也 。 」 王 , 去 聲 。 由 猶 通 。 反 手 , 言 易 也 。 曰 : 「 若 是 , 則 弟 子 之 惑 滋 甚 。 且 以 文 王 之 德 , 百 年 而 後 崩 , 猶 未 洽 於 天 下 ; 武 王 、 周 公 繼 之 , 然 後 大 行 。 今 言 王 若 易 然 , 則 文 王 不 足 法 與 ? 」 易 , 去 聲 , 下 同 。 與 , 平 聲 。 滋 , 益 也 。 文 王 九 十 七 而 崩 , 言 百 年 , 舉 成 數 也 。 文 王 三 分 天 下 , 纔 有 其 二 ; 武 王 克 商 , 乃 有 天 下 。 周 公 相 成 王 , 制 禮 作 樂 , 然 後 教 化 大 行 。 曰 : 「 文 王 何 可 當 也 ? 由 湯 至 於 武 丁 , 賢 聖 之 君 六 七 作 。 天 下 歸 殷 久 矣 , 久 則 難 變 也 。 武 丁 朝 諸 侯 有 天 下 , 猶 運 之 掌 也 。 紂 之 去 武 丁 未 久 也 , 其 故 家 遺 俗 , 流 風 善 政 , 猶 有 存 者 ; 又 有 微 子 、 微 仲 、 王 子 比 干 、 箕 子 、 膠 鬲 皆 賢 人 也 , 相 與 輔 相 之 , 故 久 而 後 失 之 也 。 尺 地 莫 非 其 有 也 , 一 民 莫 非 其 臣 也 , 然 而 文 王 猶 方 百 里 起 , 是 以 難 也 。 朝 , 音 潮 。 鬲 , 音 隔 , 又 音 歷 。 輔 相 之 相 , 去 聲 。 猶 方 之 猶 與 由 通 。 當 , 猶 敵 也 。 商 自 成 湯 至 於 武 丁 , 中 間 大 甲 、 大 戊 、 祖 乙 、 盤 庚 皆 賢 聖 之 君 。 作 , 起 也 。 自 武 丁 至 紂 凡 九 世 。 故 家 , 舊 臣 之 家 也 。 齊 人 有 言 曰 : 『 雖 有 智 慧 , 不 如 乘 勢 ; 雖 有 鎡 基 , 不 如 待 時 。 』 今 時 則 易 然 也 。 鎡 音 茲 。 鎡 基 , 田 器 也 。 時 , 謂 耕 種 之 時 。 夏 后 、 殷 、 周 之 盛 , 地 未 有 過 千 里 者 也 , 而 齊 有 其 地 矣 ; 雞 鳴 狗 吠 相 聞 , 而 達 乎 四 境 , 而 齊 有 其 民 矣 。 地 不 改 辟 矣 , 民 不 改 聚 矣 , 行 仁 政 而 王 , 莫 之 能 禦 也 。 辟 , 與 闢 同 。 此 言 其 勢 之 易 也 。 三 代 盛 時 , 王 畿 不 過 千 里 。 今 齊 已 有 之 , 異 於 文 王 之 百 里 。 又 雞 犬 之 聲 相 聞 , 自 國 都 以 至 於 四 境 , 言 民 居 稠 密 也 。 且 王 者 之 不 作 , 未 有 疏 於 此 時 者 也 ; 民 之 憔 悴 於 虐 政 , 未 有 甚 於 此 時 者 也 。 飢 者 易 為 食 , 渴 者 易 為 飲 。 此 言 其 時 之 易 也 。 自 文 武 至 此 七 百 餘 年 , 異 於 商 之 賢 聖 繼 作 ; 民 苦 虐 政 之 甚 , 異 於 紂 之 猶 有 善 政 。 易 為 飲 食 , 言 飢 渴 之 甚 , 不 待 甘 美 也 。 孔 子 曰 : 『 德 之 流 行 , 速 於 置 郵 而 傳 命 。 』 郵 , 音 尤 。 置 , 驛 也 。 郵 , 馹 也 。 所 以 傳 命 也 。 孟 子 引 孔 子 之 言 如 此 。 當 今 之 時 , 萬 乘 之 國 行 仁 政 , 民 之 悅 之 , 猶 解 倒 懸 也 。 故 事 半 古 之 人 , 功 必 倍 之 , 惟 此 時 為 然 。 」 乘 , 去 聲 。 倒 懸 , 喻 困 苦 也 。 所 施 之 事 , 半 於 古 人 , 而 功 倍 於 古 人 , 由 時 勢 易 而 德 行 速 也 。

