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集注1: 論語序說/讀論語孟子法/卷01 - 05
- Joy 徐
- 2023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127 分鐘
論語集注
論語序說
讀論語孟子法
卷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卷六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卷八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論 語 序 說
史 記 世 家 曰 : 「 孔 子 名 丘 , 字 仲 尼 。 其 先 宋 人 。 父 叔 梁 紇 , 母 顏 氏 。 以 魯 襄 公 二 十 二 年 , 庚 戌 之 歲 , 十 一 月 庚 子 , 生 孔 子 於 魯 昌 平 鄉 陬 邑 。 為 兒 嬉 戲 , 常 陳 俎 豆 , 設 禮 容 。 及 長 , 為 委 吏 , 料 量 平 ; 委 吏 , 本 作 季 氏 史 。 索 隱 云 : 「 一 本 作 委 吏 , 與 孟 子 合 。 」 今 從 之 。 為 司 職 吏 , 畜 蕃 息 。 職 , 見 周 禮 牛 人 , 讀 為 樴 , 義 與 杙 同 , 蓋 繫 養 犧 牲 之 所 。 此 官 即 孟 子 所 謂 乘 田 。 適 周 , 問 禮 於 老 子 , 既 反 , 而 弟 子 益 進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甲 申 , 孔 子 年 三 十 五 , 而 昭 公 奔 齊 , 魯 亂 。 於 是 適 齊 , 為 高 昭 子 家 臣 , 以 通 乎 景 公 。 有 聞 韶 、 問 政 二 事 。 公 欲 封 以 尼 谿 之 田 , 晏 嬰 不 可 , 公 惑 之 。 有 季 孟 吾 老 之 語 。 孔 子 遂 行 , 反 乎 魯 。 定 公 元 年 壬 辰 , 孔 子 年 四 十 三 , 而 季 氏 強 僭 , 其 臣 陽 虎 作 亂 專 政 。 故 孔 子 不 仕 , 而 退 修 詩 、 書 、 禮 、 樂 , 弟 子 彌 眾 。 九 年 庚 子 , 孔 子 年 五 十 一 。 公 山 不 狃 以 費 畔 季 氏 , 召 , 孔 子 欲 往 , 而 卒 不 行 。 有 答 子 路 東 周 語 。 定 公 以 孔 子 為 中 都 宰 , 一 年 , 四 方 則 之 , 遂 為 司 空 , 又 為 大 司 寇 。 十 年 辛 丑 , 相 定 公 會 齊 侯 于 夾 谷 , 齊 人 歸 魯 侵 地 。 十 二 年 癸 卯 , 使 仲 由 為 季 氏 宰 , 墮 三 都 , 收 其 甲 兵 。 孟 氏 不 肯 墮 成 , 圍 之 不 克 。 十 四 年 乙 巳 , 孔 子 年 五 十 六 , 攝 行 相 事 , 誅 少 正 卯 , 與 聞 國 政 。 三 月 , 魯 國 大 治 。 齊 人 歸 女 樂 以 沮 之 , 季 桓 子 受 之 。 郊 又 不 致 膰 俎 於 大 夫 , 孔 子 行 。 魯 世 家 以 此 以 上 皆 為 十 二 年 事 。 適 衛 , 主 於 子 路 妻 兄 顏 濁 鄒 家 。 孟 子 作 顏 讎 由 。 適 陳 , 過 匡 , 匡 人 以 為 陽 虎 而 拘 之 。 有 顏 淵 後 及 文 王 既 沒 之 語 。 既 解 , 還 衛 , 主 蘧 伯 玉 家 , 見 南 子 。 有 矢 子 路 及 未 見 好 德 之 語 。 去 適 宋 , 司 馬 桓 魋 欲 殺 之 。 有 天 生 德 語 及 微 服 過 宋 事 。 又 去 , 適 陳 , 主 司 城 貞 子 家 。 居 三 歲 而 反 于 衛 , 靈 公 不 能 用 。 有 三 年 有 成 之 語 。 晉 趙 氏 家 臣 佛 肸 以 中 牟 畔 , 召 孔 子 , 孔 子 欲 往 , 亦 不 果 。 有 答 子 路 堅 白 語 及 荷 蕢 過 門 事 。 將 西 見 趙 簡 子 , 至 河 而 反 , 又 主 蘧 伯 玉 家 。 靈 公 問 陳 , 不 對 而 行 , 復 如 陳 。 據 論 語 則 絕 糧 當 在 此 時 。 季 桓 子 卒 , 遺 言 謂 康 子 必 召 孔 子 , 其 臣 止 之 , 康 子 乃 召 冉 求 。 史 記 以 論 語 歸 與 之 歎 為 在 此 時 , 又 以 孟 子 所 記 歎 辭 為 主 司 城 貞 子 時 語 , 疑 不 然 。 蓋 語 孟 所 記 , 本 皆 此 一 時 語 , 而 所 記 有 異 同 耳 。 孔 子 如 蔡 及 葉 。 有 葉 公 問 答 子 路 不 對 、 沮 溺 耦 耕 、 荷 蓧 丈 人 等 事 。 史 記 云 : 「 於 是 楚 昭 王 使 人 聘 孔 子 , 孔 子 將 往 拜 禮 , 而 陳 蔡 大 夫 發 徒 圍 之 , 故 孔 子 絕 糧 於 陳 蔡 之 間 。 」 有 慍 見 及 告 子 貢 一 貫 之 語 。 按 是 時 陳 蔡 臣 服 於 楚 , 若 楚 王 來 聘 孔 子 , 陳 蔡 大 夫 安 敢 圍 之 。 且 據 論 語 , 絕 糧 當 在 去 衛 如 陳 之 時 。 楚 昭 王 將 以 書 社 地 封 孔 子 , 令 尹 子 西 不 可 , 乃 止 。 史 記 云 「 書 社 地 七 百 里 」 , 恐 無 此 理 , 時 則 有 接 輿 之 歌 。 又 反 乎 衛 , 時 靈 公 已 卒 , 衛 君 輒 欲 得 孔 子 為 政 。 有 魯 衛 兄 弟 及 答 子 貢 夷 齊 、 子 路 正 名 之 語 。 而 冉 求 為 季 氏 將 , 與 齊 戰 有 功 , 康 子 乃 召 孔 子 , 而 孔 子 歸 魯 , 實 哀 公 之 十 一 年 丁 巳 , 而 孔 子 年 六 十 八 矣 。 有 對 哀 公 及 康 子 語 。 然 魯 終 不 能 用 孔 子 , 孔 子 亦 不 求 仕 , 乃 敘 書 傳 禮 記 。 有 杞 宋 、 損 益 、 從 周 等 語 。 刪 詩 正 樂 , 有 語 大 師 及 樂 正 之 語 。 序 易 彖 、 繫 、 象 、 說 卦 、 文 言 。 有 假 我 數 年 之 語 。 弟 子 蓋 三 千 焉 , 身 通 六 藝 者 七 十 二 人 。 弟 子 顏 回 最 賢 , 蚤 死 , 後 惟 曾 參 得 傳 孔 子 之 道 。 十 四 年 庚 申 , 魯 西 狩 獲 麟 , 有 莫 我 知 之 歎 。 孔 子 作 春 秋 。 有 知 我 罪 我 等 語 , 論 語 請 討 陳 恆 事 , 亦 在 是 年 。 明 年 辛 酉 , 子 路 死 於 衛 。 十 六 年 壬 戌 、 四 月 己 丑 , 孔 子 卒 , 年 七 十 三 , 葬 魯 城 北 泗 上 。 弟 子 皆 服 心 喪 三 年 而 去 , 惟 子 貢 廬 於 冢 上 , 凡 六 年 , 孔 子 生 鯉 , 字 伯 魚 , 先 卒 。 伯 魚 生 伋 , 字 子 思 , 作 中 庸 。 」 子 思 學 於 曾 子 , 而 孟 子 受 業 子 思 之 門 人 。
何 氏 曰 : 「 魯 論 語 二 十 篇 。 齊 論 語 別 有 問 王 、 知 道 , 凡 二 十 二 篇 , 其 二 十 篇 中 章 句 , 頗 多 於 魯 論 。 古 論 出 孔 氏 壁 中 , 分 堯 曰 下 章 子 張 問 以 為 一 篇 , 有 兩 子 張 , 凡 二 十 一 篇 , 篇 次 不 與 齊 魯 論 同 。 」
程 子 曰 : 「 論 語 之 書 , 成 於 有 子 曾 子 之 門 人 , 故 其 書 獨 二 子 以 子 稱 。 」
程 子 曰 : 「 讀 論 語 : 有 讀 了 全 然 無 事 者 ; 有 讀 了 後 其 中 得 一 兩 句 喜 者 ; 有 讀 了 後 知 好 之 者 ; 有 讀 了 後 直 有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者 。 」
程 子 曰 : 「 今 人 不 會 讀 書 。 如 讀 論 語 , 未 讀 時 是 此 等 人 , 讀 了 後 又 只 是 此 等 人 , 便 是 不 曾 讀 。 」
程 子 曰 : 「 頤 自 十 七 八 讀 論 語 , 當 時 已 曉 文 義 。 讀 之 愈 久 , 但 覺 意 味 深 長 。 」
讀 論 語 孟 子 法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補 。
程 子 曰 : 「 學 者 當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本 。 論 語 孟 子 既 治 , 則 六 經 可 不 治 而 明 矣 。 讀 書 者 當 觀 聖 人 所 以 作 經 之 意 , 與 聖 人 所 以 用 心 , 聖 人 之 所 以 至 於 聖 人 , 而 吾 之 所 以 未 至 者 , 所 以 未 得 者 。 句 句 而 求 之 , 晝 誦 而 味 之 , 中 夜 而 思 之 , 平 其 心 , 易 其 氣 , 闕 其 疑 , 則 聖 人 之 意 可 見 矣 。 」
程 子 曰 : 「 凡 看 文 字 , 須 先 曉 其 文 義 , 然 後 可 以 求 其 意 。 未 有 不 曉 文 義 而 見 意 者 也 。 」
程 子 曰 : 「 學 者 須 將 論 語 中 諸 弟 子 問 處 便 作 自 己 問 , 聖 人 答 處 便 作 今 日 耳 聞 , 自 然 有 得 。 雖 孔 孟 復 生 , 不 過 以 此 教 人 。 若 能 於 語 孟 中 深 求 玩 味 , 將 來 涵 養 成 甚 生 氣 質 ! 」
程 子 曰 : 「 凡 看 語 孟 , 且 須 熟 讀 玩 味 。 須 將 聖 人 言 語 切 己 , 不 可 只 作 一 場 話 說 。 人 只 看 得 二 書 切 己 , 終 身 儘 多 也 。 」
程 子 曰 : 「 論 孟 只 剩 讀 �� , 便 自 意 足 。 學 者 須 是 玩 味 。 若 以 語 言 解 �� , 意 便 不 足 。 」
或 問 : 「 且 將 論 孟 緊 要 處 看 , 如 何 ? 」 程 子 曰 : 「 固 是 好 , 但 終 是 不 浹 洽 耳 。 」
程 子 曰 : 「 孔 子 言 語 句 句 是 自 然 , 孟 子 言 語 句 句 是 事 實 。 」
程 子 曰 : 「 學 者 先 讀 論 語 孟 子 , 如 尺 度 權 衡 相 似 , 以 此 去 量 度 事 物 , 自 然 見 得 長 短 輕 重 。 」
程 子 曰 : 「 讀 論 語 孟 子 而 不 知 道 , 所 謂 『 雖 多 , 亦 奚 以 為 』 。 」
論 語 集 注 卷 一
學 而 第 一此 為 書 之 首 篇 , 故 所 記 多 務 本 之 意 , 乃 入 道 之 門 、 積 德 之 基 、 學 者 之 先 務 也 。 凡 十 六 章 。
子 曰 : 「 學 而 時 習 之 , 不 亦 說 乎 ? 說 、 悅 同 。 學 之 為 言 效 也 。 人 性 皆 善 , 而 覺 有 先 後 , 後 覺 者 必 效 先 覺 之 所 為 , 乃 可 以 明 善 而 復 其 初 也 。 習 , 鳥 數 飛 也 。 學 之 不 已 , 如 鳥 數 飛 也 。 說 , 喜 意 也 。 既 學 而 又 時 時 習 之 , 則 所 學 者 熟 , 而 中 心 喜 說 , 其 進 自 不 能 已 矣 。 程 子 曰 「 習 , 重 習 也 。 時 復 思 繹 , 浹 洽 於 中 , 則 說 也 。 」 又 曰 : 「 學 者 , 將 以 行 之 也 。 時 習 之 , 則 所 學 者 在 我 , 故 說 。 」 謝 氏 曰 : 「 時 習 者 , 無 時 而 不 習 。 坐 如 尸 , 坐 時 習 也 ; 立 〔 一 〕 如 齊 , 立 時 習 也 。 」 有 朋 自 遠 方 來 , 不 亦 樂 乎 ? 樂 , 音 洛 。 朋 , 同 類 也 。 自 遠 方 來 , 則 近 者 可 知 。 程 子 曰 : 「 以 善 及 人 , 而 信 從 者 眾 , 故 可 樂 。 」 又 曰 : 「 說 在 心 , 樂 主 發 散 在 外 。 」 人 不 知 而 不 慍 , 不 亦 君 子 乎 ? 」 慍 , 紆 問 反 。 慍 , 含 怒 意 。 君 子 , 成 德 之 名 。 尹 氏 曰 : 「 學 在 己 , 知 不 知 在 人 , 何 慍 之 有 。 」 程 子 曰 : 「 雖 樂 於 及 人 , 不 見 是 而 無 悶 , 乃 所 謂 君 子 。 」 愚 謂 及 人 而 樂 者 順 而 易 , 不 知 而 不 慍 者 逆 而 難 , 故 惟 成 德 者 能 之 。 然 德 之 所 以 成 , 亦 曰 學 之 正 、 習 之 熟 、 說 之 深 , 而 不 已 焉 耳 。 程 子 曰 : 「 樂 由 說 而 後 得 , 非 樂 不 足 以 語 君 子 。 」
〔 一 〕 「 立 」 , 原 作 「 一 」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改 。
有 子 曰 : 「 其 為 人 也 孝 弟 , 而 好 犯 上 者 , 鮮 矣 ; 不 好 犯 上 , 而 好 作 亂 者 , 未 之 有 也 。 弟 、 好 , 皆 去 聲 。 鮮 , 上 聲 , 下 同 。 有 子 , 孔 子 弟 子 , 名 若 。 善 事 父 母 為 孝 , 善 事 兄 長 為 弟 。 犯 上 , 謂 干 犯 在 上 之 人 。 鮮 , 少 也 。 作 亂 , 則 為 悖 逆 爭 鬥 之 事 矣 。 此 言 人 能 孝 弟 , 則 其 心 和 順 , 少 好 犯 上 , 必 不 好 作 亂 也 。 君 子 務 本 , 本 立 而 道 生 。 孝 弟 也 者 , 其 為 仁 之 本 與 ! 」 與 , 平 聲 。 務 , 專 力 也 。 本 , 猶 根 也 。 仁 者 , 愛 之 理 , 心 之 德 也 。 為 仁 , 猶 曰 行 仁 。 與 者 , 疑 辭 , 謙 退 不 敢 質 言 也 。 言 君 子 凡 事 專 用 力 於 根 本 , 根 本 既 立 , 則 其 道 自 生 。 若 上 文 所 謂 孝 弟 , 乃 是 為 仁 之 本 , 學 者 務 此 , 則 仁 道 自 此 而 生 也 。 程 子 曰 : 「 孝 弟 , 順 德 也 , 故 不 好 犯 上 , 豈 復 有 逆 理 亂 常 之 事 。 德 有 本 , 本 立 則 其 道 充 大 。 孝 弟 行 於 家 , 而 後 仁 愛 及 於 物 , 所 謂 親 親 而 仁 民 也 。 故 為 仁 以 孝 弟 為 本 。 論 性 , 則 以 仁 為 孝 弟 之 本 。 」 或 問 : 「 孝 弟 為 仁 之 本 , 此 是 由 孝 弟 可 以 至 仁 否 ? 」 曰 : 「 非 也 。 謂 行 仁 自 孝 弟 始 , 孝 弟 是 仁 之 一 事 。 謂 之 行 仁 之 本 則 可 , 謂 是 仁 之 本 則 不 可 。 蓋 仁 是 性 也 , 孝 弟 是 用 也 , 性 中 只 有 箇 仁 、 義 、 禮 、 智 四 者 而 已 , 曷 嘗 有 孝 弟 來 。 然 仁 主 於 愛 , 愛 莫 大 於 愛 親 , 故 曰 孝 弟 也 者 , 其 為 仁 之 本 與 ! 」
子 曰 : 「 巧 言 令 色 , 鮮 矣 仁 ! 」 巧 , 好 。 令 , 善 也 。 好 其 言 , 善 其 色 , 致 飾 於 外 , 務 以 悅 人 , 則 人 欲 肆 而 本 心 之 德 亡 矣 。 聖 人 辭 不 迫 切 , 專 言 鮮 , 則 絕 無 可 知 , 學 者 所 當 深 戒 也 。 程 子 曰 : 「 知 巧 言 令 色 之 非 仁 , 則 知 仁 矣 。 」
曾 子 曰 : 「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 與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 傳 不 習 乎 ? 」 省 , 悉 井 反 。 為 , 去 聲 。 傳 , 平 聲 。 曾 子 , 孔 子 弟 子 , 名 參 , 字 子 輿 。 盡 己 之 謂 忠 。 以 實 之 謂 信 。 傳 , 謂 受 之 於 師 。 習 , 謂 熟 之 於 己 。 曾 子 以 此 三 者 日 省 其 身 , 有 則 改 之 , 無 則 加 勉 , 其 自 治 誠 切 如 此 , 可 謂 得 為 學 之 本 矣 。 而 三 者 之 序 , 則 又 以 忠 信 為 傳 習 之 本 也 。 尹 氏 曰 : 「 曾 子 守 約 , 故 動 必 求 諸 身 。 」 謝 氏 曰 : 「 諸 子 之 學 , 皆 出 於 聖 人 , 其 後 愈 遠 而 愈 失 其 真 。 獨 曾 子 之 學 , 專 用 心 於 內 , 故 傳 之 無 弊 , 觀 於 子 思 孟 子 可 見 矣 。 惜 乎 ! 其 嘉 言 善 行 , 不 盡 傳 於 世 也 。 其 幸 存 而 未 泯 者 , 學 者 其 可 不 盡 心 乎 ! 」
子 曰 : 「 道 千 乘 之 國 : 敬 事 而 信 , 節 用 而 愛 人 , 使 民 以 時 。 」 道 、 乘 , 皆 去 聲 。 道 , 治 也 。 馬 氏 云 : 「 八 百 家 出 車 一 乘 。 」 〔 一 〕 千 乘 , 諸 侯 之 國 , 其 地 可 出 兵 車 千 乘 者 也 。 敬 者 , 主 一 無 適 之 謂 。 敬 事 而 信 者 , 敬 其 事 而 信 於 民 也 。 時 , 謂 農 隙 之 時 。 言 治 國 之 要 , 在 此 五 者 , 亦 務 本 之 意 也 。 程 子 曰 : 「 此 言 至 淺 , 然 當 時 諸 侯 果 能 此 , 亦 足 以 治 其 國 矣 。 聖 人 言 雖 至 近 , 上 下 皆 通 。 此 三 言 者 , 若 推 其 極 , 堯 舜 之 治 亦 不 過 此 。 若 常 人 之 言 近 , 則 淺 近 而 已 矣 。 」 楊 氏 曰 : 「 上 不 敬 則 下 慢 , 不 信 則 下 疑 , 下 慢 而 疑 , 事 不 立 矣 。 敬 事 而 信 , 以 身 先 之 也 。 易 曰 : 『 節 以 制 度 , 不 傷 財 , 不 害 民 。 』 蓋 侈 用 則 傷 財 , 傷 財 必 至 於 害 民 , 故 愛 民 必 先 於 節 用 。 然 使 之 不 以 其 時 , 則 力 本 者 不 獲 自 盡 , 雖 有 愛 人 之 心 , 而 人 不 被 其 澤 矣 。 然 此 特 論 其 所 存 而 已 , 未 及 為 政 也 。 苟 無 是 心 , 則 雖 有 政 , 不 行 焉 。 」 胡 氏 曰 : 「 凡 此 數 者 , 又 皆 以 敬 為 主 。 」 愚 謂 五 者 反 復 相 因 , 各 有 次 第 , 讀 者 宜 細 推 之 。
〔 一 〕 「 馬 氏 云 八 百 家 出 車 一 乘 」 十 字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補 。
子 曰 : 「 弟 子 入 則 孝 , 出 則 弟 , 謹 而 信 , 汎 愛 眾 , 而 親 仁 。 行 有 餘 力 , 則 以 學 文 。 」 弟 子 之 弟 , 上 聲 。 則 弟 之 弟 , 去 聲 。 謹 者 , 行 之 有 常 也 。 信 者 , 言 之 有 實 也 。 汎 , 廣 也 。 眾 , 謂 眾 人 。 親 , 近 也 。 仁 , 謂 仁 者 。 餘 力 , 猶 言 暇 日 。 以 , 用 也 。 文 , 謂 詩 書 六 藝 之 文 。 程 子 曰 : 「 為 弟 子 之 職 , 力 有 餘 則 學 文 , 不 修 其 職 而 先 文 , 非 為 己 之 學 也 。 」 尹 氏 曰 : 「 德 行 , 本 也 。 文 藝 , 末 也 。 窮 其 本 末 , 知 所 先 後 , 可 以 入 德 矣 。 」 洪 氏 曰 : 「 未 有 餘 力 而 學 文 , 則 文 滅 其 質 ; 有 餘 力 而 不 學 文 , 則 質 勝 而 野 。 」 愚 謂 力 行 而 不 學 文 , 則 無 以 考 聖 賢 之 成 法 , 識 事 理 之 當 然 , 而 所 行 或 出 於 私 意 , 非 但 失 之 於 野 而 已 。
子 夏 曰 : 「 賢 賢 易 色 , 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 , 事 君 能 致 其 身 , 與 朋 友 交 言 而 有 信 。 雖 曰 未 學 , 吾 必 謂 之 學 矣 。 」 子 夏 , 孔 子 弟 子 , 姓 卜 , 名 商 。 賢 人 之 賢 , 而 易 其 好 色 之 心 , 好 善 有 誠 也 。 致 , 猶 委 也 。 委 致 其 身 , 謂 不 有 其 身 也 。 四 者 皆 人 倫 之 大 者 , 而 行 之 必 盡 其 誠 , 學 求 如 是 而 已 。 故 子 夏 言 有 能 如 是 之 人 , 苟 非 生 質 之 美 , 必 其 務 學 之 至 。 雖 或 以 為 未 嘗 為 學 , 我 必 謂 之 已 學 也 。 游 氏 曰 : 「 三 代 之 學 , 皆 所 以 明 人 倫 也 。 能 是 四 者 , 則 於 人 倫 厚 矣 。 學 之 為 道 , 何 以 加 此 。 子 夏 以 文 學 名 , 而 其 言 如 此 , 則 古 人 之 所 謂 學 者 可 知 矣 。 故 學 而 一 篇 , 大 抵 皆 在 於 務 本 。 」 吳 氏 曰 : 「 子 夏 之 言 , 其 意 善 矣 。 然 辭 氣 之 間 , 抑 揚 太 過 , 其 流 之 弊 , 將 或 至 於 廢 學 。 必 若 上 章 夫 子 之 言 , 然 後 為 無 弊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不 重 則 不 威 , 學 則 不 固 。 重 , 厚 重 。 威 , 威 嚴 。 固 , 堅 固 也 。 輕 乎 外 者 , 必 不 能 堅 乎 內 , 故 不 厚 重 則 無 威 嚴 , 而 所 學 亦 不 堅 固 也 。 主 忠 信 。 人 不 忠 信 , 則 事 皆 無 實 , 為 惡 則 易 , 為 善 則 難 , 故 學 者 必 以 是 為 主 焉 。 程 子 曰 : 「 人 道 惟 在 忠 信 , 不 誠 則 無 物 , 且 出 入 無 時 , 莫 知 其 鄉 者 , 人 心 也 。 若 無 忠 信 , 豈 復 有 物 乎 ? 」 無 友 不 如 己 者 。 無 、 毋 通 , 禁 止 辭 也 。 友 所 以 輔 仁 , 不 如 己 , 則 無 益 而 有 損 。 過 則 勿 憚 改 。 」 勿 , 亦 禁 止 之 辭 。 憚 , 畏 難 也 。 自 治 不 勇 , 則 惡 日 長 , 故 有 過 則 當 速 改 , 不 可 畏 難 而 苟 安 也 。 程 子 曰 : 「 學 問 之 道 無 他 也 , 知 其 不 善 , 則 速 改 以 從 善 而 已 。 」 程 子 曰 : 「 君 子 自 修 之 道 當 如 是 也 。 」 游 氏 曰 : 「 君 子 之 道 , 以 威 重 為 質 , 而 學 以 成 之 。 學 之 道 , 必 以 忠 信 為 主 , 而 以 勝 己 者 輔 之 。 然 或 吝 於 改 過 , 則 終 無 以 入 德 , 而 賢 者 亦 未 必 樂 告 以 善 道 , 故 以 過 勿 憚 改 終 焉 。 」
曾 子 曰 : 「 慎 終 追 遠 , 民 德 歸 厚 矣 。 」 慎 終 者 , 喪 盡 其 禮 。 追 遠 者 , 祭 盡 其 誠 。 民 德 歸 厚 , 謂 下 民 化 之 , 其 德 亦 歸 於 厚 。 蓋 終 者 , 人 之 所 易 忽 也 , 而 能 謹 之 ; 遠 者 , 人 之 所 易 忘 也 , 而 能 追 之 : 厚 之 道 也 。 故 以 此 自 為 , 則 己 之 德 厚 , 下 民 化 之 , 則 其 德 亦 歸 於 厚 也 。
子 禽 問 於 子 貢 曰 : 「 夫 子 至 於 是 邦 也 , 必 聞 其 政 , 求 之 與 ? 抑 與 之 與 ? 」 之 與 之 與 , 平 聲 , 下 同 。 子 禽 , 姓 陳 , 名 亢 。 子 貢 , 姓 端 木 , 名 賜 。 皆 孔 子 弟 子 。 或 曰 : 「 亢 , 子 貢 弟 子 。 」 未 知 孰 是 。 抑 , 反 語 辭 。 子 貢 曰 : 「 夫 子 溫 、 良 、 恭 、 儉 、 讓 以 得 之 。 夫 子 之 求 之 也 , 其 諸 異 乎 人 之 求 之 與 ? 」 溫 , 和 厚 也 。 良 , 易 直 也 。 恭 , 莊 敬 也 。 儉 , 節 制 也 。 讓 , 謙 遜 也 。 五 者 , 夫 子 之 盛 德 光 輝 接 於 人 者 也 。 其 諸 , 語 辭 也 。 人 , 他 人 也 。 言 夫 子 未 嘗 求 之 , 但 其 德 容 如 是 , 故 時 君 敬 信 , 自 以 其 政 就 而 問 之 耳 , 非 若 他 人 必 求 之 而 後 得 也 。 聖 人 過 化 存 神 之 妙 , 未 易 窺 測 , 然 即 此 而 觀 , 則 其 德 盛 禮 恭 而 不 願 乎 外 , 亦 可 見 矣 。 學 者 所 當 潛 心 而 勉 學 也 。 謝 氏 曰 : 「 學 者 觀 於 聖 人 威 儀 之 間 , 亦 可 以 進 德 矣 。 若 子 貢 亦 可 謂 善 觀 聖 人 矣 , 亦 可 謂 善 言 德 行 矣 。 今 去 聖 人 千 五 百 年 , 以 此 五 者 想 見 其 形 容 , 尚 能 使 人 興 起 , 而 況 於 親 炙 之 者 乎 ? 」 張 敬 夫 曰 : 「 夫 子 至 是 邦 必 聞 其 政 , 而 未 有 能 委 國 而 授 之 以 政 者 。 蓋 見 聖 人 之 儀 刑 而 樂 告 之 者 , 秉 彝 好 德 之 良 心 也 , 而 私 欲 害 之 , 是 以 終 不 能 用 耳 。 」
子 曰 : 「 父 在 , 觀 其 志 ; 父 沒 , 觀 其 行 ; 三 年 無 改 於 父 之 道 , 可 謂 孝 矣 。 」 行 , 去 聲 。 ○ 父 在 , 子 不 得 自 專 , 而 志 則 可 知 。 父 沒 , 然 後 其 行 可 見 。 故 觀 此 足 以 知 其 人 之 善 惡 , 然 又 必 能 三 年 無 改 於 父 之 道 , 乃 見 其 孝 , 不 然 , 則 所 行 雖 善 , 亦 不 得 為 孝 矣 。 ○ 尹 氏 曰 : 「 如 其 道 , 雖 終 身 無 改 可 也 。 如 其 非 道 , 何 待 三 年 。 然 則 三 年 無 改 者 , 孝 子 之 心 有 所 不 忍 故 也 。 」 游 氏 曰 : 「 三 年 無 改 , 亦 謂 在 所 當 改 而 可 以 未 改 者 耳 。 」
有 子 曰 : 「 禮 之 用 , 和 為 貴 。 先 王 之 道 斯 為 美 , 小 大 由 之 。 禮 者 , 天 理 之 節 文 , 人 事 之 儀 則 也 。 和 者 , 從 容 不 迫 之 意 。 蓋 禮 之 為 體 雖 嚴 , 而 皆 出 於 自 然 之 理 , 故 其 為 用 , 必 從 容 而 不 迫 , 乃 為 可 貴 。 先 王 之 道 , 此 其 所 以 為 美 , 而 小 事 大 事 無 不 由 之 也 。 有 所 不 行 , 知 和 而 和 , 不 以 禮 節 之 , 亦 不 可 行 也 。 」 承 上 文 而 言 , 如 此 而 復 有 所 不 行 者 , 以 其 徒 知 和 之 為 貴 而 一 於 和 , 不 復 以 禮 節 之 , 則 亦 非 復 理 之 本 然 矣 , 所 以 流 蕩 忘 反 , 而 亦 不 可 行 也 。 程 子 曰 : 「 禮 勝 則 離 , 故 禮 之 用 和 為 貴 。 先 王 之 道 以 斯 為 美 , 而 小 大 由 之 。 樂 勝 則 流 , 故 有 所 不 行 者 , 知 和 而 和 , 不 以 禮 節 之 , 亦 不 可 行 。 」 范 氏 曰 : 「 凡 禮 之 體 主 於 敬 , 而 其 用 則 以 和 為 貴 。 敬 者 , 禮 之 所 以 立 也 ; 和 者 , 樂 之 所 由 生 也 。 若 有 子 可 謂 達 禮 樂 之 本 矣 。 」 愚 謂 嚴 而 泰 , 和 而 節 , 此 理 之 自 然 , 禮 之 全 體 也 。 毫 釐 有 差 , 則 失 其 中 正 , 而 各 倚 於 一 偏 , 其 不 可 行 均 矣 。
有 子 曰 : 「 信 近 於 義 , 言 可 復 也 ; 恭 近 於 禮 , 遠 恥 辱 也 ; 因 不 失 其 親 , 亦 可 宗 也 。 」 近 、 遠 , 皆 去 聲 。 信 , 約 信 也 。 義 者 , 事 之 宜 也 。 復 , 踐 言 也 。 恭 , 致 敬 也 。 禮 , 節 文 也 。 因 , 猶 依 也 。 宗 , 猶 主 也 。 言 約 信 而 合 其 宜 , 則 言 必 可 踐 矣 。 致 恭 而 中 其 節 , 則 能 遠 恥 辱 矣 。 所 依 者 不 失 其 可 親 之 人 , 則 亦 可 以 宗 而 主 之 矣 。 此 言 人 之 言 行 交 際 , 皆 當 謹 之 於 始 而 慮 其 所 終 , 不 然 , 則 因 仍 苟 且 之 間 , 將 有 不 勝 其 自 失 之 悔 者 矣 。
子 曰 : 「 君 子 食 無 求 飽 , 居 無 求 安 , 敏 於 事 而 慎 於 言 , 就 有 道 而 正 焉 , 可 謂 好 學 也 已 。 」 好 , 去 聲 。 不 求 安 飽 者 , 志 有 在 而 不 暇 及 也 。 敏 於 事 者 , 勉 其 所 不 足 。 慎 於 言 者 , 不 敢 盡 其 所 有 餘 也 。 然 猶 不 敢 自 是 , 而 必 就 有 道 之 人 , 以 正 其 是 非 , 則 可 謂 好 學 矣 。 凡 言 道 者 , 皆 謂 事 物 當 然 之 理 , 人 之 所 共 由 者 也 。 尹 氏 曰 : 「 君 子 之 學 , 能 是 四 者 , 可 謂 篤 志 力 行 者 矣 。 然 不 取 正 於 有 道 , 未 免 有 差 , 如 楊 墨 學 仁 義 而 差 者 也 , 其 流 至 於 無 父 無 君 , 謂 之 好 學 可 乎 ? 」
子 貢 曰 : 「 貧 而 無 諂 , 富 而 無 驕 , 何 如 ? 」 子 曰 : 「 可 也 。 未 若 貧 而 樂 , 富 而 好 禮 者 也 。 」 樂 , 音 洛 。 好 , 去 聲 。 諂 , 卑 屈 也 。 驕 , 矜 肆 也 。 常 人 溺 於 貧 富 之 中 , 而 不 知 所 以 自 守 , 故 必 有 二 者 之 病 。 無 諂 無 驕 , 則 知 自 守 矣 , 而 未 能 超 乎 貧 富 之 外 也 。 凡 曰 可 者 , 僅 可 而 有 所 未 盡 之 辭 也 。 樂 則 心 廣 體 胖 而 忘 其 貧 , 好 禮 則 安 處 善 , 樂 循 理 , 亦 不 自 知 其 富 矣 。 子 貢 貨 殖 , 蓋 先 貧 後 富 , 而 嘗 用 力 於 自 守 者 , 故 以 此 為 問 。 而 夫 子 答 之 如 此 , 蓋 許 其 所 已 能 , 而 勉 其 所 未 至 也 。 子 貢 曰 : 「 詩 云 : 『 如 切 如 磋 , 如 琢 如 磨 。 』 其 斯 之 謂 與 ? 」 磋 , 七 多 反 。 與 , 平 聲 。 詩 衛 風 淇 澳 之 篇 , 言 治 骨 角 者 , 既 切 之 而 復 磋 之 ; 治 玉 石 者 , 既 琢 之 而 復 磨 之 ; 治 之 已 精 , 而 益 求 其 精 也 。 子 貢 自 以 無 諂 無 驕 為 至 矣 , 聞 夫 子 之 言 , 又 知 義 理 之 無 窮 , 雖 有 得 焉 , 而 未 可 遽 自 足 也 , 故 引 是 詩 以 明 之 。 子 曰 : 「 賜 也 , 始 可 與 言 詩 已 矣 ! 告 諸 往 而 知 來 者 。 」 往 者 , 其 所 已 言 者 。 來 者 , 其 所 未 言 者 。 愚 按 : 此 章 問 答 , 其 淺 深 高 下 , 固 不 待 辨 說 而 明 矣 。 然 不 切 則 磋 無 所 施 , 不 琢 則 磨 無 所 措 。 故 學 者 雖 不 可 安 於 小 成 , 而 不 求 造 道 之 極 致 ; 亦 不 可 騖 於 虛 遠 , 而 不 察 切 己 之 實 病 也 。
子 曰 : 「 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 , 患 不 知 人 也 。 」 尹 氏 曰 : 「 君 子 求 在 我 者 , 故 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 。 不 知 人 , 則 是 非 邪 正 或 不 能 辨 , 故 以 為 患 也 。 」
為 政 第 二 凡 二 十 四 章 。
子 曰 : 「 為 政 以 德 , 譬 如 北 辰 , 居 其 所 而 眾 星 共 之 。 」 共 , 音 拱 , 亦 作 拱 。 政 之 為 言 正 也 , 所 以 正 人 之 不 正 也 。 德 之 為 言 得 也 , 得 於 心 而 不 失 也 。 北 辰 , 北 極 , 天 之 樞 也 。 居 其 所 , 不 動 也 。 共 , 向 也 , 言 眾 星 四 面 旋 繞 而 歸 向 之 也 。 為 政 以 德 , 則 無 為 而 天 下 歸 之 , 其 象 如 此 。 程 子 曰 : 「 為 政 以 德 , 然 後 無 為 。 」 范 氏 曰 : 「 為 政 以 德 , 則 不 動 而 化 、 不 言 而 信 、 無 為 而 成 。 所 守 者 至 簡 而 能 御 煩 , 所 處 者 至 靜 而 能 制 動 , 所 務 者 至 寡 而 能 服 眾 。 」