    公 孫 丑 問 曰 : 「 夫 子 加 齊 之 卿 相 , 得 行 道 焉 , 雖 由 此 霸 王 不 異 矣 。 如 此 , 則 動 心 否 乎 ? 」 孟 子 曰 : 「 否 。 我 四 十 不 動 心 。 」 相 , 去 聲 。 此 承 上 章 , 又 設 問 孟 子 , 若 得 位 而 行 道 , 則 雖 由 此 而 成 霸 王 之 業 , 亦 不 足 怪 。 任 大 責 重 如 此 , 亦 有 所 恐 懼 疑 惑 而 動 其 心 乎 ? 四 十 強 仕 , 君 子 道 明 德 立 之 時 。 孔 子 四 十 而 不 惑 , 亦 不 動 心 之 謂 。 曰 : 「 若 是 , 則 夫 子 過 孟 賁 遠 矣 。 」 曰 : 「 是 不 難 , 告 子 先 我 不 動 心 。 」 賁 , 音 奔 。 孟 賁 , 勇 士 。 告 子 , 名 不 害 。 孟 賁 血 氣 之 勇 , 丑 蓋 借 之 以 贊 孟 子 不 動 心 之 難 。 孟 子 言 告 子 未 為 知 道 , 乃 能 先 我 不 動 心 , 則 此 亦 未 足 為 難 也 。 曰 : 「 不 動 心 有 道 乎 ? 」 曰 : 「 有 。 程 子 曰 : 「 心 有 主 , 則 能 不 動 矣 。 」 北 宮 黝 之 養 勇 也 , 不 膚 撓 , 不 目 逃 , 思 以 一 豪 挫 於 人 , 若 撻 之 於 市 朝 。 不 受 於 褐 寬 博 , 亦 不 受 於 萬 乘 之 君 。 視 刺 萬 乘 之 君 , 若 刺 褐 夫 。 無 嚴 諸 侯 。 惡 聲 至 , 必 反 之 。 黝 , 伊 糾 反 。 撓 , 奴 效 反 。 朝 , 音 潮 。 乘 , 去 聲 。 北 宮 姓 , 黝 名 。 膚 撓 , 肌 膚 被 刺 而 撓 屈 也 。 目 逃 , 目 被 刺 而 轉 睛 逃 避 也 。 挫 , 猶 辱 也 。 褐 , 毛 布 。 寬 博 , 寬 大 之 衣 , 賤 者 之 服 也 。 不 受 者 , 不 受 其 挫 也 。 刺 , 殺 也 。 嚴 , 畏 憚 也 。 言 無 可 畏 憚 之 諸 侯 也 。 黝 蓋 刺 客 之 流 , 以 必 勝 為 主 , 而 不 動 心 者 也 。 孟 施 舍 之 所 養 勇 也 , 曰 : 『 視 不 勝 猶 勝 也 。 量 敵 而 後 進 , 慮 勝 而 後 會 , 是 畏 三 軍 者 也 。 舍 豈 能 為 必 勝 哉 ? 能 無 懼 而 已 矣 。 』 舍 , 去 聲 , 下 同 。 孟 , 姓 。 施 , 發 語 聲 。 舍 , 名 也 。 會 , 合 戰 也 。 舍 自 言 其 戰 雖 不 勝 , 亦 無 所 懼 。 若 量 敵 慮 勝 而 後 進 戰 , 則 是 無 勇 而 畏 三 軍 矣 。 舍 蓋 力 戰 之 士 , 以 無 懼 為 主 , 而 不 動 心 者 也 。 孟 施 舍 似 曾 子 , 北 宮 黝 似 子 夏 。 夫 二 子 之 勇 , 未 知 其 孰 賢 , 然 而 孟 施 舍 守 約 也 。 夫 , 音 扶 。 黝 務 敵 人 , 舍 專 守 己 。 子 夏 篤 信 聖 人 , 曾 子 反 求 諸 己 。 故 二 子 之 與 曾 子 、 子 夏 , 雖 非 等 倫 , 然 論 其 氣 象 , 則 各 有 所 似 。 賢 , 猶 勝 也 。 約 , 要 也 。 言 論 二 子 之 勇 , 則 未 知 誰 勝 ; 論 其 所 守 , 則 舍 比 於 黝 , 為 得 其 要 也 。 昔 者 曾 子 謂 子 襄 曰 : 『 子 好 勇 乎 ? 吾 嘗 聞 大 勇 於 夫 子 矣 : 自 反 而 不 縮 , 雖 褐 寬 博 , 吾 不 惴 焉 ; 自 反 而 縮 , 雖 千 萬 人 , 吾 往 矣 。 』 好 , 去 聲 。 惴 , 之 瑞 反 。 此 言 曾 子 之 勇 也 。 子 襄 , 曾 子 弟 子 也 。 夫 子 , 孔 子 也 。 縮 , 直 也 。 檀 弓 曰 : 「 古 者 冠 縮 縫 , 今 也 衡 縫 。 」 又 曰 : 「 棺 束 縮 二 衡 三 。 」 惴 , 恐 懼 之 也 。 往 , 往 而 敵 之 也 。 孟 施 舍 之 守 氣 , 又 不 如 曾 子 之 守 約 也 。 」 言 孟 施 舍 雖 似 曾 子 , 然 其 所 守 乃 一 身 之 氣 , 又 不 如 曾 子 之 反 身 循 理 , 所 守 尤 得 其 要 也 。 孟 子 之 不 動 心 , 其 原 蓋 出 於 此 , 下 文 詳 之 。 曰 : 「 敢 問 夫 子 之 不 動 心 , 與 告 子 之 不 動 心 , 可 得 聞 與 ? 」 「 告 子 曰 : 『 不 得 於 言 , 勿 求 於 心 ; 不 得 於 心 , 勿 求 於 氣 。 』 不 得 於 心 , 勿 求 於 氣 , 可 ; 不 得 於 言 , 勿 求 於 心 , 不 可 。 夫 志 , 氣 之 帥 也 ; 氣 , 體 之 充 也 。 夫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故 曰 : 『 持 其 志 , 無 暴 其 氣 。 』 」 聞 與 之 與 , 平 聲 。 夫 志 之 夫 , 音 扶 。 此 一 節 , 公 孫 丑 之 問 。 孟 子 誦 告 子 之 言 , 又 斷 以 己 意 而 告 之 也 。 告 子 謂 於 言 有 所 不 達 , 則 當 舍 置 其 言 , 而 不 必 反 求 其 理 於 心 ; 於 心 有 所 不 安 , 則 當 力 制 其 心 , 而 不 必 更 求 其 助 於 氣 , 此 所 以 固 守 其 心 而 不 動 之 速 也 。 孟 子 既 誦 其 言 而 斷 之 曰 , 彼 謂 不 得 於 心 而 勿 求 諸 氣 者 , 急 於 本 而 緩 其 末 , 猶 之 可 也 ; 謂 不 得 於 言 而 不 求 諸 心 , 則 既 失 於 外 , 而 遂 遺 其 內 , 其 不 可 也 必 矣 。 然 凡 曰 可 者 , 亦 僅 可 而 有 所 未 盡 之 辭 耳 。 若 論 其 極 , 則 志 固 心 之 所 之 , 而 為 氣 之 將 帥 ; 然 氣 亦 人 之 所 以 充 滿 於 身 , 而 為 志 之 卒 徒 者 也 。 故 志 固 為 至 極 , 而 氣 即 次 之 。 人 固 當 敬 守 其 志 , 然 亦 不 可 不 致 養 其 氣 。 蓋 其 內 外 本 末 , 交 相 培 養 。 此 則 孟 子 之 心 所 以 未 嘗 必 其 不 動 , 而 自 然 不 動 之 大 略 也 。 「 既 曰 『 志 至 焉 , 氣 次 焉 』 , 又 曰 『 持 其 志 無 暴 其 氣 』 者 , 何 也 ? 」 曰 : 「 志 壹 則 動 氣 , 氣 壹 則 動 志 也 。 今 夫 蹶 者 趨 者 , 是 氣 也 , 而 反 動 其 心 。 」 夫 , 音 扶 。 公 孫 丑 見 孟 子 言 志 至 而 氣 次 , 故 問 如 此 則 專 持 其 志 可 矣 , 又 言 無 暴 其 氣 何 也 ? 壹 , 專 一 也 。 蹶 , 顛 躓 也 。 趨 , 走 也 。 孟 子 言 志 之 所 向 專 一 , 則 氣 固 從 之 ; 然 氣 之 所 在 專 一 , 則 志 亦 反 為 之 動 。 如 人 顛 躓 趨 走 , 則 氣 專 在 是 而 反 動 其 心 焉 。 所 以 既 持 其 志 , 而 又 必 無 暴 其 氣 也 。 程 子 曰 : 「 志 動 氣 者 什 九 , 氣 動 志 者 什 一 。 」 「 敢 問 夫 子 惡 乎 長 ? 」 曰 : 「 我 知 言 , 我 善 養 吾 浩 然 之 氣 。 」 惡 , 平 聲 。 公 孫 丑 復 問 孟 子 之 不 動 心 所 以 異 於 告 子 如 此 者 , 有 何 所 長 而 能 然 , 而 孟 子 又 詳 告 之 以 其 故 也 。 知 言 者 , 盡 心 知 性 , 於 凡 天 下 之 言 , 無 不 有 以 究 極 其 理 , 而 識 其 是 非 得 失 之 所 以 然 也 。 浩 然 , 盛 大 流 行 之 貌 。 氣 , 即 所 謂 體 之 充 者 。 本 自 浩 然 , 失 養 故 餒 , 惟 孟 子 為 善 養 之 以 復 其 初 也 。 蓋 惟 知 言 , 則 有 以 明 夫 道 義 , 而 於 天 下 之 事 無 所 疑 ; 養 氣 , 則 有 以 配 夫 道 義 , 而 於 天 下 之 事 無 所 懼 , 此 其 所 以 當 大 任 而 不 動 心 也 。 告 子 之 學 , 與 此 正 相 反 。 其 不 動 心 , 殆 亦 冥 然 無 覺 , 悍 然 不 顧 而 已 爾 。 「 敢 問 何 謂 浩 然 之 氣 ? 」 曰 : 「 難 言 也 。 孟 子 先 言 知 言 而 丑 先 問 氣 者 , 承 上 文 方 論 志 氣 而 言 也 。 難 言 者 , 蓋 其 心 所 獨 得 , 而 無 形 聲 之 驗 , 有 未 易 以 言 語 形 容 者 。 故 程 子 曰 : 「 觀 此 一 言 , 則 孟 子 之 實 有 是 氣 可 知 矣 。 」 其 為 氣 也 , 至 大 至 剛 , 以 直 養 而 無 害 , 則 塞 于 天 地 之 閒 。 至 大 初 無 限 量 , 至 剛 不 可 屈 撓 。 蓋 天 地 之 正 氣 , 而 人 得 以 生 者 , 其 體 假 本 如 是 也 。 惟 其 自 反 而 縮 , 則 得 其 所 養 ; 而 又 無 所 作 為 以 害 之 , 則 其 本 體 不 虧 而 充 塞 無 間 矣 。 程 子 曰 : 「 天 人 一 也 , 更 不 分 別 。 浩 然 之 氣 , 乃 吾 氣 也 。 養 而 無 害 , 則 塞 乎 天 地 ; 一 為 私 意 所 蔽 , 則 欿 然 而 餒 , 卻 甚 小 也 。 」 謝 氏 曰 : 「 浩 然 之 氣 , 須 於 心 得 其 正 時 識 取 。 」 又 曰 : 「 浩 然 是 無 虧 欠 時 。 」 其 為 氣 也 , 配 義 與 道 ; 無 是 , 餒 也 。 餒 , 奴 罪 反 。 配 者 , 合 而 有 助 之 意 。 義 者 , 人 心 之 裁 制 。 道 者 , 天 理 之 自 然 。 餒 , 飢 乏 而 氣 不 充 體 也 。 言 人 能 養 成 此 氣 , 則 其 氣 合 乎 道 義 而 為 之 助 , 使 其 行 之 勇 決 , 無 所 疑 憚 ; 若 無 此 氣 , 則 其 一 時 所 為 雖 未 必 不 出 於 道 義 , 然 其 體 有 所 不 充 , 則 亦 不 免 於 疑 懼 , 而 不 足 以 有 為 矣 。 是 集 義 所 生 者 , 非 義 襲 而 取 之 也 。 行 有 不 慊 於 心 , 則 餒 矣 。 我 故 曰 , 告 子 未 嘗 知 義 , 以 其 外 之 也 。 慊 , 口 簟 反 , 又 口 劫 反 。 集 義 , 猶 言 積 善 , 蓋 欲 事 事 皆 合 於 義 也 。 襲 , 掩 取 也 , 如 齊 侯 襲 莒 之 襲 。 言 氣 雖 可 以 配 乎 道 義 , 而 其 養 之 之 始 , 乃 由 事 皆 合 義 , 自 反 常 直 , 是 以 無 所 愧 怍 , 而 此 氣 自 然 發 生 於 中 。 非 由 只 行 一 事 偶 合 於 義 , 便 可 掩 襲 於 外 而 得 之 也 。 慊 , 快 也 , 足 也 。 言 所 行 一 有 不 合 於 義 , 而 自 反 不 直 , 則 不 足 於 心 而 其 體 有 所 不 充 矣 。 然 則 義 豈 在 外 哉 ? 告 子 不 知 此 理 , 乃 曰 仁 內 義 外 , 而 不 復 以 義 為 事 , 則 必 不 能 集 義 以 生 浩 然 之 氣 矣 。 上 文 不 得 於 言 勿 求 於 心 , 即 外 義 之 意 , 詳 見 告 子 上 篇 。 必 有 事 焉 而 勿 正 , 心 勿 忘 , 勿 助 長 也 。 無 若 宋 人 然 : 宋 人 有 閔 其 苗 之 不 長 而 揠 之 者 , 芒 芒 然 歸 。 謂 其 人 曰 : 『 今 日 病 矣 , 予 助 苗 長 矣 。 』 其 子 趨 而 往 視 之 , 苗 則 槁 矣 。 天 下 之 不 助 苗 長 者 寡 矣 。 以 為 無 益 而 舍 之 者 , 不 耘 苗 者 也 ; 助 之 長 者 , 揠 苗 者 也 。 非 徒 無 益 , 而 又 害 之 。 」 長 , 上 聲 。 揠 , 烏 八 反 。 舍 , 上 聲 。 必 有 事 焉 而 勿 正 , 趙 氏 、 程 子 以 七 字 為 句 。 近 世 或 并 下 文 心 字 讀 之 者 亦 通 。 必 有 事 焉 , 有 所 事 也 , 如 有 事 於 顓 臾 之 有 事 。 正 , 預 期 也 。 春 秋 傳 曰 「 戰 不 正 勝 」 , 是 也 。 如 作 正 心 義 亦 同 。 此 與 大 學 之 所 謂 正 心 者 , 語 意 自 不 同 也 。 此 言 養 氣 者 , 必 以 集 義 為 事 , 而 勿 預 期 其 效 。 其 或 未 充 , 則 但 當 勿 忘 其 所 有 事 , 而 不 可 作 為 以 助 其 長 , 乃 集 義 養 氣 之 節 度 也 。 閔 , 憂 也 。 揠 , 拔 也 。 芒 芒 , 無 知 之 貌 。 其 人 , 家 人 也 。 病 , 疲 倦 也 。 舍 之 不 耘 者 , 忘 其 所 有 事 。 揠 而 助 之 長 者 , 正 之 不 得 , 而 妄 有 作 為 者 也 。 然 不 耘 則 失 養 而 已 , 揠 則 反 以 害 之 。 無 是 二 者 , 則 氣 得 其 養 而 無 所 害 矣 。 如 告 子 不 能 集 義 , 而 欲 強 制 其 心 , 則 必 不 能 免 於 正 助 之 病 。 其 於 所 謂 浩 然 者 , 蓋 不 惟 不 善 養 , 而 又 反 害 之 矣 。 「 何 謂 知 言 ? 」 曰 : 「 詖 辭 知 其 所 蔽 , 淫 辭 知 其 所 陷 , 邪 辭 知 其 所 離 , 遁 辭 知 其 所 窮 。 生 於 其 心 , 害 於 其 政 ; 發 於 其 政 , 害 於 其 事 。 聖 人 復 起 , 必 從 吾 言 矣 。 」 詖 , 彼 寄 反 。 復 , 扶 又 反 。 此 公 孫 丑 復 問 而 孟 子 答 之 也 。 詖 , 偏 陂 也 。 淫 , 放 蕩 也 。 邪 , 邪 僻 也 。 遁 , 逃 避 也 。 四 者 相 因 , 言 之 病 也 。 蔽 , 遮 隔 也 。 陷 , 沈 溺 也 。 離 , 叛 去 也 。 窮 , 困 屈 也 。 四 者 亦 相 因 , 則 心 之 失 也 。 人 之 有 言 , 皆 本 於 心 。 其 心 明 乎 正 理 而 無 蔽 , 然 後 其 言 平 正 通 達 而 無 病 ; 苟 為 不 然 , 則 必 有 是 四 者 之 病 矣 。 即 其 言 之 病 , 而 知 其 心 之 失 , 又 知 其 害 於 政 事 之 決 然 而 不 可 易 者 如 此 。 非 心 通 於 道 , 而 無 疑 於 天 下 之 理 , 其 孰 能 之 ? 彼 告 子 者 , 不 得 於 言 而 不 肯 求 之 於 心 ; 至 為 義 外 之 說 , 則 自 不 免 於 四 者 之 病 , 其 何 以 知 天 下 之 言 而 無 所 疑 哉 ? 程 子 曰 : 「 心 通 乎 道 , 然 後 能 辨 是 非 , 如 持 權 衡 以 較 輕 重 , 孟 子 所 謂 知 言 是 也 。 」 又 曰 : 「 孟 子 知 言 , 正 如 人 在 堂 上 , 方 能 辨 堂 下 人 曲 直 。 若 猶 未 免 雜 於 堂 下 眾 人 之 中 , 則 不 能 辨 決 矣 。 」 「 宰 我 、 子 貢 善 為 說 辭 , 冉 牛 、 閔 子 、 顏 淵 善 言 德 行 。 孔 子 兼 之 , 曰 : 『 我 於 辭 命 則 不 能 也 。 』 然 則 夫 子 既 聖 矣 乎 ? 」 行 , 去 聲 。 此 一 節 , 林 氏 以 為 皆 公 孫 丑 之 問 是 也 。 說 辭 , 言 語 也 。 德 行 , 得 於 心 而 見 於 行 事 者 也 。 三 子 善 言 德 行 者 , 身 有 之 , 故 言 之 親 切 而 有 味 也 。 公 孫 丑 言 數 子 各 有 所 長 , 而 孔 子 兼 之 , 然 猶 自 謂 不 能 於 辭 命 。 今 孟 子 乃 自 謂 我 能 知 言 , 又 善 養 氣 , 則 是 兼 言 語 德 行 而 有 之 , 然 則 豈 不 既 聖 矣 乎 ? 此 夫 子 , 指 孟 子 也 。 程 子 曰 : 「 孔 子 自 謂 不 能 於 辭 命 者 , 欲 使 學 者 務 本 而 已 。 」 曰 : 「 惡 ! 是 何 言 也 ? 昔 者 子 貢 、 問 於 孔 子 曰 :『 夫 子 聖 矣 乎 ? 』 孔 子 曰 : 『 聖 則 吾 不 能 , 我 學 不 厭 而 教 不 倦 也 。 』 子 貢 曰 : 『 學 不 厭 , 智 也 ; 教 不 倦 , 仁 也 。 仁 且 智 , 夫 子 既 聖 矣 ! 』 夫 聖 , 孔 子 不 居 , 是 何 言 也 ? 」 惡 , 平 聲 。 夫 聖 之 夫 , 音 扶 。 惡 , 驚 歎 辭 也 。 昔 者 以 下 , 孟 子 不 敢 當 丑 之 言 , 而 引 孔 子 、 子 貢 問 答 之 辭 以 告 之 也 。 此 夫 子 , 指 孔 子 也 。 學 不 厭 者 , 智 之 所 以 自 明 ; 教 不 倦 者 , 仁 之 所 以 及 物 。 再 言 「 是 何 言 也 」 , 以 深 拒 之 。 「 昔 者 竊 聞 之 : 子 夏 、 子 游 、 子 張 皆 有 聖 人 之 一 體 , 冉 牛 、 閔 子 、 顏 淵 則 具 體 而 微 。 敢 問 所 安 。 」 此 一 節 , 林 氏 亦 以 為 皆 公 孫 丑 之 問 , 是 也 。 一 體 , 猶 一 肢 也 。 具 體 而 微 , 謂 有 其 全 體 , 但 未 廣 大 耳 。 安 , 處 也 。 公 孫 丑 復 問 孟 子 既 不 敢 比 孔 子 , 則 於 此 數 子 欲 何 所 處 也 。 曰 : 「 姑 舍 是 。 」 舍 , 上 聲 。 孟 子 言 且 置 是 者 , 不 欲 以 數 子 所 至 者 自 處 也 。 曰 : 「 伯 夷 、 伊 尹 何 如 ? 」 曰 : 「 不 同 道 。 非 其 君 不 事 , 非 其 民 不 使 ; 治 則 進 , 亂 則 退 , 伯 夷 也 。 何 事 非 君 , 何 使 非 民 ; 治 亦 進 , 亂 亦 進 , 伊 尹 也 。 可 以 仕 則 仕 , 可 以 止 則 止 , 可 以 久 則 久 , 可 以 速 則 速 , 孔 子 也 。 皆 古 聖 人 也 , 吾 未 能 有 行 焉 ; 乃 所 願 , 則 學 孔 子 也 。 」 治 , 去 聲 。 伯 夷 , 孤 竹 君 之 長 子 。 兄 弟 遜 國 , 避 紂 隱 居 , 聞 文 王 之 德 而 歸 之 。 及 武 王 伐 紂 , 去 而 餓 死 。 伊 尹 , 有 莘 之 處 士 。 湯 聘 而 用 之 , 使 之 就 桀 。 桀 不 能 用 , 復 歸 於 湯 。 如 是 者 五 , 乃 相 湯 而 伐 桀 也 。 三 聖 人 事 , 詳 見 此 篇 之 末 及 萬 章 下 篇 。 「 伯 夷 、 伊 尹 於 孔 子 , 若 是 班 乎 ? 」 曰 : 「 否 。 自 有 生 民 以 來 , 未 有 孔 子 也 。 」 班 , 齊 等 之 貌 。 公 孫 丑 問 , 而 孟 子 答 之 以 不 同 也 。 曰 : 「 然 則 有 同 與 ? 」 曰 : 「 有 。 得 百 里 之 地 而 君 之 , 皆 能 以 朝 諸 侯 有 天 下 。 行 一 不 義 、 殺 一 不 辜 而 得 天 下 , 皆 不 為 也 。 是 則 同 。 」 與 , 平 聲 。 朝 , 音 潮 。 有 , 言 有 同 也 。 以 百 里 而 王 天 下 , 德 之 盛 也 。 行 一 不 義 、 殺 一 不 辜 而 得 天 下 有 所 不 為 , 心 之 正 也 。 聖 人 之 所 以 為 聖 人 , 其 本 根 節 目 之 大 者 , 惟 在 於 此 。 於 此 不 同 , 則 亦 不 足 以 為 聖 人 矣 。 曰 : 「 敢 問 其 所 以 異 ? 」 曰 : 「 宰 我 、 子 貢 、 有 若 智 足 以 知 聖 人 。 汙 , 不 至 阿 其 所 好 。 汙 , 音 蛙 。 好 , 去 聲 。 汙 , 下 也 。 三 子 智 足 以 知 夫 子 之 道 。 假 使 汙 下 , 必 不 阿 私 所 好 而 空 譽 之 , 明 其 言 之 可 信 也 。 宰 我 曰 : 『 以 予 觀 於 夫 子 , 賢 於 堯 舜 遠 矣 。 』 程 子 曰 : 「 語 聖 則 不 異 , 事 功 則 有 異 。 夫 子 賢 於 堯 舜 , 語 事 功 也 。 蓋 堯 舜 治 天 下 , 夫 子 又 推 其 道 以 垂 教 萬 世 。 堯 舜 之 道 , 非 得 孔 子 , 則 後 世 亦 何 所 據 哉 ? 」 子 貢 曰 : 『 見 其 禮 而 知 其 政 , 聞 其 樂 而 知 其 德 。 由 百 世 之 後 , 等 百 世 之 王 , 莫 之 能 違 也 。 自 生 民 以 來 , 未 有 夫 子 也 。 』 言 大 凡 見 人 之 禮 , 則 可 以 知 其 政 ; 聞 人 之 樂 , 則 可 以 知 其 德 。 是 以 我 從 百 世 之 後 , 差 等 百 世 之 王 , 無 有 能 遁 其 情 者 , 而 見 其 皆 莫 若 夫 子 之 盛 也 。 有 若 曰 : 『 豈 惟 民 哉 ? 麒 麟 之 於 走 獸 , 鳳 凰 之 於 飛 鳥 , 太 山 之 於 丘 垤 , 河 海 之 於 行 潦 , 類 也 。 聖 人 之 於 民 , 亦 類 也 。 出 於 其 類 , 拔 乎 其 萃 , 自 生 民 以 來 , 未 有 盛 於 孔 子 也 。 』 」 垤 , 大 結 反 。 潦 , 音 老 。 麒 麟 , 毛 蟲 之 長 。 鳳 凰 , 羽 蟲 之 長 。 垤 , 蟻 封 也 。 行 潦 , 道 上 無 源 之 水 也 。 出 , 高 出 也 。 拔 , 特 起 也 。 萃 , 聚 也 。 言 自 古 聖 人 , 固 皆 異 於 眾 人 , 然 未 有 如 孔 子 之 尤 盛 者 也 。 程 子 曰 : 「 孟 子 此 章 , 擴 前 聖 所 未 發 , 學 者 所 宜 潛 心 而 玩 索 也 。 」

    孟 子 曰 : 「 以 力 假 仁 者 霸 , 霸 必 有 大 國 ,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 王 不 待 大 。 湯 以 七 十 里 , 文 王 以 百 里 。 力 〔 一 〕 , 謂 土 地 甲 兵 之 力 。 假 仁 者 , 本 無 是 心 , 而 借 其 事 以 為 功 者 也 。 霸 , 若 齊 桓 晉 文 是 也 。 以 德 行 仁 , 則 自 吾 之 得 於 心 者 推 之 , 無 適 而 非 仁 也 。 以 力 服 人 者 , 非 心 服 也 , 力 不 贍 也 ; 以 德 服 人 者 , 中 心 悅 而 誠 服 也 , 如 七 十 子 之 服 孔 子 也 。 詩 云 : 『 自 西 自 東 , 自 南 自 北 , 無 思 不 服 。 』 此 之 謂 也 。 」 贍 , 足 也 。 詩 大 雅 文 王 有 聲 之 篇 。 王 霸 之 心 , 誠 偽 不 同 。 故 人 所 以 應 之 者 , 其 不 同 亦 如 此 。 鄒 氏 曰 : 「 以 力 服 人 者 , 有 意 於 服 人 , 而 人 不 敢 不 服 ; 以 德 服 人 者 , 無 意 於 服 人 , 而 人 不 能 不 服 。 從 古 以 來 , 論 王 霸 者 多 矣 , 未 有 若 此 章 之 深 切 而 著 明 也 。 」