子 曰 : 「 詩 三 百 , 一 言 以 蔽 之 , 曰 『 思 無 邪 』 。 」 詩 三 百 十 一 篇 , 言 三 百 者 , 舉 大 數 也 。 蔽 , 猶 蓋 也 。 「 思 無 邪 」 , 魯 頌 駉 篇 之 辭 。 凡 詩 之 言 , 善 者 可 以 感 發 人 之 善 心 , 惡 者 可 以 懲 創 人 之 逸 志 , 其 用 歸 於 使 人 得 其 情 性 之 正 而 已 。 然 其 言 微 婉 , 且 或 各 因 一 事 而 發 , 求 其 直 指 全 體 , 則 未 有 若 此 之 明 且 盡 者 。 故 夫 子 言 詩 三 百 篇 , 而 惟 此 一 言 足 以 盡 蓋 其 義 , 其 示 人 之 意 亦 深 切 矣 。 程 子 曰 : 「 『 思 無 邪 』 者 , 誠 也 。 」 范 氏 曰 : 「 學 者 必 務 知 要 , 知 要 則 能 守 約 , 守 約 則 足 以 盡 博 矣 。 經 禮 三 百 , 曲 禮 三 千 , 亦 可 以 一 言 以 蔽 之 , 曰 『 毋 不 敬 』 。 」
子 曰 : 「 道 之 以 政 , 齊 之 以 刑 , 民 免 而 無 恥 ; 道 , 音 導 , 下 同 。 道 , 猶 引 導 , 謂 先 之 也 。 政 , 謂 法 制 禁 令 也 。 齊 , 所 以 一 之 也 。 道 之 而 不 從 者 , 有 刑 以 一 之 也 。 免 而 無 恥 , 謂 苟 免 刑 罰 。 而 無 所 羞 愧 , 蓋 雖 不 敢 為 惡 , 而 為 惡 之 心 未 嘗 忘 也 。 道 之 以 德 , 齊 之 以 禮 , 有 恥 且 格 。 」 禮 , 謂 制 度 品 節 也 。 格 , 至 也 。 言 躬 行 以 率 之 , 則 民 固 有 所 觀 感 而 興 起 矣 , 而 其 淺 深 厚 薄 之 不 一 者 , 又 有 禮 以 一 之 , 則 民 恥 於 不 善 , 而 又 有 以 至 於 善 也 。 一 說 , 格 , 正 也 。 書 曰 : 「 格 其 非 心 。 」 愚 謂 政 者 , 為 治 之 具 。 刑 者 , 輔 治 之 法 。 德 禮 則 所 以 出 治 之 本 , 而 德 又 禮 之 本 也 。 此 其 相 為 終 始 , 雖 不 可 以 偏 廢 , 然 政 刑 能 使 民 遠 罪 而 已 , 德 禮 之 效 , 則 有 以 使 民 日 遷 善 而 不 自 知 。 故 治 民 者 不 可 徒 恃 其 末 , 又 當 深 探 其 本 也 。
子 曰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學 , 古 者 十 五 而 入 大 學 。 心 之 所 之 謂 之 志 。 此 所 謂 學 , 即 大 學 之 道 也 。 志 乎 此 , 則 念 念 在 此 而 為 之 不 厭 矣 。 三 十 而 立 , 有 以 自 立 , 則 守 之 固 而 無 所 事 志 矣 。 四 十 而 不 惑 , 於 事 物 之 所 當 然 , 皆 無 所 疑 , 則 知 之 明 而 無 所 事 守 矣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天 命 , 即 天 道 之 流 行 而 賦 於 物 者 , 乃 事 物 所 以 當 然 之 故 也 。 知 此 則 知 極 其 精 , 而 不 惑 又 不 足 言 矣 。 六 十 而 耳 順 , 聲 入 心 通 , 無 所 違 逆 , 知 之 之 至 , 不 思 而 得 也 。 七 十 而 從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 從 , 如 字 。 從 , 隨 也 。 矩 , 法 度 之 器 , 所 以 為 方 者 也 。 隨 其 心 之 所 欲 , 而 自 不 過 於 法 度 , 安 而 行 之 , 不 勉 而 中 也 。 程 子 曰 : 「 孔 子 生 而 知 之 也 , 言 亦 由 學 而 至 , 所 以 勉 進 後 人 也 。 立 , 能 自 立 於 斯 道 也 。 不 惑 , 則 無 所 疑 矣 。 知 天 命 , 窮 理 盡 性 也 。 耳 順 , 所 聞 皆 通 也 。 從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則 不 勉 而 中 矣 。 」 又 曰 : 「 孔 子 自 言 其 進 德 之 序 如 此 者 , 聖 人 未 必 然 , 但 為 學 者 立 法 , 使 之 盈 科 而 後 進 , 成 章 而 後 達 耳 。 」 胡 氏 曰 : 「 聖 人 之 教 亦 多 術 , 然 其 要 使 人 不 失 其 本 心 而 已 。 欲 得 此 心 者 , 惟 志 乎 聖 人 所 示 之 學 , 循 其 序 而 進 焉 。 至 於 一 疵 不 存 、 萬 理 明 盡 之 後 , 則 其 日 用 之 間 , 本 心 瑩 然 , 隨 所 意 欲 , 莫 非 至 理 。 蓋 心 即 體 , 欲 即 用 , 體 即 道 , 用 即 義 , 聲 為 律 而 身 為 度 矣 。 」 又 曰 : 「 聖 人 言 此 , 一 以 示 學 者 當 優 游 ● 泳 , 不 可 躐 等 而 進 ; 二 以 示 學 者 當 日 就 月 將 , 不 可 半 途 而 廢 也 。 」 愚 謂 聖 人 生 知 安 行 , 固 無 積 累 之 漸 , 然 其 心 未 嘗 自 謂 已 至 此 也 。 是 其 日 用 之 間 , 必 有 獨 覺 其 進 而 人 不 及 知 者 。 故 因 其 近 似 以 自 名 , 欲 學 者 以 是 為 則 而 自 勉 , 非 心 實 自 聖 而 姑 為 是 退 託 也 。 後 凡 言 謙 辭 之 屬 , 意 皆 放 此 。
孟 懿 子 問 孝 。 子 曰 : 「 無 違 。 」 孟 懿 子 , 魯 大 夫 仲 孫 氏 , 名 何 忌 。 無 違 , 謂 不 背 於 理 。 樊 遲 御 , 子 告 之 曰 : 「 孟 孫 問 孝 於 我 , 我 對 曰 『 無 違 』 。 」 樊 遲 , 孔 子 弟 子 , 名 須 。 御 , 為 孔 子 御 車 也 。 孟 孫 , 即 仲 孫 也 。 夫 子 以 懿 子 未 達 而 不 能 問 , 恐 其 失 指 , 而 以 從 親 之 令 為 孝 , 故 語 樊 遲 以 發 之 。 樊 遲 曰 : 「 何 謂 也 ? 」 子 曰 : 「 生 , 事 之 以 禮 ; 死 , 葬 之 以 禮 , 祭 之 以 禮 。 」 生 事 葬 祭 , 事 親 之 始 終 具 矣 。 禮 , 即 理 之 節 文 也 。 人 之 事 親 , 自 始 至 終 , 一 於 禮 而 不 苟 , 其 尊 親 也 至 矣 。 是 時 三 家 僭 禮 , 故 夫 子 以 是 警 之 , 然 語 意 渾 然 , 又 若 不 專 為 三 家 發 者 , 所 以 為 聖 人 之 言 也 。 胡 氏 曰 : 「 人 之 欲 孝 其 親 , 心 雖 無 窮 , 而 分 則 有 限 。 得 為 而 不 為 , 與 不 得 為 而 為 之 , 均 於 不 孝 。 所 謂 以 禮 者 , 為 其 所 得 為 者 而 已 矣 。 」
孟 武 伯 問 孝 。 子 曰 : 「 父 母 唯 其 疾 之 憂 。 」 武 伯 , 懿 子 之 子 , 名 彘 。 言 父 母 愛 子 之 心 , 無 所 不 至 , 惟 恐 其 有 疾 病 , 常 以 為 憂 也 。 人 子 體 此 , 而 以 父 母 之 心 為 心 , 則 凡 所 以 守 其 身 者 , 自 不 容 於 不 謹 矣 , 豈 不 可 以 為 孝 乎 ? 舊 說 , 人 子 能 使 父 母 不 以 其 陷 於 不 義 為 憂 , 而 獨 以 其 疾 為 憂 , 乃 可 謂 孝 。 亦 通 。
子 游 問 孝 。 子 曰 : 「 今 之 孝 者 , 是 謂 能 養 。 至 於 犬 馬 , 皆 能 有 養 ; 不 敬 , 何 以 別 乎 ? 」 養 , 去 聲 。 別 , 彼 列 反 。 子 游 , 孔 子 弟 子 , 姓 言 , 名 偃 。 養 , 謂 飲 食 供 奉 也 。 犬 馬 待 人 而 食 , 亦 若 養 然 。 言 人 畜 犬 馬 , 皆 能 有 以 養 之 , 若 能 養 其 親 而 敬 不 至 , 則 與 養 犬 馬 者 何 異 。 甚 言 不 敬 之 罪 , 所 以 深 警 之 也 。 胡 氏 曰 : 「 世 俗 事 親 , 能 養 足 矣 。 狎 恩 恃 愛 , 而 不 知 其 漸 流 於 不 敬 , 則 非 小 失 也 。 子 游 聖 門 高 弟 , 未 必 至 此 , 聖 人 直 恐 其 愛 踰 於 敬 , 故 以 是 深 警 發 之 也 。
子 夏 問 孝 。 子 曰 : 「 色 難 。 有 事 弟 子 服 其 勞 , 有 酒 食 先 生 饌 , 曾 是 以 為 孝 乎 ? 」 食 , 音 嗣 。 色 難 , 謂 事 親 之 際 , 惟 色 為 難 也 。 食 , 飯 也 。 先 生 , 父 兄 也 。 饌 , 飲 食 之 也 。 曾 , 猶 嘗 也 。 蓋 孝 子 之 有 深 愛 者 , 必 有 和 氣 ; 有 和 氣 者 , 必 有 愉 色 ; 有 愉 色 者 , 必 有 婉 容 ; 故 事 親 之 際 , 惟 色 為 難 耳 , 服 勞 奉 養 未 足 為 孝 也 。 舊 說 , 承 順 父 母 之 色 為 難 , 亦 通 。 程 子 曰 : 「 告 懿 子 , 告 眾 人 者 也 。 告 武 伯 者 , 以 其 人 多 可 憂 之 事 。 子 游 能 養 而 或 失 於 敬 , 子 夏 能 直 義 而 或 少 溫 潤 之 色 。 各 因 其 材 之 高 下 , 與 其 所 失 而 告 之 , 故 不 同 也 。 」
子 曰 : 「 吾 與 回 言 終 日 , 不 違 如 愚 。 退 而 省 其 私 , 亦 足 以 發 。 回 也 不 愚 。 」 回 , 孔 子 弟 子 , 姓 顏 。 字 子 淵 。 不 違 者 , 意 不 相 背 , 有 聽 受 而 無 問 難 也 。 私 , 謂 燕 居 獨 處 , 非 進 見 請 問 之 時 。 發 , 謂 發 明 所 言 之 理 。 愚 聞 之 師 曰 : 「 顏 子 深 潛 純 粹 , 其 於 聖 人 體 段 已 具 。 其 聞 夫 子 之 言 , 默 識 心 融 , 觸 處 洞 然 , 自 有 條 理 。 故 終 日 言 , 但 見 其 不 違 如 愚 人 而 已 。 及 退 省 其 私 , 則 見 其 日 用 動 靜 語 默 之 間 , 皆 足 以 發 明 夫 子 之 道 , 坦 然 由 之 而 無 疑 , 然 後 知 其 不 愚 也 。 」
子 曰 : 「 視 其 所 以 , 以 , 為 也 。 為 善 者 為 君 子 , 為 惡 者 為 小 人 。 觀 其 所 由 , 觀 , 比 視 為 詳 矣 。 由 , 從 也 。 事 雖 為 善 , 而 意 之 所 從 來 者 有 未 善 焉 , 則 亦 不 得 為 君 子 矣 。 或 曰 : 「 由 , 行 也 。 謂 所 以 行 其 所 為 者 也 。 」 察 其 所 安 。 察 , 則 又 加 詳 矣 。 安 , 所 樂 也 。 所 由 雖 善 , 而 心 之 所 樂 者 不 在 於 是 , 則 亦 偽 耳 , 豈 能 久 而 不 變 哉 ? 人 焉 廋 哉 ? 人 焉 廋 哉 ? 」 焉 , 於 虔 反 。 廋 , 所 留 反 。 焉 , 何 也 。 廋 , 匿 也 。 重 言 以 深 明 之 。 程 子 曰 : 「 在 己 者 能 知 言 窮 理 , 則 能 以 此 察 人 如 聖 人 也 。 」
子 曰 : 「 溫 故 而 知 新 , 可 以 為 師 矣 。 」 溫 , 尋 繹 也 。 故 者 , 舊 所 聞 。 新 者 , 今 所 得 。 言 學 能 時 習 舊 聞 , 而 每 有 新 得 , 則 所 學 在 我 , 而 其 應 不 窮 , 故 可 以 為 人 師 。 若 夫 記 問 之 學 , 則 無 得 於 心 , 而 所 知 有 限 , 故 學 記 譏 其 「 不 足 以 為 人 師 」 , 正 與 此 意 互 相 發 也 。
子 曰 : 「 君 子 不 器 。 」 器 者 , 各 適 其 用 而 不 能 相 通 。 成 德 之 士 , 體 無 不 具 , 故 用 無 不 周 , 非 特 為 一 才 一 藝 而 已 。
子 貢 問 君 子 。 子 曰 : 「 先 行 其 言 而 後 從 之 。 」 周 氏 曰 : 「 先 行 其 言 者 , 行 之 於 未 言 之 前 ; 而 後 從 之 者 , 言 之 於 既 行 之 後 。 」 范 氏 曰 : 「 子 貢 之 患 , 非 言 之 艱 而 行 之 艱 , 故 告 之 以 此 。 」
子 曰 : 「 君 子 周 而 不 比 , 小 人 比 而 不 周 。 」 周 , 普 遍 也 。 比 , 偏 黨 也 。 皆 與 人 親 厚 之 意 , 但 周 公 而 比 私 耳 。 君 子 小 人 所 為 不 同 , 如 陰 陽 晝 夜 , 每 每 相 反 。 然 究 其 所 以 分 , 則 在 公 私 之 際 , 毫 釐 之 差 耳 。 故 聖 人 於 周 比 、 和 同 、 驕 泰 之 屬 , 常 對 舉 而 互 言 之 , 欲 學 者 察 乎 兩 閒 , 而 審 其 取 舍 之 幾 也 。
子 曰 : 「 學 而 不 思 則 罔 , 思 而 不 學 則 殆 。 」 不 求 諸 心 , 故 昏 而 無 得 。 不 習 其 事 , 故 危 而 不 安 。 程 子 曰 : 「 博 學 、 審 問 、 慎 思 、 明 辨 、 篤 行 五 者 , 廢 其 一 , 非 學 也 。 」
子 曰 : 「 攻 乎 異 端 , 斯 害 也 已 ! 」 范 氏 曰 : 「 攻 , 專 治 也 , 故 治 木 石 金 玉 之 工 曰 攻 。 異 端 , 非 聖 人 之 道 , 而 別 為 一 端 , 如 楊 墨 是 也 。 其 率 天 下 至 於 無 父 無 君 , 專 治 而 欲 精 之 , 為 害 甚 矣 ! 」 程 子 曰 「 佛 氏 之 言 , 比 之 楊 墨 , 尤 為 近 理 , 所 以 其 害 為 尤 甚 。 學 者 當 如 淫 聲 美 色 以 遠 之 , 不 爾 , 則 駸 駸 然 入 於 其 中 矣 。 」
子 曰 : 「 由 ! 誨 女 知 之 乎 ? 知 之 為 知 之 , 不 知 為 不 知 , 是 知 也 。 」 女 , 音 汝 。 由 , 孔 子 弟 子 , 姓 仲 , 字 子 路 。 子 路 好 勇 , 蓋 有 強 其 所 不 知 以 為 知 者 , 故 夫 子 告 之 曰 : 我 教 女 以 知 之 之 道 乎 ! 但 所 知 者 則 以 為 知 , 所 不 知 者 則 以 為 不 知 。 如 此 則 雖 或 不 能 盡 知 , 而 無 自 欺 之 蔽 , 亦 不 害 其 為 知 矣 。 況 由 此 而 求 之 , 又 有 可 知 之 理 乎 ?
子 張 學 干 祿 。 子 張 , 孔 子 弟 子 , 姓 顓 孫 , 名 師 。 干 , 求 也 。 祿 , 仕 者 之 奉 也 。 子 曰 : 「 多 聞 闕 疑 , 慎 言 其 餘 , 則 寡 尤 ; 多 見 闕 殆 , 慎 行 其 餘 , 則 寡 悔 。 言 寡 尤 , 行 寡 悔 , 祿 在 其 中 矣 。 」 行 寡 之 行 , 去 聲 。 呂 氏 曰 : 「 疑 者 所 未 信 , 殆 者 所 未 安 。 」 程 子 曰 : 「 尤 , 罪 自 外 至 者 也 。 悔 , 理 自 內 出 者 也 。 」 愚 謂 多 聞 見 者 學 之 博 , 闕 疑 殆 者 擇 之 精 , 慎 言 行 者 守 之 約 。 凡 言 在 其 中 者 , 皆 不 求 而 自 至 之 辭 。 言 此 以 救 子 張 之 失 而 進 之 也 。 程 子 曰 : 「 修 天 爵 則 人 爵 至 , 君 子 言 行 能 謹 , 得 祿 之 道 也 。 子 張 學 干 祿 , 故 告 之 以 此 , 使 定 其 心 而 不 為 利 祿 動 , 若 顏 閔 則 無 此 問 矣 。 或 疑 如 此 亦 有 不 得 祿 者 , 孔 子 蓋 曰 耕 也 餒 在 其 中 , 惟 理 可 為 者 為 之 而 已 矣 。 」
哀 公 問 曰 : 「 何 為 則 民 服 ? 」 孔 子 對 曰 : 「 舉 直 錯 諸 枉 , 則 民 服 ; 舉 枉 錯 諸 直 , 則 民 不 服 。 」 哀 公 , 魯 君 , 名 蔣 。 凡 君 問 , 皆 稱 孔 子 對 曰 者 , 尊 君 也 。 錯 , 捨 置 也 。 諸 , 眾 也 。 程 子 曰 : 「 舉 錯 得 義 , 則 人 心 服 。 」 謝 氏 曰 : 「 好 直 而 惡 枉 , 天 下 之 至 情 也 。 順 之 則 服 , 逆 之 則 去 , 必 然 之 理 也 。 然 或 無 道 以 照 之 , 則 以 直 為 枉 , 以 枉 為 直 者 多 矣 , 是 以 君 子 大 居 敬 而 貴 窮 理 也 。 」
季 康 子 問 : 「 使 民 敬 、 忠 以 勸 , 如 之 何 ? 」 子 曰 : 「 臨 之 以 莊 則 敬 , 孝 慈 則 忠 , 舉 善 而 教 不 能 則 勸 。 」 季 康 子 , 魯 大 夫 季 孫 氏 , 名 肥 。 莊 , 謂 容 貌 端 嚴 也 。 臨 民 以 莊 , 則 民 敬 於 己 。 孝 於 親 , 慈 於 眾 , 則 民 忠 於 己 。 善 者 舉 之 而 不 能 者 教 之 , 則 民 有 所 勸 而 樂 於 為 善 。 張 敬 夫 曰 : 「 此 皆 在 我 所 當 為 , 非 為 欲 使 民 敬 忠 以 勸 而 為 之 也 。 然 能 如 是 , 則 其 應 蓋 有 不 期 然 而 然 者 矣 。 」
或 謂 孔 子 曰 : 「 子 奚 不 為 政 ? 」 定 公 初 年 , 孔 子 不 仕 , 故 或 人 疑 其 不 為 政 也 。 子 曰 : 「 書 云 : 『 孝 乎 惟 孝 、 友 于 兄 弟 , 施 於 有 政 。 』 是 亦 為 政 , 奚 其 為 為 政 ? 」 書 周 書 君 陳 篇 。 書 云 孝 乎 者 , 言 書 之 言 孝 如 此 也 。 善 兄 弟 曰 友 。 書 言 君 陳 能 孝 於 親 , 友 於 兄 弟 , 又 能 推 廣 此 心 , 以 為 一 家 之 政 。 孔 子 引 之 , 言 如 此 , 則 是 亦 為 政 矣 , 何 必 居 位 乃 為 為 政 乎 ? 蓋 孔 子 之 不 仕 , 有 難 以 語 或 人 者 , 故 託 此 以 告 之 , 要 之 至 理 亦 不 外 是 。
子 曰 : 「 人 而 無 信 , 不 知 其 可 也 。 大 車 無 輗 , 小 車 無 軏 , 其 何 以 行 之 哉 ? 」 輗 , 五 兮 反 。 軏 , 音 月 。 大 車 , 謂 平 地 任 載 之 車 。 輗 , 轅 端 橫 木 , 縛 軛 以 駕 牛 者 。 小 車 , 謂 田 車 、 兵 車 、 乘 車 。 軏 , 轅 端 上 曲 , 鉤 衡 以 駕 馬 者 。 車 無 此 二 者 , 則 不 可 以 行 , 人 而 無 信 , 亦 猶 是 也 。
子 張 問 : 「 十 世 可 知 也 ? 」 陸 氏 曰 : 「 也 , 一 作 乎 。 」 王 者 易 姓 受 命 為 一 世 。 子 張 問 自 此 以 後 , 十 世 之 事 , 可 前 知 乎 ? 子 曰 : 「 殷 因 於 夏 禮 , 所 損 益 , 可 知 也 ; 周 因 於 殷 禮 , 所 損 益 , 可 知 也 ; 其 或 繼 周 者 , 雖 百 世 可 知 也 。 」 馬 氏 曰 : 「 所 因 , 謂 三 綱 五 常 。 所 損 益 , 謂 文 質 三 統 。 」 愚 按 : 三 綱 , 謂 : 君 為 臣 綱 , 父 為 子 綱 , 夫 為 妻 綱 。 五 常 , 謂 :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文 質 , 謂 : 夏 尚 忠 , 商 尚 質 , 周 尚 文 。 三 統 , 謂 : 夏 正 建 寅 為 人 統 , 商 正 建 丑 為 地 統 , 周 正 建 子 為 天 統 。 三 綱 五 常 , 禮 之 大 體 , 三 代 相 繼 , 皆 因 之 而 不 能 變 。 其 所 損 益 , 不 過 文 章 制 度 小 過 不 及 之 間 , 而 其 已 然 之 跡 , 今 皆 可 見 。 則 自 今 以 往 , 或 有 繼 周 而 王 者 , 雖 百 世 之 遠 , 所 因 所 革 , 亦 不 過 此 , 豈 但 十 世 而 已 乎 ! 聖 人 所 以 知 來 者 蓋 如 此 , 非 若 後 世 讖 緯 術 數 之 學 也 。 胡 氏 曰 「 子 張 之 問 , 蓋 欲 知 來 , 而 聖 人 言 其 既 往 者 以 明 之 也 。 夫 自 修 身 以 至 於 為 天 下 , 不 可 一 日 而 無 禮 。 天 敘 天 秩 , 人 所 共 由 , 禮 之 本 也 。 商 不 能 改 乎 夏 , 周 不 能 改 乎 商 , 所 謂 天 地 之 常 經 也 。 若 乃 制 度 文 為 , 或 太 過 則 當 損 , 或 不 足 則 當 益 , 益 之 損 之 。 與 時 宜 之 , 而 所 因 者 不 壞 , 是 古 今 之 通 義 也 。 因 往 推 來 , 雖 百 世 之 遠 , 不 過 如 此 而 已 矣 。 」
子 曰 : 「 非 其 鬼 而 祭 之 , 諂 也 。 非 其 鬼 , 謂 非 其 所 當 祭 之 鬼 。 諂 , 求 媚 也 。 見 義 不 為 , 無 勇 也 。 」 知 而 不 為 , 是 無 勇 也 。
論 語 集 注 卷 二
八 佾 第 三 凡 二 十 六 章 。 通 前 篇 末 二 章 , 皆 論 禮 樂 之 事 。
孔 子 謂 季 氏 : 「 八 佾 舞 於 庭 , 是 可 忍 也 , 孰 不 可 忍 也 ? 」 佾 , 音 逸 。 季 氏 , 魯 大 夫 季 孫 氏 也 。 佾 , 舞 列 也 , 天 子 八 、 諸 侯 六 、 大 夫 四 、 士 二 。 每 佾 人 數 , 如 其 佾 數 。 或 曰 : 「 每 佾 八 人 。 」 未 詳 孰 是 。 季 氏 以 大 夫 而 僭 用 天 子 之 樂 , 孔 子 言 其 此 事 尚 忍 為 之 , 則 何 事 不 可 忍 為 。 或 曰 : 「 忍 , 容 忍 也 。 」 蓋 深 疾 之 之 辭 。 范 氏 曰 : 「 樂 舞 之 數 , 自 上 而 下 , 降 殺 以 兩 而 已 , 故 兩 之 間 , 不 可 以 毫 髮 僭 差 也 。 孔 子 為 政 , 先 正 禮 樂 , 則 季 氏 之 罪 不 容 誅 矣 。 」 謝 氏 曰 : 「 君 子 於 其 所 不 當 為 不 敢 須 臾 處 , 不 忍 故 也 。 而 季 氏 忍 此 矣 , 則 雖 弒 父 與 君 , 亦 何 所 憚 而 不 為 乎 ? 」
三 家 者 以 雍 徹 。 子 曰 : 「 『 相 維 辟 公 , 天 子 穆 穆 』 , 奚 取 於 三 家 之 堂 ? 」 徹 , 直 列 反 。 相 , 去 聲 。 三 家 , 魯 大 夫 孟 孫 、 叔 孫 、 季 孫 之 家 也 。 雍 , 周 頌 篇 名 。 徹 , 祭 畢 而 收 其 俎 也 。 天 子 宗 廟 之 祭 , 則 歌 雍 以 徹 , 是 時 三 家 僭 而 用 之 。 相 , 助 也 。 辟 公 , 諸 侯 也 。 穆 穆 , 深 遠 之 意 , 天 子 之 容 也 。 此 雍 詩 之 辭 , 孔 子 引 之 , 言 三 家 之 堂 非 有 此 事 , 亦 何 取 於 此 義 而 歌 之 乎 ? 譏 其 無 知 妄 作 , 以 取 僭 竊 之 罪 。 程 子 曰 : 「 周 公 之 功 固 大 矣 , 皆 臣 子 之 分 所 當 為 , 魯 安 得 獨 用 天 子 禮 樂 哉 ? 成 王 之 賜 , 伯 禽 之 受 , 皆 非 也 。 其 因 襲 之 弊 , 遂 使 季 氏 僭 八 佾 , 三 家 僭 雍 徹 , 故 仲 尼 譏 之 。 」
子 曰 : 「 人 而 不 仁 , 如 禮 何 ? 人 而 不 仁 , 如 樂 何 ? 」 游 氏 曰 「 人 而 不 仁 , 則 人 心 亡 矣 , 其 如 禮 樂 何 哉 ? 言 雖 欲 用 之 , 而 禮 樂 不 為 之 用 也 。 」 程 子 曰 : 「 仁 者 天 下 之 正 理 。 失 正 理 , 則 無 序 而 不 和 。 」 李 氏 曰 : 「 禮 樂 待 人 而 後 行 , 苟 非 其 人 , 則 雖 玉 帛 交 錯 , 鐘 鼓 鏗 鏘 , 亦 將 如 之 何 哉 ? 」 然 記 者 序 此 於 八 佾 雍 徹 之 後 , 疑 其 為 僭 禮 樂 者 發 也 。
林 放 問 禮 之 本 。 林 放 , 魯 人 。 見 世 之 為 禮 者 , 專 事 繁 文 , 而 疑 其 本 之 不 在 是 也 , 故 以 為 問 。 子 曰 : 「 大 哉 問 ! 孔 子 以 時 方 逐 末 , 而 放 獨 有 志 於 本 , 故 大 其 問 。 蓋 得 其 本 , 則 禮 之 全 體 無 不 在 其 中 矣 。 禮 , 與 其 奢 也 , 寧 儉 ; 喪 , 與 其 易 也 , 寧 戚 。 」 易 , 去 聲 。 易 , 治 也 。 孟 子 曰 : 「 易 其 田 疇 。 」 在 喪 禮 , 則 節 文 習 熟 , 而 無 哀 痛 慘 怛 之 實 者 也 。 戚 則 一 於 哀 , 而 文 不 足 耳 。 禮 貴 得 中 , 奢 易 則 過 於 文 , 儉 戚 則 不 及 而 質 , 二 者 皆 未 合 禮 。 然 凡 物 之 理 , 必 先 有 質 而 後 有 文 , 則 質 乃 禮 之 本 也 。 范 氏 曰 : 「 夫 祭 與 其 敬 不 足 而 禮 有 餘 也 , 不 若 禮 不 足 而 敬 有 餘 也 , 喪 與 其 哀 不 足 而 禮 有 餘 也 , 不 若 禮 不 足 而 哀 有 餘 也 。 禮 失 之 奢 , 喪 失 之 易 , 皆 不 能 反 本 , 而 隨 其 末 故 也 。 禮 奢 而 備 , 不 若 儉 而 不 備 之 愈 也 ; 喪 易 而 文 , 不 若 戚 而 不 文 之 愈 也 。 儉 者 物 之 質 , 戚 者 心 之 誠 , 故 為 禮 之 本 。 」 楊 氏 曰 : 「 禮 始 諸 飲 食 , 故 汙 尊 而 抔 飲 , 為 之 簠 、 簋 、 籩 、 豆 、 罍 、 爵 之 飾 , 所 以 文 之 也 , 則 其 本 儉 而 已 。 喪 不 可 以 徑 情 而 直 行 , 為 之 衰 麻 哭 踴 之 數 , 所 以 節 之 也 , 則 其 本 戚 而 已 。 周 衰 , 世 方 以 文 滅 質 , 而 林 放 獨 能 問 禮 之 本 , 故 夫 子 大 之 , 而 告 之 以 此 。 」
子 曰 : 「 夷 狄 之 有 君 , 不 如 諸 夏 之 亡 也 。 」 吳 氏 曰 : 「 亡 , 古 無 字 , 通 用 。 」 程 子 曰 : 「 夷 狄 且 有 君 長 , 不 如 諸 夏 之 僭 亂 , 反 無 上 下 之 分 也 。 」 尹 氏 曰 : 「 孔 子 傷 時 之 亂 而 歎 之 也 。 亡 , 非 實 亡 也 , 雖 有 之 , 不 能 盡 其 道 爾 。 」
季 氏 旅 於 泰 山 。 子 謂 冉 有 曰 : 「 女 弗 能 救 與 ? 」 對 曰 : 「 不 能 。 」 子 曰 : 「 嗚 呼 ! 曾 謂 泰 山 , 不 如 林 放 乎 ? 」 女 , 音 汝 。 與 , 平 聲 。 旅 , 祭 名 。 泰 山 , 山 名 , 在 魯 地 。 禮 , 諸 侯 祭 封 內 山 川 , 季 氏 祭 之 , 僭 也 。 冉 有 , 孔 子 弟 子 , 名 求 , 時 為 季 氏 宰 。 救 , 謂 救 其 陷 於 僭 竊 之 罪 。 嗚 呼 , 歎 辭 。 言 神 不 享 非 禮 , 欲 季 氏 知 其 無 益 而 自 止 , 又 進 林 放 以 厲 冉 有 也 。 范 氏 曰 : 「 冉 有 從 季 氏 , 夫 子 豈 不 知 其 不 可 告 也 , 然 而 聖 人 不 輕 絕 人 。 盡 己 之 心 , 安 知 冉 有 之 不 能 救 、 季 氏 之 不 可 諫 也 。 既 不 能 正 , 則 美 林 放 以 明 泰 山 之 不 可 誣 , 是 亦 教 誨 之 道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無 所 爭 , 必 也 射 乎 ! 揖 讓 而 升 , 下 而 飲 , 其 爭 也 君 子 。 」 飲 , 去 聲 。 揖 讓 而 升 者 , 大 射 之 禮 , 耦 進 三 揖 而 後 升 堂 也 。 下 而 飲 , 謂 射 畢 揖 降 , 以 俟 眾 耦 皆 降 , 勝 者 乃 揖 不 勝 者 升 , 取 觶 立 飲 也 。 言 君 子 恭 遜 不 與 人 爭 , 惟 於 射 而 後 有 爭 。 然 其 爭 也 , 雍 容 揖 遜 乃 如 此 , 則 其 爭 也 君 子 , 而 非 若 小 人 之 爭 矣 。
子 夏 問 曰 : 「 『 巧 笑 倩 兮 , 美 目 盼 兮 , 素 以 為 絢 兮 。 』 何 謂 也 ? 」 倩 , 七 練 反 。 盼 , 普 莧 反 。 絢 , 呼 縣 反 。 此 逸 詩 也 。 倩 , 好 口 輔 也 。 盼 , 目 黑 白 分 也 。 素 , 粉 地 , 畫 之 質 也 。 絢 , 采 色 , 畫 之 飾 也 。 言 人 有 此 倩 盼 之 美 質 , 而 又 加 以 華 采 之 飾 , 如 有 素 地 而 加 采 色 也 。 子 夏 疑 其 反 謂 以 素 為 飾 , 故 問 之 。 子 曰 : 「 繪 事 後 素 。 」 繪 , 胡 對 反 。 繪 事 , 繪 畫 之 事 也 。 後 素 , 後 於 素 也 。 考 工 記 曰 : 「 繪 畫 之 事 後 素 功 。 」 謂 先 以 粉 地 為 質 , 而 後 施 五 采 , 猶 人 有 美 質 , 然 後 可 加 文 飾 。 曰 : 「 禮 後 乎 ? 」 子 曰 : 「 起 予 者 商 也 ! 始 可 與 言 詩 已 矣 。 」 禮 必 以 忠 信 為 質 , 猶 繪 事 必 以 粉 素 為 先 。 起 , 猶 發 也 。 起 予 , 言 能 起 發 我 之 志 意 。 謝 氏 曰 : 「 子 貢 因 論 學 而 知 詩 , 子 夏 因 論 詩 而 知 學 , 故 皆 可 與 言 詩 。 」 楊 氏 曰 : 「 『 甘 受 和 , 白 受 采 , 忠 信 之 人 , 可 以 學 禮 。 苟 無 其 質 , 禮 不 虛 行 』 。 此 『 繪 事 後 素 』 之 說 也 。 孔 子 曰 『 繪 事 後 素 』 , 而 子 夏 曰 『 禮 後 乎 』 , 可 謂 能 繼 其 志 矣 。 非 得 之 言 意 之 表 者 能 之 乎 ? 商 賜 可 與 言 詩 者 以 此 。 若 夫 玩 心 於 章 句 之 末 , 則 其 為 詩 也 固 而 已 矣 。 所 謂 起 予 , 則 亦 相 長 之 義 也 。 」
子 曰 : 「 夏 禮 吾 能 言 之 , 杞 不 足 徵 也 ; 殷 禮 吾 能 言 之 , 宋 不 足 徵 也 。 文 獻 不 足 故 也 , 足 則 吾 能 徵 之 矣 。 」 杞 , 夏 之 後 。 宋 , 殷 之 後 。 徵 , 證 也 。 文 , 典 籍 也 。 獻 , 賢 也 。 言 二 代 之 禮 , 我 能 言 之 , 而 二 國 不 足 取 以 為 證 , 以 其 文 獻 不 足 故 也 。 文 獻 若 足 , 則 我 能 取 之 , 以 證 君 言 矣 。
子 曰 : 「 禘 自 既 灌 而 往 者 , 吾 不 欲 觀 之 矣 。 」 禘 , 大 計 反 。 趙 伯 循 曰 : 「 禘 , 王 者 之 大 祭 也 。 王 者 既 立 始 祖 之 廟 , 又 推 始 祖 所 自 出 之 帝 , 祀 之 於 始 祖 之 廟 , 而 以 始 祖 配 之 也 。 成 王 以 周 公 有 大 勳 勞 , 賜 魯 重 祭 。 故 得 禘 於 周 公 之 廟 , 以 文 王 為 所 出 之 帝 , 而 周 公 配 之 , 然 非 禮 矣 。 」 灌 者 , 方 祭 之 始 , 用 鬱 鬯 之 酒 灌 地 , 以 降 神 也 。 魯 之 君 臣 , 當 此 之 時 , 誠 意 未 散 , 猶 有 可 觀 , 自 此 以 後 , 則 浸 以 懈 怠 而 無 足 觀 矣 。 蓋 魯 祭 非 禮 , 孔 子 本 不 欲 觀 , 至 此 而 失 禮 之 中 又 失 禮 焉 , 故 發 此 歎 也 。 謝 氏 曰 : 「 夫 子 嘗 曰 : 『 我 欲 觀 夏 道 , 是 故 之 杞 , 而 不 足 徵 也 ; 我 欲 觀 殷 道 , 是 故 之 宋 , 而 不 足 徵 也 。 』 又 曰 : 『 我 觀 周 道 , 幽 厲 傷 之 , 吾 舍 魯 何 適 矣 。 魯 之 郊 禘 非 禮 也 , 周 公 其 衰 矣 ! 』 考 之 杞 宋 已 如 彼 , 考 之 當 今 又 如 此 , 孔 子 所 以 深 歎 也 。 」
或 問 禘 之 說 。 子 曰 : 「 不 知 也 。 知 其 說 者 之 於 天 下 也 , 其 如 示 諸 斯 乎 ! 」 指 其 掌 。 先 王 報 本 追 遠 之 意 , 莫 深 於 禘 。 非 仁 孝 誠 敬 之 至 , 不 足 以 與 此 , 非 或 人 之 所 及 也 。 而 不 王 不 禘 之 法 , 又 魯 之 所 當 諱 者 , 故 以 不 知 答 之 。 示 , 與 視 同 。 指 其 掌 , 弟 子 記 夫 子 言 此 而 自 指 其 掌 , 言 其 明 且 易 也 。 蓋 知 禘 之 說 , 則 理 無 不 明 , 誠 無 不 格 , 而 治 天 下 不 難 矣 。 聖 人 於 此 , 豈 真 有 所 不 知 也 哉 ?