〔 一 〕 「 力 」 字 , 原 書 誤 為 「 券 」 。

    孟 子 曰 : 「 仁 則 榮 , 不 仁 則 辱 。 今 惡 辱 而 居 不 仁 , 是 猶 惡 溼 而 居 下 也 。 惡 , 去 聲 , 下 同 。 好 榮 惡 辱 , 人 之 常 情 。 然 徒 惡 之 而 不 去 其 得 之 之 道 , 不 能 免 也 。 如 惡 之 , 莫 如 貴 德 而 尊 士 , 賢 者 在 位 , 能 者 在 職 。 國 家 閒 暇 , 及 是 時 明 其 政 刑 。 雖 大 國 , 必 畏 之 矣 。 閒 , 音 閑 。 此 因 其 惡 辱 之 情 , 而 進 之 以 強 仁 之 事 也 。 貴 德 , 猶 尚 德 也 。 士 , 則 指 其 人 而 言 之 。 賢 , 有 德 者 , 使 之 在 位 , 則 足 以 正 君 而 善 俗 。 能 , 有 才 者 , 使 之 在 職 , 則 足 以 修 政 而 立 事 。 國 家 閒 暇 , 可 以 有 為 之 時 也 。 詳 味 及 字 , 則 惟 日 不 足 之 意 可 見 矣 。 詩 云 : 『 迨 天 之 未 陰 雨 , 徹 彼 桑 土 , 綢 繆 牖 戶 。 今 此 下 民 , 或 敢 侮 予 ? 』 孔 子 曰 : 『 為 此 詩 者 , 其 知 道 乎 ! 能 治 其 國 家 , 誰 敢 侮 之 ? 』 徹 , 直 列 反 。 土 , 音 杜 。 綢 , 音 稠 。 繆 , 武 彪 反 。 詩 豳 風 鴟 鴞 之 篇 , 周 公 之 所 作 也 。 迨 , 及 也 。 徹 , 取 也 。 桑 土 , 桑 根 之 皮 也 。 綢 繆 , 纏 綿 補 葺 也 。 牖 戶 , 巢 之 通 氣 出 入 處 也 。 予 , 鳥 自 謂 也 。 言 我 之 備 患 詳 密 如 此 , 今 此 在 下 之 人 , 或 敢 有 侮 予 者 乎 ? 周 公 以 鳥 之 為 巢 如 此 , 比 君 之 為 國 , 亦 當 思 患 而 預 防 之 。 孔 子 讀 而 贊 之 , 以 為 知 道 也 。 今 國 家 閒 暇 , 及 是 時 般 樂 怠 敖 , 是 自 求 禍 也 。 般 、 音 盤 。 樂 , 音 洛 。 敖 , 音 傲 。 言 其 縱 欲 偷 安 , 亦 惟 日 不 足 也 。 禍 褔 無 不 自 己 求 之 者 。 結 上 文 之 意 。 詩 云 : 『 永 言 配 命 , 自 求 多 褔 。 』 太 甲 曰 : 『 天 作 孽 , 猶 可 違 ; 自 作 孽 , 不 可 活 。 』 此 之 謂 也 。 」 孽 , 魚 列 反 。 詩 大 雅 文 王 之 篇 。 永 , 長 也 。 言 , 猶 念 也 。 配 , 合 也 。 命 , 天 命 也 。 此 言 褔 之 自 己 求 者 。 太 甲 , 商 書 篇 名 。 孽 , 禍 也 。 違 , 避 也 。 活 , 生 也 , 書 作 逭 。 逭 , 猶 緩 也 。 此 言 禍 之 自 己 求 者 。

    孟 子 曰 : 「 尊 賢 使 能 , 俊 傑 在 位 , 則 天 下 之 士 皆 悅 而 願 立 於 其 朝 矣 。 朝 , 音 潮 。 俊 傑 , 才 德 之 異 於 眾 者 。 市 廛 而 不 征 , 法 而 不 廛 , 則 天 下 之 商 皆 悅 而 願 藏 於 其 市 矣 。 廛 , 市 宅 也 。 張 子 曰 : 「 或 賦 其 市 地 之 廛 , 而 不 征 其 貨 ; 或 治 之 以 市 官 之 法 , 而 不 賦 其 廛 。 蓋 逐 末 者 多 則 廛 以 抑 之 , 少 則 不 必 廛 也 。 」 關 譏 而 不 征 , 則 天 下 之 旅 皆 悅 而 願 出 於 其 路 矣 。 解 見 前 篇 。 耕 者 助 而 不 稅 , 則 天 下 之 農 皆 悅 而 願 耕 於 其 野 矣 。 但 使 出 力 以 助 耕 公 田 , 而 不 稅 其 私 田 也 。 廛 無 夫 里 之 布 , 則 天 下 之 民 皆 悅 而 願 為 之 氓 矣 。 氓 , 音 盲 。 周 禮 : 「 宅 不 毛 者 有 里 布 , 民 無 職 事 者 , 出 夫 家 之 征 。 」 鄭 氏 謂 : 「 宅 不 種 桑 麻 者 , 罰 之 使 出 一 里 二 十 五 家 之 布 ; 民 無 常 業 者 , 罰 之 使 出 一 夫 百 畝 之 稅 , 一 家 力 役 之 征 也 。 」 今 戰 國 時 , 一 切 取 之 。 市 宅 之 民 , 已 賦 其 廛 , 又 令 出 此 夫 里 之 布 , 非 先 王 之 法 也 。 氓 , 民 也 。 信 能 行 此 五 者 , 則 鄰 國 之 民 仰 之 若 父 母 矣 。 率 其 子 弟 , 攻 其 父 母 , 自 生 民 以 來 , 未 有 能 濟 者 也 。 如 此 , 則 無 敵 於 天 下 。 無 敵 於 天 下 者 , 天 吏 也 。 然 而 不 王 者 , 未 之 有 也 。 」 呂 氏 曰 : 「 奉 行 天 命 , 謂 之 天 吏 。 廢 興 存 亡 , 惟 天 所 命 , 不 敢 不 從 , 若 湯 武 是 也 。 』 此 章 言 能 行 王 政 , 則 寇 戎 為 父 子 ; 不 行 王 政 , 則 赤 子 為 仇 讎 。

    孟 子 曰 : 「 人 皆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 天 地 以 生 物 為 心 , 而 所 生 之 物 因 各 得 夫 天 地 生 物 之 心 以 為 心 , 所 以 人 皆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也 。 先 王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 斯 有 不 忍 人 之 政 矣 。 以 不 忍 人 之 心 , 行 不 忍 人 之 政 , 治 天 下 可 運 之 掌 上 。 言 眾 人 雖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 然 物 欲 害 之 , 存 焉 者 寡 , 故 不 能 察 識 而 推 之 政 事 之 閒 ; 惟 聖 人 全 體 此 心 , 隨 感 而 應 , 故 其 所 行 無 非 不 忍 人 之 政 也 。 所 以 謂 人 皆 有 不 忍 人 之 心 者 , 今 人 乍 見 孺 子 將 入 於 井 , 皆 有 怵 惕 惻 隱 之 心 。 非 所 以 內 交 於 孺 子 之 父 母 也 , 非 所 以 要 譽 於 鄉 黨 朋 友 也 , 非 惡 其 聲 而 然 也 。 怵 , 音 黜 。 內 , 讀 為 納 。 要 , 平 聲 。 惡 , 去 聲 , 下 同 。 乍 , 猶 忽 也 。 怵 惕 , 驚 動 貌 。 惻 , 傷 之 切 也 。 隱 , 痛 之 深 也 。 此 即 所 謂 不 忍 人 之 心 也 。 內 , 結 。 要 , 求 。 聲 , 名 也 。 言 乍 見 之 時 , 便 有 此 心 , 隨 見 而 發 , 非 由 此 三 者 而 然 也 。 程 子 曰 : 「 滿 腔 子 是 惻 隱 之 心 。 」 謝 氏 曰 : 「 人 須 是 識 其 真 心 。 方 乍 見 孺 子 入 井 之 時 , 其 心 怵 惕 , 乃 真 心 也 。 非 思 而 得 , 非 勉 而 中 , 天 理 之 自 然 也 。 內 交 、 要 譽 、 惡 其 聲 而 然 , 即 人 欲 之 私 矣 。 」 由 是 觀 之 , 無 惻 隱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羞 惡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辭 讓 之 心 , 非 人 也 ; 無 是 非 之 心 , 非 人 也 。 惡 , 去 聲 , 下 同 。 羞 , 恥 己 之 不 善 也 。 惡 , 憎 人 之 不 善 也 。 辭 , 解 使 去 己 也 。 讓 , 推 以 與 人 也 。 是 , 知 其 善 而 以 為 是 也 。 非 , 知 其 惡 而 以 為 非 也 。 人 之 所 以 為 心 , 不 外 乎 是 四 者 , 故 因 論 惻 隱 而 悉 數 之 。 言 人 若 無 此 , 則 不 得 謂 之 人 , 所 以 明 其 必 有 也 。 惻 隱 之 心 , 仁 之 端 也 ; 羞 惡 之 心 , 義 之 端 也 ; 辭 讓 之 心 , 禮 之 端 也 ; 是 非 之 心 , 智 之 端 也 。 惻 隱 、 羞 惡 、 辭 讓 、 是 非 , 情 也 。 仁 、 義 、 禮 、 智 , 性 也 。 心 , 統 性 情 者 也 。 端 , 緒 也 。 因 其 情 之 發 , 而 性 之 本 然 可 得 而 見 , 猶 有 物 在 中 而 緒 見 於 外 也 。 人 之 有 是 四 端 也 , 猶 其 有 四 體 也 。 有 是 四 端 而 自 謂 不 能 者 , 自 賊 者 也 ; 謂 其 君 不 能 者 , 賊 其 君 者 也 。 四 體 , 四 支 , 人 之 所 必 有 者 也 。 自 謂 不 能 者 , 物 欲 蔽 之 耳 。 凡 有 四 端 於 我 者 , 知 皆 擴 而 充 之 矣 , 若 火 之 始 然 , 泉 之 始 達 。 苟 能 充 之 , 足 以 保 四 海 ; 苟 不 充 之 , 不 足 以 事 父 母 。 」 擴 , 音 廓 。 擴 , 推 廣 之 意 。 充 , 滿 也 。 四 端 在 我 , 隨 處 發 見 。 知 皆 即 此 推 廣 , 而 充 滿 其 本 然 之 量 , 則 其 日 新 又 新 , 將 有 不 能 自 已 者 矣 。 能 由 此 而 遂 充 之 , 則 四 海 雖 遠 , 亦 吾 度 內 , 無 難 保 者 ; 不 能 充 之 , 則 雖 事 之 至 近 而 不 能 矣 。 此 章 所 論 人 之 性 情 , 心 之 體 用 , 本 然 全 具 , 而 各 有 條 理 如 此 。 學 者 於 此 , 反 求 默 識 而 擴 充 之 , 則 天 之 所 以 與 我 者 , 可 以 無 不 盡 矣 。 程 子 曰 : 「 人 皆 有 是 心 , 惟 君 子 為 能 擴 而 充 之 。 不 能 然 者 , 皆 自 棄 也 。 然 其 充 與 不 充 , 亦 在 我 而 已 矣 。 」 又 曰 : 「 四 端 不 言 信 者 , 既 有 誠 心 為 四 端 , 則 信 在 其 中 矣 。 」 愚 按 : 四 端 之 信 , 猶 五 行 之 土 。 無 定 位 , 無 成 名 , 無 專 氣 。 而 水 、 火 、 金 、 木 , 無 不 待 是 以 生 者 。 故 土 於 四 行 無 不 在 , 於 四 時 則 寄 王 焉 , 其 理 亦 猶 是 也 。

    孟 子 曰 : 「 矢 人 豈 不 仁 於 函 人 哉 ? 矢 人 唯 恐 不 傷 人 , 函 人 唯 恐 傷 人 。 巫 匠 亦 然 , 故 術 不 可 不 慎 也 。 ● , 音 含 。 ● , 甲 也 。 惻 隱 之 心 人 皆 有 之 , 是 矢 人 之 心 , 本 非 不 如 ● 人 之 仁 也 。 巫 者 為 人 祈 祝 , 利 人 之 生 。 匠 者 作 為 棺 槨 , 利 人 之 死 。 孔 子 曰 : 『 里 仁 為 美 。 擇 不 處 仁 , 焉 得 智 ? 』 夫 仁 , 天 之 尊 爵 也 , 人 之 安 宅 也 。 莫 之 禦 而 不 仁 , 是 不 智 也 。 焉 , 於 虔 反 。 夫 , 音 扶 。 里 有 仁 厚 之 俗 者 , 猶 以 為 美 。 人 擇 所 以 自 處 而 不 於 仁 , 安 得 為 智 乎 ? 此 孔 子 之 言 也 。 仁 、 義 、 禮 、 智 , 皆 天 所 與 之 良 貴 。 而 仁 者 天 地 生 物 之 心 , 得 之 最 先 , 而 兼 統 四 者 , 所 謂 元 者 善 之 長 也 , 故 曰 尊 爵 。 在 人 則 為 本 心 全 體 之 德 , 有 天 理 自 然 之 安 , 無 人 欲 陷 溺 之 危 。 人 當 常 在 其 中 , 而 不 可 須 臾 離 者 也 , 故 曰 安 宅 。 此 又 孟 子 釋 孔 子 之 意 , 以 為 仁 道 之 大 如 此 , 而 自 不 為 之 , 豈 非 不 智 之 甚 乎 ? 不 仁 、 不 智 、 無 禮 、 無 義 , 人 役 也 。 人 役 而 恥 為 役 , 由 弓 人 而 恥 為 弓 , 矢 人 而 恥 為 矢 也 。 由 , 與 猶 通 。 以 不 仁 故 不 智 , 不 智 故 不 知 禮 義 之 所 在 。 如 恥 之 , 莫 如 為 仁 。 此 亦 因 人 愧 恥 之 心 , 而 引 之 使 志 於 仁 也 。 不 言 智 、 禮 、 義 者 , 仁 該 全 體 。 能 為 仁 , 則 三 者 在 其 中 矣 。 仁 者 如 射 , 射 者 正 己 而 後 發 。 發 而 不 中 , 不 怨 勝 己 者 , 反 求 諸 己 而 已 矣 。 」 中 , 去 聲 。 為 仁 由 己 , 而 由 人 乎 哉 ?

    孟 子 曰 : 「 子 路 , 人 告 之 以 有 過 則 喜 。 喜 其 得 聞 而 改 之 , 其 勇 於 自 修 如 此 。 周 子 曰 : 「 仲 由 喜 聞 過 , 令 名 無 窮 焉 。 今 人 有 過 , 不 喜 人 規 , 如 諱 疾 而 忌 醫 , 寧 滅 其 身 而 無 悟 也 。 噫 ! 」 程 子 曰 : 「 子 路 , 人 告 之 以 有 過 則 喜 , 亦 可 謂 百 世 之 師 矣 。 」 禹 聞 善 言 則 拜 。 書 曰 : 「 禹 拜 昌 言 。 」 蓋 不 待 有 過 , 而 能 屈 己 以 受 天 下 之 善 也 。 大 舜 有 大 焉 , 善 與 人 同 。 舍 己 從 人 , 樂 取 於 人 以 為 善 。 舍 , 上 聲 。 樂 , 音 洛 。 言 舜 之 所 為 , 又 有 大 於 禹 與 子 路 者 。 善 與 人 同 , 公 天 下 之 善 而 不 為 私 也 。 己 未 善 , 則 無 所 繫 吝 而 舍 以 從 人 ; 人 有 善 , 則 不 待 勉 強 而 取 之 於 己 , 此 善 與 人 同 之 目 也 。 自 耕 、 稼 、 陶 、 漁 以 至 為 帝 , 無 非 取 於 人 者 。 舜 之 側 微 , 耕 于 歷 山 , 陶 于 河 濱 , 漁 于 雷 澤 。 取 諸 人 以 為 善 , 是 與 人 為 善 者 也 。 故 君 子 莫 大 乎 與 人 為 善 。 」 與 , 猶 許 也 , 助 也 。 取 彼 之 善 而 為 之 於 我 , 則 彼 益 勸 於 為 善 矣 , 是 我 助 其 為 善 也 。 能 使 天 下 之 人 皆 勸 於 為 善 , 君 子 之 善 , 孰 大 於 此 。 此 章 言 聖 賢 樂 善 之 誠 , 初 無 彼 此 之 閒 。 故 其 在 人 者 有 以 裕 於 己 , 在 己 者 有 以 及 於 人 。

    孟 子 曰 : 「 伯 夷 , 非 其 君 不 事 , 非 其 友 不 友 。 不 立 於 惡 人 之 朝 , 不 與 惡 人 言 。 立 於 惡 人 之 朝 , 與 惡 人 言 , 如 以 朝 衣 朝 冠 坐 於 塗 炭 。 推 惡 惡 之 心 , 思 與 鄉 人 立 , 其 冠 不 正 , 望 望 然 去 之 , 若 將 浼 焉 。 是 故 諸 侯 雖 有 善 其 辭 命 而 至 者 , 不 受 也 。 不 受 也 者 , 是 亦 不 屑 就 已 。 朝 , 音 潮 。 惡 惡 , 上 去 聲 , 下 如 字 。 浼 , 莫 罪 反 。 塗 , 泥 也 。 鄉 人 , 鄉 里 之 常 人 也 。 望 望 , 去 而 不 顧 之 貌 。 浼 , 汙 也 。 屑 , 趙 氏 曰 : 「 潔 也 。 」 說 文 曰 : 「 動 作 切 切 也 。 」 不 屑 就 , 言 不 以 就 之 為 潔 , 而 切 切 於 是 也 。 已 , 語 助 辭 。 柳 下 惠 , 不 羞 汙 君 , 不 卑 小 官 。 進 不 隱 賢 , 必 以 其 道 。 遺 佚 而 不 怨 , 阨 窮 而 不 憫 。 故 曰 : 『 爾 為 爾 , 我 為 我 , 雖 袒 裼 裸 裎 於 我 側 , 爾 焉 能 浼 我 哉 ? 』 故 由 由 然 與 之 偕 而 不 自 失 焉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者 , 是 亦 不 屑 去 已 。 」 佚 , 音 逸 。 袒 , 音 但 。 裼 , 音 錫 。 裸 , 魯 果 反 。 裎 , 音 程 。 焉 能 之 焉 , 於 虔 反 。 柳 下 惠 , 魯 大 夫 展 禽 , 居 柳 下 而 謚 惠 也 。 不 隱 賢 , 不 枉 道 也 。 遺 佚 , 放 棄 也 。 阨 , 困 也 。 憫 , 憂 也 。 爾 為 爾 至 焉 能 浼 我 哉 , 惠 之 言 也 。 袒 裼 , 露 臂 也 。 裸 裎 , 露 身 也 。 由 由 , 自 得 之 貌 。 偕 , 並 處 也 。 不 自 失 , 不 失 其 止 也 。 援 而 止 之 而 止 者 , 言 欲 去 而 可 留 也 。 孟 子 曰 : 「 伯 夷 隘 , 柳 下 惠 不 恭 。 隘 與 不 恭 , 君 子 不 由 也 。 」 隘 , 狹 窄 也 。 不 恭 , 簡 慢 也 。 夷 、 惠 之 行 , 固 皆 造 乎 至 極 之 地 。 然 既 有 所 偏 , 則 不 能 無 弊 , 故 不 可 由 也 。


孟 子 集 注 卷 四 公 孫 丑 章 句 下


凡 十 四 章 。 自 第 二 章 以 下 , 記 孟 子 出 處 行 實 為 詳 。

    孟 子 曰 : 「 天 時 不 如 地 利 ,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 天 時 , 謂 時 日 支 干 、 孤 虛 、 王 相 之 屬 也 。 地 利 , 險 阻 、 城 池 之 固 也 。 人 和 , 得 民 心 之 和 也 。 三 里 之 城 , 七 里 之 郭 , 環 而 攻 之 而 不 勝 。 夫 環 而 攻 之 , 必 有 得 天 時 者 矣 ; 然 而 不 勝 者 , 是 天 時 不 如 地 利 也 。 夫 , 音 扶 。 三 里 七 里 , 城 郭 之 小 者 。 郭 , 外 城 。 環 , 圍 也 。 言 四 面 攻 圍 , 曠 日 持 久 , 必 有 值 天 時 之 善 者 。 城 非 不 高 也 , 池 非 不 深 也 , 兵 革 非 不 堅 利 也 , 米 粟 非 不 多 也 ; 委 而 去 之 , 是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也 。 革 , 甲 也 。 粟 , 穀 也 。 委 , 棄 也 。 言 不 得 民 心 , 民 不 為 守 也 。 故 曰 :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固 國 不 以 山 谿 之 險 ,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 得 道 者 多 助 , 失 道 者 寡 助 。 寡 助 之 至 , 親 戚 畔 之 ; 多 助 之 至 , 天 下 順 之 。 域 , 界 限 也 。 以 天 下 之 所 順 , 攻 親 戚 之 所 畔 ; 故 君 子 有 不 戰 , 戰 必 勝 矣 。 」 言 不 戰 則 已 , 戰 則 必 勝 。 尹 氏 曰 : 「 言 得 天 下 者 , 凡 以 得 民 心 而 已 。 」