祭 如 在 , 祭 神 如 神 在 。 程 子 曰 : 「 祭 , 祭 先 祖 也 。 祭 神 , 祭 外 神 也 。 祭 先 主 於 孝 , 祭 神 主 於 敬 。 」 愚 謂 此 門 人 記 孔 子 祭 祀 之 誠 意 。 子 曰 : 「 吾 不 與 祭 , 如 不 祭 。 」 與 , 去 聲 。 又 記 孔 子 之 言 以 明 之 。 言 己 當 祭 之 時 , 或 有 故 不 得 與 , 而 使 他 人 攝 之 , 則 不 得 致 其 如 在 之 誠 。 故 雖 已 祭 , 而 此 心 缺 然 , 如 未 嘗 祭 也 。 范 氏 曰 : 「 君 子 之 祭 , 七 日 戒 , 三 日 齊 , 必 見 所 祭 者 , 誠 之 至 也 。 是 故 郊 則 天 神 格 , 廟 則 人 鬼 享 , 皆 由 己 以 致 之 也 。 有 其 誠 則 有 其 神 , 無 其 誠 則 無 其 神 , 可 不 謹 乎 ? 吾 不 與 祭 如 不 祭 , 誠 為 實 , 禮 為 虛 也 。 」
王 孫 賈 問 曰 : 「 與 其 媚 於 奧 , 寧 媚 於 灶 , 何 謂 也 ? 」 王 孫 賈 , 衛 大 夫 。 媚 , 親 順 也 。 室 西 南 隅 為 奧 。 灶 者 , 五 祀 之 一 , 夏 所 祭 也 。 凡 祭 五 祀 , 皆 先 設 主 而 祭 於 其 所 , 然 後 迎 尸 而 祭 於 奧 , 略 如 祭 宗 廟 之 儀 。 如 祀 灶 , 則 設 主 於 灶 陘 , 祭 畢 , 而 更 設 饌 於 奧 以 迎 尸 也 。 故 時 俗 之 語 , 因 以 奧 有 常 尊 , 而 非 祭 之 主 ; 灶 雖 卑 賤 , 而 當 時 用 事 。 喻 自 結 於 君 , 不 如 阿 附 權 臣 也 。 賈 , 衛 之 權 臣 , 故 以 此 諷 孔 子 。 子 曰 : 「 不 然 , 獲 罪 於 天 , 無 所 禱 也 。 」 天 , 即 理 也 ; 其 尊 無 對 , 非 奧 灶 之 可 比 也 。 逆 理 , 則 獲 罪 於 天 矣 , 豈 媚 於 奧 灶 所 能 禱 而 免 乎 ? 言 但 當 順 理 , 非 特 不 當 媚 灶 , 亦 不 可 媚 於 奧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之 言 , 遜 而 不 迫 。 使 王 孫 賈 而 知 此 意 , 不 為 無 益 ; 使 其 不 知 , 亦 非 所 以 取 禍 。 」
子 曰 : 「 周 監 於 二 代 , 郁 郁 乎 文 哉 ! 吾 從 周 。 」 郁 , 於 六 反 。 監 , 視 也 。 二 代 , 夏 商 也 。 言 其 視 二 代 之 禮 而 損 益 之 。 郁 郁 , 文 盛 貌 。 尹 氏 曰 : 「 三 代 之 禮 至 周 大 備 , 夫 子 美 其 文 而 從 之 。 」
子 入 大 廟 , 每 事 問 。 或 曰 : 「 孰 謂 鄹 人 之 子 知 禮 乎 ? 入 大 廟 , 每 事 問 。 」 子 聞 之 曰 : 「 是 禮 也 。 」 大 , 音 泰 。 鄹 , 側 留 反 。 大 廟 , 魯 周 公 廟 。 此 蓋 孔 子 始 仕 之 時 , 入 而 助 祭 也 。 鄹 , 魯 邑 名 。 孔 子 父 叔 梁 紇 , 嘗 為 其 邑 大 夫 。 孔 子 自 少 以 知 禮 聞 , 故 或 人 因 此 而 譏 之 。 孔 子 言 是 禮 者 , 敬 謹 之 至 , 乃 所 以 為 禮 也 。 尹 氏 曰 : 「 禮 者 , 敬 而 已 矣 。 雖 知 亦 問 , 謹 之 至 也 , 其 為 敬 莫 大 於 此 。 謂 之 不 知 禮 者 , 豈 足 以 知 孔 子 哉 ? 」
子 曰 : 「 射 不 主 皮 , 為 力 不 同 科 , 古 之 道 也 。 」 為 , 去 聲 。 射 不 主 皮 , 鄉 射 禮 文 。 為 力 不 同 科 , 孔 子 解 禮 之 意 如 此 也 。 皮 , 革 也 , 布 侯 而 棲 革 於 其 中 以 為 的 , 所 謂 鵠 也 。 科 , 等 也 。 古 者 射 以 觀 德 , 但 主 於 中 , 而 不 主 於 貫 革 , 蓋 以 人 之 力 有 強 弱 , 不 同 等 也 。 記 曰 : 「 武 王 克 商 , 散 軍 郊 射 , 而 貫 革 之 射 息 。 」 正 謂 此 也 。 周 衰 , 禮 廢 , 列 國 兵 爭 , 復 尚 貫 革 , 故 孔 子 歎 之 。 楊 氏 曰 : 「 中 可 以 學 而 能 , 力 不 可 以 強 而 至 。 聖 人 言 古 之 道 , 所 以 正 今 之 失 。 」
子 貢 欲 去 告 朔 之 餼 羊 。 去 , 起 呂 反 。 告 , 古 篤 反 。 餼 , 許 氣 反 。 告 朔 之 禮 : 古 者 天 子 常 以 季 冬 , 頒 來 歲 十 二 月 之 朔 于 諸 侯 , 諸 侯 受 而 藏 之 祖 廟 。 月 朔 , 則 以 特 羊 告 廟 , 請 而 行 之 。 餼 , 生 牲 也 。 魯 自 文 公 始 不 視 朔 , 而 有 司 猶 供 此 羊 , 故 子 貢 欲 去 之 。 子 曰 : 「 賜 也 , 爾 愛 其 羊 , 我 愛 其 禮 。 」 愛 , 猶 惜 也 。 子 貢 蓋 惜 其 無 實 而 妄 費 。 然 禮 雖 廢 , 羊 存 , 猶 得 以 識 之 而 可 復 焉 。 若 併 去 其 羊 , 則 此 禮 遂 亡 矣 , 孔 子 所 以 惜 之 。 楊 氏 曰 : 「 告 朔 , 諸 侯 所 以 �� 命 於 君 親 , 禮 之 大 者 。 魯 不 視 朔 矣 , 然 羊 存 則 告 朔 之 名 未 泯 , 而 其 實 因 可 舉 。 此 夫 子 所 以 惜 之 也 。 」
子 曰 : 「 事 君 盡 禮 , 人 以 為 諂 也 。 」 黃 氏 曰 : 「 孔 子 於 事 君 之 禮 , 非 有 所 加 也 , 如 是 而 後 盡 爾 。 時 人 不 能 , 反 以 為 諂 。 故 孔 子 言 之 , 以 明 禮 之 當 然 也 。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事 君 盡 禮 , 當 時 以 為 諂 。 若 他 人 言 之 , 必 曰 我 事 君 盡 禮 , 小 人 以 為 諂 , 而 孔 子 之 言 止 於 如 此 。 聖 人 道 大 德 宏 , 此 亦 可 見 。 」
定 公 問 : 「 君 使 臣 , 臣 事 君 , 如 之 何 ? 」 孔 子 對 曰 : 「 君 使 臣 以 禮 , 臣 事 君 以 忠 。 」 定 公 , 魯 君 , 名 宋 。 二 者 皆 理 之 當 然 , 各 欲 自 盡 而 已 。 呂 氏 曰 : 「 使 臣 不 患 其 不 忠 , 患 禮 之 不 至 ; 事 君 不 患 其 無 禮 , 患 忠 之 不 足 。 」 尹 氏 曰 : 「 君 臣 以 義 合 者 也 。 故 君 使 臣 以 禮 , 則 臣 事 君 以 忠 。 」
子 曰 : 「 關 雎 , 樂 而 不 淫 , 哀 而 不 傷 。 」 樂 , 音 洛 。 關 雎 , 周 南 國 風 詩 之 首 篇 也 。 淫 者 , 樂 之 過 而 失 其 正 者 也 。 傷 者 , 哀 之 過 而 害 於 和 者 也 。 關 雎 之 詩 , 言 后 妃 之 德 , 宜 配 君 子 。 求 之 未 得 , 則 不 能 無 寤 寐 反 側 之 憂 ; 求 而 得 之 , 則 宜 其 有 琴 瑟 鐘 鼓 之 樂 。 蓋 其 憂 雖 深 而 不 害 於 和 , 其 樂 雖 盛 而 不 失 其 正 , 故 夫 子 稱 之 如 此 。 欲 學 者 玩 其 辭 , 審 其 音 , 而 有 以 識 其 性 情 之 正 也 。
哀 公 問 社 於 宰 我 。 宰 我 對 曰 : 「 夏 后 氏 以 松 , 殷 人 以 柏 , 周 人 以 栗 , 曰 使 民 戰 栗 。 」 宰 我 , 孔 子 弟 子 , 名 予 。 三 代 之 社 不 同 者 , 古 者 立 社 , 各 樹 其 土 之 所 宜 木 以 為 主 也 。 戰 栗 , 恐 懼 貌 。 宰 我 又 言 周 所 以 用 栗 之 意 如 此 。 豈 以 古 者 戮 人 於 社 , 故 附 會 其 說 與 ? 子 聞 之 曰 : 「 成 事 不 說 , 遂 事 不 諫 , 既 往 不 咎 。 」 遂 事 , 謂 事 雖 未 成 , 而 勢 不 能 已 者 。 孔 子 以 宰 我 所 對 , 非 立 社 之 本 意 , 又 啟 時 君 殺 伐 之 心 , 而 其 言 已 出 , 不 可 復 救 , 故 歷 言 此 以 深 責 之 , 欲 使 謹 其 後 也 。 尹 氏 曰 : 「 古 者 各 以 所 宜 木 名 其 社 , 非 取 義 於 木 也 。 宰 我 不 知 而 妄 對 , 故 夫 子 責 之 。 」
子 曰 : 「 管 仲 之 器 小 哉 ! 」 管 仲 , 齊 大 夫 , 名 夷 吾 , 相 桓 公 霸 諸 侯 。 器 小 , 言 其 不 知 聖 賢 大 學 之 道 , 故 局 量 褊 淺 、 規 模 卑 狹 , 不 能 正 身 修 德 以 致 主 於 王 道 。 或 曰 : 「 管 仲 儉 乎 ? 」 曰 : 「 管 氏 有 三 歸 , 官 事 不 攝 , 焉 得 儉 ? 」 焉 , 於 虔 反 。 或 人 蓋 疑 器 小 之 為 儉 。 三 歸 , 臺 名 。 事 見 說 苑 。 攝 , 兼 也 。 家 臣 不 能 具 官 , 一 人 常 兼 數 事 。 管 仲 不 然 , 皆 言 其 侈 。 「 然 則 管 仲 知 禮 乎 ? 」 曰 : 「 邦 君 樹 塞 門 , 管 氏 亦 樹 塞 門 ; 邦 君 為 兩 君 之 好 , 有 反 坫 , 管 氏 亦 有 反 坫 。 管 氏 而 知 禮 , 孰 不 知 禮 ? 」 好 , 去 聲 。 坫 , 丁 念 反 。 或 人 又 疑 不 儉 為 知 禮 。 屏 謂 之 樹 。 塞 , 猶 蔽 也 。 設 屏 於 門 , 以 蔽 內 外 也 。 好 , 謂 好 會 。 坫 , 在 兩 楹 之 間 , 獻 酬 飲 畢 , 則 反 爵 於 其 上 。 此 皆 諸 侯 之 禮 , 而 管 仲 僭 之 , 不 知 禮 也 。 愚 謂 孔 子 譏 管 仲 之 器 小 , 其 旨 深 矣 。 或 人 不 知 而 疑 其 儉 , 故 斥 其 奢 以 明 其 非 儉 。 或 又 疑 其 知 禮 , 故 又 斥 其 僭 , 以 明 其 不 知 禮 。 蓋 雖 不 復 明 言 小 器 之 所 以 然 , 而 其 所 以 小 者 , 於 此 亦 可 見 矣 。 故 程 子 曰 「 奢 而 犯 禮 , 其 器 之 小 可 知 。 蓋 器 大 , 則 自 知 禮 而 無 此 失 矣 。 」 此 言 當 深 味 也 。 蘇 氏 曰 : 「 自 修 身 正 家 以 及 於 國 , 則 其 本 深 , 其 及 者 遠 , 是 謂 大 器 。 揚 雄 所 謂 『 大 器 猶 規 矩 準 繩 』 , 先 自 治 而 後 治 人 者 是 也 。 管 仲 三 歸 反 坫 , 桓 公 內 嬖 六 人 , 而 霸 天 下 , 其 本 固 已 淺 矣 。 管 仲 死 , 桓 公 薨 , 天 下 不 復 宗 齊 。 」 楊 氏 曰 : 「 夫 子 大 管 仲 之 功 而 小 其 器 。 蓋 非 王 佐 之 才 , 雖 能 合 諸 侯 、 正 天 下 , 其 器 不 足 稱 也 。 道 學 不 明 , 而 王 霸 之 略 混 為 一 途 。 故 聞 管 仲 之 器 小 , 則 疑 其 為 儉 , 以 不 儉 告 之 , 則 又 疑 其 知 禮 。 蓋 世 方 以 詭 遇 為 功 , 而 不 知 為 之 範 , 則 不 悟 其 小 宜 矣 。 」
子 語 魯 大 師 樂 。 曰 : 「 樂 其 可 知 也 : 始 作 , 翕 如 也 ; 從 之 , 純 如 也 , 皦 如 也 , 繹 如 也 , 以 成 。 」 語 , 去 聲 。 大 , 音 泰 。 從 , 音 縱 。 語 , 告 也 。 大 師 , 樂 官 名 。 時 音 樂 廢 缺 , 故 孔 子 教 之 。 翕 , 合 也 。 從 , 放 也 。 純 , 和 也 。 皦 , 明 也 。 繹 , 相 續 不 絕 也 。 成 , 樂 之 一 終 也 。 謝 氏 曰 : 「 五 音 六 律 不 具 , 不 足 以 為 樂 。 翕 如 , 言 其 合 也 。 五 音 合 矣 , 清 濁 高 下 , 如 五 味 之 相 濟 而 後 和 , 故 曰 純 如 。 合 而 和 矣 , 欲 其 無 相 奪 倫 , 故 曰 皦 如 , 然 豈 宮 自 宮 而 商 自 商 乎 ? 不 相 反 而 相 連 , 如 貫 珠 可 也 , 故 曰 繹 如 也 , 以 成 。 」
儀 封 人 請 見 。 曰 : 「 君 子 之 至 於 斯 也 , 吾 未 嘗 不 得 見 也 。 」 從 者 見 之 。 出 曰 : 「 二 三 子 , 何 患 於 喪 乎 ? 天 下 之 無 道 也 久 矣 , 天 將 以 夫 子 為 木 鐸 。 」 請 見 、 見 之 之 見 , 賢 遍 反 。 從 、 喪 , 皆 去 聲 。 儀 , 衛 邑 。 封 人 , 掌 封 疆 之 官 , 蓋 賢 而 隱 於 下 位 者 也 。 君 子 , 謂 當 時 賢 者 。 至 此 皆 得 見 之 , 自 言 其 平 日 不 見 絕 於 賢 者 , 而 求 以 自 通 也 。 見 之 , 謂 通 使 得 見 。 喪 , 謂 失 位 去 國 , 禮 曰 「 喪 欲 速 貧 」 是 也 。 木 鐸 , 金 口 木 舌 , 施 政 教 時 所 振 , 以 警 眾 者 也 。 言 亂 極 當 治 , 天 必 將 使 夫 子 得 位 設 教 , 不 久 失 位 也 。 封 人 一 見 夫 子 而 遽 以 是 稱 之 , 其 所 得 於 觀 感 之 間 者 深 矣 。 或 曰 : 「 木 鐸 所 以 �s 于 道 路 , 言 天 使 夫 子 失 位 , 周 流 四 方 以 行 其 教 , 如 木 鐸 之 �s 于 道 路 也 。 」
子 謂 韶 , 「 盡 美 矣 , 又 盡 善 也 。 」 謂 武 , 「 盡 美 矣 , 未 盡 善 也 」 。 韶 , 舜 樂 。 武 , 武 王 樂 。 美 者 , 聲 容 之 盛 。 善 者 , 美 之 實 也 。 舜 紹 堯 致 治 , 武 王 伐 紂 救 民 , 其 功 一 也 , 故 其 樂 皆 盡 美 。 然 舜 之 德 , 性 之 也 , 又 以 揖 遜 而 有 天 下 ; 武 王 之 德 , 反 之 也 , 又 以 征 誅 而 得 天 下 , 故 其 實 有 不 同 者 。 程 子 曰 : 「 成 湯 放 桀 , 惟 有 慚 德 , 武 王 亦 然 , 故 未 盡 善 。 堯 、 舜 、 湯 、 武 , 其 揆 一 也 。 征 伐 非 其 所 欲 , 所 遇 之 時 然 爾 。 」
子 曰 : 「 居 上 不 寬 , 為 禮 不 敬 , 臨 喪 不 哀 , 吾 何 以 觀 之 哉 ? 」 居 上 主 於 愛 人 , 故 以 寬 為 本 。 為 禮 以 敬 為 本 , 臨 喪 以 哀 為 本 。 既 無 其 本 , 則 以 何 者 而 觀 其 所 行 之 得 失 哉 ?
里 仁 第 四 凡 二 十 六 章 。
子 曰 : 「 里 仁 為 美 。 擇 不 處 仁 , 焉 得 知 ? 」 處 , 上 聲 。 焉 , 於 虔 反 。 知 , 去 聲 。 里 有 仁 厚 之 俗 為 美 。 擇 里 而 不 居 於 是 焉 , 則 失 其 是 非 之 本 心 , 而 不 得 為 知 矣 。
子 曰 : 「 不 仁 者 不 可 以 久 處 約 , 不 可 以 長 處 樂 。 仁 者 安 仁 , 知 者 利 仁 。 」 樂 , 音 洛 。 知 , 去 聲 。 約 , 窮 困 也 。 利 , 猶 貪 也 , 蓋 深 知 篤 好 而 必 欲 得 之 也 。 不 仁 之 人 , 失 其 本 心 , 久 約 必 濫 , 久 樂 必 淫 。 惟 仁 者 則 安 其 仁 而 無 適 不 然 , 知 者 則 利 於 仁 而 不 易 所 守 , 蓋 雖 深 淺 之 不 同 , 然 皆 非 外 物 所 能 奪 矣 。 謝 氏 曰 : 「 仁 者 心 無 內 外 遠 近 精 粗 之 間 , 非 有 所 存 而 自 不 亡 , 非 有 所 理 而 自 不 亂 , 如 目 視 而 耳 聽 , 手 持 而 足 行 也 。 知 者 謂 之 有 所 見 則 可 , 謂 之 有 所 得 則 未 可 。 有 所 存 斯 不 亡 , 有 所 理 斯 不 亂 , 未 能 無 意 也 。 安 仁 則 一 , 利 仁 則 二 。 安 仁 者 非 顏 閔 以 上 , 去 聖 人 為 不 遠 , 不 知 此 味 也 。 諸 子 雖 有 卓 越 之 才 , 謂 之 見 道 不 惑 則 可 , 然 未 免 於 利 之 也 。 」
子 曰 : 「 唯 仁 者 能 好 人 , 能 惡 人 。 」 好 、 惡 , 皆 去 聲 。 唯 之 為 言 獨 也 。 蓋 無 私 心 , 然 後 好 惡 當 於 理 , 程 子 所 謂 「 得 其 公 正 」 是 也 。 游 氏 曰 : 「 好 善 而 惡 惡 , 天 下 之 同 情 , 然 人 每 失 其 正 者 , 心 有 所 繫 而 不 能 自 克 也 。 惟 仁 者 無 私 心 , 所 以 能 好 惡 也 。 」
子 曰 : 「 苟 志 於 仁 矣 , 無 惡 也 。 」 惡 , 如 字 。 苟 , 誠 也 。 志 者 , 心 之 所 之 也 。 其 心 誠 在 於 仁 , 則 必 無 為 惡 之 事 矣 。 楊 氏 曰 : 「 苟 志 於 仁 , 未 必 無 過 舉 也 , 然 而 為 惡 則 無 矣 。 」
子 曰 : 「 富 與 貴 是 人 之 所 欲 也 ,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 不 處 也 ; 貧 與 賤 是 人 之 所 惡 也 ,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 不 去 也 。 惡 , 去 聲 。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 謂 不 當 得 而 得 之 。 然 於 富 貴 則 不 處 , 於 貧 賤 則 不 去 , 君 子 之 審 富 貴 而 安 貧 賤 也 如 此 。 君 子 去 仁 , 惡 乎 成 名 ? 惡 , 平 聲 。 言 君 子 所 以 為 君 子 , 以 其 仁 也 。 若 貪 富 貴 而 厭 貧 賤 , 則 是 自 離 其 仁 , 而 無 君 子 之 實 矣 , 何 所 成 其 名 乎 ? 君 子 無 終 食 之 間 違 仁 , 造 次 必 於 是 , 顛 沛 必 於 是 。 」 造 , 七 到 反 。 沛 , 音 貝 。 終 食 者 , 一 飯 之 頃 。 造 次 , 急 遽 苟 且 之 時 。 顛 沛 , 傾 覆 流 離 之 際 。 蓋 君 子 之 不 去 乎 仁 如 此 , 不 但 富 貴 、 貧 賤 、 取 舍 之 間 而 已 也 。 言 君 子 為 仁 , 自 富 貴 、 貧 賤 、 取 舍 之 間 , 以 至 於 終 食 、 造 次 、 顛 沛 之 頃 , 無 時 無 處 而 不 用 其 力 也 。 然 取 舍 之 分 明 , 然 後 存 養 之 功 密 ; 存 養 之 功 密 , 則 其 取 舍 之 分 益 明 矣 。
子 曰 : 「 我 未 見 好 仁 者 , 惡 不 仁 者 。 好 仁 者 , 無 以 尚 之 ; 惡 不 仁 者 , 其 為 仁 矣 , 不 使 不 仁 者 加 乎 其 身 。 好 、 惡 , 皆 去 聲 。 夫 子 自 言 未 見 好 仁 者 、 惡 不 仁 者 。 蓋 好 仁 者 真 知 仁 之 可 好 , 故 天 下 之 物 無 以 加 之 。 惡 不 仁 者 真 知 不 仁 之 可 惡 , 故 其 所 以 為 仁 者 , 必 能 絕 去 不 仁 之 事 , 而 不 使 少 有 及 於 其 身 。 此 皆 成 德 之 事 , 故 難 得 而 見 之 也 。 有 能 一 日 用 其 力 於 仁 矣 乎 ? 我 未 見 力 不 足 者 。 言 好 仁 惡 不 仁 者 , 雖 不 可 見 , 然 或 有 人 果 能 一 旦 奮 然 用 力 於 仁 , 則 我 又 未 見 其 力 有 不 足 者 。 蓋 為 仁 在 己 , 欲 之 則 是 , 而 志 之 所 至 , 氣 必 至 焉 。 故 仁 雖 難 能 , 而 至 之 亦 易 也 。 蓋 有 之 矣 , 我 未 之 見 也 。 」 蓋 , 疑 辭 。 有 之 , 謂 有 用 力 而 力 不 足 者 。 蓋 人 之 氣 質 不 同 , 故 疑 亦 容 或 有 此 昏 弱 之 甚 , 欲 進 而 不 能 者 , 但 我 偶 未 之 見 耳 。 蓋 不 敢 終 以 為 易 , 而 又 歎 人 之 莫 肯 用 力 於 仁 也 。 此 章 言 仁 之 成 德 , 雖 難 其 人 , 然 學 者 苟 能 實 用 其 力 , 則 亦 無 不 可 至 之 理 。 但 用 力 而 不 至 者 , 今 亦 未 見 其 人 焉 , 此 夫 子 所 以 反 覆 而 歎 惜 之 也 。
子 曰 : 「 人 之 過 也 , 各 於 其 黨 。 觀 過 , 斯 知 仁 矣 。 」 黨 , 類 也 。 程 子 曰 : 「 人 之 過 也 , 各 於 其 類 。 君 子 常 失 於 厚 , 小 人 常 失 於 薄 ; 君 子 過 於 愛 , 小 人 過 於 忍 。 」 尹 氏 曰 : 「 於 此 觀 之 , 則 人 之 仁 不 仁 可 知 矣 。 」 吳 氏 曰 : 「 後 漢 吳 祐 謂 : 『 掾 以 親 故 : 受 汙 辱 之 名 , 所 謂 觀 過 知 仁 』 是 也 。 」 愚 按 : 此 亦 但 言 人 雖 有 過 , 猶 可 即 此 而 知 其 厚 薄 , 非 謂 必 俟 其 有 過 , 而 後 賢 否 可 知 也 。
子 曰 : 「 朝 聞 道 , 夕 死 可 矣 。 」 道 者 , 事 物 當 然 之 理 。 苟 得 聞 之 , 則 生 順 死 安 , 無 復 遺 恨 矣 。 朝 夕 , 所 以 甚 言 其 時 之 近 。 程 子 曰 「 言 人 不 可 以 不 知 道 , 苟 得 聞 道 , 雖 死 可 也 。 」 又 曰 : 「 皆 實 理 也 , 人 知 而 信 者 為 難 。 死 生 亦 大 矣 ! 非 誠 有 所 得 , 豈 以 夕 死 為 可 乎 ? 」
子 曰 : 「 士 志 於 道 , 而 恥 惡 衣 惡 食 者 , 未 足 與 議 也 。 」 心 欲 求 道 , 而 以 口 體 之 奉 不 若 人 為 恥 , 其 識 趣 之 卑 陋 甚 矣 , 何 足 與 議 於 道 哉 ? 程 子 曰 : 「 志 於 道 而 心 役 乎 外 , 何 足 與 議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之 於 天 下 也 , 無 適 也 , 無 莫 也 , 義 之 與 比 。 」 適 , 丁 歷 反 。 比 , 必 二 反 。 ○ 適 , 專 主 也 。 春 秋 傳 曰 「 吾 誰 適 從 」 是 也 。 莫 , 不 肯 也 。 比 , 從 也 。 謝 氏 曰 : 「 適 , 可 也 。 莫 , 不 可 也 。 無 可 無 不 可 , 苟 無 道 以 主 之 , 不 幾 於 猖 狂 自 恣 乎 ? 此 佛 老 之 學 , 所 以 自 謂 心 無 所 住 而 能 應 變 , 而 卒 得 罪 於 聖 人 也 。 聖 人 之 學 不 然 , 於 無 可 無 不 可 之 間 , 有 義 存 焉 。 然 則 君 子 之 心 , 果 有 所 倚 乎 ? 」
子 曰 : 「 君 子 懷 德 , 小 人 懷 土 ; 君 子 懷 刑 , 小 人 懷 惠 。 」 懷 , 思 念 也 。 懷 德 , 謂 存 其 固 有 之 善 。 懷 土 , 謂 溺 其 所 處 之 安 。 懷 刑 , 謂 畏 法 。 懷 惠 , 謂 貪 利 。 君 子 小 人 趣 向 不 同 , 公 私 之 間 而 已 。 尹 氏 曰 「 樂 善 惡 不 善 , 所 以 為 君 子 ; 苟 安 務 得 , 所 以 為 小 人 。 」
子 曰 : 「 放 於 利 而 行 , 多 怨 。 」 放 , 上 聲 。 孔 氏 曰 : 「 放 , 依 也 。 多 怨 , 謂 多 取 怨 。 」 ○ 程 子 曰 : 「 欲 利 於 己 , 必 害 於 人 , 故 多 怨 。 」
子 曰 : 「 能 以 禮 讓 為 國 乎 ? 何 有 ? 不 能 以 禮 讓 為 國 , 如 禮 何 ? 」 讓 者 , 禮 之 實 也 。 何 有 , 言 不 難 也 。 言 有 禮 之 實 以 為 國 , 則 何 難 之 有 , 不 然 , 則 其 禮 文 雖 具 , 亦 且 無 如 之 何 矣 , 而 況 於 為 國 乎 ?
子 曰 : 「 不 患 無 位 , 患 所 以 立 ; 不 患 莫 己 知 , 求 為 可 知 也 。 」 所 以 立 , 謂 所 以 立 乎 其 位 者 。 可 知 〔 一 〕 , 謂 可 以 見 知 之 實 。 程 子 曰 : 「 君 子 求 其 在 己 者 而 已 矣 。 」
〔 一 〕 「 知 」 原 作 「 矣 」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改 。
子 曰 : 「 參 乎 ! 吾 道 一 以 貫 之 。 」 曾 子 曰 : 「 唯 。 」 參 , 所 金 反 。 唯 , 上 聲 。 參 乎 者 , 呼 曾 子 之 名 而 告 之 。 貫 , 通 也 。 唯 者 , 應 之 速 而 無 疑 者 也 。 聖 人 之 心 , 渾 然 一 理 , 而 泛 應 曲 當 , 用 各 不 同 。 曾 子 於 其 用 處 , 蓋 已 隨 事 精 察 而 力 行 之 , 但 未 知 其 體 之 一 爾 。 夫 子 知 其 真 積 力 久 , 將 有 所 得 , 是 以 呼 而 告 之 。 曾 子 果 能 默 契 其 指 , 即 應 之 速 而 無 疑 也 。 子 出 。 門 人 問 曰 : 「 何 謂 也 ? 」 曾 子 曰 : 「 夫 子 之 道 , 忠 恕 而 已 矣 。 」 盡 己 之 謂 忠 , 推 己 之 謂 恕 。 而 已 矣 者 , 竭 盡 而 無 餘 之 辭 也 。 夫 子 之 一 理 渾 然 而 泛 應 曲 當 , 譬 則 天 地 之 至 誠 無 息 , 而 萬 物 各 得 其 所 也 。 自 此 之 外 , 固 無 餘 法 , 而 亦 無 待 於 推 矣 。 曾 子 有 見 於 此 而 難 言 之 , 故 借 學 者 盡 己 、 推 己 之 目 以 著 明 之 , 欲 人 之 易 曉 也 。 蓋 至 誠 無 息 者 , 道 之 體 也 , 萬 殊 之 所 以 一 本 也 ; 萬 物 各 得 其 所 者 , 道 之 用 也 , 一 本 之 所 以 萬 殊 也 。 以 此 觀 之 , 一 以 貫 之 之 實 可 見 矣 。 或 曰 : 「 中 心 為 忠 , 如 心 為 恕 。 」 於 義 亦 通 。 程 子 曰 : 「 以 己 及 物 , 仁 也 ; 推 己 及 物 , 恕 也 , 違 道 不 遠 是 也 。 忠 恕 一 以 貫 之 : 忠 者 天 道 , 恕 者 人 道 ; 忠 者 無 妄 , 恕 者 所 以 行 乎 忠 也 ; 忠 者 體 , 恕 者 用 , 大 本 達 道 也 。 此 與 違 道 不 遠 異 者 , 動 以 天 爾 。 」 又 曰 : 「 『 維 天 之 命 , 於 穆 不 已 』 , 忠 也 ;『 乾 道 變 化 , 各 正 性 命 』 , 恕 也 。 」 又 曰 : 「 聖 人 教 人 各 因 其 才 , 吾 道 一 以 貫 之 , 惟 曾 子 為 能 達 此 , 孔 子 所 以 告 之 也 。 曾 子 告 門 人 曰 : 『 夫 子 之 道 , 忠 恕 而 已 矣 』 , 亦 猶 夫 子 之 告 曾 子 也 。 中 庸 所 謂 『 忠 恕 違 道 不 遠 』 , 斯 乃 下 學 上 達 之 義 。 」
子 曰 : 「 君 子 喻 於 義 , 小 人 喻 於 利 。 」 喻 , 猶 曉 也 。 義 者 , 天 理 之 所 宜 。 利 者 , 人 情 之 所 欲 。 程 子 曰 : 「 君 子 之 於 義 , 猶 小 人 之 於 利 也 。 唯 其 深 喻 , 是 以 篤 好 。 」 楊 氏 曰 : 「 君 子 有 舍 生 而 取 義 者 , 以 利 言 之 , 則 人 之 所 欲 無 甚 於 生 , 所 惡 無 甚 於 死 , 孰 肯 舍 生 而 取 義 哉 ? 其 所 喻 者 義 而 已 , 不 知 利 之 為 利 故 也 , 小 人 反 是 。 」
子 曰 : 「 見 賢 思 齊 焉 , 見 不 賢 而 內 自 省 也 。 」 省 , 悉 井 反 。 思 齊 者 , 冀 己 亦 有 是 善 ; 內 自 省 者 , 恐 己 亦 有 是 惡 。 胡 氏 曰 : 「 見 人 之 善 惡 不 同 , 而 無 不 反 諸 身 者 , 則 不 徒 羡 人 而 甘 自 棄 , 不 徒 責 人 而 忘 自 責 矣 。 」
子 曰 : 「 事 父 母 幾 諫 。 見 志 不 從 , 又 敬 不 違 , 勞 而 不 怨 。 」 此 章 與 內 則 之 言 相 表 裏 。 幾 , 微 也 。 微 諫 , 所 謂 「 父 母 有 過 , 下 氣 怡 色 , 柔 聲 以 諫 」 也 。 見 志 不 從 , 又 敬 不 違 , 所 謂 「 諫 若 不 入 , 起 敬 起 孝 , 悅 則 復 諫 」 也 。 勞 而 不 怨 , 所 謂 「 與 其 得 罪 於 鄉 、 黨 、 州 、 閭 , 寧 熟 諫 。 父 母 怒 不 悅 , 而 撻 之 流 血 , 不 敢 疾 怨 , 起 敬 起 孝 」 也 。
子 曰 : 「 父 母 在 , 不 遠 遊 。 遊 必 有 方 。 」 遠 遊 , 則 去 親 遠 而 為 日 久 , 定 省 曠 而 音 問 疏 ; 不 惟 己 之 思 親 不 置 , 亦 恐 親 之 念 我 不 忘 也 。 遊 必 有 方 , 如 己 告 云 之 東 , 即 不 敢 更 適 西 , 欲 親 必 知 己 之 所 在 而 無 憂 , 召 己 則 必 至 而 無 失 也 。 范 氏 曰 : 「 子 能 以 父 母 之 心 為 心 則 孝 矣 。 」
子 曰 : 「 三 年 無 改 於 父 之 道 , 可 謂 孝 矣 。 」 胡 氏 曰 : 「 已 見 首 篇 , 此 蓋 複 出 而 逸 其 半 也 。 」
子 曰 : 「 父 母 之 年 , 不 可 不 知 也 。 一 則 以 喜 , 一 則 以 懼 。 」 知 , 猶 記 憶 也 。 常 知 父 母 之 年 , 則 既 喜 其 壽 , 又 懼 其 衰 , 而 於 愛 日 之 誠 , 自 有 不 能 已 者 。
子 曰 : 「 古 者 言 之 不 出 , 恥 躬 之 不 逮 也 。 」 言 古 者 , 以 見 今 之 不 然 。 逮 , 及 也 。 行 不 及 言 , 可 恥 之 甚 。 古 者 所 以 不 出 其 言 , 為 此 故 也 。 范 氏 曰 : 「 君 子 之 於 言 也 , 不 得 已 而 後 出 之 , 非 言 之 難 , 而 行 之 難 也 。 人 惟 其 不 行 也 , 是 以 輕 言 之 。 言 之 如 其 所 行 , 行 之 如 其 所 言 , 則 出 諸 其 口 必 不 易 矣 。 」
子 曰 : 「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 」 鮮 , 上 聲 。 謝 氏 曰 : 「 不 侈 然 以 自 放 之 謂 約 。 」 尹 氏 曰 : 「 凡 事 約 則 鮮 失 , 非 止 謂 儉 約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欲 訥 於 言 而 敏 於 行 。 」 行 , 去 聲 。 謝 氏 曰 : 「 放 言 易 , 故 欲 訥 ; 力 行 難 , 故 欲 敏 。 」 胡 氏 曰 : 「 自 吾 道 一 貫 至 此 十 章 , 疑 皆 曾 子 門 人 所 記 也 。 」
子 曰 : 「 德 不 孤 , 必 有 鄰 。 」 鄰 , 猶 親 也 。 德 不 孤 立 , 必 以 類 應 。 故 有 德 者 , 必 有 其 類 從 之 , 如 居 之 有 鄰 也 。
子 游 曰 : 「 事 君 數 , 斯 辱 矣 , 朋 友 數 , 斯 疏 矣 。 」 數 , 色 角 反 。 程 子 曰 : 「 數 , 煩 數 也 。 」 胡 氏 曰 : 「 事 君 諫 不 行 , 則 當 去 ; 導 友 善 不 納 , 則 當 止 。 至 於 煩 瀆 , 則 言 者 輕 , 聽 者 厭 矣 , 是 以 求 榮 而 反 辱 , 求 親 而 反 疏 也 。 」 范 氏 曰 : 「 君 臣 朋 友 , 皆 以 義 合 , 故 其 事 同 也 。 」
論 語 集 注 卷 三
公 冶 長 第 五
此 篇 皆 論 古 今 人 物 賢 否 得 失 , 蓋 格 物 窮 理 之 一 端 也 。 凡 二 十 七 章 。 胡 氏 以 為 疑 多 子 貢 之 徒 所 記 云 。
子 謂 公 冶 長 , 「 可 妻 也 。 雖 在 縲 絏 之 中 , 非 其 罪 也 」 。 以 其 子 妻 之 。 妻 , 去 聲 , 下 同 。 縲 , 力 追 反 。 絏 , 息 列 反 。 公 冶 長 , 孔 子 弟 子 。 妻 , 為 之 妻 也 。 縲 , 黑 索 也 。 絏 , 攣 也 。 古 者 獄 中 以 黑 索 拘 攣 罪 人 。 長 之 為 人 無 所 考 , 而 夫 子 稱 其 可 妻 , 其 必 有 以 取 之 矣 。 又 言 其 人 雖 嘗 陷 於 縲 絏 之 中 , 而 非 其 罪 , 則 固 無 害 於 可 妻 也 。 夫 有 罪 無 罪 , 在 我 而 已 , 豈 以 自 外 至 者 為 榮 辱 哉 ? 子 謂 南 容 , 「 邦 有 道 , 不 廢 ; 邦 無 道 , 免 於 刑 戮 」 。 以 其 兄 之 子 妻 之 。 南 容 , 孔 子 弟 子 , 居 南 宮 。 名 縚 , 又 名 适 。 字 子 容 , 謚 敬 叔 。 孟 懿 子 之 兄 也 。 不 廢 , 言 必 見 用 也 。 以 其 謹 於 言 行 , 故 能 見 用 於 治 朝 , 免 禍 於 亂 世 也 。 事 又 見 第 十 一 篇 。 或 曰 : 「 公 冶 長 之 賢 不 及 南 容 , 故 聖 人 以 其 子 妻 長 , 而 以 兄 子 妻 容 , 蓋 厚 於 兄 而 薄 於 己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以 己 之 私 心 窺 聖 人 也 。 凡 人 避 嫌 者 , 皆 內 不 足 也 , 聖 人 自 至 公 , 何 避 嫌 之 有 ? 況 嫁 女 必 量 其 才 而 求 配 , 尤 不 當 有 所 避 也 。 若 孔 子 之 事 , 則 其 年 之 長 幼 、 時 之 先 後 皆 不 可 知 , 惟 以 為 避 嫌 則 大 不 可 。 避 嫌 之 事 , 賢 者 且 不 為 , 況 聖 人 乎 ? 」
子 謂 子 賤 , 「 君 子 哉 若 人 ! 魯 無 君 子 者 , 斯 焉 取 斯 」 ? 焉 , 於 虔 反 。 子 賤 , 孔 子 弟 子 , 姓 宓 , 名 不 齊 。 上 斯 斯 此 人 , 下 斯 斯 此 德 。 子 賤 蓋 能 尊 賢 取 友 以 成 其 德 者 。 故 夫 子 既 歎 其 賢 , 而 又 言 若 魯 無 君 子 , 則 此 人 何 所 取 以 成 此 德 乎 ? 因 以 見 魯 之 多 賢 也 。 蘇 氏 曰 : 「 稱 人 之 善 , 必 本 其 父 兄 師 友 , 厚 之 至 也 。 」
子 貢 問 曰 : 「 賜 也 何 如 ? 」 子 曰 : 「 女 器 也 。 」 曰 : 「 何 器 也 ? 」 曰 : 「 瑚 璉 也 。 」 女 , 音 汝 。 瑚 , 音 胡 。 璉 , 力 展 反 。 器 者 , 有 用 之 成 材 。 夏 曰 瑚 , 商 曰 璉 , 周 曰 簠 簋 , 皆 宗 廟 盛 黍 稷 之 器 而 飾 以 玉 , 器 之 貴 重 而 華 美 者 也 。 子 貢 見 孔 子 以 君 子 許 子 賤 , 故 以 己 為 問 , 而 孔 子 告 之 以 此 。 然 則 子 貢 雖 未 至 於 不 器 , 其 亦 器 之 貴 者 歟 ?
或 曰 : 「 雍 也 仁 而 不 佞 。 」 雍 , 孔 子 弟 子 , 姓 冉 , 字 仲 弓 。 佞 , 口 才 也 。 仲 弓 為 人 重 厚 簡 默 , 而 時 人 以 佞 為 賢 , 故 美 其 優 於 德 , 而 病 其 短 於 才 也 。 子 曰 : 「 焉 用 佞 ? 禦 人 以 口 給 , 屢 憎 於 人 。 不 知 其 仁 , 焉 用 佞 ? 」 焉 , 於 虔 反 。 禦 , 當 也 , 猶 應 答 也 。 給 , 辨 也 。 憎 , 惡 也 。 言 何 用 佞 乎 ? 佞 人 所 以 應 答 人 者 , 但 以 口 取 辨 而 無 情 實 , 徒 多 為 人 所 憎 惡 爾 。 我 雖 未 知 仲 弓 之 仁 , 然 其 不 佞 乃 所 以 為 賢 , 不 足 以 為 病 也 。 再 言 焉 用 佞 , 所 以 深 曉 之 。 或 疑 仲 弓 之 賢 而 夫 子 不 許 其 仁 , 何 也 ? 曰 : 仁 道 至 大 , 非 全 體 而 不 息 者 , 不 足 以 當 之 。 如 顏 子 亞 聖 , 猶 不 能 無 違 於 三 月 之 後 ; 況 仲 弓 雖 賢 , 未 及 顏 子 , 聖 人 固 不 得 而 輕 許 之 也 。 」
子 使 漆 雕 開 仕 。 對 曰 : 「 吾 斯 之 未 能 信 。 」 子 說 。 說 , 音 悅 。 漆 雕 開 , 孔 子 弟 子 , 字 子 若 。 斯 , 指 此 理 而 言 。 信 , 謂 真 知 其 如 此 , 而 無 毫 髮 之 疑 也 。 開 自 言 未 能 如 此 , 未 可 以 治 人 , 故 夫 子 說 其 篤 志 。 程 子 曰 : 「 漆 雕 開 已 見 大 意 , 故 夫 子 說 之 。 」 又 曰 : 「 古 人 見 道 分 明 , 故 其 言 如 此 。 」 謝 氏 曰 : 「 開 之 學 無 可 考 。 然 聖 人 使 之 仕 , 必 其 材 可 以 仕 矣 。 至 於 心 術 之 微 , 則 一 毫 不 自 得 , 不 害 其 為 未 信 。 此 聖 人 所 不 能 知 , 而 開 自 知 之 。 其 材 可 以 仕 , 而 其 器 不 安 於 小 成 , 他 日 所 就 , 其 可 量 乎 ? 夫 子 所 以 說 之 也 。 」
子 曰 : 「 道 不 行 , 乘 桴 浮 于 海 。 從 我 者 其 由 與 ? 」 子 路 聞 之 喜 。 子 曰 : 「 由 也 好 勇 過 我 , 無 所 取 材 。 」 桴 , 音 孚 。 從 、 好 , 並 去 聲 。 與 , 平 聲 。 材 , 與 裁 同 , 古 字 借 用 。 桴 , 筏 也 。 程 子 曰 : 「 浮 海 之 歎 , 傷 天 下 之 無 賢 君 也 。 子 路 勇 於 義 , 故 謂 其 能 從 己 , 皆 假 設 之 言 耳 。 子 路 以 為 實 然 , 而 喜 夫 子 之 與 己 , 故 夫 子 美 其 勇 , 而 譏 其 不 能 裁 度 事 理 , 以 適 於 義 也 。 」
孟 武 伯 問 : 「 子 路 仁 乎 ? 」 子 曰 : 「 不 知 也 。 」 子 路 之 於 仁 , 蓋 日 月 至 焉 者 。 或 在 或 亡 , 不 能 必 其 有 無 , 故 以 不 知 告 之 。 又 問 。 子 曰 : 「 由 也 , 千 乘 之 國 , 可 使 治 其 賦 也 , 不 知 其 仁 也 。 」 乘 , 去 聲 。 賦 , 兵 也 。 古 者 以 田 賦 出 兵 , 故 謂 兵 為 賦 , 春 秋 傳 所 謂 「 悉 索 敝 賦 」 是 也 。 言 子 路 之 才 , 可 見 者 如 此 , 仁 則 不 能 知 也 。 「 求 也 何 如 ? 」 子 曰 : 「 求 也 , 千 室 之 邑 , 百 乘 之 家 , 可 使 為 之 宰 也 , 不 知 其 仁 也 。 」 千 室 , 大 邑 。 百 乘 , 卿 大 夫 之 家 。 宰 , 邑 長 家 臣 之 通 號 。 「 赤 也 何 如 ? 」 子 曰 : 「 赤 也 , 束 帶 立 於 朝 , 可 使 與 賓 客 言 也 , 不 知 其 仁 也 。 」 朝 , 音 潮 。 赤 , 孔 子 弟 子 , 姓 公 西 , 字 子 華 。
子 謂 子 貢 曰 : 「 女 與 回 也 孰 愈 ? 」 女 , 音 汝 , 下 同 。 愈 , 勝 也 。 對 曰 : 「 賜 也 何 敢 望 回 。 回 也 聞 一 以 知 十 , 賜 也 聞 一 以 知 二 。 」 一 , 數 之 始 。 十 , 數 之 終 。 二 者 , 一 之 對 也 。 顏 子 明 睿 所 照 , 即 始 而 見 終 ; 子 貢 推 測 而 知 , 因 此 而 識 彼 。 「 無 所 不 悅 , 告 往 知 來 」 , 是 其 驗 矣 。 子 曰 : 「 弗 如 也 ! 吾 與 女 弗 如 也 。 」 與 , 許 也 。 胡 氏 曰 : 「 子 貢 方 人 , 夫 子 既 語 以 不 暇 , 又 問 其 與 回 孰 愈 , 以 觀 其 自 知 之 如 何 。 聞 一 知 十 , 上 知 之 資 , 生 知 之 亞 也 。 聞 一 知 二 , 中 人 以 上 之 資 , 學 而 知 之 之 才 也 。 子 貢 平 日 以 己 方 回 , 見 其 不 可 企 及 , 故 喻 之 如 此 。 夫 子 以 其 自 知 之 明 , 而 又 不 難 於 自 屈 , 故 既 然 之 , 又 重 許 之 。 此 其 所 以 終 聞 性 與 天 道 , 不 特 聞 一 知 二 而 已 也 。 」
宰 予 晝 寢 。 子 曰 : 「 朽 木 不 可 雕 也 , 糞 土 之 牆 不 可 杇 也 , 於 予 與 何 誅 。 」 朽 , 許 久 反 。 杇 , 音 汙 。 與 , 平 聲 , 下 同 。 晝 寢 , 謂 當 晝 而 寐 。 朽 , 腐 也 。 雕 , 刻 畫 也 。 杇 , 鏝 也 。 言 其 志 氣 昏 惰 , 教 無 所 施 也 。 與 , 語 辭 。 誅 , 責 也 。 言 不 足 責 , 乃 所 以 深 責 之 。 子 曰 : 「 始 吾 於 人 也 , 聽 其 言 而 信 其 行 ; 今 吾 於 人 也 , 聽 其 言 而 觀 其 行 。 於 予 與 改 是 。 」 行 , 去 聲 。 宰 予 能 言 而 行 不 逮 , 故 孔 子 自 言 於 予 之 事 而 改 此 失 , 亦 以 重 警 之 也 。 胡 氏 曰 : 「 『 子 曰 』 疑 衍 文 , 不 然 , 則 非 一 日 之 言 也 。 」 范 氏 曰 : 「 君 子 之 於 學 , 惟 日 孜 孜 , 斃 而 後 已 , 惟 恐 其 不 及 也 。 宰 予 晝 寢 , 自 棄 孰 甚 焉 , 故 夫 子 責 之 。 」 胡 氏 曰 : 「 宰 予 不 能 以 志 帥 氣 , 居 然 而 倦 。 是 宴 安 之 氣 勝 , 儆 戒 之 志 惰 也 。 古 之 聖 賢 未 嘗 不 以 懈 惰 荒 寧 為 懼 , 勤 勵 不 息 自 強 , 此 孔 子 所 以 深 責 宰 予 也 。 聽 言 觀 行 , 聖 人 不 待 是 而 後 能 , 亦 非 緣 此 而 盡 疑 學 者 。 特 因 此 立 教 , 以 警 群 弟 子 , 使 謹 於 言 而 敏 於 行 耳 。 」
子 曰 : 「 吾 未 見 剛 者 。 」 或 對 曰 : 「 申 棖 。 」 子 曰 : 「 棖 也 慾 , 焉 得 剛 ? 」 焉 , 於 虔 反 。 剛 , 堅 強 不 屈 之 意 , 最 人 所 難 能 者 , 故 夫 子 歎 其 未 見 。 申 棖 , 弟 子 姓 名 。 慾 , 多 嗜 慾 也 。 多 嗜 慾 , 則 不 得 為 剛 矣 。 程 子 曰 : 「 人 有 慾 則 無 剛 , 剛 則 不 屈 於 慾 。 」 謝 氏 曰 : 「 剛 與 慾 正 相 反 。 能 勝 物 之 謂 剛 , 故 常 伸 於 萬 物 之 上 ; 為 物 揜 之 謂 慾 , 故 常 屈 於 萬 物 之 下 。 自 古 有 志 者 少 , 無 志 者 多 , 宜 夫 子 之 未 見 也 。 棖 之 慾 不 可 知 , 其 為 人 得 非 悻 悻 自 好 者 乎 ? 故 或 者 疑 以 為 剛 , 然 不 知 此 其 所 以 為 慾 爾 。 」
子 貢 曰 : 「 我 不 欲 人 之 加 諸 我 也 , 吾 亦 欲 無 加 諸 人 。 」 子 曰 :「 賜 也 , 非 爾 所 及 也 。 」 子 貢 言 我 所 不 欲 人 加 於 我 之 事 , 我 亦 不 欲 以 此 加 之 於 人 。 此 仁 者 之 事 , 不 待 勉 強 , 故 夫 子 以 為 非 子 貢 所 及 。 程 子 曰 : 「 我 不 欲 人 之 加 諸 我 , 吾 亦 欲 無 加 諸 人 , 仁 也 ; 施 諸 己 而 不 願 , 亦 勿 施 於 人 , 恕 也 。 恕 則 子 貢 或 能 勉 之 , 仁 則 非 所 及 矣 。 」 愚 謂 無 者 自 然 而 然 , 勿 者 禁 止 之 謂 , 此 所 以 為 仁 恕 之 別 。
子 貢 曰 : 「 夫 子 之 文 章 , 可 得 而 聞 也 ; 夫 子 之 言 性 與 天 道 , 不 可 得 而 聞 也 。 」 文 章 , 德 之 見 乎 外 者 , 威 儀 文 辭 皆 是 也 。 性 者 , 人 所 受 之 天 理 ; 天 道 者 , 天 理 自 然 之 本 體 , 其 實 一 理 也 。 言 夫 子 之 文 章 , 日 見 乎 外 , 固 學 者 所 共 聞 ; 至 於 性 與 天 道 , 則 夫 子 罕 言 之 , 而 學 者 有 不 得 聞 者 。 蓋 聖 門 教 不 躐 等 , 子 貢 至 是 始 得 聞 之 , 而 歎 其 美 也 。 程 子 曰 : 「 此 子 貢 聞 夫 子 之 至 論 而 歎 美 之 言 也 。 」
子 路 有 聞 , 未 之 能 行 , 唯 恐 有 聞 。 前 所 聞 者 既 未 及 行 , 故 恐 復 有 所 聞 而 行 之 不 給 也 。 范 氏 曰 : 「 子 路 聞 善 , 勇 於 必 行 , 門 人 自 以 為 弗 及 也 , 故 著 之 。 若 子 路 , 可 謂 能 用 其 勇 矣 。 」
子 貢 問 曰 : 「 孔 文 子 何 以 謂 之 文 也 ? 」 子 曰 : 「 敏 而 好 學 , 不 恥 下 問 , 是 以 謂 之 文 也 。 」 好 , 去 聲 。 孔 文 子 , 衛 大 夫 , 名 圉 。 凡 人 性 敏 者 多 不 好 學 , 位 高 者 多 恥 下 問 。 故 謚 法 有 以 「 勤 學 好 問 」 為 文 者 , 蓋 亦 人 所 難 也 。 孔 圉 得 謚 為 文 , 以 此 而 已 。 蘇 氏 曰 : 「 孔 文 子 使 太 叔 疾 出 其 妻 而 妻 之 。 疾 通 於 初 妻 之 娣 , 文 子 怒 , 將 攻 之 。 訪 於 仲 尼 , 仲 尼 不 對 , 命 駕 而 行 。 疾 奔 宋 , 文 子 使 疾 弟 遺 室 孔 姞 。 其 為 人 如 此 而 謚 曰 文 , 此 子 貢 之 所 以 疑 而 問 也 。 孔 子 不 沒 其 善 , 言 能 如 此 , 亦 足 以 為 文 矣 , 非 經 天 緯 地 之 文 也 。 」
子 謂 子 產 , 「 有 君 子 之 道 四 焉 : 其 行 己 也 恭 , 其 事 上 也 敬 , 其 養 民 也 惠 , 其 使 民 也 義 。 」 子 產 , 鄭 大 夫 公 孫 僑 。 恭 , 謙 遜 也 。 敬 , 謹 恪 也 。 惠 , 愛 利 也 。 使 民 義 , 如 都 鄙 有 章 、 上 下 有 服 、 田 有 封 洫 、 廬 井 有 伍 之 類 。 吳 氏 曰 : 「 數 其 事 而 責 之 者 , 其 所 善 者 多 也 , 臧 文 仲 不 仁 者 三 、 不 知 者 三 是 也 。 數 其 事 而 稱 之 者 , 猶 有 所 未 至 也 , 子 產 有 君 子 之 道 四 焉 是 也 。 今 或 以 一 言 蓋 一 人 、 一 事 蓋 一 時 , 皆 非 也 。 」
子 曰 : 「 晏 平 仲 善 與 人 交 , 久 而 敬 之 。 」 晏 平 仲 , 齊 大 夫 , 名 嬰 。 程 子 曰 : 「 人 交 久 則 敬 衰 , 久 而 能 敬 , 所 以 為 善 。 」
子 曰 : 「 臧 文 仲 居 蔡 , 山 節 藻 梲 , 何 如 其 知 也 ? 」 梲 , 章 悅 反 。 知 , 去 聲 。 臧 文 仲 , 魯 大 夫 臧 孫 氏 , 名 辰 。 居 , 猶 藏 也 。 蔡 , 大 龜 也 。 節 , 柱 頭 斗 栱 也 。 藻 , 水 草 名 。 梲 , 梁 上 短 柱 也 。 蓋 為 藏 龜 之 室 , 而 刻 山 於 節 、 畫 藻 於 梲 也 。 當 時 以 文 仲 為 知 , 孔 子 言 其 不 務 民 義 , 而 諂 瀆 鬼 神 如 此 , 安 得 為 知 ? 春 秋 傳 所 謂 作 虛 器 , 即 此 事 也 。 張 子 曰 : 「 山 節 藻 梲 為 藏 龜 之 室 , 祀 爰 居 之 義 , 同 歸 於 不 知 宜 矣 。 」
子 張 問 曰 : 「 令 尹 子 文 三 仕 為 令 尹 , 無 喜 色 ; 三 已 之 , 無 慍 色 。 舊 令 尹 之 政 , 必 以 告 新 令 尹 。 何 如 ? 」 子 曰 : 「 忠 矣 。 」 曰 : 「 仁 矣 乎 ? 」 曰 : 「 未 知 , 焉 得 仁 ? 」 知 , 如 字 。 焉 , 於 虔 反 。 令 尹 , 官 名 , 楚 上 卿 執 政 者 也 。 子 文 , 姓 鬥 , 名 穀 於 菟 。 其 為 人 也 , 喜 怒 不 形 , 物 我 無 閒 , 知 有 其 國 而 不 知 有 其 身 , 其 忠 盛 矣 , 故 子 張 疑 其 仁 。 然 其 所 以 三 仕 三 已 而 告 新 令 尹 者 , 未 知 其 皆 出 於 天 理 而 無 人 欲 之 私 也 , 是 以 夫 子 但 許 其 忠 , 而 未 許 其 仁 也 。 「 崔 子 弒 齊 君 , 陳 文 子 有 馬 十 乘 , 棄 而 違 之 。 至 於 他 邦 , 則 曰 : 『 猶 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 違 之 。 之 一 邦 , 則 又 曰 : 『 猶 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 違 之 。 何 如 ? 」 子 曰 : 「 清 矣 。 」 曰 : 「 仁 矣 乎 ? 」 曰 : 「 未 知 。 焉 得 仁 ? 」 乘 , 去 聲 。 崔 子 , 齊 大 夫 , 名 杼 。 齊 君 , 莊 公 , 名 光 。 陳 文 子 , 亦 齊 大 夫 , 名 須 無 。 十 乘 , 四 十 匹 也 。 違 , 去 也 。 文 子 潔 身 去 亂 , 可 謂 清 矣 , 然 未 知 其 心 果 見 義 理 之 當 然 , 而 能 脫 然 無 所 累 乎 ? 抑 不 得 已 於 利 害 之 私 , 而 猶 未 免 於 怨 悔 也 。 故 夫 子 特 許 其 清 , 而 不 許 其 仁 。 愚 聞 之 師 曰 : 「 當 理 而 無 私 心 , 則 仁 矣 。 今 以 是 而 觀 二 子 之 事 , 雖 其 制 行 之 高 若 不 可 及 , 然 皆 未 有 以 見 其 必 當 於 理 , 而 真 無 私 心 也 。 子 張 未 識 仁 體 , 而 悅 於 苟 難 , 遂 以 小 者 信 其 大 者 , 夫 子 之 不 許 也 宜 哉 。 」 讀 者 於 此 , 更 以 上 章 「 不 知 其 仁 」 、 後 篇 「 仁 則 吾 不 知 」 之 語 并 與 三 仁 夷 齊 之 事 觀 之 , 則 彼 此 交 盡 , 而 仁 之 為 義 可 識 矣 。 今 以 他 書 考 之 , 子 文 之 相 楚 , 所 謀 者 無 非 僭 王 猾 夏 之 事 。 文 子 之 仕 齊 , 既 失 正 君 討 賊 之 義 , 又 不 數 歲 而 復 反 於 齊 焉 , 則 其 不 仁 亦 可 見 矣 。
季 文 子 三 思 而 後 行 。 子 聞 之 , 曰 : 「 再 , 斯 可 矣 。 」 三 , 去 聲 。 季 文 子 , 魯 大 夫 , 名 行 父 。 每 事 必 三 思 而 後 行 , 若 使 晉 而 求 遭 喪 之 禮 以 行 , 亦 其 一 事 也 。 斯 , 語 辭 。 程 子 曰 : 「 為 惡 之 人 , 未 嘗 知 有 思 , 有 思 則 為 善 矣 。 然 至 於 再 則 已 審 , 三 則 私 意 起 而 反 惑 矣 , 故 夫 子 譏 之 。 」 愚 按 : 季 文 子 慮 事 如 此 , 可 謂 詳 審 , 而 宜 無 過 舉 矣 。 而 宣 公 篡 立 , 文 子 乃 不 能 討 , 反 為 之 使 齊 而 納 賂 焉 , 豈 非 程 子 所 謂 私 意 起 而 反 惑 之 驗 歟 ? 是 以 君 子 務 窮 理 而 貴 果 斷 , 不 徒 多 思 之 為 尚 。
子 曰 : 「 甯 武 子 邦 有 道 則 知 , 邦 無 道 則 愚 。 其 知 可 及 也 , 其 愚 不 可 及 也 。 」 知 , 去 聲 。 ○ 甯 武 子 , 衛 大 夫 , 名 俞 。 按 春 秋 傳 , 武 子 仕 衛 , 當 文 公 、 成 公 之 時 。 文 公 有 道 , 而 武 子 無 事 可 見 , 此 其 知 之 可 及 也 。 成 公 無 道 , 至 於 失 國 , 而 武 子 周 旋 其 閒 , 盡 心 竭 力 , 不 避 艱 險 。 凡 其 所 處 , 皆 智 巧 之 士 所 深 避 而 不 肯 為 者 , 而 能 卒 保 其 身 以 濟 其 君 , 此 其 愚 之 不 可 及 也 。 程 子 曰 : 「 邦 無 道 能 沈 晦 以 免 患 , 故 曰 不 可 及 也 。 亦 有 不 當 愚 者 , 比 干 是 也 。 」
子 在 陳 曰 : 「 歸 與 ! 歸 與 ! 吾 黨 之 小 子 狂 簡 , 斐 然 成 章 , 不 知 所 以 裁 之 。 」 與 , 平 聲 。 斐 , 音 匪 。 此 孔 子 周 流 四 方 , 道 不 行 而 思 歸 之 歎 也 。 吾 黨 小 子 , 指 門 人 之 在 魯 者 。 狂 簡 , 志 大 而 略 於 事 也 。 斐 , 文 貌 。 成 章 , 言 其 文 理 成 就 , 有 可 觀 者 。 裁 , 割 正 也 。 夫 子 初 心 , 欲 行 其 道 於 天 下 , 至 是 而 知 其 終 不 用 也 。 於 是 始 欲 成 就 後 學 , 以 傳 道 於 來 世 。 又 不 得 中 行 之 士 而 思 其 次 , 以 為 狂 士 志 意 高 遠 , 猶 或 可 與 進 於 道 也 。 但 恐 其 過 中 失 正 , 而 或 陷 於 異 端 耳 , 故 欲 歸 而 裁 之 也 。
子 曰 : 「 伯 夷 、 叔 齊 不 念 舊 惡 , 怨 是 用 希 。 」 伯 夷 、 叔 齊 , 孤 竹 君 之 二 子 。 孟 子 稱 其 「 不 立 於 惡 人 之 朝 , 不 與 惡 人 言 。 與 鄉 人 立 , 其 冠 不 正 , 望 望 然 去 之 , 若 將 浼 焉 。 」 其 介 如 此 , 宜 若 無 所 容 矣 , 然 其 所 惡 之 人 , 能 改 即 止 , 故 人 亦 不 甚 怨 之 也 。 ○ 程 子 曰 : 「 不 念 舊 惡 , 此 清 者 之 量 。 」 又 曰 : 「 二 子 之 心 , 非 夫 子 孰 能 知 之 ? 」
子 曰 : 「 孰 謂 微 生 高 直 ? 或 乞 醯 焉 , 乞 諸 其 鄰 而 與 之 。 」 醯 , 呼 西 反 。 微 生 姓 , 高 名 , 魯 人 , 素 有 直 名 者 。 醯 , 醋 也 。 人 來 乞 時 , 其 家 無 有 , 故 乞 諸 鄰 家 以 與 之 。 夫 子 言 此 , 譏 其 曲 意 殉 物 , 掠 美 市 恩 , 不 得 為 直 也 。 程 子 曰 : 「 微 生 高 所 枉 雖 小 , 害 直 為 大 。 」 范 氏 曰 「 是 曰 是 、 非 曰 非 、 有 謂 有 、 無 謂 無 , 曰 直 。 聖 人 觀 人 於 其 一 介 之 取 予 , 而 千 駟 萬 鍾 從 可 知 焉 。 故 以 微 事 斷 之 , 所 以 教 人 不 可 不 謹 也 。 」
子 曰 : 「 巧 言 、 令 色 、 足 恭 , 左 丘 明 恥 之 , 丘 亦 恥 之 。 匿 怨 而 友 其 人 , 左 丘 明 恥 之 , 丘 亦 恥 之 。 」 足 , 將 樹 反 。 足 , 過 也 。 程 子 曰 : 「 左 丘 明 , 古 之 聞 人 也 。 」 謝 氏 曰 : 「 二 者 之 可 恥 , 有 甚 於 穿 窬 也 。 左 丘 明 恥 之 , 其 所 養 可 知 矣 。 夫 子 自 言 『 丘 亦 恥 之 』 , 蓋 竊 比 老 、 彭 之 意 。 又 以 深 戒 學 者 , 使 察 乎 此 而 立 心 以 直 也 。 」
顏 淵 、 季 路 侍 。 子 曰 : 「 盍 各 言 爾 志 ? 」 盍 , 音 合 。 盍 , 何 不 也 。 子 路 曰 : 「 願 車 馬 、 衣 輕 裘 , 與 朋 友 共 。 敝 之 而 無 憾 。 」 衣 , 去 聲 。 衣 , 服 之 也 。 裘 , 皮 服 。 敝 , 壞 也 。 憾 , 恨 也 。 顏 淵 曰 : 「 願 無 伐 善 , 無 施 勞 。 」 伐 , 誇 也 。 善 , 謂 有 能 。 施 , 亦 張 大 之 意 。 勞 , 謂 有 功 , 易 曰 「 勞 而 不 伐 」 是 也 。 或 曰 : 「 勞 , 勞 事 也 。 勞 事 非 己 所 欲 , 故 亦 不 欲 施 之 於 人 。 」 亦 通 。 子 路 曰 : 「 願 聞 子 之 志 。 」 子 曰 : 「 老 者 安 之 , 朋 友 信 之 , 少 者 懷 之 。 」 老 者 養 之 以 安 , 朋 友 與 之 以 信 , 少 者 懷 之 以 恩 。 一 說 : 安 之 , 安 我 也 ; 信 之 , 信 我 也 ; 懷 之 , 懷 我 也 。 亦 通 。 程 子 曰 : 「 夫 子 安 仁 , 顏 淵 不 違 仁 , 子 路 求 仁 。 」 又 曰 : 「 子 路 、 顏 淵 、 孔 子 之 志 , 皆 與 物 共 者 也 , 但 有 小 大 之 差 爾 。 」 又 曰 「 子 路 勇 於 義 者 , 觀 其 志 , 豈 可 以 勢 利 拘 之 哉 ? 亞 於 浴 沂 者 也 。 顏 子 不 自 私 己 , 故 無 伐 善 ; 知 同 於 人 , 故 無 施 勞 。 其 志 可 謂 大 矣 , 然 未 免 出 於 有 意 也 。 至 於 夫 子 , 則 如 天 地 之 化 工 , 付 與 萬 物 而 己 不 勞 焉 , 此 聖 人 之 所 為 也 。 今 夫 羈 靮 以 御 馬 而 不 以 制 牛 , 人 皆 知 羈 靮 之 作 在 乎 人 , 而 不 知 羈 靮 之 生 由 於 馬 , 聖 人 之 化 , 亦 猶 是 也 。 先 觀 二 子 之 言 , 後 觀 聖 人 之 言 , 分 明 天 地 氣 象 。 凡 看 論 語 , 非 但 欲 理 會 文 字 , 須 要 識 得 聖 賢 氣 象 。 」
子 曰 : 「 已 矣 乎 ! 吾 未 見 能 見 其 過 而 內 自 訟 者 也 。 」 已 矣 乎 者 , 恐 其 終 不 得 見 而 歎 之 也 。 內 自 訟 者 。 口 不 言 而 心 自 咎 也 。 人 有 過 而 能 自 知 者 鮮 矣 , 知 過 而 能 內 自 訟 者 為 尤 鮮 。 能 內 自 訟 , 則 其 悔 悟 深 切 而 能 改 必 矣 。 夫 子 自 恐 終 不 得 見 而 歎 之 , 其 警 學 者 深 矣 。
子 曰 : 「 十 室 之 邑 ,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 不 如 丘 之 好 學 也 。 」 焉 , 如 字 , 屬 上 句 。 好 , 去 聲 。 十 室 , 小 邑 也 。 忠 信 如 聖 人 , 生 質 之 美 者 也 。 夫 子 生 知 而 未 嘗 不 好 學 , 故 言 此 以 勉 人 。 言 美 質 易 得 , 至 道 難 聞 , 學 之 至 則 可 以 為 聖 人 , 不 學 則 不 免 為 鄉 人 而 已 。 可 不 勉 哉 ?