    孟 子 將 朝 王 , 王 使 人 來 曰 : 「 寡 人 如 就 見 者 也 , 有 寒 疾 , 不 可 以 風 。 朝 將 視 朝 , 不 識 可 使 寡 人 得 見 乎 ? 」 對 曰 : 「 不 幸 而 有 疾 , 不 能 造 朝 。 」 章 內 朝 , 並 音 潮 , 惟 朝 將 之 朝 , 如 字 。 造 , 七 到 反 , 下 同 。 王 , 齊 王 也 。 孟 子 本 將 朝 王 , 王 不 知 而 託 疾 以 召 孟 子 , 故 孟 子 亦 以 疾 辭 也 。 明 「 昔 者 辭 以 病 , 今 日 弔 , 或 者 不 可 乎 ? 」 曰 : 「 昔 者 疾 , 今 日 愈 , 如 之 何 不 弔 ? 」 東 郭 氏 , 齊 大 夫 家 也 。 昔 者 , 昨 日 也 。 或 者 , 疑 辭 。 辭 疾 而 出 弔 , 與 孔 子 不 見 孺 悲 取 瑟 而 歌 同 意 。 王 使 人 問 疾 , 醫 來 。 孟 仲 子 對 曰 : 「 昔 者 有 王 命 , 有 采 薪 之 憂 , 不 能 造 朝 。 今 病 小 愈 , 趨 造 於 朝 , 我 不 識 能 至 否 乎 ? 」 使 數 人 要 於 路 , 曰 : 「 請 必 無 歸 , 而 造 於 朝 ! 」 要 , 平 聲 。 孟 仲 子 , 趙 氏 以 為 孟 子 之 從 昆 弟 , 學 於 孟 子 者 也 。 采 薪 之 憂 , 言 病 不 能 采 薪 , 謙 辭 也 。 仲 子 權 辭 以 對 , 又 使 人 要 孟 子 令 勿 歸 而 造 朝 , 以 實 己 言 。 不 得 已 而 之 景 丑 氏 宿 焉 。 景 子 曰 :「 內 則 父 子 , 外 則 君 臣 , 人 之 大 倫 也 。 父 子 主 恩 , 君 臣 主 敬 。 丑 見 王 之 敬 子 也 , 未 見 所 以 敬 王 也 。 」 曰 : 「 惡 ! 是 何 言 也 ! 齊 人 無 以 仁 義 與 王 言 者 , 豈 以 仁 義 為 不 美 也 ? 其 心 曰 『 是 何 足 與 言 仁 義 也 』 云 爾 , 則 不 敬 莫 大 乎 是 。 我 非 堯 舜 之 道 , 不 敢 以 陳 於 王 前 , 故 齊 人 莫 如 我 敬 王 也 。 」 惡 , 平 聲 , 下 同 。 景 丑 氏 , 齊 大 夫 家 也 。 景 子 , 景 丑 也 。 惡 , 歎 辭 也 。 景 丑 所 言 , 敬 之 小 者 也 ; 孟 子 所 言 , 敬 之 大 者 也 。 景 子 曰 : 「 否 , 非 此 之 謂 也 。 禮 曰 : 『 父 召 , 無 諾 ; 君 命 召 , 不 俟 駕 。 』 固 將 朝 也 , 聞 王 命 而 遂 不 果 , 宜 與 夫 禮 若 不 相 似 然 。 」 夫 , 音 扶 , 下 同 。 禮 曰 : 「 父 命 呼 , 唯 而 不 諾 。 」 又 曰 : 「 君 命 召 , 在 官 不 俟 屨 , 在 外 不 俟 車 。 」 言 孟 子 本 欲 朝 王 , 而 聞 命 中 止 , 似 與 此 禮 之 意 不 同 也 。 曰 : 「 豈 謂 是 與 ? 曾 子 曰 : 『 晉 楚 之 富 , 不 可 及 也 。 彼 以 其 富 , 我 以 吾 仁 ; 彼 以 其 爵 , 我 以 吾 義 , 吾 何 慊 乎 哉 ? 』 夫 豈 不 義 而 曾 子 言 之 ? 是 或 一 道 也 。 天 下 有 達 尊 三 : 爵 一 , 齒 一 , 德 一 。 朝 廷 莫 如 爵 , 鄉 黨 莫 如 齒 , 輔 世 長 民 莫 如 德 。 惡 得 有 其 一 , 以 慢 其 二 哉 ? 與 , 平 聲 。 慊 , 口 簟 反 。 長 , 上 聲 。 慊 , 恨 也 , 少 也 。 或 作 嗛 , 字 書 以 為 口 銜 物 也 。 然 則 慊 亦 但 為 心 有 所 銜 之 義 , 其 為 快 、 為 足 、 為 恨 、 為 少 , 則 因 其 事 而 所 銜 有 不 同 耳 。 孟 子 言 我 之 意 , 非 如 景 子 之 所 言 者 。 因 引 曾 子 之 言 , 而 云 夫 此 豈 是 不 義 , 而 曾 子 肯 以 為 言 , 是 或 別 有 一 種 道 理 也 。 達 , 通 也 。 蓋 通 天 下 之 所 尊 , 有 此 三 者 。 曾 子 之 說 , 蓋 以 德 言 之 也 。 今 齊 王 但 有 爵 耳 , 安 得 以 此 慢 於 齒 德 乎 ? 故 將 大 有 為 之 君 , 必 有 所 不 召 之 臣 。 欲 有 謀 焉 , 則 就 之 。 其 尊 德 樂 道 , 不 如 是 不 足 與 有 為 也 。 樂 , 音 洛 。 大 有 為 之 君 , 大 有 作 為 , 非 常 之 君 也 。 程 子 曰 : 「 古 之 人 所 以 必 待 人 君 致 敬 盡 禮 而 後 往 者 , 非 欲 自 為 尊 大 也 , 為 是 故 耳 。 」 故 湯 之 於 伊 尹 , 學 焉 而 後 臣 之 , 故 不 勞 而 王 ; 桓 公 之 於 管 仲 , 學 焉 而 後 臣 之 , 故 不 勞 而 霸 。 先 從 受 學 , 師 之 也 。 後 以 為 臣 , 任 之 也 。 今 天 下 地 醜 德 齊 , 莫 能 相 尚 。 無 他 , 好 臣 其 所 教 , 而 不 好 臣 其 所 受 教 。 好 , 去 聲 。 醜 , 類 也 。 尚 , 過 也 。 所 教 , 謂 聽 從 於 己 , 可 役 使 者 也 。 所 受 教 , 謂 己 之 所 從 學 者 也 。 湯 之 於 伊 尹 , 桓 公 之 於 管 仲 , 則 不 敢 召 。 管 仲 且 猶 不 可 召 , 而 況 不 為 管 仲 者 乎 ? 」 不 為 管 仲 , 孟 子 自 謂 也 。 范 氏 曰 「 孟 子 之 於 齊 , 處 賓 師 之 位 , 非 當 仕 有 官 職 者 , 故 其 言 如 此 。 」 此 章 見 賓 師 不 以 趨 走 承 順 為 恭 , 而 以 責 難 陳 善 為 敬 ; 人 君 不 以 崇 高 富 貴 為 重 , 而 以 貴 德 尊 士 為 賢 , 則 上 下 交 而 德 業 成 矣 。

    陳 臻 問 曰 : 「 前 日 於 齊 , 王 餽 兼 金 一 百 而 不 受 ; 於 宋 , 餽 七 十 𤄙 而 受 ; 於 薛 , 餽 五 十 鎰 而 受 。 前 日 之 不 受 是 , 則 今 日 之 受 非 也 ; 今 日 之 受 是 , 則 前 日 之 不 受 非 也 。 夫 子 必 居 一 於 此 矣 。 」 陳 臻 , 孟 子 弟 子 。 兼 金 , 好 金 也 , 其 價 兼 倍 於 常 者 。 一 百 , 百 鎰 也 。 孟 子 曰 : 「 皆 是 也 。 皆 適 於 義 也 。 當 在 宋 也 , 予 將 有 遠 行 。 行 者 必 以 贐 , 辭 曰 : 『 餽 贐 。 』 予 何 為 不 受 ? 贐 , 徐 刃 反 。 贐 , 送 行 者 之 禮 也 。 當 在 薛 也 , 予 有 戒 心 。 辭 曰 : 『 聞 戒 。 』 故 為 兵 餽 之 , 予 何 為 不 受 ? 為 兵 之 為 , 去 聲 。 時 人 有 欲 害 孟 子 者 , 孟 子 設 兵 以 戒 備 之 。 薛 君 以 金 餽 孟 子 , 為 兵 備 。 辭 曰 「 聞 子 之 有 戒 心 也 」 。 若 於 齊 , 則 未 有 處 也 。 無 處 而 餽 之 , 是 貨 之 也 。 焉 有 君 子 而 可 以 貨 取 乎 ? 」 焉 , 於 虔 反 。 無 遠 行 戒 心 之 事 , 是 未 有 所 處 也 。 取 , 猶 致 也 。 尹 氏 曰 : 「 言 君 子 之 辭 受 取 予 , 惟 當 於 理 而 已 。 」

    孟 子 之 平 陸 。 謂 其 大 夫 曰 : 「 子 之 持 戟 之 士 , 一 日 而 三 失 伍 , 則 去 之 否 乎 ? 」 曰 : 「 不 待 三 。 」 去 , 上 聲 。 平 陸 , 齊 下 邑 也 。 大 夫 , 邑 宰 也 。 戟 , 有 枝 兵 也 。 士 , 戰 士 也 。 伍 , 行 列 也 。 去 之 , 殺 之 也 。 「 然 則 子 之 失 伍 也 亦 多 矣 。 凶 年 饑 歲 , 子 之 民 , 老 羸 轉 於 溝 壑 , 壯 者 散 而 之 四 方 者 , 幾 千 人 矣 。 」 曰 : 「 此 非 距 心 之 所 得 為 也 。 」 幾 , 上 聲 。 子 之 失 伍 , 言 其 失 職 , 猶 士 之 失 伍 也 。 距 心 , 大 夫 名 。 對 言 此 乃 王 之 失 政 使 然 , 非 我 所 得 專 為 也 。 曰 : 「 今 有 受 人 之 牛 羊 而 為 之 牧 之 者 , 則 必 為 之 求 牧 與 芻 矣 。 求 牧 與 芻 而 不 得 , 則 反 諸 其 人 乎 ? 抑 亦 立 而 視 其 死 與 ? 」 曰 : 「 此 則 距 心 之 罪 也 。 」 為 , 去 聲 。 死 與 之 與 , 平 聲 。 牧 之 , 養 之 也 。 牧 , 牧 地 也 。 芻 , 草 也 。 孟 子 言 若 不 得 自 專 , 何 不 致 其 事 而 去 。 他 日 , 見 於 王 曰 : 「 王 之 為 都 者 , 臣 知 五 人 焉 。 知 其 罪 者 , 惟 孔 距 心 。 為 王 誦 之 。 」 王 曰 : 「 此 則 寡 人 之 罪 也 。 」 見 , 音 現 。 為 王 之 為 , 去 聲 。 為 都 , 治 邑 也 。 邑 有 先 君 之 廟 曰 都 。 孔 , 大 夫 姓 也 。 為 王 誦 其 語 , 欲 以 諷 曉 王 也 。 陳 氏 曰 : 「 孟 子 一 言 而 齊 之 君 臣 舉 知 其 罪 , 固 足 以 興 邦 矣 。 然 而 齊 卒 不 得 為 善 國 者 , 豈 非 說 而 不 繹 , 從 而 不 改 故 邪 ? 」

    孟 子 謂 蚔 �Y 曰 : 「 子 之 辭 靈 丘 而 請 士 師 , 似 也 , 為 其 可 以 言 也 。 今 既 數 月 矣 , 未 可 以 言 與 ? 」 蚔 , 音 遲 。 �Y , 烏 花 反 。 為 , 去 聲 。 與 , 平 聲 。 蚔 �Y , 齊 大 夫 也 。 靈 丘 , 齊 下 邑 。 似 也 , 言 所 為 近 似 有 理 。 可 以 言 , 謂 士 師 近 王 , 得 以 諫 刑 罰 之 不 中 者 。 蚔 �Y 諫 於 王 而 不 用 , 致 為 臣 而 去 。 致 , 猶 還 也 。 齊 人 曰 : 「 所 以 為 蚔 �Y , 則 善 矣 ; 所 以 自 為 , 則 吾 不 知 也 。 」 為 , 去 聲 。 譏 孟 子 道 不 行 而 不 能 去 也 。 公 都 子 以 告 。 公 都 子 , 孟 子 弟 子 也 。 曰 : 「 吾 聞 之 也 : 有 官 守 者 , 不 得 其 職 則 去 ; 有 言 責 者 , 不 得 其 言 則 去 。 我 無 官 守 , 我 無 言 責 也 , 則 吾 進 退 , 豈 不 綽 綽 然 有 餘 裕 哉 ? 」 官 守 , 以 官 為 守 者 。 言 責 , 以 言 為 責 者 。 綽 綽 , 寬 貌 。 裕 , 寬 意 也 。 孟 子 居 賓 師 之 位 , 未 嘗 受 祿 。 故 其 進 退 之 際 , 寬 裕 如 此 。 尹 氏 曰 : 「 進 退 久 速 , 當 於 理 而 已 。 」