雍 也 第 六 凡 二 十 八 章 。 篇 內 第 十 四 章 以 前 , 大 意 與 前 篇 同 。
子 曰 : 「 雍 也 可 使 南 面 。 」 南 面 者 , 人 君 聽 治 之 位 。 言 仲 弓 寬 洪 簡 重 , 有 人 君 之 度 也 。 仲 弓 問 子 桑 伯 子 , 子 曰 : 「 可 也 簡 。 」 子 桑 伯 子 , 魯 人 , 胡 氏 以 為 疑 即 莊 周 所 稱 子 桑 戶 者 是 也 。 仲 弓 以 夫 子 許 己 南 面 , 故 問 伯 子 如 何 。 可 者 , 僅 可 而 有 所 未 盡 之 辭 。 簡 者 , 不 煩 之 謂 。 〔 一 〕 仲 弓 曰 : 「 居 敬 而 行 簡 , 以 臨 其 民 , 不 亦 可 乎 ? 居 簡 而 行 簡 , 無 乃 大 簡 乎 ? 」 大 , 音 泰 。 言 自 處 以 敬 , 則 中 有 主 而 自 治 嚴 , 如 是 而 行 簡 以 臨 民 , 則 事 不 煩 而 民 不 擾 , 所 以為 可 。 若 先 自 處 以 簡 , 則 中 無 主 而 自 治 疏 矣 , 而 所 行 又 簡 , 豈 不 失 之 太 簡 , 而 無 法 度 之 可 守 乎 ? 家 語 記 伯 子 不 衣 冠 而 處 , 夫 子 譏 其 欲 同 人 道 於 牛 馬 。 然 則 伯 子 蓋 太 簡 者 , 而 仲 弓 疑 夫 子 之 過 許 與 ? 子 曰 : 「 雍 之 言 然 。 」 仲 弓 蓋 未 喻 夫 子 可 字 之 意 , 而 其 所 言 之 理 , 有 默 契 焉 者 , 故 夫 子 然 之 。 程 子 曰 「 子 桑 伯 子 之 簡 , 雖 可 取 而 未 盡 善 , 故 夫 子 云 可 也 。 仲 弓 因 言 內 主 於 敬 而 簡 , 則 為 要 直 ; 內 存 乎 簡 而 簡 , 則 為 疏 略 , 可 謂 得 其 旨 矣 。 」 又 曰 : 「 居 敬 則 心 中 無 物 , 故 所 行 自 簡 ; 居 簡 則 先 有 心 於 簡 , 而 多 一 簡 字 矣 , 故 曰 太 簡 。 」
〔 一 〕 「 謂 」 字 , 據 文 義 及 各 本 補 。
哀 公 問 : 「 弟 子 孰 為 好 學 ? 」 孔 子 對 曰 : 「 有 顏 回 者 好 學 , 不 遷 怒 , 不 貳 過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則 亡 , 未 聞 好 學 者 也 。 」 好 , 去 聲 。 亡 , 與 無 同 。 遷 , 移 也 。 貳 , 復 也 。 怒 於 甲 者 , 不 移 於 乙 ; 過 於 前 者 , 不 復 於 後 。 顏 子 克 己 之 功 至 於 如 此 , 可 謂 真 好 學 矣 。 短 命 者 , 顏 子 三 十 二 而 卒 也 。 既 云 今 也 則 亡 , 又 言 未 聞 好 學 者 , 蓋 深 惜 之 , 又 以 見 真 好 學 者 之 難 得 也 。 程 子 曰 : 「 顏 子 之 怒 , 在 物 不 在 己 , 故 不 遷 。 有 不 善 未 嘗 不 知 , 知 之 未 嘗 復 行 , 不 貳 過 也 。 」 又 曰 : 「 喜 怒 在 事 , 則 理 之 當 喜 怒 者 也 , 不 在 血 氣 則 不 遷 。 若 舜 之 誅 四 凶 也 , 可 怒 在 彼 , 己 何 與 焉 。 如 鑑 之 照 物 , 妍 媸 在 彼 , 隨 物 應 之 而 已 , 何 遷 之 有 ? 」 又 曰 : 「 如 顏 子 地 位 , 豈 有 不 善 ? 所 謂 不 善 , 只 是 微 有 差 失 。 纔 差 失 便 能 知 之 , 纔 知 之 便 更 不 萌 作 。 」 張 子 曰 : 「 慊 於 己 者 , 不 使 萌 於 再 。 」 或 曰 : 「 詩 書 六 藝 , 七 十 子 非 不 習 而 通 也 , 而 夫 子 獨 稱 顏 子 為 好 學 。 顏 子 之 所 好 , 果 何 學 歟 ? 」 程 子 曰 : 「 學 以 至 乎 聖 人 之 道 也 。 」「 學 之 道 奈 何 ? 」 曰 : 「 天 地 儲 精 , 得 五 行 之 秀 者 為 人 。 其 本 也 真 而 靜 。 其 未 發 也 五 性 具 焉 , 曰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形 既 生 矣 , 外 物 觸 其 形 而 動 於 中 矣 。 其 中 動 而 七 情 出 焉 , 曰 喜 、 怒 、 哀 、 懼 、 愛 、 惡 、 欲 。 情 既 熾 而 益 蕩 , 其 性 鑿 矣 。 故 學 者 約 其 情 使 合 於 中 , 正 其 心 , 養 其 性 而 已 。 然 必 先 明 諸 心 , 知 所 往 , 然 後 力 行 以 求 至 焉 。 若 顏 子 之 非 禮 勿 視 、 聽 、 言 、 動 , 不 遷 怒 貳 過 者 , 則 其 好 之 篤 而 學 之 得 其 道 也 。 然 其 未 至 於 聖 人 者 , 守 之 也 , 非 化 之 也 。 假 之 以 年 , 則 不 日 而 化 矣 。 今 人 乃 謂 聖 本 生 知 , 非 學 可 至 , 而 所 以 為 學 者 , 不 過 記 誦 文 辭 之 間 , 其 亦 異 乎 顏 子 之 學 矣 。 」
子 華 使 於 齊 , 冉 子 為 其 母 請 粟 。 子 曰 : 「 與 之 釜 。 」 請 益 。 曰 : 「 與 之 庾 。 」 冉 子 與 之 粟 五 秉 。 使 、 為 , 並 去 聲 。 子 華 , 公 西 赤 也 。 使 , 為 孔 子 使 也 。 釜 , 六 斗 四 升 。 庾 , 十 六 斗 。 秉 , 十 六 斛 。 子 曰 : 「 赤 之 適 齊 也 , 乘 肥 馬 , 衣 輕 裘 。 吾 聞 之 也 , 君 子 周 急 不 繼 富 。 」 衣 , 去 聲 。 乘 肥 馬 、 衣 輕 裘 , 言 其 富 也 。 急 , 窮 迫 也 。 周 者 , 補 不 足 。 繼 者 , 續 有 餘 。 原 思 為 之 宰 , 與 之 粟 九 百 , 辭 。 原 思 , 孔 子 弟 子 , 名 憲 。 孔 子 為 魯 司 寇 時 , 以 思 為 宰 。 粟 , 宰 之 祿 也 。 九 百 不 言 其 量 , 不 可 考 。 子 曰 : 「 毋 ! 以 與 爾 鄰 里 鄉 黨 乎 ! 」 毋 , 禁 止 辭 。 五 家 為 鄰 , 二 十 五 家 為 里 , 萬 二 千 五 百 家 為 鄉 , 五 百 家 為 黨 。 言 常 祿 不 當 辭 , 有 餘 自 可 推 之 以 周 貧 乏 , 蓋 鄰 、 里 、 鄉 、 黨 有 相 周 之 義 。 程 子 曰 : 「 夫 子 之 使 子 華 , 子 華 之 為 夫 子 使 , 義 也 。 而 冉 子 乃 為 之 請 , 聖 人 寬 容 , 不 欲 直 拒 人 。 故 與 之 少 , 所 以 示 不 當 與 也 。 請 益 而 與 之 亦 少 , 所 以 示 不 當 益 也 。 求 未 達 而 自 與 之 多 , 則 己 過 矣 , 故 夫 子 非 之 。 蓋 赤 苟 至 乏 , 則 夫 子 必 自 周 之 , 不 待 請 矣 。 原 思 為 宰 , 則 有 常 祿 。 思 辭 其 多 , 故 又 教 以 分 諸 鄰 里 之 貧 者 , 蓋 亦 莫 非 義 也 。 」 張 子 曰 : 「 於 斯 二 者 , 可 見 聖 人 之 用 財 矣 。 」
子 謂 仲 弓 曰 : 「 犁 牛 之 子 騂 且 角 , 雖 欲 勿 用 , 山 川 其 舍 諸 ? 」 犁 , 利 之 反 。 騂 , 息 營 反 。 舍 , 上 聲 。 犁 , 雜 文 。 騂 , 赤 色 。 周 人 尚 赤 , 牲 用 騂 。 角 , 角 周 正 , 中 犧 牲 也 。 用 , 用 以 祭 也 。 山 川 , 山 川 之 神 也 。 言 人 雖 不 用 , 神 必 不 舍 也 。 仲 弓 父 賤 而 行 惡 , 故 夫 子 以 此 譬 之 。 言 父 之 惡 , 不 能 廢 其 子 之 善 , 如 仲 弓 之 賢 , 自 當 見 用 於 世 也 。 然 此 論 仲 弓 云 爾 , 非 與 仲 弓 言 也 。 范 氏 曰 : 「 以 瞽 瞍 為 父 而 有 舜 , 以 鯀 為 父 而 有 禹 。 古 之 聖 賢 , 不 係 於 世 類 , 尚 矣 。 子 能 改 父 之 過 , 變 惡 以 為 美 , 則 可 謂 孝 矣 。 」
子 曰 : 「 回 也 , 其 心 三 月 不 違 仁 , 其 餘 則 日 月 至 焉 而 已 矣 。 」 三 月 , 言 其 久 。 仁 者 , 心 之 德 。 心 不 違 仁 者 , 無 私 欲 而 有 其 德 也 。 日 月 至 焉 者 , 或 日 一 至 焉 , 或 月 一 至 焉 , 能 造 其 域 而 不 能 久 也 。 程 子 曰 : 「 三 月 , 天 道 小 變 之 節 , 言 其 久 也 , 過 此 則 聖 人 矣 。 不 違 仁 , 只 是 無 纖 毫 私 欲 。 少 有 私 欲 , 便 是 不 仁 。 」 尹 氏 曰 : 「 此 顏 子 於 聖 人 , 未 達 一 閒 者 也 , 若 聖 人 則 渾 然 無 閒 斷 矣 。 」 張 子 曰 : 「 始 學 之 要 , 當 知『 三 月 不 違 』 與 『 日 月 至 焉 』 內 外 賓 主 之 辨 。 使 心 意 勉 勉 循 循 而 不 能 已 , 過 此 幾 非 在 我 者 。 」
季 康 子 問 : 「 仲 由 可 使 從 政 也 與 ? 」 子 曰 : 「 由 也 果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 曰 : 「 賜 也 , 可 使 從 政 也 與 ? 」 曰 : 「 賜 也 達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 曰 : 「 求 也 , 可 使 從 政 也 與 ? 」 曰 : 「 求 也 藝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 與 , 平 聲 。 從 政 , 謂 為 大 夫 。 果 , 有 決 斷 。 達 , 通 事 理 。 藝 , 多 才 能 。 程 子 曰 : 「 季 康 子 問 三 子 之 才 可 以 從 政 乎 ? 夫 子 答 以 各 有 所 長 。 非 惟 三 子 , 人 各 有 所 長 。 能 取 其 長 , 皆 可 用 也 。 」
季 氏 使 閔 子 騫 為 費 宰 。 閔 子 騫 曰 : 「 善 為 我 辭 焉 。 如 有 復 我 者 , 則 吾 必 在 汶 上 矣 。 」 費 , 音 秘 。 為 , 去 聲 。 汶 , 音 問 。 閔 子 騫 , 孔 子 弟 子 , 名 損 。 費 , 季 氏 邑 。 汶 , 水 名 , 在 齊 南 魯 北 竟 上 。 閔 子 不 欲 臣 季 氏 , 令 使 者 善 為 己 辭 。 言 若 再 來 召 我 , 則 當 去 之 齊 。 程 子 曰 : 「 仲 尼 之 門 , 能 不 仕 大 夫 之 家 者 , 閔 子 、 曾 子 數 人 而 已 。 」 謝 氏 曰 : 「 學 者 能 少 知 內 外 之 分 , 皆 可 以 樂 道 而 忘 人 之 勢 。 況 閔 子 得 聖 人 為 之 依 歸 , 彼 其 視 季 氏 不 義 之 富 貴 , 不 啻 犬 彘 。 又 從 而 臣 之 , 豈 其 心 哉 ? 在 聖 人 則 有 不 然 者 , 蓋 居 亂 邦 、 見 惡 人 , 在 聖 人 則 可 ; 自 聖 人 以 下 , 剛 則 必 取 禍 , 柔 則 必 取 辱 。 閔 子 豈 不 能 早 見 而 豫 待 之 乎 ? 如 由 也 不 得 其 死 , 求 也 為 季 氏 附 益 , 夫 豈 其 本 心 哉 ? 蓋 既 無 先 見 之 知 , 又 無 克 亂 之 才 故 也 。 然 則 閔 子 其 賢 乎 ? 」
伯 牛 有 疾 , 子 問 之 , 自 牖 執 其 手 , 曰 : 「 亡 之 , 命 矣 夫 ! 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 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 」 夫 , 音 扶 。 伯 牛 , 孔 子 弟 子 , 姓 冉 , 名 耕 。 有 疾 , 先 儒 以 為 癩 也 。 牖 , 南 牖 也 。 禮 : 病 者 居 北 牖 下 。 君 視 之 , 則 遷 於 南 牖 下 , 使 君 得 以 南 面 視 己 。 時 伯 牛 家 以 此 禮 尊 孔 子 , 孔 子 不 敢 當 , 故 不 入 其 室 , 而 自 牖 執 其 手 , 蓋 與 之 永 訣 也 。 命 , 謂 天 命 。 言 此 人 不 應 有 此 疾 , 而 今 乃 有 之 , 是 乃 天 之 所 命 也 。 然 則 非 其 不 能 謹 疾 而 有 以 致 之 , 亦 可 見 矣 。 侯 氏 曰 : 「 伯 牛 以 德 行 稱 , 亞 於 顏 、 閔 。 故 其 將 死 也 , 孔 子 尤 痛 惜 之 。 」
子 曰 : 「 賢 哉 , 回 也 ! 一 簞 食 , 一 瓢 飲 , 在 陋 巷 。 人 不 堪 其 憂 , 回 也 不 改 其 樂 。 賢 哉 , 回 也 ! 」 食 , 音 嗣 。 樂 , 音 洛 。 簞 , 竹 器 。 食 , 飯 也 。 瓢 , 瓠 也 。 顏 子 之 貧 如 此 , 而 處 之 泰 然 , 不 以 害 其 樂 , 故 夫 子 再 言 「 賢 哉 回 也 」 以 深 歎 美 之 。 程 子 曰 : 「 顏 子 之 樂 , 非 樂 簞 瓢 陋 巷 也 , 不 以 貧 窶 累 其 心 而 改 其 所 樂 也 , 故 夫 子 稱 其 賢 。 」 又 曰 : 「 簞 瓢 陋 巷 非 可 樂 , 蓋 自 有 其 樂 爾 。 其 字 當 玩 味 , 自 有 深 意 。 」 又 曰 「 昔 受 學 於 周 茂 叔 , 每 令 尋 仲 尼 顏 子 樂 處 , 所 樂 何 事 ? 」 愚 按 : 程 子 之 言 , 引 而 不 發 , 蓋 欲 學 者 深 思 而 自 得 之 。 今 亦 不 敢 妄 為 之 說 。 學 者 但 當 從 事 於 博 文 約 禮 之 誨 , 以 至 於 欲 罷 不 能 而 竭 其 才 , 則 庶 乎 有 以 得 之 矣 。
冉 求 曰 : 「 非 不 說 子 之 道 , 力 不 足 也 。 」 子 曰 : 「 力 不 足 者 , 中 道 而 廢 。 今 女 畫 。 」 說 , 音 悅 。 女 , 音 汝 。 力 不 足 者 , 欲 進 而 不 能 。 畫 者 , 能 進 而 不 欲 。 謂 之 畫 者 , 如 畫 地 以 自 限 也 。 胡 氏 曰 : 「 夫 子 稱 顏 回 不 改 其 樂 , 冉 求 聞 之 , 故 有 是 言 。 然 使 求 說 夫 子 之 道 , 誠 如 口 之 說 芻 豢 , 則 必 將 盡 力 以 求 之 , 何 患 力 之 不 足 哉 ? 畫 而 不 進 , 則 日 退 而 已 矣 , 此 冉 求 之 所 以 局 於 藝 也 。 」
子 謂 子 夏 曰 : 「 女 為 君 子 儒 , 無 為 小 人 儒 。 」 儒 , 學 者 之 稱 。 程 子 曰 : 「 君 子 儒 為 己 , 小 人 儒 為 人 。 」 ○ 謝 氏 曰 : 「 君 子 小 人 之 分 , 義 與 利 之 閒 而 已 。 然 所 謂 利 者 , 豈 必 殖 貨 財 之 謂 ? 以 私 滅 公 , 適 己 自 便 , 凡 可 以 害 天 理 者 皆 利 也 。 子 夏 文 學 雖 有 餘 , 然 意 其 遠 者 大 者 或 昧 焉 , 故 夫 子 語 之 以 此 。 」
子 游 為 武 城 宰 。 子 曰 : 「 女 得 人 焉 爾 乎 ? 」 曰 : 「 有 澹 臺 滅 明 者 , 行 不 由 徑 。 非 公 事 , 未 嘗 至 於 偃 之 室 也 。 」 女 , 音 汝 。 澹 , 徒 甘 反 。 武 城 , 魯 下 邑 。 澹 臺 姓 , 滅 明 名 , 字 子 羽 。 徑 , 路 之 小 而 捷 者 。 公 事 , 如 飲 射 讀 法 之 類 。 不 由 徑 , 則 動 必 以 正 , 而 無 見 小 欲 速 之 意 可 知 。 非 公 事 不 見 邑 宰 , 則 其 有 以 自 守 , 而 無 枉 己 殉 人 之 私 可 見 矣 。 楊 氏 曰 : 「 為 政 以 人 才 為 先 , 故 孔 子 以 得 人 為 問 。 如 滅 明 者 , 觀 其 二 事 之 小 , 而 其 正 大 之 情 可 見 矣 。 後 世 有 不 由 徑 者 , 人 必 以 為 迂 ; 不 至 其 室 , 人 必 以 為 簡 。 非 孔 氏 之 徒 , 其 孰 能 知 而 取 之 ? 」 愚 謂 持 身 以 滅 明 為 法 , 則 無 苟 賤 之 羞 ; 取 人 以 子 游 為 法 , 則 無 邪 媚 之 惑 。
子 曰 : 「 孟 之 反 不 伐 , 奔 而 殿 。 將 入 門 , 策 其 馬 , 曰 : 『 非 敢 後 也 , 馬 不 進 也 。 』 」 殿 , 去 聲 。 孟 之 反 , 魯 大 夫 , 名 側 。 胡 氏 曰 「 反 即 莊 周 所 稱 孟 子 反 者 是 也 。 」 伐 , 誇 功 也 。 奔 , 敗 走 也 。 軍 後 曰 殿 。 策 , 鞭 也 。 戰 敗 而 還 , 以 後 為 功 。 反 奔 而 殿 , 故 以 此 言 自 揜 其 功 也 。 事 在 哀 公 十 一 年 。 謝 氏 曰 : 「 人 能 操 無 欲 上 人 之 心 , 則 人 欲 日 消 、 天 理 日 明 , 而 凡 可 以 矜 己 誇 人 者 , 皆 無 足 道 矣 。 然 不 知 學 者 欲 上 人 之 心 無 時 而 忘 也 , 若 孟 之 反 , 可 以 為 法 矣 。 」
子 曰 : 「 不 有 祝 鮀 之 佞 而 有 宋 朝 之 美 , 難 乎 免 於 今 之 世 矣 ! 」 鮀 , 徒 河 反 。 祝 , 宗 廟 之 官 。 鮀 , 衛 大 夫 , 字 子 魚 , 有 口 才 。 朝 , 宋 公 子 , 有 美 色 。 言 衰 世 好 諛 悅 色 , 非 此 難 免 , 蓋 傷 之 也 。
子 曰 : 「 誰 能 出 不 由 戶 ? 何 莫 由 斯 道 也 ? 」 言 人 不 能 出 不 由 戶 , 何 故 乃 不 由 此 道 邪 ? 怪 而 歎 之 之 辭 。 ○ 洪 氏 曰 : 「 人 知 出 必 由 戶 , 而 不 知 行 必 由 道 。 非 道 遠 人 , 人 自 遠 爾 。 」
子 曰 : 「 質 勝 文 則 野 , 文 勝 質 則 史 。 文 質 彬 彬 , 然 後 君 子 。 」 野 , 野 人 , 言 鄙 略 也 。 史 , 掌 文 書 , 多 聞 習 事 , 而 誠 或 不 足 也 。 彬 彬 , 猶 班 班 , 物 相 雜 而 適 均 之 貌 。 言 學 者 當 損 有 餘 , 補 不 足 , 至 於 成 德 , 則 不 期 然 而 然 矣 。 楊 氏 曰 : 「 文 質 不 可 以 相 勝 。 然 質 之 勝 文 , 猶 之 甘 可 以 受 和 , 白 可 以 受 采 也 。 文 勝 而 至 於 滅 質 , 則 其 本 亡 矣 。 雖 有 文 , 將 安 施 乎 ? 然 則 與 其 史 也 , 寧 野 。 」
子 曰 : 「 人 之 生 也 直 , 罔 之 生 也 幸 而 免 。 」 程 子 曰 : 「 生 理 本 直 。 罔 , 不 直 也 , 而 亦 生 者 , 幸 而 免 爾 。 」
子 曰 :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好 之 者 不 如 樂 之 者 。 」 好 , 去 聲 。 樂 , 音 洛 。 尹 氏 曰 : 「 知 之 者 , 知 有 此 道 也 。 好 之 者 , 好 而 未 得 也 。 樂 之 者 , 有 所 得 而 樂 之 也 。 」 張 敬 夫 曰 : 「 譬 之 五 穀 , 知 者 知 其 可 食 者 也 , 好 者 食 而 嗜 之 者 也 , 樂 者 嗜 之 而 飽 者 也 。 知 而 不 能 好 , 則 是 知 之 未 至 也 ; 好 之 而 未 及 於 樂 , 則 是 好 之 未 至 也 。 此 古 之 學 者 , 所 以 自 強 而 不 息 者 歟 ? 」
子 曰 : 「 中 人 以 上 , 可 以 語 上 也 ; 中 人 以 下 , 不 可 以 語 上 也 。 」 以 上 之 上 , 上 聲 。 語 , 去 聲 。 語 , 告 也 。 言 教 人 者 , 當 隨 其 高 下 而 告 語 之 , 則 其 言 易 入 而 無 躐 等 之 弊 也 。 張 敬 夫 曰 : 「 聖 人 之 道 , 精 粗 雖 無 二 致 , 但 其 施 教 , 則 必 因 其 材 而 篤 焉 。 蓋 中 人 以 下 之 質 , 驟 而 語 之 太 高 , 非 惟 不 能 以 入 , 且 將 妄 意 躐 等 , 而 有 不 切 於 身 之 弊 , 亦 終 於 下 而 已 矣 。 故 就 其 所 及 而 語 之 , 是 乃 所 以 使 之 切 問 近 思 , 而 漸 進 於 高 遠 也 。 」
樊 遲 問 知 。 子 曰 : 「 務 民 之 義 , 敬 鬼 神 而 遠 之 , 可 謂 知 矣 。 」 問 仁 。 曰 : 「 仁 者 先 難 而 後 獲 , 可 謂 仁 矣 。 」 知 、 遠 , 皆 去 聲 。 民 , 亦 人 也 。 獲 , 謂 得 也 。 專 用 力 於 人 道 之 所 宜 , 而 不 惑 於 鬼 神 之 不 可 知 , 知 者 之 事 也 。 先 其 事 之 所 難 , 而 後 其 效 之 所 得 , 仁 者 之 心 也 。 此 必 因 樊 遲 之 失 而 告 之 。 程 子 曰 : 「 人 多 信 鬼 神 , 惑 也 。 而 不 信 者 又 不 能 敬 , 能 敬 能 遠 , 可 謂 知 矣 。 」 又 曰 : 「 先 難 , 克 己 也 。 以 所 難 為 先 , 而 不 計 所 獲 , 仁 也 。 」 呂 氏 曰 : 「 當 務 為 急 , 不 求 所 難 知 ; 力 行 所 知 , 不 憚 所 難 為 。 」
子 曰 : 「 知 者 樂 水 , 仁 者 樂 山 ; 知 者 動 , 仁 者 靜 ; 知 者 樂 , 仁 者 壽 。 」 知 , 去 聲 。 樂 , 上 二 字 並 五 教 反 , 下 一 字 音 洛 。 樂 , 喜 好 也 。 知 者 達 於 事 理 而 周 流 無 滯 , 有 似 於 水 , 故 樂 水 ; 仁 者 安 於 義 理 而 厚 重 不 遷 , 有 似 於 山 , 故 樂 山 。 動 靜 以 體 言 , 樂 壽 以 效 言 也 。 動 而 不 括 故 樂 , 靜 而 有 常 故 壽 。 程 子 曰 : 「 非 體 仁 知 之 深 者 , 不 能 如 此 形 容 之 。 」
子 曰 : 「 齊 一 變 , 至 於 魯 ; 魯 一 變 , 至 於 道 。 」 孔 子 之 時 , 齊 俗 急 功 利 , 喜 夸 詐 , 乃 霸 政 之 餘 習 。 魯 則 重 禮 教 , 崇 信 義 , 猶 有 先 王 之 遺 風 焉 , 但 人 亡 政 息 , 不 能 無 廢 墜 爾 。 道 , 則 先 王 之 道 也 。 言 二 國 之 政 俗 有 美 惡 , 故 其 變 而 之 道 有 難 易 。 程 子 曰 : 「 夫 子 之 時 , 齊 強 魯 弱 , 孰 不 以 為 齊 勝 魯 也 , 然 魯 猶 存 周 公 之 法 制 。 齊 由 桓 公 之 霸 , 為 從 簡 尚 功 之 治 , 太 公 之 遺 法 變 易 盡 矣 , 故 一 變 乃 能 至 魯 。 魯 則 修 舉 廢 墜 而 已 , 一 變 則 至 於 先 王 之 道 也 。 」 愚 謂 二 國 之 俗 , 惟 夫 子 為 能 變 之 而 不 得 試 。 然 因 其 言 以 考 之 , 則 其 施 為 緩 急 之 序 , 亦 略 可 見 矣 。
子 曰 : 「 觚 不 觚 , 觚 哉 ! 觚 哉 ! 」 觚 , 音 孤 。 觚 , 棱 也 , 或 曰 酒 器 , 或 曰 木 簡 , 皆 器 之 有 棱 者 也 。 不 觚 者 , 蓋 當 時 失 其 制 而 不 為 棱 也 。 觚 哉 觚 哉 , 言 不 得 為 觚 也 。 程 子 曰 : 「 觚 而 失 其 形 制 , 則 非 觚 也 。 舉 一 器 , 而 天 下 之 物 莫 不 皆 然 。 故 君 而 失 其 君 之 道 , 則 為 不 君 ; 臣 而 失 其 臣 之 職 , 則 為 虛 位 。 」 范 氏 曰 : 「 人 而 不 仁 則 非 人 , 國 而 不 治 則 不 國 矣 。 」
宰 我 問 曰 : 「 仁 者 , 雖 告 之 曰 : 『 井 有 仁 焉 。 』 其 從 之 也 ? 」 子 曰 : 「 何 為 其 然 也 ? 君 子 可 逝 也 , 不 可 陷 也 ; 可 欺 也 , 不 可 罔 也 。 」 劉 聘 君 曰 , 「 有 仁 之 仁 當 作 人 」 , 今 從 之 。 從 , 謂 隨 之 於 井 而 救 之 也 。 宰 我 信 道 不 篤 , 而 憂 為 仁 之 陷 害 , 故 有 此 問 。 逝 , 謂 使 之 往 救 。 陷 , 謂 陷 之 於 井 。 欺 , 謂 誑 之 以 理 之 所 有 。 罔 , 謂 昧 之 以 理 之 所 無 。 蓋 身 在 井 上 , 乃 可 以 救 井 中 之 人 ; 若 從 之 於 井 , 則 不 復 能 救 之 矣 。 此 理 甚 明 , 人 所 易 曉 , 仁 者 雖 切 於 救 人 而 不 私 其 身 , 然 不 應 如 此 之 愚 也 。
子 曰 : 「 君 子 博 學 於 文 , 約 之 以 禮 , 亦 可 以 弗 畔 矣 夫 ! 」 夫 , 音 扶 。 約 , 要 也 。 畔 , 背 也 。 君 子 學 欲 其 博 , 故 於 文 無 不 考 ; 守 欲 其 要 , 故 其 動 必 以 禮 。 如 此 , 則 可 以 不 背 於 道 矣 。 程 子 曰 : 「 博 學 於 文 而 不 約 之 以 禮 , 必 至 於 汗 漫 。 博 學 矣 , 又 能 守 禮 而 由 於 規 矩 , 則 亦 可 以 不 畔 道 矣 。 」
子 見 南 子 , 子 路 不 說 。 夫 子 矢 之 曰 : 「 予 所 否 者 , 天 厭 之 ! 天 厭 之 ! 」 說 , 音 悅 。 否 , 方 九 反 。 南 子 , 衛 靈 公 之 夫 人 , 有 淫 行 。 孔 子 至 衛 , 南 子 請 見 , 孔 子 辭 謝 , 不 得 已 而 見 之 。 蓋 古 者 仕 於 其 國 , 有 見 其 小 君 之 禮 。 而 子 路 以 夫 子 見 此 淫 亂 之 人 為 辱 , 故 不 悅 。 矢 , 誓 也 。 所 , 誓 辭 也 , 如 云 「 所 不 與 崔 、 慶 者 」 之 類 。 否 , 謂 不 合 於 禮 , 不 由 其 道 也 。 厭 , 棄 絕 也 。 聖 人 道 大 德 全 , 無 可 不 可 。 其 見 惡 人 , 固 謂 在 我 有 可 見 之 禮 , 則 彼 之 不 善 , 我 何 與 焉 。 然 此 豈 子 路 所 能 測 哉 ? 故 重 言 以 誓 之 , 欲 其 姑 信 此 而 深 思 以 得 之 也 。
子 曰 : 「 中 庸 之 為 德 也 , 其 至 矣 乎 ! 民 鮮 久 矣 。 」 鮮 , 上 聲 。 中 者 , 無 過 無 不 及 之 名 也 。 庸 , 平 常 也 。 至 , 極 也 。 鮮 , 少 也 。 言 民 少 此 德 , 今 已 久 矣 。 程 子 曰 : 「 不 偏 之 謂 中 , 不 易 之 謂 庸 。 中 者 天 下 之 正 道 , 庸 者 天 下 之 定 理 。 自 世 教 衰 , 民 不 興 於 行 , 少 有 此 德 久 矣 。 」
子 貢 曰 : 「 如 有 博 施 於 民 而 能 濟 眾 , 何 如 ? 可 謂 仁 乎 ? 」 子 曰 : 「 何 事 於 仁 , 必 也 聖 乎 ! 堯 舜 其 猶 病 諸 ! 施 , 去 聲 。 博 , 廣 也 。 仁 以 理 言 , 通 乎 上 下 。 聖 以 地 言 , 則 造 其 極 之 名 也 。 乎 者 , 疑 而 未 定 之 辭 。 病 , 心 有 所 不 足 也 。 言 此 何 止 於 仁 , 必 也 聖 人 能 之 乎 ! 則 雖 堯 舜 之 聖 , 其 心 猶 有 所 不 足 於 此 也 。 以 是 求 仁 , 愈 難 而 愈 遠 矣 。 夫 仁 者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達 而 達 人 。 夫 , 音 扶 。 以 己 及 人 , 仁 者 之 心 也 。 於 此 觀 之 , 可 以 見 天 理 之 周 流 而 無 閒 矣 。 狀 仁 之 體 , 莫 切 於 此 。 能 近 取 譬 , 可 謂 仁 之 方 也 已 。 」 譬 , 喻 也 。 方 , 術 也 。 近 取 諸 身 , 以 己 所 欲 譬 之 他 人 , 知 其 所 欲 亦 猶 是 也 。 然 後 推 其 所 欲 以 及 於 人 , 則 恕 之 事 而 仁 之 術 也 。 於 此 勉 焉 , 則 有 以 勝 其 人 欲 之 私 , 而 全 其 天 理 之 公 矣 。 程 子 曰 : 「 醫 書 以 手 足 痿 痹 為 不 仁 , 此 言 最 善 名 狀 。 仁 者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莫 非 己 也 。 認 得 為 己 , 何 所 不 至 ; 若 不 屬 己 , 自 與 己 不 相 干 。 如 手 足 之 不 仁 , 氣 已 不 貫 , 皆 不 屬 己 。 故 博 施 濟 眾 , 乃 聖 人 之 功 用 。 仁 至 難 言 , 故 止 曰 :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 達 而 達 人 , 能 近 取 譬 , 可 謂 仁 之 方 也 已 。 』 欲 令 如 是 觀 仁 , 可 以 得 仁 之 體 。 」 又 曰 「 論 語 言『 堯 舜 其 猶 病 諸 』 者 二 。 夫 博 施 者 , 豈 非 聖 人 之 所 欲 ? 然 必 五 十 乃 衣 帛 , 七 十 乃 食 肉 。 聖 人 之 心 , 非 不 欲 少 者 亦 衣 帛 食 肉 也 , 顧 其 養 有 所 不 贍 爾 , 此 病 其 施 之 不 博 也 。 濟 眾 者 , 豈 非 聖 人 之 所 欲 ? 然 治 不 過 九 州 。 聖 人 非 不 欲 四 海 之 外 亦 兼 濟 也 , 顧 其 治 有 所 不 及 爾 , 此 病 其 濟 之 不 眾 也 。 推 此 以 求 , 脩 己 以 安 百 姓 , 則 為 病 可 知 。 苟 以 吾 治 已 足 , 則 便 不 是 聖 人 。 」 呂 氏 曰 : 「 子 貢 有 志 於 仁 , 徒 事 高 遠 , 未 知 其 方 。 孔 子 教 以 於 己 取 之 , 庶 近 而 可 入 。 是 乃 為 仁 之 方 , 雖 博 施 濟 眾 , 亦 由 此 進 。 」
論 語 集 注 卷 四
述 而 第 七
此 篇 多 記 聖 人 謙 己 誨 人 之 辭 及 其 容 貌 行 事 之 實 。 凡 三 十 七 章 。
子 曰 : 「 述 而 不 作 , 信 而 好 古 , 竊 比 於 我 老 彭 。 」 好 , 去 聲 。 述 , 傳 舊 而 已 。 作 , 則 創 始 也 。 故 作 非 聖 人 不 能 , 而 述 則 賢 者 可 及 。 竊 比 , 尊 之 之 辭 。 我 , 親 之 之 辭 。 老 彭 , 商 賢 大 夫 , 見 大 戴 禮 , 蓋 信 古 而 傳 述 者 也 。 孔 子 刪 詩 書 , 定 禮 樂 , 贊 周 易 , 脩 春 秋 , 皆 傳 先 王 之 舊 , 而 未 嘗 有 所 作 也 , 故 其 自 言 如 此 。 蓋 不 惟 不 敢 當 作 者 之 聖 , 而 亦 不 敢 顯 然 自 附 於 古 之 賢 人 ; 蓋 其 德 愈 盛 而 心 愈 下 , 不 自 知 其 辭 之 謙 也 。 然 當 是 時 , 作 者 略 備 , 夫 子 蓋 集 群 聖 之 大 成 而 折 衷 之 。 其 事 雖 述 , 而 功 則 倍 於 作 矣 , 此 又 不 可 不 知 也 。