    孟 子 為 卿 於 齊 , 出 弔 於 滕 , 王 使 蓋 大 夫 王 驩 為 輔 行 。 王 驩 朝 暮 見 , 反 齊 滕 之 路 , 未 嘗 與 之 言 行 事 也 。 蓋 , 古 盍 反 。 見 , 音 現 。 蓋 , 齊 下 邑 也 。 王 驩 , 王 嬖 臣 也 。 輔 行 , 副 使 也 。 反 , 往 而 還 也 。 行 事 , 使 事 也 。 公 孫 丑 曰 : 「 齊 卿 之 位 , 不 為 小 矣 ; 齊 滕 之 路 , 不 為 近 矣 。 反 之 而 未 嘗 與 言 行 事 , 何 也 ? 」 曰 : 「 夫 既 或 治 之 , 予 何 言 哉 ? 」 夫 , 音 扶 。 王 驩 蓋 攝 卿 以 行 , 故 曰 齊 卿 。 夫 既 或 治 之 , 言 有 司 已 治 之 矣 。 孟 子 之 待 小 人 , 不 惡 而 嚴 如 此 。

    孟 子 自 齊 葬 於 魯 , 反 於 齊 , 止 於 嬴 。 充 虞 請 曰 : 「 前 日 不 知 虞 之 不 肖 , 使 虞 敦 匠 事 。 嚴 , 虞 不 敢 請 。 今 願 竊 有 請 也 , 木 若 以 美 然 。 」 孟 子 仕 於 齊 , 喪 母 , 歸 葬 於 魯 。 嬴 , 齊 南 邑 。 充 虞 , 孟 子 弟 子 , 嘗 董 治 作 棺 之 事 者 也 。 嚴 , 急 也 。 木 , 棺 木 也 。 以 、 已 通 。 以 美 , 太 美 也 。 曰 : 「 古 者 棺 槨 無 度 , 中 古 棺 七 寸 , 槨 稱 之 。 自 天 子 達 於 庶 人 。 非 直 為 觀 美 也 , 然 後 盡 於 人 心 。 稱 , 去 聲 。 度 , 厚 薄 尺 寸 也 。 中 古 , 周 公 制 禮 時 也 。 槨 稱 之 , 與 棺 相 稱 也 。 欲 其 堅 厚 久 遠 , 非 特 為 人 觀 視 之 美 而 已 。 不 得 , 不 可 以 為 悅 ; 無 財 , 不 可 以 為 悅 。 得 之 為 有 財 , 古 之 人 皆 用 之 , 吾 何 為 獨 不 然 ? 不 得 , 謂 法 制 所 不 當 得 。 得 之 為 有 財 , 言 得 之 而 又 為 有 財 也 。 或 曰 : 「 為 當 作 而 。 」 且 比 化 者 , 無 使 土 親 膚 , 於 人 心 獨 無 恔 乎 ? 比 , 必 二 反 。 恔 , 音 效 。 比 , 猶 為 也 。 化 者 , 死 者 也 。 恔 , 快 也 。 言 為 死 者 不 使 土 近 其 肌 膚 , 於 人 子 之 心 , 豈 不 快 然 無 所 恨 乎 ? 吾 聞 之 君 子 : 不 以 天 下 儉 其 親 。 」 送 終 之 禮 , 所 當 得 為 而 不 自 盡 , 是 為 天 下 愛 惜 此 物 , 而 薄 於 吾 親 也 。

    沈 同 以 其 私 問 曰 : 「 燕 可 伐 與 ? 」 孟 子 曰 : 「 可 。 子 噲 不 得 與 人 燕 , 子 之 不 得 受 燕 於 子 噲 。 有 仕 於 此 , 而 子 悅 之 , 不 告 於 王 而 私 與 之 吾 子 之 祿 爵 ; 夫 士 也 , 亦 無 王 命 而 私 受 之 於 子 , 則 可 乎 ? 何 以 異 於 是 ? 」 伐 與 之 與 , 平 聲 ; 下 伐 與 、 殺 與 同 。 夫 , 音 扶 。 沈 同 , 齊 臣 。 以 私 問 , 非 王 命 也 。 子 噲 、 子 之 , 事 見 前 篇 。 諸 侯 土 地 人 民 , 受 之 天 子 , 傳 之 先 君 。 私 以 與 人 , 則 與 者 受 者 皆 有 罪 也 。 仕 , 為 官 也 。 士 , 即 從 仕 之 人 也 。 齊 人 伐 燕 。 或 問 曰 : 「 勸 齊 伐 燕 , 有 諸 ? 」 曰 : 「 未 也 。 沈 同 問 『 燕 可 伐 與 』 ? 吾 應 之 曰 『 可 』 , 彼 然 而 伐 之 也 。 彼 如 曰『 孰 可 以 伐 之 』 ? 則 將 應 之 曰 : 『 為 天 吏 , 則 可 以 伐 之 。 』 今 有 殺 人 者 , 或 問 之 曰 『 人 可 殺 與 』 ? 則 將 應 之 曰 『 可 』 。 彼 如 曰 『 孰 可 以 殺 之 』 ? 則 將 應 之 曰 : 『 為 士 師 , 則 可 以 殺 之 。 』 今 以 燕 伐 燕 , 何 為 勸 之 哉 ? 」 天 吏 , 解 見 上 篇 。 言 齊 無 道 , 與 燕 無 異 , 如 以 燕 伐 燕 也 。 史 記 亦 謂 孟 子 勸 齊 伐 燕 , 蓋 傳 聞 此 說 之 誤 。 楊 氏 曰 : 「 燕 固 可 伐 矣 , 故 孟 子 曰 可 。 使 齊 王 能 誅 其 君 , 弔 其 民 , 何 不 可 之 有 ? 乃 殺 其 父 兄 , 虜 其 子 弟 , 而 後 燕 人 畔 之 。 乃 以 是 歸 咎 孟 子 之 言 , 則 誤 矣 。 」

    燕 人 畔 。 王 曰 : 「 吾 甚 慚 於 孟 子 。 」 齊 破 燕 後 二 年 , 燕 人 共 立 太 子 平 為 王 。 陳 賈 曰 : 「 王 無 患 焉 。 王 自 以 為 與 周 公 , 孰 仁 且 智 ? 」 王 曰 : 「 惡 ! 是 何 言 也 ? 」 曰 : 「 周 公 使 管 叔 監 殷 , 管 叔 以 殷 畔 。 知 而 使 之 , 是 不 仁 也 ; 不 知 而 使 之 , 是 不 智 也 。 仁 智 , 周 公 未 之 盡 也 , 而 況 於 王 乎 ? 賈 請 見 而 解 之 。 」 惡 、 監 , 皆 平 聲 。 陳 賈 , 齊 大 夫 也 。 管 叔 , 名 鮮 , 武 王 弟 , 周 公 兄 也 。 武 王 勝 商 殺 紂 , 立 紂 子 武 庚 , 而 使 管 叔 與 弟 蔡 叔 、 霍 叔 監 其 國 。 武 王 崩 , 成 王 幼 , 周 公 攝 政 。 管 叔 與 武 庚 畔 , 周 公 討 而 誅 之 。 見 孟 子 問 曰 : 「 周 公 何 人 也 ? 」 曰 : 「 古 聖 人 也 。 」 曰 : 「 使 管 叔 監 殷 , 管 叔 以 殷 畔 也 , 有 諸 ? 」 曰 : 「 然 。 」 曰 : 「 周 公 知 其 將 畔 而 使 之 與 ? 」 曰 : 「 不 知 也 。 」 「 然 則 聖 人 且 有 過 與 ? 」 曰 : 「 周 公 , 弟 也 ; 管 叔 , 兄 也 。 周 公 之 過 , 不 亦 宜 乎 ? 與 , 平 聲 。 言 周 公 乃 管 叔 之 弟 , 管 叔 乃 周 公 之 兄 , 然 則 周 公 不 知 管 叔 之 將 畔 而 使 之 , 其 過 有 所 不 免 矣 。 或 曰 : 「 周 公 之 處 管 叔 , 不 如 舜 之 處 象 何 也 ? 」 游 氏 曰 : 「 象 之 惡 已 著 , 而 其 志 不 過 富 貴 而 已 , 故 舜 得 以 是 而 全 之 ; 若 管 叔 之 惡 則 未 著 , 而 其 志 其 才 皆 非 象 比 也 , 周 公 詎 忍 逆 探 其 兄 之 惡 而 棄 之 耶 ? 周 公 愛 兄 , 宜 無 不 盡 者 。 管 叔 之 事 , 聖 人 之 不 幸 也 。 舜 誠 信 而 喜 象 , 周 公 誠 信 而 任 管 叔 , 此 天 理 人 倫 之 至 , 其 用 心 一 也 。 且 古 之 君 子 , 過 則 改 之 ; 今 之 君 子 , 過 則 順 之 。 古 之 君 子 , 其 過 也 , 如 日 月 之 食 , 民 皆 見 之 ; 及 其 更 也 , 民 皆 仰 之 。 今 之 君 子 , 豈 徒 順 之 , 又 從 為 之 辭 。 」 更 , 平 聲 。 順 , 猶 遂 也 。 更 , 改 也 。 辭 , 辯 也 。 更 之 則 無 損 於 明 , 故 民 仰 之 。 順 而 為 之 辭 , 則 其 過 愈 深 矣 。 責 賈 不 能 勉 其 君 以 遷 善 改 過 , 而 教 之 以 遂 非 文 過 也 。 林 氏 曰 : 「 齊 王 慚 於 孟 子 , 蓋 羞 惡 之 心 , 有 不 能 自 已 者 。 使 其 臣 有 能 因 是 心 而 將 順 之 , 則 義 不 可 勝 用 矣 。 而 陳 賈 鄙 夫 , 方 且 為 之 曲 為 辯 說 , 而 沮 其 遷 善 改 過 之 心 , 長 其 飾 非 拒 諫 之 惡 , 故 孟 子 深 責 之 。 然 此 書 記 事 , 散 出 而 無 先 後 之 次 , 故 其 說 必 參 考 而 後 通 。 若 以 第 二 篇 十 章 十 一 章 , 置 於 前 章 之 後 , 此 章 之 前 。 則 孟 子 之 意 , 不 待 論 說 而 自 明 矣 。 」