子 曰 : 「 默 而 識 之 , 學 而 不 厭 , 誨 人 不 倦 , 何 有 於 我 哉 ? 」 識 , 音 志 , 又 如 字 。 識 , 記 也 。 默 識 , 謂 不 言 而 存 諸 心 也 。 一 說 : 識 , 知 也 , 不 言 而 心 解 也 。 前 說 近 是 。 何 有 於 我 , 言 何 者 能 有 於 我 也 。 三 者 已 非 聖 人 之 極 至 , 而 猶 不 敢 當 , 則 謙 而 又 謙 之 辭 也 。
子 曰 : 「 德 之 不 脩 , 學 之 不 講 , 聞 義 不 能 徙 , 不 善 不 能 改 , 是 吾 憂 也 。 」 尹 氏 曰 : 「 德 必 脩 而 後 成 , 學 必 講 而 後 明 , 見 善 能 徙 , 改 過 不 吝 , 此 四 者 日 新 之 要 也 。 苟 未 能 之 , 聖 人 猶 憂 , 況 學 者 乎 ? 」
子 之 燕 居 , 申 申 如 也 , 夭 夭 如 也 。 燕 居 , 閒 暇 無 事 之 時 。 楊 氏 曰 : 「 申 申 , 其 容 舒 也 。 夭 夭 , 其 色 愉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弟 子 善 形 容 聖 人 處 也 , 為 申 申 字 說 不 盡 , 故 更 著 夭 夭 字 。 今 人 燕 居 之 時 , 不 怠 惰 放 肆 , 必 太 嚴 厲 。 嚴 厲 時 著 此 四 字 不 得 , 怠 惰 放 肆 時 亦 著 此 四 字 不 得 , 惟 聖 人 便 自 有 中 和 之 氣 。 」
子 曰 :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復 夢 見 周 公 。 」 復 , 扶 又 反 。 孔 子 盛 時 , 志 欲 行 周 公 之 道 , 故 夢 寐 之 間 , 如 或 見 之 。 至 其 老 而 不 能 行 也 , 則 無 復 是 心 , 而 亦 無 復 是 夢 矣 , 故 因 此 而 自 歎 其 衰 之 甚 也 。 程 子 曰 : 「 孔 子 盛 時 , 寤 寐 常 存 行 周 公 之 道 ; 𡯂 其 老 也 , 則 志 慮 衰 而 不 可 以 有 為 矣 。 蓋 存 道 者 心 , 無 老 少 之 異 ; 而 行 道 者 身 , 老 則 衰 也 。 」
子 曰 : 「 志 於 道 , 志 者 , 心 之 所 之 之 謂 。 道 , 則 人 倫 日 用 之 間 所 當 行 者 是 也 。 如 此 而 心 必 之 焉 , 則 所 適 者 正 , 而 無 他 歧 之 惑 矣 。 據 於 德 , 據 者 , 執 守 之 意 。 德 者 , 得 也 , 得 其 道 〔 一 〕 於 心 而 不 失 之 謂 也 。 得 之 於 心 而 守 之 不 失 , 則 終 始 惟 一 , 而 有 日 新 之 功 矣 。 依 於 仁 , 依 者 , 不 違 之 謂 。 仁 , 則 私 欲 盡 去 而 心 德 之 全 也 。 功 夫 至 此 而 無 終 食 之 違 , 則 存 養 之 熟 , 無 適 而 非 天 理 之 流 行 矣 。 游 於 藝 。 」 游 者 , 玩 物 適 情 之 謂 。 藝 , 則 禮 樂 之 文 , 射 、 御 、 書 、 數 之 法 , 皆 至 理 所 寓 , 而 日 用 之 不 可 闕 者 也 。 朝 夕 游 焉 , 以 博 其 義 理 之 趣 , 則 應 務 有 餘 , 而 心 亦 無 所 放 矣 。 此 章 言 人 之 為 學 當 如 是 也 。 蓋 學 莫 先 於 立 志 , 志 道 , 則 心 存 於 正 而 不 他 ; 據 德 , 則 道 得 於 心 而 不 失 ; 依 仁 , 則 德 性 常 用 而 物 欲 不 行 ; 游 藝 , 則 小 物 不 遺 而 動 息 有 養 。 學 者 於 此 , 有 以 不 失 其 先 後 之 序 、 輕 重 之 倫 焉 , 則 本 末 兼 該 , 內 外 交 養 , 日 用 之 間 , 無 少 間 隙 , 而 涵 泳 從 容 , 忽 不 自 知 其 入 於 聖 賢 之 域 矣 。
〔 一 〕 「 德 者 得 也 , 得 其 道 」 ,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作 「 德 則 行 道 而 有 得 」 。 吳 英 以 為 後 者 非 朱 熹 定 本 之 文 , 故 不 取 , 詳 本 書 附 錄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定 本 辨 。
子 曰 : 「 自 行 束 脩 以 上 , 吾 未 嘗 無 誨 焉 。 」 脩 , 脯 也 。 十 脡 為 束 。 古 者 相 見 , 必 執 贄 以 為 禮 , 束 脩 其 至 薄 者 。 蓋 人 之 有 生 , 同 具 此 理 , 故 聖 人 之 於 人 , 無 不 欲 其 入 於 善 。 但 不 知 來 學 , 則 無 往 教 之 禮 , 故 苟 以 禮 來 , 則 無 不 有 以 教 之 也 。
子 曰 : 「 不 憤 不 啟 , 不 悱 不 發 , 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 則 不 復 也 。 」 憤 , 房 粉 反 。 悱 , 芳 匪 反 。 復 , 扶 又 反 。 憤 者 , 心 求 通 而 未 得 之 意 。 悱 者 , 口 欲 言 而 未 能 之 貌 。 啟 , 謂 開 其 意 。 發 , 謂 達 其 辭 。 物 之 有 四 隅 者 , 舉 一 可 知 其 三 。 反 者 , 還 以 相 證 之 義 。 復 , 再 告 也 。 上 章 已 言 聖 人 誨 人 不 倦 之 意 , 因 并 記 此 , 欲 學 者 勉 於 用 力 , 以 為 受 教 之 地 也 。 程 子 曰 : 「 憤 悱 , 誠 意 之 見 於 色 辭 者 也 。 待 其 誠 至 而 後 告 之 。 既 告 之 , 又 必 待 其 自 得 , 乃 復 告 爾 。 」 又 曰 : 「 不 待 憤 悱 而 發 , 則 知 之 不 能 堅 固 ; 待 其 憤 悱 而 後 發 , 則 沛 然 矣 。 」
子 食 於 有 喪 者 之 側 , 未 嘗 飽 也 。 臨 喪 哀 , 不 能 甘 也 。 子 於 是 日 哭 , 則 不 歌 。 哭 , 謂 弔 哭 。 日 之 內 , 餘 哀 未 忘 , 自 不 能 歌 也 。 謝 氏 曰 : 「 學 者 於 此 二 者 , 可 見 聖 人 情 性 之 正 也 。 能 識 聖 人 之 情 性 , 然 後 可 以 學 道 。 」
子 謂 顏 淵 曰 : 「 用 之 則 行 , 舍 之 則 藏 , 唯 我 與 爾 有 是 夫 ! 」 舍 , 上 聲 。 夫 , 音 扶 。 尹 氏 曰 : 「 用 舍 無 與 於 己 , 行 藏 安 於 所 遇 , 命 不 足 道 也 。 顏 子 幾 於 聖 人 , 故 亦 能 之 。 」 子 路 曰 : 「 子 行 三 軍 , 則 誰 與 ? 」 萬 二 千 五 百 人 為 軍 , 大 國 三 軍 。 子 路 見 孔 子 獨 美 顏 淵 , 自 負 其 勇 , 意 夫 子 若 行 三 軍 , 必 與 己 同 。 子 曰 : 「 暴 虎 馮 河 , 死 而 無 悔 者 , 吾 不 與 也 。 必 也 臨 事 而 懼 , 好 謀 而 成 者 也 。 」 馮 , 皮 冰 反 。 好 , 去 聲 。 暴 虎 , 徒 搏 。 馮 河 , 徒 涉 。 懼 , 謂 敬 其 事 。 成 , 謂 成 其 謀 。 言 此 皆 以 抑 其 勇 而 教 之 , 然 行 師 之 要 實 不 外 此 , 子 路 蓋 不 知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於 行 藏 之 間 , 無 意 無 必 。 其 行 非 貪 位 , 其 藏 非 獨 善 也 。 若 有 欲 心 , 則 不 用 而 求 行 , 舍 之 而 不 藏 矣 , 是 以 惟 顏 子 為 可 以 與 於 此 。 子 路 雖 非 有 欲 心 者 , 然 未 能 無 固 必 也 , 至 以 行 三 軍 為 問 , 則 其 論 益 卑 矣 。 夫 子 之 言 , 蓋 因 其 失 而 救 之 。 夫 不 謀 無 成 , 不 懼 必 敗 , 小 事 尚 然 , 而 況 於 行 三 軍 乎 ? 」
子 曰 : 「 富 而 可 求 也 , 雖 執 鞭 之 士 , 吾 亦 為 之 。 如 不 可 求 , 從 吾 所 好 。 」 好 , 去 聲 。 執 鞭 , 賤 者 之 事 。 設 言 富 若 可 求 , 則 雖 身 為 賤 役 以 求 之 , 亦 所 不 辭 。 然 有 命 焉 , 非 求 之 可 得 也 , 則 安 於 義 理 而 已 矣 , 何 必 徒 取 辱 哉 ? 蘇 氏 曰 : 「 聖 人 未 嘗 有 意 於 求 富 也 , 豈 問 其 可 不 可 哉 ? 為 此 語 者 , 特 以 明 其 決 不 可 求 爾 。 」 楊 氏 曰 : 「 君 子 非 惡 富 貴 而 不 求 , 以 其 在 天 , 無 可 求 之 道 也 。 」
子 之 所 慎 : 齊 , 戰 , 疾 。 齊 , 側 皆 反 。 齊 之 為 言 齊 也 , 將 祭 而 齊 其 思 慮 之 不 齊 者 , 以 交 於 神 明 也 。 誠 之 至 與 不 至 , 神 之 饗 與 不 饗 , 皆 決 於 此 。 戰 則 眾 之 死 生 、 國 之 存 亡 繫 焉 , 疾 又 吾 身 之 所 以 死 生 存 亡 者 , 皆 不 可 以 不 謹 也 。 尹 氏 曰 : 「 夫 子 無 所 不 謹 , 弟 子 記 其 大 者 耳 。 」
子 在 齊 聞 韶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曰 : 「 不 圖 為 樂 之 至 於 斯 也 ! 」 史 記 三 月 上 有 「 學 之 」 二 字 。 不 知 肉 味 , 蓋 心 一 於 是 而 不 及 乎 他 也 。 曰 : 不 意 舜 之 作 樂 至 於 如 此 之 美 , 則 有 以 極 其 情 文 之 備 , 而 不 覺 其 歎 息 之 深 也 , 蓋 非 聖 人 不 足 以 及 此 。 范 氏 曰 : 「 韶 盡 美 又 盡 善 , 樂 之 無 以 加 此 也 。 故 學 之 三 月 , 不 知 肉 味 , 而 歎 美 之 如 此 。 誠 之 至 , 感 之 深 也 。 」
冉 有 曰 : 「 夫 子 為 衛 君 乎 ? 」 子 貢 曰 : 「 諾 。 吾 將 問 之 。 」 為 , 去 聲 。 為 , 猶 助 也 。 衛 君 , 出 公 輒 也 。 靈 公 逐 其 世 子 蒯 聵 。 公 薨 , 而 國 人 立 蒯 聵 之 子 輒 。 於 是 晉 納 蒯 聵 而 輒 拒 之 。 時 孔 子 居 衛 , 衛 人 以 蒯 聵 得 罪 於 父 , 而 輒 嫡 孫 當 立 , 故 冉 有 疑 而 問 之 。 諾 , 應 辭 也 。 入 , 曰 : 「 伯 夷 、 叔 齊 何 人 也 ? 」 曰 : 「 古 之 賢 人 也 。 」 曰 : 「 怨 乎 ? 」 曰 : 「 求 仁 而 得 仁 , 又 何 怨 。 」 出 , 曰 : 「 夫 子 不 為 也 。 」 伯 夷 、 叔 齊 , 孤 竹 君 之 二 子 。 其 父 將 死 , 遺 命 立 叔 齊 。 父 卒 , 叔 齊 遜 伯 夷 。 伯 夷 曰 : 「 父 命 也 」 , 遂 逃 去 。 叔 齊 亦 不 立 而 逃 之 , 國 人 立 其 中 子 。 其 後 武 王 伐 紂 , 夷 、 齊 扣 馬 而 諫 。 武 王 滅 商 , 夷 、 齊 恥 食 周 粟 , 去 隱 于 首 陽 山 , 遂 餓 而 死 。 怨 , 猶 悔 也 。 君 子 居 是 邦 , 不 非 其 大 夫 , 況 其 君 乎 ? 故 子 貢 不 斥 衛 君 , 而 以 夷 、 齊 為 問 。 夫 子 告 之 如 此 , 則 其 不 為 衛 君 可 知 矣 。 蓋 伯 夷 以 父 命 為 尊 , 叔 齊 以 天 倫 為 重 。 其 遜 國 也 , 皆 求 所 以 合 乎 天 理 之 正 , 而 即 乎 人 心 之 安 。 既 而 各 得 其 志 焉 , 則 視 棄 其 國 猶 敝 蹝 爾 , 何 怨 之 有 ? 若 衛 輒 之 據 國 拒 父 而 惟 恐 失 之 , 其 不 可 同 年 而 語 明 矣 。 程 子 曰 : 「 伯 夷 、 叔 齊 遜 國 而 逃 , 諫 伐 而 餓 , 終 無 怨 悔 , 夫 子 以 為 賢 , 故 知 其 不 與 輒 也 。 」
子 曰 : 「 飯 疏 食 飲 水 , 曲 肱 而 枕 之 , 樂 亦 在 其 中 矣 。 不 義 而 富 且 貴 , 於 我 如 浮 雲 。 」 飯 , 符 晚 反 。 食 , 音 嗣 。 枕 , 去 聲 。 樂 , 音 洛 。 飯 , 食 之 也 。 疏 食 , 麤 飯 也 。 聖 人 之 心 , 渾 然 天 理 , 雖 處 困 極 , 而 樂 亦 無 不 在 焉 。 其 視 不 義 之 富 貴 , 如 浮 雲 之 無 有 , 漠 然 無 所 動 於 其 中 也 。 程 子 曰 : 「 非 樂 疏 食 飲 水 也 , 雖 疏 食 飲 水 , 不 能 改 其 樂 也 。 不 義 之 富 貴 , 視 之 輕 如 浮 雲 然 。 」 又 曰 : 「 須 知 所 樂 者 何 事 。 」
子 曰 : 「 加 我 數 年 , 五 十 以 學 易 , 可 以 無 大 過 矣 。 」 劉 聘 君 見 元 城 劉 忠 定 公 自 言 嘗 讀 他 論 , 「 加 」 作 假 , 「 五 十 」 作 卒 。 蓋 加 、 假 聲 相 近 而 誤 讀 , 卒 與 五 十 字 相 似 而 誤 分 也 。 愚 按 : 此 章 之 言 , 史 記 作 為 「 假 我 數 年 , 若 是 我 於 易 則 彬 彬 矣 」 。 加 正 作 假 , 而 無 五 十 字 。 蓋 是 時 , 孔 子 年 已 幾 七 十 矣 , 五 十 字 誤 無 疑 也 。 學 易 , 則 明 乎 吉 凶 消 長 之 理 , 進 退 存 亡 之 道 , 故 可 以 無 大 過 。 蓋 聖 人 深 見 易 道 之 無 窮 , 而 言 此 以 教 人 , 使 知 其 不 可 不 學 , 而 又 不 可 以 易 而 學 也 。
子 所 雅 言 , 詩 、 書 、 執 禮 , 皆 雅 言 也 。 雅 , 常 也 。 執 , 守 也 。 詩 以 理 情 性 , 書 以 道 政 事 , 禮 以 謹 節 文 , 皆 切 於 日 用 之 實 , 故 常 言 之 。 禮 獨 言 執 者 , 以 人 所 執 守 而 言 , 非 徒 誦 說 而 已 也 。 程 子 曰 : 「 孔 子 雅 素 之 言 , 止 於 如 此 。 若 性 與 天 道 , 則 有 不 可 得 而 聞 者 , 要 在 默 而 識 之 也 。 」 謝 氏 曰 : 「 此 因 學 易 之 語 而 類 記 之 。 」
葉 公 問 孔 子 於 子 路 , 子 路 不 對 。 葉 , 舒 涉 反 。 葉 公 , 楚 葉 縣 尹 沈 諸 梁 , 字 子 高 , 僭 稱 公 也 。 葉 公 不 知 孔 子 , 必 有 非 所 問 而 問 者 , 故 子 路 不 對 。 抑 亦 以 聖 人 之 德 , 實 有 未 易 名 言 者 與 ? 子 曰 : 「 女 奚 不 曰 , 其 為 人 也 , 發 憤 忘 食 , 樂 以 忘 憂 , 不 知 老 之 將 至 云 爾 。 」 未 得 , 則 發 憤 而 忘 食 ; 已 得 , 則 樂 之 而 忘 憂 。 以 是 二 者 俛 焉 日 有 孳 孳 , 而 不 知 年 數 之 不 足 , 但 自 言 其 好 學 之 篤 耳 。 然 深 味 之 , 則 見 其 全 體 至 極 , 純 亦 不 已 之 妙 , 有 非 聖 人 不 能 及 者 。 蓋 凡 夫 子 之 自 言 類 如 此 , 學 者 宜 致 思 焉 。
子 曰 : 「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好 古 , 敏 以 求 之 者 也 。 」 好 , 去 聲 。 生 而 知 之 者 , 氣 質 清 明 , 義 理 昭 著 , 不 待 學 而 知 也 。 敏 , 速 也 , 謂 汲 汲 也 。 ○ 尹 氏 曰 : 「 孔 子 以 生 知 之 聖 , 每 云 好 學 者 , 非 惟 勉 人 也 , 蓋 生 而 可 知 者 義 理 爾 , 若 夫 禮 樂 名 物 , 古 今 事 變 , 亦 必 待 學 而 後 有 以 驗 其 實 也 。
子 不 語 怪 , 力 , 亂 , 神 。 怪 異 、 勇 力 、 悖 亂 之 事 , 非 理 之 正 , 固 聖 人 所 不 語 。 鬼 神 , 造 化 之 跡 , 雖 非 不 正 , 然 非 窮 理 之 至 , 有 未 易 明 者 , 故 亦 不 輕 以 語 人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語 常 而 不 語 怪 , 語 德 而 不 語 力 , 語 治 而 不 語 亂 , 語 人 而 不 語 神 。 」
子 曰 : 「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師 焉 。 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 ,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 」 三 人 同 行 , 其 一 我 也 。 彼 二 人 者 , 一 善 一 惡 , 則 我 從 其 善 而 改 其 惡 焉 , 是 二 人 者 皆 我 師 也 。 尹 氏 曰 : 「 見 賢 思 齊 , 見 不 賢 而 內 自 省 , 則 善 惡 皆 我 之 師 , 進 善 其 有 窮 乎 ? 」
子 曰 : 「 天 生 德 於 予 , 桓 魋 其 如 予 何 ? 」 魋 , 徒 雷 反 。 桓 魋 , 宋 司 馬 向 魋 也 。 出 於 桓 公 , 故 又 稱 桓 氏 。 魋 欲 害 孔 子 , 孔 子 言 天 既 賦 我 以 如 是 之 德 , 則 桓 魋 其 奈 我 何 ? 言 必 不 能 違 天 害 己 。
子 曰 : 「 二 三 子 以 我 為 隱 乎 ? 吾 無 隱 乎 爾 。 吾 無 行 而 不 與 二 三 子 者 , 是 丘 也 。 」 諸 弟 子 以 夫 子 之 道 高 深 不 可 幾 及 , 故 疑 其 有 隱 , 而 不 知 聖 人 作 、 止 、 語 、 默 無 非 教 也 , 故 夫 子 以 此 言 曉 之 。 與 , 猶 示 也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之 道 猶 天 然 , 門 弟 子 親 炙 而 冀 及 之 , 然 後 知 其 高 且 遠 也 。 使 誠 以 為 不 可 及 , 則 趨 向 之 心 不 幾 於 怠 乎 ? 故 聖 人 之 教 , 常 俯 而 就 之 如 此 , 非 獨 使 資 質 庸 下 者 勉 思 企 及 , 而 才 氣 高 邁 者 亦 不 敢 躐 易 而 進 也 。 」 呂 氏 曰 : 「 聖 人 體 道 無 隱 , 與 天 象 昭 然 , 莫 非 至 教 。 常 以 示 人 , 而 人 自 不 察 。 」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 忠 , 信 。 行 , 去 聲 。 程 子 曰 : 「 教 人 以 學 文 脩 行 而 存 忠 信 也 。 忠 信 , 本 也 。 」
子 曰 : 「 聖 人 , 吾 不 得 而 見 之 矣 ; 得 見 君 子 者 , 斯 可 矣 。 」 聖 人 , 神 明 不 測 之 號 。 君 子 , 才 德 出 眾 之 名 。 子 曰 : 「 善 人 , 吾 不 得 而 見 之 矣 ; 得 見 有 恆 者 , 斯 可 矣 。 恆 , 胡 登 反 。 ○ 「 子 曰 」 字 疑 衍 文 。 恆 , 常 久 之 意 。 張 子 曰 : 「 有 恆 者 , 不 貳 其 心 。 善 人 者 , 志 於 仁 而 無 惡 。 」 亡 而 為 有 , 虛 而 為 盈 , 約 而 為 泰 , 難 乎 有 恆 矣 。 」 亡 , 讀 為 無 。 三 者 皆 虛 夸 之 事 , 凡 若 此 者 , 必 不 能 守 其 常 也 。 張 敬 夫 曰 : 「 聖 人 、 君 子 以 學 言 , 善 人 、 有 恆 者 以 質 言 。 」 愚 謂 有 恆 者 之 與 聖 人 , 高 下 固 懸 絕 矣 , 然 未 有 不 自 有 恆 而 能 至 於 聖 者 也 。 故 章 末 申 言 有 恆 之 義 , 其 示 人 入 德 之 門 , 可 謂 深 切 而 著 明 矣 。
子 釣 而 不 綱 , 弋 不 射 宿 。 射 , 食 亦 反 。 綱 , 以 大 繩 屬 網 , 絕 流 而 漁 者 也 。 弋 , 以 生 絲 繫 矢 而 射 也 。 宿 , 宿 鳥 。 洪 氏 曰 : 「 孔 子 少 貧 賤 , 為 養 與 祭 , 或 不 得 已 而 釣 弋 , 如 獵 較 是 也 。 然 盡 物 取 之 , 出 其 不 意 , 亦 不 為 也 。 此 可 見 仁 人 之 本 心 矣 。 待 物 如 此 , 待 人 可 知 ; 小 者 如 此 , 大 者 可 知 。 」
子 曰 : 「 蓋 有 不 知 而 作 之 者 , 我 無 是 也 。 多 聞 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 , 多 見 而 識 之 , 知 之 次 也 。 」 識 , 音 志 。 不 知 而 作 , 不 知 其 理 而 妄 作 也 。 孔 子 自 言 未 嘗 妄 作 , 蓋 亦 謙 辭 , 然 亦 可 見 其 無 所 不 知 也 。 識 , 記 也 。 所 從 不 可 不 擇 , 記 則 善 惡 皆 當 存 之 , 以 備 參 考 。 如 此 者 雖 未 能 實 知 其 理 , 亦 可 以 次 於 知 之 者 也 。
互 鄉 難 與 言 , 童 子 見 , 門 人 惑 。 見 , 賢 遍 反 。 互 鄉 , 鄉 名 。 其 人 習 於 不 善 , 難 與 言 善 。 惑 者 , 疑 夫 子 不 當 見 之 也 。 子 曰 : 「 與 其 進 也 , 不 與 其 退 也 , 唯 何 甚 ! 人 潔 己 以 進 , 與 其 潔 也 , 不 保 其 往 也 。 」 疑 此 章 有 錯 簡 。 「 人 潔 」 至 「 往 也 」 十 四 字 , 當 在 「 與 其 進 也 」 之 前 。 潔 , 脩 治 也 。 與 , 許 也 。 往 , 前 日 也 。 言 人 潔 己 而 來 , 但 許 其 能 自 潔 耳 , 固 不 能 保 其 前 日 所 為 之 善 惡 也 ; 但 許 其 進 而 來 見 耳 , 非 許 其 既 退 而 為 不 善 也 。 蓋 不 追 其 既 往 , 不 逆 其 將 來 , 以 是 心 至 , 斯 受 之 耳 。 唯 字 上 下 , 疑 又 有 闕 文 , 大 抵 亦 不 為 已 甚 之 意 。 程 子 曰 : 「 聖 人 待 物 之 洪 如 此 。 」
子 曰 : 「 仁 遠 乎 哉 ? 我 欲 仁 , 斯 仁 至 矣 。 」 仁 者 , 心 之 德 , 非 在 外 也 。 放 而 不 求 , 故 有 以 為 遠 者 ; 反 而 求 之 , 則 即 此 而 在 矣 , 夫 豈 遠 哉 ? 程 子 曰 : 「 為 仁 由 己 , 欲 之 則 至 , 何 遠 之 有 ? 」
陳 司 敗 問 昭 公 知 禮 乎 ? 孔 子 曰 : 「 知 禮 。 」 陳 , 國 名 。 司 敗 , 官 名 , 即 司 寇 也 。 昭 公 , 魯 君 , 名 裯 。 習 於 威 儀 之 節 , 當 時 以 為 知 禮 。 故 司 敗 以 為 問 , 而 孔 子 答 之 如 此 孔 子 退 , 揖 巫 馬 期 而 進 之 , 曰 : 「 吾 聞 君 子 不 黨 , 君 子 亦 黨 乎 ? 君 取 於 吳 為 同 姓 , 謂 之 吳 孟 子 。 君 而 知 禮 , 孰 不 知 禮 ? 」 取 , 七 住 反 。 ○ 巫 馬 姓 , 期 字 , 孔 子 弟 子 , 名 施 。 司 敗 揖 而 進 之 也 。 相 助 匿 非 曰 黨 。 禮 不 娶 同 姓 , 而 魯 與 吳 皆 姬 姓 。 謂 之 吳 孟 子 者 , 諱 之 使 若 宋 女 子 姓 者 然 。 巫 馬 期 以 告 。 子 曰 : 「 丘 也 幸 , 苟 有 過 , 人 必 知 之 。 」 孔 子 不 可 自 謂 諱 君 之 惡 , 又 不 可 以 娶 同 姓 為 知 禮 , 故 受 以 為 過 而 不 辭 。 吳 氏 曰 : 「 魯 蓋 夫 子 父 母 之 國 , 昭 公 , 魯 之 先 君 也 。 司 敗 又 未 嘗 顯 言 其 事 , 而 遽 以 知 禮 為 問 , 其 對 之 宜 如 此 也 。 及 司 敗 以 為 有 黨 , 而 夫 子 受 以 為 過 , 蓋 夫 子 之 盛 德 , 無 所 不 可 也 。 然 其 受 以 為 過 也 , 亦 不 正 言 其 所 以 過 , 初 若 不 知 孟 子 之 事 者 , 可 以 為 萬 世 之 法 矣 。 」
子 與 人 歌 而 善 , 必 使 反 之 , 而 後 和 之 。 和 , 去 聲 。 反 , 復 也 。 必 使 復 歌 者 , 欲 得 其 詳 而 取 其 善 也 。 而 後 和 之 者 , 喜 得 其 詳 而 與 其 善 也 。 此 見 聖 人 氣 象 從 容 , 誠 意 懇 至 , 而 其 謙 遜 審 密 , 不 掩 人 善 又 如 此 。 蓋 一 事 之 微 , 而 眾 善 之 集 , 有 不 可 勝 既 者 焉 , 讀 者 宜 詳 味 之 。
子 曰 : 「 文 , 莫 吾 猶 人 也 。 躬 行 君 子 , 則 吾 未 之 有 得 。 」 莫 , 疑 辭 。 猶 人 , 言 不 能 過 人 , 而 尚 可 以 及 人 。 未 之 有 得 , 則 全 未 有 得 , 皆 自 謙 之 辭 。 而 足 以 見 言 行 之 難 易 緩 急 , 欲 人 之 勉 其 實 也 。 謝 氏 曰 「 文 雖 聖 人 無 不 與 人 同 , 故 不 遜 ; 能 躬 行 君 子 , 斯 可 以 入 聖 , 故 不 居 ; 猶 言 君 子 道 者 三 我 無 能 焉 。 」
子 曰 : 「 若 聖 與 仁 , 則 吾 豈 敢 ? 抑 為 之 不 厭 , 誨 人 不 倦 , 則 可 謂 云 爾 已 矣 。 」 公 西 華 曰 : 「 正 唯 弟 子 不 能 學 也 。 」 此 亦 夫 子 之 謙 辭 也 。 聖 者 , 大 而 化 之 。 仁 , 則 心 德 之 全 而 人 道 之 備 也 。 為 之 , 謂 為 仁 聖 之 道 。 誨 人 , 亦 謂 以 此 教 人 也 。 然 不 厭 不 倦 , 非 己 有 之 則 不 能 , 所 以 弟 子 不 能 學 也 。 晁 氏 曰 : 「 當 時 有 稱 夫 子 聖 且 仁 者 , 以 故 夫 子 辭 之 。 苟 辭 之 而 已 焉 , 則 無 以 進 天 下 之 材 , 率 天 下 之 善 , 將 使 聖 與 仁 為 虛 器 , 而 人 終 莫 能 至 矣 。 故 夫 子 雖 不 居 仁 聖 , 而 必 以 為 之 不 厭 、 誨 人 不 倦 自 處 也 。 」 可 謂 云 爾 已 矣 者 , 無 他 之 辭 也 。 公 西 華 仰 而 歎 之 , 其 亦 深 知 夫 子 之 意 矣 。
子 疾 病 , 子 路 請 禱 。 子 曰 : 「 有 諸 ? 」 子 路 對 曰 : 「 有 之 。 誄 曰 : 『 禱 爾 于 上 下 神 祇 。 』 」 子 曰 : 「 丘 之 禱 久 矣 。 」 誄 , 力 〔 一 〕 軌 反 。 禱 , 謂 禱 於 鬼 神 。 有 諸 , 問 有 此 理 否 。 誄 者 , 哀 死 而 述 其 行 之 辭 也 。 上 下 , 謂 天 地 。 天 曰 神 , 地 曰 祇 。 禱 者 , 悔 過 遷 善 , 以 祈 神 之 佑 也 。 無 其 理 則 不 必 禱 , 既 曰 有 之 , 則 聖 人 未 嘗 有 過 , 無 善 可 遷 。 其 素 行 固 已 合 於 神 明 , 故 曰 : 「 丘 之 禱 久 矣 。 」 又 士 喪 禮 , 疾 病 行 禱 五 祀 , 蓋 臣 子 迫 切 之 至 情 , 有 不 能 自 已 者 , 初 不 請 於 病 者 而 後 禱 也 。 故 孔 子 之 於 子 路 , 不 直 拒 之 , 而 但 告 以 無 所 事 禱 之 意 。
〔 一 〕 「 力 」 原 作 「 九 」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改 。
子 曰 : 「 奢 則 不 孫 , 儉 則 固 。 與 其 不 孫 也 , 寧 固 。 」 孫 , 去 聲 。 孫 , 順 也 。 固 , 陋 也 。 奢 儉 俱 失 中 , 而 奢 之 害 大 。 晁 氏 曰 : 「 不 得 已 而 救 時 之 弊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坦 蕩 蕩 , 小 人 長 戚 戚 。 」 坦 , 平 也 。 蕩 蕩 , 寬 廣 貌 。 程 子 曰 : 「 君 子 循 理 , 故 常 舒 泰 ; 小 人 役 於 物 , 故 多 憂 戚 。 」 程 子 曰 : 「 君 子 坦 蕩 蕩 , 心 廣 體 胖 。 」
子 溫 而 厲 , 威 而 不 猛 , 恭 而 安 。 厲 , 嚴 肅 也 。 人 之 德 性 本 無 不 備 , 而 氣 質 所 賦 , 鮮 有 不 偏 , 惟 聖 人 全 體 渾 然 , 陰 陽 合 德 , 故 其 中 和 之 氣 見 於 容 貌 之 間 者 如 此 。 門 人 熟 察 而 詳 記 之 , 亦 可 見 其 用 心 之 密 矣 。 抑 非 知 足 以 知 聖 人 而 善 言 德 行 者 不 能 也 , 故 程 子 以 為 曾 子 之 言 。 學 者 所 宜 反 復 而 玩 心 也 。
泰 伯 第 八 凡 二 十 一 章 。
子 曰 : 「 泰 伯 , 其 可 謂 至 德 也 已 矣 ! 三 以 天 下 讓 , 民 無 得 而 稱 焉 。 」 泰 伯 , 周 大 王 之 長 子 。
至 德 , 謂 德 之 至 極 , 無 以 復 加 者 也 。 三 讓 , 謂 固 遜 也 。 無 得 而 稱 , 其 遜 隱 微 , 無 跡 可 見 也 。 蓋 大 王 三 子 : 長 泰 伯 , 次 仲 雍 , 次 季 歷 。 大 王 之 時 , 商 道 寖 衰 , 而 周 日 強 大 。 季 歷 又 生 子 昌 , 有 聖 德 。 大 王 因 有 翦 商 之 志 , 而 泰 伯 不 從 , 大 王 遂 欲 傳 位 季 歷 以 及 昌 。 泰 伯 知 之 , 即 與 仲 雍 逃 之 荊 蠻 。 於 是 大 王 乃 立 季 歷 , 傳 國 至 昌 , 而 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 , 是 為 文 王 。 文 王 崩 , 子 發 立 , 遂 克 商 而 有 天 下 , 是 為 武 王 。 夫 以 泰 伯 之 德 , 當 商 周 之 際 , 固 足 以 朝 諸 侯 有 天 下 矣 , 乃 棄 不 取 而 又 泯 其 跡 焉 , 則 其 德 之 至 極 為 何 如 哉 ! 蓋 其 心 即 夷 齊 扣 馬 之 心 , 而 事 之 難 處 有 甚 焉 者 , 宜 夫 子 之 歎 息 而 贊 美 之 也 。 泰 伯 不 從 , 事 見 春 秋 傳 。
子 曰 : 「 恭 而 無 禮 則 勞 , 慎 而 無 禮 則 葸 , 勇 而 無 禮 則 亂 , 直 而 無 禮 則 絞 。 葸 , 絲 里 反 。 絞 , 古 卯 反 。 葸 , 畏 懼 貌 。 絞 , 急 切 也 。 無 禮 則 無 節 文 , 故 有 四 者 之 弊 。 君 子 篤 於 親 , 則 民 興 於 仁 ; 故 舊 不 遺 , 則 民 不 偷 。 」 君 子 , 謂 在 上 之 人 也 。 興 , 起 也 。 偷 , 薄 也 。 張 子 曰 「 人 道 知 所 先 後 , 則 恭 不 勞 、 慎 不 葸 、 勇 不 亂 、 直 不 絞 , 民 化 而 德 厚 矣 。 」 吳 氏 曰 : 「 君 子 以 下 , 當 自 為 一 章 , 乃 曾 子 之 言 也 。 」 愚 按 : 此 一 節 與 上 文 不 相 蒙 , 而 與 首 篇 慎 終 追 遠 之 意 相 類 , 吳 說 近 是 。
曾 子 有 疾 , 召 門 弟 子 曰 : 「 啟 予 足 ! 啟 予 手 ! 詩 云 『 戰 戰 兢 兢 , 如 臨 深 淵 , 如 履 薄 冰 。 』 而 今 而 後 , 吾 知 免 夫 ! 小 子 ! 」 夫 , 音 扶 。 啟 , 開 也 。 曾 子 平 日 以 為 身 體 受 於 父 母 , 不 敢 毀 傷 , 故 於 此 使 弟 子 開 其 衾 而 視 之 。 詩 小 旻 之 篇 。 戰 戰 , 恐 懼 。 兢 兢 , 戒 謹 。 臨 淵 , 恐 墜 ; 履 冰 , 恐 陷 也 。 曾 子 以 其 所 保 之 全 示 門 人 , 而 言 其 所 以 保 之 之 難 如 此 ; 至 於 將 死 , 而 後 知 其 得 免 於 毀 傷 也 。 小 子 , 門 人 也 。 語 畢 而 又 呼 之 , 以 致 反 復 丁 寧 之 意 , 其 警 之 也 深 矣 。 程 子 曰 : 「 君 子 曰 終 , 小 人 曰 死 。 君 子 保 其 身 以 沒 , 為 終 其 事 也 , 故 曾 子 以 全 歸 為 免 矣 。 」 尹 氏 曰 : 「 父 母 全 而 生 之 , 子 全 而 歸 之 。 曾 子 臨 終 而 啟 手 足 , 為 是 故 也 。 非 有 得 於 道 , 能 如 是 乎 ? 」 范 氏 曰 : 「 身 體 猶 不 可 虧 也 , 況 虧 其 行 以 辱 其 親 乎 ? 」
曾 子 有 疾 , 孟 敬 子 問 之 。 孟 敬 子 , 魯 大 夫 仲 孫 氏 , 名 捷 。 問 之 者 , 問 其 疾 也 。 曾 子 言 曰 : 「 鳥 之 將 死 , 其 鳴 也 哀 ; 人 之 將 死 , 其 言 也 善 。 言 , 自 言 也 。 鳥 畏 死 , 故 鳴 哀 。 人 窮 反 本 , 故 言 善 。 此 曾 子 之 謙 辭 , 欲 敬 子 知 其 所 言 之 善 而 識 之 也 。 君 子 所 貴 乎 道 者 三 : 動 容 貌 , 斯 遠 暴 慢 矣 ; 正 顏 色 , 斯 近 信 矣 ; 出 辭 氣 , 斯 遠 鄙 倍 矣 。 籩 豆 之 事 , 則 有 司 存 。 」 遠 、 近 , 並 去 聲 。 貴 , 猶 重 也 。 容 貌 , 舉 一 身 而 言 。 暴 , 粗 厲 也 。 慢 , 放 肆 也 。 信 、 實 也 。 正 顏 色 而 近 信 , 則 非 色 莊 也 。 辭 , 言 語 。 氣 , 聲 氣 也 。 鄙 , 凡 陋 也 。 倍 , 與 背 同 , 謂 背 理 也 。 籩 , 竹 豆 。 豆 , 木 豆 。 言 道 雖 無 所 不 在 , 然 君 子 所 重 者 , 在 此 三 事 而 已 。 是 皆 脩 身 之 要 、 為 政 之 本 , 學 者 所 當 操 存 省 察 , 而 不 可 有 造 次 顛 沛 之 違 者 也 。 若 夫 籩 豆 之 事 , 器 數 之 末 , 道 之 全 體 固 無 不 該 , 然 其 分 則 有 司 之 守 , 而 非 君 子 之 所 重 矣 。 程 子 曰 : 「 動 容 貌 , 舉 一 身 而 言 也 。 周 旋 中 禮 , 暴 慢 斯 遠 矣 。 正 顏 色 則 不 妄 , 斯 近 信 矣 。 出 辭 氣 , 正 由 中 出 , 斯 遠 鄙 倍 。 三 者 正 身 而 不 外 求 , 故 曰 籩 豆 之 事 則 有 司 存 。 」 尹 氏 曰 「 養 於 中 則 見 於 外 , 曾 子 蓋 以 脩 己 為 為 政 之 本 。 若 乃 器 用 事 物 之 細 , 則 有 司 存 焉 。 」
曾 子 曰 : 「 以 能 問 於 不 能 , 以 多 問 於 寡 ; 有 若 無 , 實 若 虛 , 犯 而 不 校 , 昔 者 吾 友 嘗 從 事 於 斯 矣 。 」 校 , 計 校 也 。 友 , 馬 氏 以 為 顏 淵 是 也 。 顏 子 之 心 , 惟 知 義 理 之 無 窮 , 不 見 物 我 之 有 間 , 故 能 如 此 。 謝 氏 曰 : 「 不 知 有 餘 在 己 , 不 足 在 人 ; 不 必 得 為 在 己 , 失 為 在 人 , 非 幾 於 無 我 者 不 能 也 。 」
曾 子 曰 : 「 可 以 託 六 尺 之 孤 , 可 以 寄 百 里 之 命 , 臨 大 節 而 不 可 奪 也 。 君 子 人 與 ? 君 子 人 也 。 」 與 , 平 聲 。 其 才 可 以 輔 幼 君 、 攝 國 政 , 其 節 至 於 死 生 之 際 而 不 可 奪 , 可 謂 君 子 矣 。 與 , 疑 辭 。 也 , 決 辭 。 設 為 問 答 , 所 以 深 著 其 必 然 也 。 程 子 曰 : 「 節 操 如 是 , 可 謂 君 子 矣 。 」
曾 子 曰 : 「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任 重 而 道 遠 。 弘 , 寬 廣 也 。 毅 , 強 忍 也 。 非 弘 不 能 勝 其 重 , 非 毅 無 以 致 其 遠 。 仁 以 為 己 任 , 不 亦 重 乎 ? 死 而 後 已 , 不 亦 遠 乎 ? 」 仁 者 , 人 心 之 全 德 , 而 必 欲 以 身 體 而 力 行 之 , 可 謂 重 矣 。 一 息 尚 存 , 此 志 不 容 少 懈 , 可 謂 遠 矣 。 程 子 曰 : 「 弘 而 不 毅 , 則 無 規 矩 而 難 立 ; 毅 而 不 弘 , 則 隘 陋 而 無 以 居 之 。 」 又 曰 「 弘 大 剛 毅 , 然 後 能 勝 重 任 而 遠 到 。 」
子 曰 : 「 興 於 詩 , 興 , 起 也 。 詩 本 性 情 , 有 邪 有 正 , 其 為 言 既 易 知 , 而 吟 詠 之 間 , 抑 揚 反 覆 , 其 感 人 又 易 入 。 故 學 者 之 初 , 所 以 興 起 其 好 善 惡 惡 之 心 , 而 不 能 自 已 者 , 必 於 此 而 得 之 。 立 於 禮 。 禮 以 恭 敬 辭 遜 為 本 , 而 有 節 文 度 數 之 詳 , 可 以 固 人 肌 膚 之 會 , 筋 骸 之 束 。 故 學 者 之 中 , 所 以 能 卓 然 自 立 , 而 不 為 事 物 之 所 搖 奪 者 , 必 於 此 而 得 之 。 成 於 樂 。 」 樂 有 五 聲 十 二 律 , 更 唱 迭 和 , 以 為 歌 舞 八 音 之 節 , 可 以 養 人 之 性 情 , 而 蕩 滌 其 邪 穢 , 消 融 其 查 滓 。 故 學 者 之 終 , 所 以 至 於 義 精 仁 熟 , 而 自 和 順 於 道 德 者 , 必 於 此 而 得 之 , 是 學 之 成 也 。 按 內 則 , 十 年 學 幼 儀 , 十 三 學 樂 誦 詩 , 二 十 而 後 學 禮 。 則 此 三 者 , 非 小 學 傳 授 之 次 , 乃 大 學 終 身 所 得 之 難 易 、 先 後 、 淺 深 也 。 程 子 曰 : 「 天 下 之 英 才 不 為 少 矣 , 特 以 道 學 不 明 , 故 不 得 有 所 成 就 。 夫 古 人 之 詩 , 如 今 之 歌 曲 , 雖 閭 里 童 稚 , 皆 習 聞 之 而 知 其 說 , 故 能 興 起 。 今 雖 老 師 宿 儒 , 尚 不 能 曉 其 義 , 況 學 者 乎 ? 是 不 得 興 於 詩 也 。 古 人 自 洒 埽 應 對 , 以 至 冠 、 昏 、 喪 、 祭 , 莫 不 有 禮 。 今 皆 廢 壞 , 是 以 人 倫 不 明 , 治 家 無 法 , 是 不 得 立 於 禮 也 。 古 人 之 樂 : 聲 音 所 以 養 其 耳 , 采 色 所 以 養 其 目 , 歌 詠 所 以 養 其 性 情 , 舞 蹈 所 以 養 其 血 脈 。 今 皆 無 之 , 是 不 得 成 於 樂 也 。 是 以 古 之 成 材 也 易 , 今 之 成 材 也 難 。 」
子 曰 : 「 民 可 使 由 之 , 不 可 使 知 之 。 」 民 可 使 之 由 於 是 理 之 當 然 , 而 不 能 使 之 知 其 所 以 然 也 。 程 子 曰 : 「 聖 人 設 教 , 非 不 欲 人 家 喻 而 戶 曉 也 , 然 不 能 使 之 知 , 但 能 使 之 由 之 爾 。 若 曰 聖 人 不 使 民 知 , 則 是 後 世 朝 四 暮 三 之 術 也 , 豈 聖 人 之 心 乎 ? 」
子 曰 : 「 好 勇 疾 貧 , 亂 也 。 人 而 不 仁 , 疾 之 已 甚 , 亂 也 。 」 好 , 去 聲 。 好 勇 而 不 安 分 , 則 必 作 亂 。 惡 不 仁 之 人 而 使 之 無 所 容 , 則 必 致 亂 。 二 者 之 心 , 善 惡 雖 殊 , 然 其 生 亂 則 一 也 。
子 曰 : 「 如 有 周 公 之 才 之 美 , 使 驕 且 吝 , 其 餘 不 足 觀 也 已 。 」 才 美 , 謂 智 能 技 藝 之 美 。 驕 , 矜 夸 。 吝 , 鄙 嗇 也 。 程 子 曰 : 「 此 甚 言 驕 吝 之 不 可 也 。 蓋 有 周 公 之 德 , 則 自 無 驕 吝 ; 若 但 有 周 公 之 才 而 驕 吝 焉 , 亦 不 足 觀 矣 。 」 又 曰 : 「 驕 , 氣 盈 。 吝 , 氣 歉 。 」 愚 謂 驕 吝 雖 有 盈 歉 之 殊 , 然 其 勢 常 相 因 。 蓋 驕 者 吝 之 枝 葉 , 吝 者 驕 之 本 根 。 故 嘗 驗 之 天 下 之 人 , 未 有 驕 而 不 吝 , 吝 而 不 驕 者 也 。
子 曰 : 「 三 年 學 , 不 至 於 穀 , 不 易 得 也 。 」 易 , 去 聲 。 穀 , 祿 也 。 至 , 疑 當 作 志 。 為 學 之 久 , 而 不 求 祿 , 如 此 之 人 , 不 易 得 也 。 楊 氏 曰 : 「 雖 子 張 之 賢 , 猶 以 干 祿 為 問 , 況 其 下 者 乎 ? 然 則 三 年 學 而 不 至 於 穀 , 宜 不 易 得 也 。 」
子 曰 : 「 篤 信 好 學 , 守 死 善 道 。 好 , 去 聲 。 篤 , 厚 而 力 也 。 不 篤 信 , 則 不 能 好 學 ; 然 篤 信 而 不 好 學 , 則 所 信 或 非 其 正 。 不 守 死 , 則 不 能 以 善 其 道 ; 然 守 死 而 不 足 以 善 其 道 , 則 亦 徒 死 而 已 。 蓋 守 死 者 篤 信 之 效 , 善 道 者 好 學 之 功 。 危 邦 不 入 , 亂 邦 不 居 。 天 下 有 道 則 見 , 無 道 則 隱 。 見 , 賢 遍 反 。 君 子 見 危 授 命 , 則 仕 危 邦 者 無 可 去 之 義 , 在 外 則 不 入 可 也 。 亂 邦 未 危 , 而 刑 政 紀 綱 紊 矣 , 故 潔 其 身 而 去 之 。 天 下 , 舉 一 世 而 言 。 無 道 , 則 隱 其 身 而 不 見 也 。 此 惟 篤 信 好 學 、 守 死 善 道 者 能 之 。 邦 有 道 , 貧 且 賤 焉 , 恥 也 ; 邦 無 道 , 富 且 貴 焉 , 恥 也 。 」 世 治 而 無 可 行 之 道 , 世 亂 而 無 能 守 之 節 , 碌 碌 庸 人 , 不 足 以 為 士 矣 , 可 恥 之 甚 也 。 晁 氏 曰 : 「 有 學 有 守 , 而 去 就 之 義 潔 , 出 處 之 分 明 , 然 後 為 君 子 之 全 德 也 。 」
子 曰 : 「 不 在 其 位 , 不 謀 其 政 。 」 程 子 曰 : 「 不 在 其 位 , 則 不 任 其 事 也 , 若 君 大 夫 問 而 告 者 則 有 矣 。 」
子 曰 : 「 師 摯 之 始 , 關 雎 之 亂 , 洋 洋 乎 ! 盈 耳 哉 。 」 摯 , 音 至 。 雎 , 七 余 反 。 師 摯 , 魯 樂 師 名 摯 也 。 亂 , 樂 之 卒 章 也 。 史 記 曰 「 關 雎 之 亂 以 為 風 始 。 」 洋 洋 , 美 盛 意 。 孔 子 自 衛 反 魯 而 正 樂 , 適 師 摯 在 官 之 初 , 故 樂 之 美 盛 如 此 。
子 曰 : 「 狂 而 不 直 , 侗 而 不 愿 , 悾 悾 而 不 信 , 吾 不 知 之 矣 。 」 侗 , 音 通 。 悾 , 音 空 。 侗 , 無 知 貌 。 愿 , 謹 厚 也 。 悾 悾 , 無 能 貌 。 吾 不 知 之 者 , 甚 絕 之 之 辭 , 亦 不 屑 之 教 誨 也 。 蘇 氏 曰 : 「 天 之 生 物 , 氣 質 不 齊 。 其 中 材 以 下 , 有 是 德 則 有 是 病 。 有 是 病 必 有 是 德 , 故 馬 之 蹄 齧 者 必 善 走 , 其 不 善 者 必 馴 。 有 是 病 而 無 是 德 , 則 天 下 之 棄 才 也 。 」
子 曰 : 「 學 如 不 及 , 猶 恐 失 之 。 」 言 人 之 為 學 , 既 如 有 所 不 及 矣 , 而 其 心 猶 竦 然 , 惟 恐 其 或 失 之 , 警 學 者 當 如 是 也 。 程 子 曰 : 「 學 如 不 及 , 猶 恐 失 之 , 不 得 放 過 。 纔 說 姑 待 明 日 , 便 不 可 也 。 」
子 曰 : 「 巍 巍 乎 ! 舜 禹 之 有 天 下 也 , 而 不 與 焉 。 」 與 , 去 聲 。 巍 巍 , 高 大 之 貌 。 不 與 , 猶 言 不 相 關 , 言 其 不 以 位 為 樂 也 。
子 曰 : 「 大 哉 堯 之 為 君 也 ! 巍 巍 乎 ! 唯 天 為 大 , 唯 堯 則 之 。 蕩 蕩 乎 ! 民 無 能 名 焉 。 唯 , 猶 獨 也 。 則 , 猶 準 也 。 蕩 蕩 , 廣 遠 之 稱 也 。 言 物 之 高 大 , 莫 有 過 於 天 者 , 而 獨 堯 之 德 能 與 之 準 。 故 其 德 之 廣 遠 , 亦 如 天 之 不 可 以 言 語 形 容 也 。 巍 巍 乎 ! 其 有 成 功 也 ; 煥 乎 , 其 有 文 章 ! 」 成 功 , 事 業 也 。 煥 , 光 明 之 貌 。 文 章 , 禮 樂 法 度 也 。 堯 之 德 不 可 名 , 其 可 見 者 此 爾 。 尹 氏 曰 : 「 天 道 之 大 , 無 為 而 成 。 唯 堯 則 之 以 治 天 下 , 故 民 無 得 而 名 焉 。 所 可 名 者 , 其 功 業 文 章 巍 然 煥 然 而 已 。 」
舜 有 臣 五 人 而 天 下 治 。 治 , 去 聲 。 五 人 , 禹 、 稷 、 契 、 皋 陶 、 伯 益 。 武 王 曰 : 「 予 有 亂 臣 十 人 。 」 書 泰 誓 之 辭 。 馬 氏 曰 : 「 亂 , 治 也 。 」 十 人 , 謂 周 公 旦 、 召 公 奭 、 太 公 望 、 畢 公 、 榮 公 、 太 顛 、 閎 夭 、 散 宜 生 、 南 宮 适 , 其 一 人 謂 文 母 。 劉 侍 讀 以 為 子 無 臣 母 之 義 , 蓋 邑 姜 也 。 九 人 治 外 , 邑 姜 治 內 。 或 曰 : 「 亂 本 作 乿 , 古 治 字 也 。 」 孔 子 曰 : 「 才 難 , 不 其 然 乎 ? 唐 虞 之 際 , 於 斯 為 盛 。 有 婦 人 焉 , 九 人 而 已 。 稱 孔 子 者 , 上 係 武 王 君 臣 之 際 , 記 者 謹 之 。 才 難 , 蓋 古 語 , 而 孔 子 然 之 也 。 才 者 , 德 之 用 也 。 唐 虞 , 堯 舜 有 天 下 之 號 。 際 , 交 會 之 間 。 言 周 室 人 才 之 多 , 惟 唐 虞 之 際 , 乃 盛 於 此 。 降 自 夏 商 , 皆 不 能 及 , 然 猶 但 有 此 數 人 爾 , 是 才 之 難 得 也 。 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 , 以 服 事 殷 。 周 之 德 , 其 可 謂 至 德 也 已 矣 。 」 春 秋 傳 曰 , 「 文 王 率 商 之 畔 國 以 事 紂 」 , 蓋 天 下 歸 文 王 者 六 州 , 荊 、 梁 、 雍 、 豫 、 徐 、 揚 也 。 惟 青 、 Ê̄ 、 冀 , 尚 屬 紂 耳 。 范 氏 曰 : 「 文 王 之 德 , 足 以 代 商 。 天 與 之 , 人 歸 之 , 乃 不 取 而 服 事 焉 , 所 以 為 至 德 也 。 孔 子 因 武 王 之 言 而 及 文 王 之 德 , 且 與 泰 伯 , 皆 以 至 德 稱 之 , 其 指 微 矣 。 」 或 曰 : 「 宜 斷 三 分 以 下 , 別 以 孔 子 曰 起 之 , 而 自 為 一 章 。 」
子 曰 : 「 禹 , 吾 無 間 然 矣 。 菲 飲 食 , 而 致 孝 乎 鬼 神 ; 惡 衣 服 , 而 致 美 乎 黻 冕 ; 卑 宮 室 , 而 盡 力 乎 溝 洫 。 禹 , 吾 無 間 然 矣 。 」 閒 , 去 聲 。 菲 , 音 匪 。 黻 , 音 弗 。 洫 , 呼 域 反 。 閒 , 罅 隙 也 , 謂 指 其 罅 隙 而 非 議 之 也 。 菲 , 薄 也 。 致 孝 鬼 神 , 謂 享 祀 豐 潔 。 衣 服 , 常 服 。 黻 , 蔽 膝 也 , 以 韋 為 之 。 冕 , 冠 也 , 皆 祭 服 也 。 溝 洫 , 田 間 水 道 , 以 正 疆 界 、 備 旱 潦 者 也 。 或 豐 或 儉 , 各 適 其 宜 , 所 以 無 罅 隙 之 可 議 也 , 故 再 言 以 深 美 之 。 ○ 楊 氏 曰 : 「 薄 於 自 奉 , 而 所 勤 者 民 之 事 , 所 致 飾 者 宗 廟 朝 廷 之 禮 , 所 謂 有 天 下 而 不 與 也 , 夫 何 間 然 之 有 。 」
論 語 集 注 卷 五
子 罕 第 九 凡 三 十 章 。
子 罕 言 利 與 命 與 仁 。 罕 , 少 也 。 程 子 曰 : 「 計 利 則 害 義 , 命 之 理 微 , 仁 之 道 大 , 皆 夫 子 所 罕 言 也 。 」
達 巷 黨 人 曰 : 「 大 哉 孔 子 ! 博 學 而 無 所 成 名 。 」 達 巷 , 黨 名 。 其 人 姓 名 不 傳 。 博 學 無 所 成 名 , 蓋 美 其 學 之 博 而 惜 其 不 成 一 藝 之 名 也 。 子 聞 之 , 謂 門 弟 子 曰 : 「 吾 何 執 ? 執 御 乎 ? 執 射 乎 ? 吾 執 御 矣 。 」 執 , 專 執 也 。 射 御 皆 一 藝 , 而 御 為 人 僕 , 所 執 尤 卑 。 言 欲 使 我 何 所 執 以 成 名 乎 ? 然 則 吾 將 執 御 矣 。 聞 人 譽 己 , 承 之 以 謙 也 。 尹 氏 曰 : 「 聖 人 道 全 而 德 備 , 不 可 以 偏 長 目 之 也 。 達 巷 黨 人 見 孔 子 之 大 , 意 其 所 學 者 博 , 而 惜 其 不 以 一 善 得 名 於 世 , 蓋 慕 聖 人 而 不 知 者 也 。 故 孔 子 曰 , 欲 使 我 何 所 執 而 得 為 名 乎 ? 然 則 吾 將 執 御 矣 。 」
子 曰 : 「 麻 冕 , 禮 也 ; 今 也 純 , 儉 。 吾 從 眾 。 麻 冕 , 緇 布 冠 也 。 純 , 絲 也 。 儉 , 謂 省 約 。 緇 布 冠 , 以 三 十 升 布 為 之 , 升 八 十 縷 , 則 其 經 二 千 四 百 縷 矣 。 細 密 難 成 , 不 如 用 絲 之 省 約 。 拜 下 , 禮 也 ; 今 拜 乎 上 , 泰 也 。 雖 違 眾 , 吾 從 下 。 」 臣 與 君 行 禮 , 當 拜 於 堂 下 。 君 辭 之 , 乃 升 成 拜 。 泰 , 驕 慢 也 。 程 子 曰 : 「 君 子 處 世 , 事 之 無 害 於 義 者 , 從 俗 可 也 ; 害 於 義 , 則 不 可 從 也 。 」
子 絕 四 : 毋 意 , 毋 必 , 毋 固 , 毋 我 。 絕 , 無 之 盡 者 。 毋 , 史 記 作 「 無 」 是 也 。 意 , 私 意 也 。 必 , 期 必 也 。 固 , 執 滯 也 。 我 , 私 己 也 。 四 者 相 為 終 始 , 起 於 意 , 遂 於 必 , 留 於 固 , 而 成 於 我 也 。 蓋 意 必 常 在 事 前 , 固 我 常 在 事 後 , 至 於 我 又 生 意 , 則 物 欲 牽 引 , 循 環 不 窮 矣 。 程 子 曰 : 「 此 毋 字 , 非 禁 止 之 辭 。 聖 人 絕 此 四 者 , 何 用 禁 止 。 」 張 子 曰 : 「 四 者 有 一 焉 , 則 與 天 地 不 相 似 。 」 楊 氏 曰 : 「 非 知 足 以 知 聖 人 , 詳 視 而 默 識 之 , 不 足 以 記 此 。 」
子 畏 於 匡 。 畏 者 , 有 戒 心 之 謂 。 匡 , 地 名 。 史 記 云 : 「 陽 虎 曾 暴 於 匡 , 夫 子 貌 似 陽 虎 , 故 匡 人 圍 之 。 」 曰 : 「 文 王 既 沒 , 文 不 在 茲 乎 ? 道 之 顯 者 謂 之 文 , 蓋 禮 樂 制 度 之 謂 。 不 曰 道 而 曰 文 , 亦 謙 辭 也 。 茲 , 此 也 , 孔 子 自 謂 。 天 之 將 喪 斯 文 也 , 後 死 者 不 得 與 於 斯 文 也 ; 天 之 未 喪 斯 文 也 , 匡 人 其 如 予 何 ? 」 喪 、 與 , 皆 去 聲 。 馬 氏 曰 : 「 文 王 既 沒 , 故 孔 子 自 謂 後 死 者 。 言 天 若 欲 喪 此 文 , 則 必 不 使 我 得 與 於 此 文 ; 今 我 既 得 與 於 此 文 , 則 是 天 未 欲 喪 此 文 也 。 天 既 未 欲 喪 此 文 , 則 匡 人 其 柰 我 何 ? 言 必 不 能 違 天 害 己 也 。 」
大 宰 問 於 子 貢 曰 : 「 夫 子 聖 者 與 ? 何 其 多 能 也 ? 」 大 , 音 泰 。 與 , 平 聲 。 孔 氏 曰 : 「 大 宰 , 官 名 。 或 吳 或 宋 , 未 可 知 也 。 」 與 者 , 疑 辭 。 大 宰 蓋 以 多 能 為 聖 也 。 子 貢 曰 : 「 固 天 縱 之 將 聖 , 又 多 能 也 。 」 縱 , 猶 肆 也 , 言 不 為 限 量 也 。 將 , 殆 也 , 謙 若 不 敢 知 之 辭 。 聖 無 不 通 , 多 能 乃 其 餘 事 , 故 言 又 以 兼 之 。 子 聞 之 , 曰 : 「 大 宰 知 我 乎 ! 吾 少 也 賤 , 故 多 能 鄙 事 。 君 子 多 乎 哉 ? 不 多 也 。 」 言 由 少 賤 故 多 能 , 而 所 能 者 鄙 事 爾 , 非 以 聖 而 無 不 通 也 。 且 多 能 非 所 以 率 人 , 故 又 言 君 子 不 必 多 能 以 曉 之 。 牢 曰 : 「 子 云 , 『 吾 不 試 , 故 藝 』 。 」 牢 , 孔 子 弟 子 , 姓 琴 , 字 子 開 , 一 字 子 張 。 試 , 用 也 。 言 由 不 為 世 用 , 故 得 以 習 於 藝 而 通 之 。 吳 氏 曰 : 「 弟 子 記 夫 子 此 言 之 時 , 子 牢 因 言 昔 之 所 聞 有 如 此 者 。 其 意 相 近 , 故 并 記 之 。 」
子 曰 : 「 吾 有 知 乎 哉 ? 無 知 也 。 有 鄙 夫 問 於 我 , 空 空 如 也 , 我 叩 其 兩 端 而 竭 焉 。 」 叩 , 音 口 。 ○ 孔 子 謙 言 己 無 知 識 , 但 其 告 人 , 雖 於 至 愚 , 不 敢 不 盡 耳 。 叩 , 發 動 也 。 兩 端 , 猶 言 兩 頭 。 言 終 始 、 本 末 、 上 下 、 精 粗 , 無 所 不 盡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之 教 人 , 俯 就 之 若 此 , 猶 恐 眾 人 以 為 高 遠 而 不 親 也 。 聖 人 之 道 , 必 降 而 自 卑 , 不 如 此 則 人 不 親 , 賢 人 之 言 , 則 引 而 自 高 , 不 如 此 則 道 不 尊 。 觀 於 孔 子 、 孟 子 , 則 可 見 矣 。 」 尹 氏 曰 : 「 聖 人 之 言 , 上 下 兼 盡 。 即 其 近 , 眾 人 皆 可 與 知 ; 極 其 至 , 則 雖 聖 人 亦 無 以 加 焉 , 是 之 謂 兩 端 。 如 答 樊 遲 之 問 仁 知 , 兩 端 竭 盡 , 無 餘 蘊 矣 。 若 夫 語 上 而 遺 下 , 語 理 而 遺 物 , 則 豈 聖 人 之 言 哉 ? 」
子 曰 : 「 鳳 鳥 不 至 , 河 不 出 圖 , 吾 已 矣 夫 ! 」 夫 , 音 扶 。 鳳 , 靈 鳥 , 舜 時 來 儀 , 文 王 時 鳴 於 岐 山 。 河 圖 , 河 中 龍 馬 負 圖 , 伏 羲 時 出 , 皆 聖 王 之 瑞 也 。 已 , 止 也 。 張 子 曰 : 「 鳳 至 圖 出 , 文 明 之 祥 。 伏 羲 、 舜 、 文 之 瑞 不 至 , 則 夫 子 之 文 章 , 知 其 已 矣 。 」
子 見 齊 衰 者 、 冕 衣 裳 者 與 瞽 者 , 見 之 , 雖 少 必 作 ; 過 之 , 必 趨 。 齊 , 音 咨 。 衰 , 七 雷 反 。 少 , 去 聲 。 齊 衰 , 喪 服 。 冕 , 冠 也 。 衣 , 上 服 。 裳 , 下 服 。 冕 而 衣 裳 , 貴 者 之 盛 服 也 。 瞽 , 無 目 者 。 作 , 起 也 。 趨 , 疾 行 也 。 或 曰 : 「 少 , 當 作 坐 。 」 范 氏 曰 : 「 聖 人 之 心 , 哀 有 喪 , 尊 有 爵 , 矜 不 成 人 。 其 作 與 趨 , 蓋 有 不 期 然 而 然 者 。 」 尹 氏 曰 「 此 聖 人 之 誠 心 , 內 外 一 者 也 。 」
顏 淵 喟 然 歎 曰 : 「 仰 之 彌 高 , 鑽 之 彌 堅 ; 瞻 之 在 前 , 忽 焉 在 後 。 喟 , 苦 位 反 。 鑽 , 祖 官 反 。 喟 , 歎 聲 。 仰 彌 高 , 不 可 及 。 鑽 彌 堅 , 不 可 入 。 在 前 在 後 , 恍 惚 不 可 為 象 。 此 顏 淵 深 知 夫 子 之 道 , 無 窮 盡 、 無 方 體 , 而 歎 之 也 。 夫 子 循 循 然 善 誘 人 , 博 我 以 文 , 約 我 以 禮 。 循 循 , 有 次 序 貌 。 誘 , 引 進 也 。 博 文 約 禮 , 教 之 序 也 。 言 夫 子 道 雖 高 妙 , 而 教 人 有 序 也 。 侯 氏 曰 : 「 博 我 以 文 , 致 知 格 物 也 。 約 我 以 禮 , 克 己 復 禮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顏 子 稱 聖 人 最 切 當 處 , 聖 人 教 人 , 惟 此 二 事 而 已 。 」 欲 罷 不 能 , 既 竭 吾 才 , 如 有 所 立 卓 爾 。 雖 欲 從 之 , 末 由 也 已 。 」 卓 , 立 貌 。 末 , 無 也 。 此 顏 子 自 言 其 學 之 所 至 也 。 蓋 悅 之 深 而 力 之 盡 , 所 見 益 親 , 而 又 無 所 用 其 力 也 。 吳 氏 曰 : 「 所 謂 卓 爾 , 亦 在 乎 日 用 行 事 之 間 , 非 所 謂 窈 冥 昏 默 者 。 」 程 子 曰 : 「 到 此 地 位 , 功 夫 尤 難 , 直 是 峻 絕 , 又 大 段 著 力 不 得 。 」 楊 氏 曰 : 「 自 可 欲 之 謂 善 , 充 而 至 於 大 , 力 行 之 積 也 。 大 而 化 之 , 則 非 力 行 所 及 矣 , 此 顏 子 所 以 未 達 一 閒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顏 子 所 以 為 深 知 孔 子 而 善 學 之 者 也 。 」 胡 氏 曰 : 「 無 上 事 而 喟 然 歎 , 此 顏 子 學 既 有 得 , 故 述 其 先 難 之 故 、 後 得 之 由 , 而 歸 功 於 聖 人 也 。 高 堅 前 後 , 語 道 體 也 。 仰 鑽 瞻 忽 , 未 領 其 要 也 。 惟 夫 子 循 循 善 誘 , 先 博 我 以 文 , 使 我 知 古 今 , 達 事 變 ; 然 後 約 我 以 禮 , 使 我 尊 所 間 , 行 所 知 。 如 行 者 之 赴 家 , 食 者 之 求 飽 , 是 以 欲 罷 而 不 能 , 盡 心 盡 力 , 不 少 休 廢 。 然 後 見 夫 子 所 立 之 卓 然 , 雖 欲 從 之 , 末 由 也 已 。 是 蓋 不 怠 所 從 , 必 欲 至 乎 卓 立 之 地 也 。 抑 斯 歎 也 , 其 在 請 事 斯 語 之 後 , 三 月 不 違 之 時 乎 ? 」
子 疾 病 , 子 路 使 門 人 為 臣 。 夫 子 時 已 去 位 , 無 家 臣 。 子 路 欲 以 家 臣 治 其 喪 , 其 意 實 尊 聖 人 , 而 未 知 所 以 尊 也 。 病 閒 , 曰 : 「 久 矣 哉 ! 由 之 行 詐 也 , 無 臣 而 為 有 臣 。 吾 誰 欺 ? 欺 天 乎 ? 閒 , 如 字 。 病 閒 , 少 差 也 。 病 時 不 知 , 既 差 乃 知 其 事 , 故 言 我 之 不 當 有 家 臣 , 人 皆 知 之 , 不 可 欺 也 。 而 為 有 臣 , 則 是 欺 天 而 已 。 人 而 欺 天 , 莫 大 之 罪 。 引 以 自 歸 , 其 責 子 路 深 矣 。 且 予 與 其 死 於 臣 之 手 也 , 無 寧 死 於 二 三 子 之 手 乎 ? 且 予 縱 不 得 大 葬 , 予 死 於 道 路 乎 ? 」 無 寧 , 寧 也 。 大 葬 , 謂 君 臣 禮 葬 。 死 於 道 路 , 謂 棄 而 不 葬 。 又 曉 〔 一 〕 之 以 不 必 然 之 故 。 范 氏 曰 : 「 曾 子 將 死 , 起 而 易 簀 。 曰 : 『 吾 得 正 而 斃 焉 , 斯 已 矣 。 』 子 路 欲 尊 夫 子 , 而 不 知 無 臣 之 不 可 為 有 臣 , 是 以 陷 於 行 詐 , 罪 至 欺 天 。 君 子 之 於 言 動 , 雖 微 不 可 不 謹 。 夫 子 深 懲 子 路 , 所 以 警 學 者 也 。 」 楊 氏 曰 : 「 非 知 至 而 意 誠 , 則 用 智 自 私 , 不 知 行 其 所 無 事 , 往 往 自 陷 於 行 詐 欺 天 而 莫 之 知 也 。 其 子 路 之 謂 乎 ? 」
〔 一 〕 「 曉 」 原 作 「 既 」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改 。
子 貢 曰 : 「 有 美 玉 於 斯 , 韞 併 而 藏 諸 ? 求 善 賈 而 沽 諸 ? 」 子 曰 : 「 沽 之 哉 ! 沽 之 哉 ! 我 待 賈 者 也 。 」 韞 , 紆 粉 反 。 併 , 徒 木 反 。 賈 , 音 嫁 。 韞 , 藏 也 。 併 , 匱 也 。 沽 , 賣 也 。 子 貢 以 孔 子 有 道 不 仕 , 故 設 此 二 端 以 問 也 。 孔 子 言 固 當 賣 之 , 但 當 待 賈 , 而 不 當 求 之 耳 。 范 氏 曰 : 「 君 子 未 嘗 不 欲 仕 也 , 又 惡 不 由 其 道 。 士 之 待 禮 , 猶 玉 之 待 賈 也 。 若 伊 尹 之 耕 於 野 , 伯 夷 、 太 公 之 居 於 海 濱 , 世 無 成 湯 文 王 , 則 終 焉 而 已 , 必 不 枉 道 以 從 人 , 衒 玉 而 求 售 也 。 」
子 欲 居 九 夷 。 東 方 之 夷 有 九 種 。 欲 居 之 者 , 亦 乘 桴 浮 海 之 意 。 或 曰 : 「 陋 , 如 之 何 ! 」 子 曰 : 「 君 子 居 之 , 何 陋 之 有 ? 」 君 子 所 居 則 化 , 何 陋 之 有 ?