    孟 子 致 為 臣 而 歸 。 孟 子 久 於 齊 而 道 不 行 , 故 去 也 。 王 就 見 孟 子 , 曰 : 「 前 日 願 見 而 不 可 得 , 得 侍 , 同 朝 甚 喜 。 今 又 棄 寡 人 而 歸 , 不 識 可 以 繼 此 而 得 見 乎 ? 」 對 曰 : 「 不 敢 請 耳 , 固 所 願 也 。 」 朝 , 音 潮 。 他 日 , 王 謂 時 子 曰 : 「 我 欲 中 國 而 授 孟 子 室 , 養 弟 子 以 萬 鍾 , 使 諸 大 夫 國 人 皆 有 所 矜 式 。 子 盍 為 我 言 之 ? 」 為 , 去 聲 。 時 子 , 齊 臣 也 。 中 國 , 當 國 之 中 也 。 萬 鍾 , 穀 祿 之 數 也 。 鍾 , 量 名 , 受 六 斛 四 斗 。 矜 , 敬 也 。 式 , 法 也 。 盍 , 何 不 也 。 時 子 因 陳 子 而 以 告 孟 子 , 陳 子 以 時 子 之 言 告 孟 子 。 陳 子 , 即 陳 臻 也 。 孟 子 曰 : 「 然 。 夫 時 子 惡 知 其 不 可 也 ? 如 使 予 欲 富 , 辭 十 萬 而 受 萬 , 是 為 欲 富 乎 ? 夫 , 音 扶 。 惡 , 平 聲 。 孟 子 既 以 道 不 行 而 去 , 則 其 義 不 可 以 復 留 ; 而 時 子 不 知 , 則 又 有 難 顯 言 者 。 故 但 言 設 使 我 欲 富 , 則 我 前 日 為 卿 , 嘗 辭 十 萬 之 祿 , 今 乃 受 此 萬 鍾 之 饋 。 是 我 雖 欲 富 , 亦 不 為 此 也 。 季 孫 曰 : 『 異 哉 子 叔 疑 ! 使 己 為 政 , 不 用 , 則 亦 已 矣 , 又 使 其 子 弟 為 卿 。 人 亦 孰 不 欲 富 貴 ? 而 獨 於 富 貴 之 中 , 有 私 龍 斷 焉 。 』 龍 , 音 壟 。 此 孟 子 引 季 孫 之 語 也 。 季 孫 、 子 叔 疑 , 不 知 何 時 人 。 龍 斷 , 岡 壟 之 斷 而 高 也 , 義 見 下 文 。 蓋 子 叔 疑 者 嘗 不 用 , 而 使 其 子 弟 為 卿 。 季 孫 譏 其 既 不 得 於 此 , 而 又 欲 求 得 於 彼 , 如 下 文 賤 丈 夫 登 龍 斷 者 之 所 為 也 。 孟 子 引 此 以 明 道 既 不 行 , 復 受 其 祿 , 則 無 以 異 此 矣 。 古 之 為 市 也 , 以 其 所 有 易 其 所 無 者 , 有 司 者 治 之 耳 。 有 賤 丈 夫 焉 , 必 求 龍 斷 而 登 之 , 以 左 右 望 而 罔 市 利 。 人 皆 以 為 賤 , 故 從 而 征 之 。 征 商 , 自 此 賤 丈 夫 始 矣 。 孟 子 釋 龍 斷 之 說 如 此 。 治 之 , 謂 治 其 爭 訟 。 左 右 望 者 , 欲 得 此 而 又 取 彼 也 。 罔 , 謂 罔 羅 取 之 也 。 從 而 征 之 , 謂 人 惡 其 專 利 , 故 就 征 其 稅 , 後 世 緣 此 遂 征 商 人 也 。 程 子 曰 : 「 齊 王 所 以 處 孟 子 者 , 未 為 不 可 , 孟 子 亦 非 不 肯 為 國 人 矜 式 者 。 但 齊 王 實 非 欲 尊 孟 子 , 乃 欲 以 利 誘 之 , 故 孟 子 拒 而 不 受 。 」 

    孟 子 去 齊 , 宿 於 晝 。 晝 , 如 字 , 或 曰 : 「 當 作 畫 , 音 獲 。 」 下 同 。 晝 , 齊 西 南 近 邑 也 。 有 欲 為 王 留 行 者 , 坐 而 言 。 不 應 , 隱 几 而 臥 。 為 , 去 聲 , 下 同 。 隱 , 於 靳 反 。 隱 , 憑 也 。 客 坐 而 言 , 孟 子 不 應 而 臥 也 。 客 不 悅 曰 : 「 弟 子 齊 宿 而 後 敢 言 , 夫 子 臥 而 不 聽 , 請 勿 復 敢 見 矣 。 」 曰 : 「 坐 ! 我 明 語 子 。 昔 者 魯 繆 公 無 人 乎 子 思 之 側 , 則 不 能 安 子 思 ; 泄 柳 、 申 詳 , 無 人 乎 繆 公 之 側 , 則 不 能 安 其 身 。 齊 , 側 皆 反 。 復 , 扶 又 反 。 語 , 去 聲 。 齊 宿 , 齊 戒 越 宿 也 。 繆 公 尊 禮 子 思 , 常 使 人 候 伺 道 達 誠 意 於 其 側 , 乃 能 安 而 留 之 也 。 泄 柳 , 魯 人 。 申 詳 , 子 張 之 子 也 。 繆 公 尊 之 不 如 子 思 , 然 二 子 義 不 苟 容 , 非 有 賢 者 在 其 君 之 左 右 維 持 調 護 之 , 則 亦 不 能 安 其 身 矣 。 子 為 長 者 慮 , 而 不 及 子 思 , 子 絕 長 者 乎 ? 長 者 絕 子 乎 ? 」 長 , 上 聲 。 長 者 , 孟 子 自 稱 也 。 言 齊 王 不 使 子 來 , 而 子 自 欲 為 王 留 我 ; 是 所 以 為 我 謀 者 , 不 及 繆 公 留 子 思 之 事 , 而 先 絕 我 也 。 我 之 臥 而 不 應 , 豈 為 先 絕 子 乎 ?

    孟 子 去 齊 。 君 士 語 人 曰 : 「 不 識 王 之 不 可 以 為 湯 武 , 則 是 不 明 也 ; 識 其 不 可 , 然 且 至 , 則 是 干 澤 也 。 千 里 而 見 王 , 不 遇 故 去 。 三 宿 而 後 出 晝 , 是 何 濡 滯 也 ? 士 則 茲 不 悅 。 」 語 , 去 聲 。 尹 士 , 齊 人 也 。 干 , 求 也 。 澤 , 恩 澤 也 。 濡 滯 , 遲 留 也 。 高 子 以 告 。 高 子 , 亦 齊 人 , 孟 子 弟 子 也 。 曰 : 「 夫 尹 士 惡 知 予 哉 ? 千 里 而 見 王 , 是 予 所 欲 也 ; 不 遇 故 去 , 豈 予 所 欲 哉 ? 予 不 得 已 也 。 夫 , 音 扶 , 下 同 。 惡 , 平 聲 。 見 王 , 欲 以 行 道 也 。 今 道 不 行 , 故 不 得 已 而 去 , 非 本 欲 如 此 也 。 予 三 宿 而 出 晝 , 於 予 心 猶 以 為 速 。 王 庶 幾 改 之 。 王 如 改 諸 , 則 必 反 予 。 所 改 必 指 一 事 而 言 , 然 今 不 可 考 矣 。 夫 出 晝 而 王 不 予 追 也 , 予 然 後 浩 然 有 歸 志 。 予 雖 然 , 豈 舍 王 哉 ? 王 由 足 用 為 善 。 王 如 用 予 , 則 豈 徒 齊 民 安 , 天 下 之 民 舉 安 。 王 庶 幾 改 之 , 予 日 望 之 。 浩 然 , 如 水 之 流 不 可 止 也 。 楊 氏 曰 : 「 齊 王 天 資 朴 實 , 如 好 勇 、 好 貨 、 好 色 、 好 世 俗 之 樂 , 皆 以 直 告 而 不 隱 於 孟 子 , 故 足 以 為 善 。 若 乃 其 心 不 然 , 而 謬 為 大 言 以 欺 人 , 是 人 終 不 可 與 入 堯 舜 之 道 矣 , 何 善 之 能 為 ? 」 予 豈 若 是 小 丈 夫 然 哉 ? 諫 於 其 君 而 不 受 , 則 怒 , 悻 悻 然 見 於 其 面 。 去 則 窮 日 之 力 而 後 宿 哉 ? 」 悻 , 形 頂 反 。 見 , 音 現 。 悻 悻 , 怒 意 也 。 窮 , 盡 也 。 尹 士 聞 之 曰 : 「 士 誠 小 人 也 。 」 此 章 見 聖 賢 行 道 濟 時 , 汲 汲 之 本 心 ; 愛 君 澤 民 , 惓 惓 之 餘 意 。 李 氏 曰 : 「 於 此 見 君 子 憂 則 違 之 之 情 , 而 荷 蕢 者 所 以 為 果 也 。 」

    孟 子 去 齊 。 充 虞 路 問 曰 : 「 夫 子 若 有 不 豫 色 然 。 前 日 虞 聞 諸 夫 子 曰 : 『 君 子 不 怨 天 , 不 尤 人 。 』 」 路 問 , 於 路 中 問 也 。 豫 , 悅 也 。 尤 , 過 也 。 此 二 句 實 孔 子 之 言 , 蓋 孟 子 嘗 稱 之 以 教 人 耳 。 曰 : 「 彼 一 時 , 此 一 時 也 。 彼 , 前 日 。 此 , 今 日 。 五 百 年 必 有 王 者 興 , 其 間 必 有 名 世 者 。 自 堯 舜 至 湯 , 自 湯 至 文 武 , 皆 五 百 餘 年 而 聖 人 出 。 名 世 , 謂 其 人 德 業 聞 望 , 可 名 於 一 世 者 , 為 之 輔 佐 。 若 皋 陶 、 稷 、 契 、 伊 尹 、 萊 朱 、 太 公 望 、 散 宜 生 之 屬 。 由 周 而 來 , 七 百 有 餘 歲 矣 。 以 其 數 則 過 矣 , 以 其 時 考 之 則 可 矣 。 周 , 謂 文 武 之 間 。 數 , 謂 五 百 年 之 期 。 時 , 謂 亂 極 思 治 可 以 有 為 之 日 。 於 是 而 不 得 一 有 所 為 , 此 孟 子 所 以 不 能 無 不 豫 也 。 夫 天 , 未 欲 平 治 天 下 也 ; 如 欲 平 治 天 下 , 當 今 之 世 , 舍 我 其 誰 也 ? 吾 何 為 不 豫 哉 ? 」 夫 , 音 扶 。 舍 , 上 聲 。 言 當 此 之 時 , 而 使 我 不 遇 於 齊 , 是 天 未 欲 平 治 天 下 也 。 然 天 意 未 可 知 , 而 其 具 又 在 我 , 我 何 為 不 豫 哉 ? 然 則 孟 子 雖 若 有 不 豫 然 者 , 而 實 未 嘗 不 豫 也 。 蓋 聖 賢 憂 世 之 志 , 樂 天 之 誠 , 有 並 行 而 不 悖 者 , 於 此 見 矣 。

    孟 子 去 齊 , 居 休 。 公 孫 丑 問 曰 : 「 仕 而 不 受 祿 , 古 之 道 乎 ? 」 休 , 地 名 。 曰 : 「 非 也 。 於 崇 , 吾 得 見 王 。 退 而 有 去 志 , 不 欲 變 , 故 不 受 也 。 崇 , 亦 地 名 。 孟 子 始 見 齊 王 , 必 有 所 不 合 , 故 有 去 志 。 變 , 謂 變 其 去 志 。 繼 而 有 師 命 , 不 可 以 請 。 久 於 齊 , 非 我 志 也 。 」 師 命 , 師 旅 之 命 也 。 國 既 被 兵 , 難 請 去 也 。 孔 氏 曰 : 「 仕 而 受 祿 , 禮 也 ; 不 受 齊 祿 , 義 也 。 義 之 所 在 , 禮 有 時 而 變 , 公 孫 丑 欲 以 一 端 裁 之 , 不 亦 誤 乎 ? 」


 
 
 

留言


瀏覽人數

Copyright© 2025 Dayiccm All right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