子 曰 : 「 吾 自 衛 反 魯 , 然 後 樂 正 , 雅 頌 各 得 其 所 。 」 魯 哀 公 十 一 年 冬 , 孔 子 自 衛 反 魯 。 是 時 周 禮 在 魯 , 然 詩 樂 亦 頗 殘 闕 失 次 。 孔 子 周 流 四 方 , 參 互 考 訂 , 以 知 其 說 。 晚 知 道 終 不 行 , 故 歸 而 正 之 。
子 曰 : 「 出 則 事 公 卿 , 入 則 事 父 兄 , 喪 事 不 敢 不 勉 , 不 為 酒 困 , 何 有 於 我 哉 ? 」 說 見 第 七 篇 , 然 此 則 其 事 愈 卑 而 意 愈 切 矣 。
子 在 川 上 , 曰 : 「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晝 夜 。 」 夫 , 音 扶 。 舍 , 上 聲 。 天 地 之 化 , 往 者 過 , 來 者 續 , 無 一 息 之 停 , 乃 道 體 之 本 然 也 。 然 其 可 指 而 易 見 者 , 莫 如 川 流 。 故 於 此 發 以 示 人 , 欲 學 者 時 時 省 察 , 而 無 毫 髮 之 間 斷 也 。 程 子 曰 : 「 此 道 體 也 。 天 運 而 不 已 , 日 往 則 月 來 , 寒 往 則 暑 來 , 水 流 而 不 息 , 物 生 而 不 窮 , 皆 與 道 為 體 , 運 乎 晝 夜 , 未 嘗 已 也 。 是 以 君 子 法 之 , 自 強 不 息 。 及 其 至 也 , 純 亦 不 已 焉 。 」 又 曰 : 「 自 漢 以 來 , 儒 者 皆 不 識 此 義 。 此 見 聖 人 之 心 , 純 亦 不 已 也 。 純 亦 不 已 , 乃 天 德 也 。 有 天 德 , 便 可 語 王 道 , 其 要 只 在 謹 獨 。 」 愚 按 : 自 此 至 篇 終 , 皆 勉 人 進 學 不 已 之 辭 。
子 曰 : 「 吾 未 見 好 德 如 好 色 者 也 。 」 好 , 去 聲 。 謝 氏 曰 : 「 好 好 色 , 惡 惡 臭 , 誠 也 。 好 德 如 好 色 , 斯 誠 好 德 矣 , 然 民 鮮 能 之 。 」 史 記 : 「 孔 子 居 衛 , 靈 公 與 夫 人 同 車 , 使 孔 子 為 次 乘 , 招 搖 市 過 之 。 」 孔 子 醜 之 , 故 有 是 言 。
子 曰 : 「 譬 如 為 山 , 未 成 一 簣 , 止 , 吾 止 也 ; 譬 如 平 地 , 雖 覆 一 簣 , 進 , 吾 往 也 。 」 簣 , 求 位 反 。 覆 , 芳 服 反 。 簣 , 土 籠 也 。 書 曰 : 「 為 山 九 仞 , 功 虧 一 簣 。 」 夫 子 之 言 , 蓋 出 於 此 。 言 山 成 而 但 少 一 簣 , 其 止 者 , 吾 自 止 耳 ; 平 地 而 方 覆 一 簣 , 其 進 者 , 吾 自 往 耳 。 蓋 學 者 自 彊 不 息 , 則 積 少 成 多 ; 中 道 而 止 , 則 前 功 盡 棄 。 其 止 其 往 , 皆 在 我 而 不 在 人 也 。
子 曰 : 「 語 之 而 不 惰 者 , 其 回 也 與 ! 」 語 , 去 聲 。 與 , 平 聲 。 惰 , 懈 怠 也 。 范 氏 曰 : 「 顏 子 聞 夫 子 之 言 , 而 心 解 力 行 , 造 次 顛 沛 未 嘗 違 之 。 如 萬 物 得 時 雨 之 潤 , 發 榮 滋 長 , 何 有 於 惰 , 此 群 弟 子 所 不 及 也 。 」
子 謂 顏 淵 , 曰 : 「 惜 乎 ! 吾 見 其 進 也 , 未 見 其 止 也 。 」 進 止 二 字 , 說 見 上 章 。 顏 子 既 死 而 孔 子 惜 之 , 言 其 方 進 而 未 已 也 。
子 曰 ; 「 苗 而 不 秀 者 有 矣 夫 ! 秀 而 不 實 者 有 矣 夫 ! 」 夫 , 音 扶 。 穀 之 始 生 曰 苗 , 吐 華 曰 秀 , 成 穀 曰 實 。 蓋 學 而 不 至 於 成 , 有 如 此 者 , 是 以 君 子 貴 自 勉 也 。
子 曰 : 「 後 生 可 畏 , 焉 知 來 者 之 不 如 今 也 ? 四 十 、 五 十 而 無 聞 焉 , 斯 亦 不 足 畏 也 已 。 」 焉 知 之 焉 , 於 虔 反 。 孔 子 言 後 生 年 富 力 彊 , 足 以 積 學 而 有 待 , 其 勢 可 畏 , 安 知 其 將 來 不 如 我 之 今 日 乎 ? 然 或 不 能 自 勉 , 至 於 老 而 無 聞 , 則 不 足 畏 矣 。 言 此 以 警 人 , 使 及 時 勉 學 也 。 曾 子 曰 : 「 五 十 而 不 以 善 聞 , 則 不 聞 矣 」 , 蓋 述 此 意 。 尹 氏 曰 : 「 少 而 不 勉 , 老 而 無 聞 , 則 亦 已 矣 。 自 少 而 進 者 , 安 知 其 不 至 於 極 乎 ? 是 可 畏 也 。 」
子 曰 : 「 法 語 之 言 , 能 無 從 乎 ? 改 之 為 貴 。 巽 與 之 言 , 能 無 說 乎 ? 繹 之 為 貴 。 說 而 不 繹 , 從 而 不 改 , 吾 末 如 之 何 也 已 矣 。 」 法 語 者 , 正 言 之 也 。 巽 言 者 , 婉 而 導 之 也 。 繹 , 尋 其 緒 也 。 法 言 人 所 敬 憚 , 故 必 從 ; 然 不 改 , 則 面 從 而 已 。 巽 言 無 所 乖 忤 , 故 必 說 ; 然 不 繹 , 則 又 不 足 以 知 其 微 意 之 所 在 也 。 楊 氏 曰 : 「 法 言 , 若 孟 子 論 行 王 政 之 類 是 也 。 巽 言 , 若 其 論 好 貨 好 色 之 類 是 也 。 語 之 而 未 達 , 拒 之 而 不 受 , 猶 之 可 也 。 其 或 喻 焉 , 則 尚 庶 幾 其 能 改 繹 矣 。 從 且 說 矣 , 而 不 改 繹 焉 , 則 是 終 不 改 繹 也 已 , 雖 聖 人 其 如 之 何 哉 ? 」
子 曰 : 「 主 忠 信 , 毋 友 不 如 己 者 , 過 則 勿 憚 改 。 」 重 出 而 逸 其 半 。
子 曰 : 「 三 軍 可 奪 帥 也 , 匹 夫 不 可 奪 志 也 。 」 侯 氏 曰 : 「 三 軍 之 勇 在 人 , 匹 夫 之 志 在 己 。 故 帥 可 奪 而 志 不 可 奪 , 如 可 奪 , 則 亦 不 足 謂 之 志 矣 。 」
子 曰 : 「 衣 敝 縕 袍 , 與 衣 狐 貉 者 立 , 而 不 恥 者 , 其 由 也 與 ? 衣 , 去 聲 。 縕 , 紆 粉 反 。 貉 , 胡 各 反 。 與 , 平 聲 。 敝 , 壞 也 。 縕 , 枲 著 也 。 袍 , 衣 有 著 者 也 , 蓋 衣 之 賤 者 。 狐 貉 , 以 狐 貉 之 皮 為 裘 , 衣 之 貴 者 。 子 路 之 志 如 此 , 則 能 不 以 貧 富 動 其 心 , 而 可 以 進 於 道 矣 , 故 夫 子 稱 之 。 『 不 忮 不 求 , 何 用 不 臧 ? 』 」 忮 , 之 豉 反 。 忮 , 害 也 。 求 , 貪 也 。 臧 , 善 也 。 言 能 不 忮 不 求 , 則 何 為 不 善 乎 ? 此 衛 風 雄 雉 之 詩 , 孔 子 引 之 , 以 美 子 路 也 。 呂 氏 曰 : 「 貧 與 富 交 , 彊 者 必 忮 , 弱 者 必 求 。 」 子 路 終 身 誦 之 。 子 曰 : 「 是 道 也 , 何 足 以 臧 ? 」 終 身 誦 之 , 則 自 喜 其 能 , 而 不 復 求 進 於 道 矣 , 故 夫 子 復 言 此 以 警 之 。 謝 氏 曰 : 「 恥 惡 衣 惡 食 , 學 者 之 大 病 。 善 心 不 存 , 蓋 由 於 此 。 子 路 之 志 如 此 , 其 過 人 遠 矣 。 然 以 眾 人 而 能 此 , 則 可 以 為 善 矣 ; 子 路 之 賢 , 宜 不 止 此 。 而 終 身 誦 之 , 則 非 所 以 進 於 日 新 也 , 故 激 而 進 之 。 」
子 曰 : 「 歲 寒 , 然 後 知 松 柏 之 後 彫 也 。 」 范 氏 曰 : 「 小 人 之 在 治 世 , 或 與 君 子 無 異 。 惟 臨 利 害 、 遇 事 變 , 然 後 君 子 之 所 守 可 見 也 。 」 謝 氏 曰 : 「 士 窮 見 節 義 , 世 亂 識 忠 臣 。 欲 學 者 必 周 於 德 。 」
子 曰 : 「 知 者 不 惑 , 仁 者 不 憂 , 勇 者 不 懼 。 」 明 足 以 燭 理 , 故 不 惑 ; 理 足 以 勝 私 , 故 不 憂 ; 氣 足 以 配 道 義 , 故 不 懼 。 此 學 之 序 也 。
子 曰 : 「 可 與 共 學 , 未 可 與 適 道 ; 可 與 適 道 , 未 可 與 立 ; 可 與 立 , 未 可 與 權 。 」 可 與 者 , 言 其 可 與 共 為 此 事 也 。 程 子 曰 : 「 可 與 共 學 , 知 所 以 求 之 也 。 可 與 適 道 , 知 所 往 也 。 可 與 立 者 , 篤 志 固 執 而 不 變 也 。 權 , 稱 錘 也 , 所 以 稱 物 而 知 輕 重 者 也 。 可 與 權 , 謂 能 權 輕 重 , 使 合 義 也 。 」 楊 氏 曰 : 「 知 為 己 , 則 可 與 共 學 矣 。 學 足 以 明 善 , 然 後 可 與 適 道 。 信 道 篤 , 然 後 可 與 立 。 知 時 措 之 宜 , 然 後 可 與 權 。 」 洪 氏 曰 : 「 易 九 卦 , 終 於 巽 以 行 權 。 權 者 , 聖 人 之 大 用 。 未 能 立 而 言 權 , 猶 人 未 能 立 而 欲 行 , 鮮 不 仆 矣 。 」 程 子 曰 : 「 漢 儒 以 反 經 合 道 為 權 , 故 有 權 變 權 術 之 論 , 皆 非 也 。 權 只 是 經 也 。 自 漢 以 下 , 無 人 識 權 字 。 」 愚 按 : 先 儒 誤 以 此 章 連 下 文 偏 其 反 而 為 一 章 , 故 有 反 經 合 道 之 說 。 程 子 非 之 , 是 矣 。 然 以 孟 子 嫂 溺 援 之 以 手 之 義 推 之 , 則 權 與 經 亦 當 有 辨 。
「 唐 棣 之 華 , 偏 其 反 而 。 豈 不 爾 思 ? 室 是 遠 而 。 」 棣 , 大 計 反 。 唐 棣 , 郁 李 也 。 偏 , 晉 書 作 翩 。 然 則 反 亦 當 與 翻 同 , 言 華 之 搖 動 也 。 而 , 語 助 也 。 此 逸 詩 也 , 於 六 義 屬 興 。 上 兩 句 無 意 義 , 但 以 起 下 兩 句 之 辭 耳 。 其 所 謂 爾 , 亦 不 知 其 何 所 指 也 。 子 曰 : 「 未 之 思 也 , 夫 何 遠 之 有 ? 」 夫 , 音 扶 。 夫 子 借 其 言 而 反 之 , 蓋 前 篇 「 仁 遠 乎 哉 」 之 意 。 程 子 曰 : 「 聖 人 未 嘗 言 易 以 驕 人 之 志 , 亦 未 嘗 言 難 以 阻 人 之 進 。 但 曰 未 之 思 也 , 夫 何 遠 之 有 ? 此 言 極 有 涵 蓄 , 意 思 深 遠 。 」
鄉 黨 第 十
楊 氏 曰 : 「 聖 人 之 所 謂 道 者 , 不 離 乎 日 用 之 間 也 。 故 夫 子 之 平 日 , 一 動 一 靜 , 門 人 皆 審 視 而 詳 記 之 。 」 尹 氏 曰 : 「 甚 矣 孔 門 諸 子 之 嗜 學 也 ! 於 聖 人 之 容 色 言 動 , 無 不 謹 書 而 備 錄 之 , 以 貽 後 世 。 今 讀 其 書 , 即 其 事 , 宛 然 如 聖 人 之 在 目 也 。 雖 然 , 聖 人 豈 拘 拘 而 為 之 者 哉 ? 蓋 盛 德 之 至 , 動 容 周 旋 , 自 中 乎 禮 耳 。 學 者 欲 潛 心 於 聖 人 , 宜 於 此 求 焉 。 」 舊 說 凡 一 章 , 今 分 為 十 七 〔 一 〕 節 。
〔 一 〕 按 本 篇 實 有 十 八 節 ( 章 ) , 其 中 「 入 太 廟 , 每 事 問 」 一 節 , 朱 熹 認 為 與 八 佾 篇 重 出 , 故 稱 十 七 節 。
孔 子 於 鄉 黨 , 恂 恂 如 也 , 似 不 能 言 者 。 恂 , 相 倫 反 。 恂 恂 , 信 實 之 貌 。 似 不 能 言 者 , 謙 卑 遜 順 。 不 以 賢 知 先 人 也 。 鄉 黨 , 父 兄 宗 族 之 所 在 , 故 孔 子 居 之 , 其 容 貌 辭 氣 如 此 。
其 在 宗 廟 朝 廷 , 便 便 言 , 唯 謹 爾 。 朝 , 直 遙 反 , 下 同 。 便 , 旁 連 反 。 便 便 , 辯 也 。 宗 廟 , 禮 法 之 所 在 ; 朝 廷 , 政 事 之 所 出 ; 言 不 可 以 不 明 辨 。 故 必 詳 問 而 極 言 之 , 但 謹 而 不 放 爾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在 鄉 黨 、 宗 廟 、 朝 廷 言 貌 之 不 同 。
朝 , 與 下 大 夫 言 , 侃 侃 如 也 ; 與 上 大 夫 言 , 誾 誾 如 也 。 侃 , 苦 旦 反 。 誾 , 魚 巾 反 。 此 君 未 視 朝 時 也 。 王 制 , 諸 侯 上 大 夫 卿 , 下 大 夫 五 人 。 許 氏 說 文 : 「 侃 侃 , 剛 直 也 。 誾 誾 , 和 悅 而 諍 也 。 」 君 在 , 踧 踖 如 也 。 與 與 如 也 。 踧 , 子 六 反 。 踖 , 子 亦 反 。 與 , 平 聲 , 或 如 字 。 君 在 , 視 朝 也 。 踧 踖 , 恭 敬 不 寧 之 貌 。 與 與 , 威 儀 中 適 之 貌 。 張 子 曰 : 「 與 與 , 不 忘 向 君 也 。 」 亦 通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在 朝 廷 事 上 接 下 之 不 同 也 。
君 召 使 擯 , 色 勃 如 也 , 足 躩 如 也 。 擯 , 必 刃 反 。 躩 , 驅 若 反 。 擯 , 主 國 之 君 所 使 出 接 賓 者 。 勃 , 變 色 貌 。 躩 , 盤 辟 貌 。 皆 敬 君 命 故 也 。 揖 所 與 立 , 左 右 手 。 衣 前 後 , 襜 如 也 。 襜 , 亦 占 反 。 所 與 立 , 謂 同 為 擯 者 也 。 擯 用 命 數 之 半 , 如 上 公 九 命 , 則 用 五 人 , 以 次 傳 命 。 揖 左 人 , 則 左 其 手 ; 揖 右 人 , 則 右 其 手 。 襜 , 整 貌 。 趨 進 , 翼 如 也 。 疾 趨 而 進 , 張 拱 端 好 , 如 鳥 舒 翼 。 賓 退 , 必 復 命 曰 : 「 賓 不 顧 矣 。 」 紓 君 敬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為 君 擯 相 之 容 。
入 公 門 , 鞠 躬 如 也 , 如 不 容 。 鞠 躬 , 曲 身 也 。 公 門 高 大 而 若 不 容 , 敬 之 至 也 。 立 不 中 門 , 行 不 履 閾 。 閾 , 于 逼 反 。 中 門 , 中 於 門 也 。 謂 當 棖 闑 之 間 , 君 出 入 處 也 。 閾 , 門 限 也 。 禮 : 士 大 夫 出 入 君 門 , 由 闑 右 , 不 踐 閾 。 謝 氏 曰 : 「 立 中 門 則 當 尊 , 行 履 閾 則 不 恪 。 」 過 位 , 色 勃 如 也 , 足 躩 如 也 , 其 言 似 不 足 者 。 位 , 君 之 虛 位 。 謂 門 屏 之 間 , 人 君 宁 立 之 處 , 所 謂 宁 也 。 君 雖 不 在 , 過 之 必 敬 , 不 敢 以 虛 位 而 慢 之 也 。 言 似 不 足 , 不 敢 肆 也 。 攝 齊 升 堂 , 鞠 躬 如 也 , 屏 氣 似 不 息 者 。 齊 , 音 咨 。 攝 , 摳 也 。 齊 , 衣 下 縫 也 。 禮 : 將 升 堂 , 兩 手 摳 衣 , 使 去 地 尺 , 恐 躡 之 而 傾 跌 失 容 也 。 屏 , 藏 也 。 息 , 鼻 息 出 入 者 也 。 近 至 尊 , 氣 容 肅 也 。 出 , 降 一 等 , 逞 顏 色 , 怡 怡 如 也 。 沒 階 趨 , 翼 如 也 。 復 其 位 , 踧 踖 如 也 。 陸 氏 曰 : 「 趨 下 本 無 進 字 , 俗 本 有 之 , 誤 也 。 」 等 , 階 之 級 也 。 逞 , 放 也 。 漸 遠 所 尊 , 舒 氣 解 顏 。 怡 怡 , 和 悅 也 。 沒 階 , 下 盡 階 也 。 趨 , 走 就 位 也 。 復 位 踧 踖 , 敬 之 餘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在 朝 之 容 。
執 圭 , 鞠 躬 如 也 , 如 不 勝 。 上 如 揖 , 下 如 授 。 勃 如 戰 色 , 足 縮 縮 , 如 有 循 。 勝 , 平 聲 。 縮 , 色 六 反 。 圭 , 諸 侯 命 圭 。 聘 問 鄰 國 , 則 使 大 夫 執 以 通 信 。 如 不 勝 , 執 主 器 , 執 輕 如 不 克 , 敬 謹 之 至 也 。 上 如 揖 , 下 如 授 , 謂 執 圭 平 衡 , 手 與 心 齊 , 高 不 過 揖 , 卑 不 過 授 也 。 戰 色 , 戰 而 色 懼 也 。 蹜 蹜 , 舉 足 促 狹 也 。 如 有 循 , 記 所 謂 舉 前 曳 踵 。 言 行 不 離 地 , 如 緣 物 也 。 享 禮 , 有 容 色 。 享 , 獻 也 。 既 聘 而 享 , 用 圭 璧 , 有 庭 實 。 有 容 色 , 和 也 。 儀 禮 曰 : 「 發 氣 滿 容 。 」 私 覿 , 愉 愉 如 也 。 私 覿 , 以 私 禮 見 也 。 愉 愉 , 則 又 和 矣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為 君 聘 於 鄰 國 之 禮 也 。 晁 氏 曰 : 「 孔 子 , 定 公 九 年 仕 魯 , 至 十 三 年 適 齊 , 其 間 絕 無 朝 聘 往 來 之 事 。 疑 使 擯 執 圭 兩 條 , 但 孔 子 嘗 言 其 禮 當 如 此 爾 。 」
君 子 不 以 紺 緅 飾 。 紺 , 古 暗 反 。 緅 , 側 由 反 。 君 子 , 謂 孔 子 。 紺 , 深 青 揚 赤 色 , 齊 服 也 。 緅 , 絳 色 。 三 年 之 喪 , 以 飾 練 服 也 。 飾 , 領 緣 也 。 紅 紫 不 以 為 褻 服 。 紅 紫 , 間 色 不 正 , 且 近 於 婦 人 女 子 之 服 也 。 褻 服 , 私 居 服 也 。 言 此 則 不 以 為 朝 祭 之 服 可 知 。 當 暑 , 袗 絺 綌 , 必 表 而 出 之 。 袗 , 單 也 。 葛 之 精 者 曰 絺 , 麤 者 曰 綌 。 表 而 出 之 , 謂 先 著 裏 衣 , 表 絺 綌 而 出 之 於 外 , 欲 其 不 見 體 也 。 詩 所 謂 「 蒙 彼 縐 絺 」 是 也 。 緇 衣 羔 裘 , 素 衣 麑 裘 , 黃 衣 狐 裘 。 麑 , 研 奚 反 。 緇 , 黑 色 。 羔 裘 , 用 黑 羊 皮 。 麑 , 鹿 子 , 色 白 。 狐 , 色 黃 。 衣 以 裼 裘 , 欲 其 相 稱 。 褻 裘 長 。 短 右 袂 。 長 , 欲 其 溫 。 短 右 袂 , 所 以 便 作 事 。 必 有 寢 衣 , 長 一 身 有 半 。 長 , 去 聲 。 齊 主 於 敬 , 不 可 解 衣 而 寢 , 又 不 可 著 明 衣 而 寢 , 故 別 有 寢 衣 , 其 半 蓋 以 覆 足 。 程 子 曰 : 「 此 錯 簡 , 當 在 齊 必 有 明 衣 布 之 下 。 」 愚 謂 如 此 , 則 此 條 與 明 衣 變 食 , 既 得 以 類 相 從 ; 而 褻 裘 狐 貉 , 亦 得 以 類 相 從 矣 。 狐 貉 之 厚 以 居 。 狐 貉 , 毛 深 溫 厚 , 私 居 取 其 適 體 。 去 喪 , 無 所 不 佩 。 去 , 上 聲 。 君 子 無 故 , 玉 不 去 身 。 觿 礪 之 屬 , 亦 皆 佩 也 。 非 帷 裳 , 必 殺 之 。 殺 , 去 聲 。 朝 祭 之 服 , 裳 用 正 幅 如 帷 , 要 有 襞 積 , 而 旁 無 殺 縫 。 其 餘 若 深 衣 , 要 半 下 , 齊 倍 要 , 則 無 襞 積 而 有 殺 縫 矣 。 羔 裘 玄 冠 不 以 弔 。 喪 主 素 , 吉 主 玄 。 弔 必 變 服 , 所 以 哀 死 。 吉 月 , 必 朝 服 而 朝 。 吉 月 , 月 朔 也 。 孔 子 在 魯 致 仕 時 如 此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衣 服 之 制 。 蘇 氏 曰 : 「 此 孔 氏 遺 書 , 雜 記 曲 禮 , 非 特 孔 子 事 也 。 」
齊 , 必 有 明 衣 , 布 。 齊 , 側 皆 反 。 齊 , 必 沐 浴 , 浴 竟 , 即 著 明 衣 , 所 以 明 潔 其 體 也 , 以 布 為 之 。 此 下 脫 前 章 寢 衣 一 簡 。 齊 , 必 變 食 , 居 必 遷 坐 。 變 食 , 謂 不 飲 酒 、 不 茹 葷 。 遷 坐 , 易 常 處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謹 齊 之 事 。 楊 氏 曰 : 「 齊 所 以 交 神 , 故 致 潔 變 常 以 盡 敬 。 」
食 不 厭 精 , 膾 不 厭 細 。 食 , 音 嗣 。 食 , 飯 也 。 精 , 鑿 也 。 牛 羊 與 魚 之 腥 , 聶 而 切 之 為 膾 。 食 精 則 能 養 人 , 膾 麤 則 能 害 人 。 不 厭 , 言 以 是 為 善 , 非 謂 必 欲 如 是 也 。 食 饐 而 餲 , 魚 餒 而 肉 敗 , 不 食 。 色 惡 , 不 食 。 臭 惡 , 不 食 。 失 飪 , 不 食 。 不 時 , 不 食 。 食 饐 之 食 , 音 嗣 。 饐 , 於 冀 反 。 餲 , 烏 邁 反 。 飪 , 而 甚 反 。 饐 , 飯 傷 熱 濕 也 。 餲 , 味 變 也 。 魚 爛 曰 餒 。 肉 腐 曰 敗 。 色 惡 臭 惡 , 未 敗 而 色 臭 變 也 。 飪 , 烹 調 生 熟 之 節 也 。 不 時 , 五 穀 不 成 , 果 實 未 熟 之 類 。 此 數 者 皆 足 以 傷 人 , 故 不 食 。 割 不 正 , 不 食 。 不 得 其 醬 , 不 食 。 割 肉 不 方 正 者 不 食 , 造 次 不 離 於 正 也 。 漢 陸 續 之 母 , 切 肉 未 嘗 不 方 , 斷 蔥 以 寸 為 度 , 蓋 其 質 美 , 與 此 暗 合 也 。 食 肉 用 醬 , 各 有 所 宜 , 不 得 則 不 食 , 惡 其 不 備 也 。 此 二 者 , 無 害 於 人 , 但 不 以 嗜 味 而 苟 食 耳 。 肉 雖 多 , 不 使 勝 食 氣 。 惟 酒 無 量 , 不 及 亂 。 食 , 音 嗣 。 量 , 去 聲 。 食 以 穀 為 主 , 故 不 使 肉 勝 食 氣 。 酒 以 為 人 合 歡 , 故 不 為 量 , 但 以 醉 為 節 而 不 及 亂 耳 。 程 子 曰 : 「 不 及 亂 者 , 非 惟 不 使 亂 志 , 雖 血 氣 亦 不 可 使 亂 , 但 浹 洽 而 已 可 也 。 」 沽 酒 市 脯 不 食 。 沽 、 市 , 皆 買 也 。 恐 不 精 潔 , 或 傷 人 也 。 與 不 嘗 康 子 之 藥 同 意 。 不 撤 薑 食 。 薑 , 通 神 明 , 去 穢 惡 , 故 不 撤 。 不 多 食 。 適 可 而 止 , 無 貪 心 也 。 祭 於 公 , 不 宿 肉 。 祭 肉 不 出 三 日 。 出 三 日 , 不 食 之 矣 。 助 祭 於 公 , 所 得 胙 肉 , 歸 即 頒 賜 。 不 俟 經 宿 者 , 不 留 神 惠 也 。 家 之 祭 肉 , 則 不 過 三 日 , 皆 以 分 賜 。 蓋 過 三 日 , 則 肉 必 敗 , 而 人 不 食 之 , 是 褻 鬼 神 之 餘 也 。 但 比 君 所 賜 胙 , 可 少 緩 耳 。 食 不 語 , 寢 不 言 。 答 述 曰 語 。 自 言 曰 言 。 范 氏 曰 : 「 聖 人 存 心 不 他 , 當 食 而 食 , 當 寢 而 寢 , 言 語 非 其 時 也 。 」 楊 氏 曰 : 「 肺 為 氣 主 而 聲 出 焉 , 寢 食 則 氣 窒 而 不 通 , 語 言 恐 傷 之 也 。 」 亦 通 。 雖 疏 食 菜 羹 , 瓜 祭 , 必 齊 如 也 。 食 , 音 嗣 。 陸 氏 曰 : 「 魯 論 瓜 作 必 。 」 古 人 飲 食 , 每 種 各 出 少 許 , 置 之 豆 閒 之 地 , 以 祭 先 代 始 為 飲 食 之 人 , 不 忘 本 也 。 齊 , 嚴 敬 貌 。 孔 子 雖 薄 物 必 祭 , 其 祭 必 敬 , 聖 人 之 誠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飲 食 之 節 。 謝 氏 曰 : 「 聖 人 飲 食 如 此 , 非 極 口 腹 之 欲 , 蓋 養 氣 體 , 不 以 傷 生 , 當 如 此 。 然 聖 人 之 所 不 食 , 窮 口 腹 者 或 反 食 之 , 欲 心 勝 而 不 暇 擇 也 。 」
席 不 正 , 不 坐 。 謝 氏 曰 : 「 聖 人 心 安 於 正 , 故 於 位 之 不 正 者 , 雖 小 不 處 。 」
鄉 人 飲 酒 , 杖 者 出 , 斯 出 矣 。 杖 者 , 老 人 也 。 六 十 杖 於 鄉 , 未 出 不 敢 先 , 既 出 不 敢 後 。 鄉 人 儺 , 朝 服 而 立 於 阼 階 。 儺 , 乃 多 反 。 儺 , 所 以 逐 疫 , 周 禮 方 相 氏 掌 之 。 阼 階 , 東 階 也 。 儺 雖 古 禮 而 近 於 戲 , 亦 必 朝 服 而 臨 之 者 , 無 所 不 用 其 誠 敬 也 。 或 曰 : 「 恐 其 驚 先 祖 五 祀 之 神 , 欲 其 依 己 而 安 也 。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居 鄉 之 事 。
問 人 於 他 邦 , 再 拜 而 送 之 。 拜 送 使 者 , 如 親 見 之 , 敬 也 。 康 子 饋 藥 , 拜 而 受 之 。 曰 : 「 丘 未 達 , 不 敢 嘗 。 」 范 氏 曰 : 「 凡 賜 食 , 必 嘗 以 拜 。 藥 未 達 則 不 敢 嘗 。 受 而 不 飲 , 則 虛 人 之 賜 , 故 告 之 如 此 。 然 則 可 飲 而 飲 , 不 可 飲 而 不 飲 , 皆 在 其 中 矣 。 楊 氏 曰 : 「 大 夫 有 賜 , 拜 而 受 之 , 禮 也 。 未 達 不 敢 嘗 , 謹 疾 也 。 必 告 之 , 直 也 。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與 人 交 之 誠 意 。
廄 焚 。 子 退 朝 , 曰 : 「 傷 人 乎 ? 」 不 問 馬 。 非 不 愛 馬 , 然 恐 傷 人 之 意 多 , 故 未 暇 問 。 蓋 貴 人 賤 畜 , 理 當 如 此 。
君 賜 食 , 必 正 席 先 嘗 之 ; 君 賜 腥 , 必 熟 而 薦 之 ; 君 賜 生 , 必 畜 之 。 食 恐 或 餕 餘 , 故 不 以 薦 。 正 席 先 嘗 , 如 對 君 也 。 言 先 嘗 , 則 餘 當 以 頒 賜 矣 。 腥 , 生 肉 。 熟 而 薦 之 祖 考 , 榮 君 賜 也 。 畜 之 者 , 仁 君 之 惠 , 無 故 不 敢 殺 也 。 侍 食 於 君 , 君 祭 , 先 飯 。 飯 , 扶 晚 反 。 周 禮 , 「 王 日 一 舉 , 膳 夫 授 祭 , 品 嘗 食 , 王 乃 食 」 。 故 侍 食 者 , 君 祭 , 則 己 不 祭 而 先 飯 。 若 為 君 嘗 食 然 , 不 敢 當 客 禮 也 。 疾 , 君 視 之 , 東 首 , 加 朝 服 , 拖 紳 。 首 , 去 聲 。 拖 , 徒 我 反 。 東 首 , 以 受 生 氣 也 。 病 臥 不 能 著 衣 束 帶 , 又 不 可 以 褻 服 見 君 , 故 加 朝 服 於 身 , 又 引 大 帶 於 上 也 。 君 命 召 , 不 俟 駕 行 矣 。 急 趨 君 命 , 行 出 而 駕 車 隨 之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事 君 之 禮 。
入 太 廟 , 每 事 問 。 重 出 。
朋 友 死 , 無 所 歸 。 曰 : 「 於 我 殯 。 」 朋 友 以 義 合 , 死 無 所 歸 , 不 得 不 殯 。 朋 友 之 饋 , 雖 車 馬 , 非 祭 肉 , 不 拜 。 朋 友 有 通 財 之 義 , 故 雖 車 馬 之 重 不 拜 。 祭 肉 則 拜 者 , 敬 其 祖 考 , 同 於 己 親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交 朋 友 之 義 。
寢 不 尸 , 居 不 容 。 尸 , 謂 偃 臥 似 死 人 也 。 居 , 居 家 。 容 , 容 儀 。 范 氏 曰 : 「 寢 不 尸 , 非 惡 其 類 於 死 也 。 惰 慢 之 氣 不 設 於 身 體 , 雖 舒 布 其 四 體 , 而 亦 未 嘗 肆 耳 。 居 不 容 , 非 惰 也 。 但 不 若 奉 祭 祀 、 見 賓 客 而 已 , 申 申 夭 夭 是 也 。 」 見 齊 衰 者 , 雖 狎 , 必 變 。 見 冕 者 與 瞽 者 , 雖 褻 , 必 以 貌 。 狎 , 謂 素 親 狎 。 褻 , 謂 燕 見 。 貌 , 謂 禮 貌 。 餘 見 前 篇 。 凶 服 者 式 之 。 式 負 版 者 。 式 , 車 前 橫 木 。 有 所 敬 , 則 俯 而 憑 之 。 負 版 , 持 邦 國 圖 籍 者 。 式 此 二 者 , 哀 有 喪 , 重 民 數 也 。 人 惟 萬 物 之 靈 , 而 王 者 之 所 天 也 , 故 周 禮 「 獻 民 數 於 王 , 王 拜 受 之 」 。 況 其 下 者 , 敢 不 敬 乎 ? 有 盛 饌 , 必 變 色 而 作 。 敬 主 人 之 禮 , 非 以 其 饌 也 。 迅 雷 風 烈 , 必 變 。 迅 , 疾 也 。 烈 , 猛 也 。 必 變 者 , 所 以 敬 天 之 怒 。 記 曰 : 「 若 有 疾 風 、 迅 雷 、 甚 雨 則 必 變 , 雖 夜 必 興 , 衣 服 冠 而 坐 。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容 貌 之 變 。 升 車 , 必 正 立 執 綏 。 綏 , 挽 以 上 車 之 索 也 。 范 氏 曰 「 正 立 執 綏 , 則 心 體 無 不 正 , 而 誠 意 肅 恭 矣 。 蓋 君 子 莊 敬 無 所 不 在 , 升 車 則 見 於 此 也 。 」 車 中 , 不 內 顧 , 不 疾 言 , 不 親 指 。 內 顧 , 回 視 也 。 禮 曰 : 「 顧 不 過 轂 。 」 三 者 皆 失 容 , 且 惑 人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升 車 之 容 。
色 斯 舉 矣 , 翔 而 後 集 。 言 鳥 見 人 之 顏 色 不 善 , 則 飛 去 , 回 翔 審 視 而 後 下 止 。 人 之 見 幾 而 作 , 審 擇 所 處 , 亦 當 如 此 。 然 此 上 下 , 必 有 闕 文 矣 。 曰 : 「 山 梁 雌 雉 , 時 哉 ! 時 哉 ! 」 子 路 共 之 , 三 嗅 而 作 。 共 , 九 用 反 , 又 居 勇 反 。 嗅 , 許 又 反 。 ○ 邢 氏 曰 : 「 梁 , 橋 也 。 時 哉 , 言 雉 之 飲 啄 得 其 時 。 子 路 不 達 , 以 為 時 物 而 共 具 之 。 孔 子 不 食 , 三 嗅 其 氣 而 起 。 」 晁 氏 曰 : 「 石 經 『 嗅 』 作 戛 , 謂 雉 鳴 也 。 」 劉 聘 君 曰 「 嗅 , 當 作 狊 , 古 闃 反 。 張 兩 翅 也 。 見 爾 雅 。 」 愚 按 : 如 後 兩 說 , 則 共 字 當 為 拱 執 之 義 。 然 此 必 有 闕 文 , 不 可 強 為 之 說 。 姑 記 所 聞 , 以 俟 知 者 。





留言